網路版269期 2012.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達賴喇嘛基金會訪佛教學院 交流辦學經驗

惠敏法師、果光法師分享大學院教育規畫 方丈和尚勉勵克服興學困境弘揚正法

▲智慧光佛學研究會倉忠仁波切(右三)、達賴喇嘛基金會陳明茹(前排左二)等一行來訪佛教學院,由方丈和尚(前排右二)、惠敏法師(前排右一)等分享法鼓山大學院教育規畫,交流辦學經驗。 (本刊資料)

【本刊訊】四月十六日上午,智慧光佛學研究會住持倉忠仁波切、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諮議委員陳明茹一行人,前往法鼓山園區參訪,希望學習觀摩法鼓佛教學院將宗教研修納入臺灣高等教育體系的辦學經歷,做為該基金會在臺灣興辦藏傳佛學院的參考。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特別請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僧伽大學副院長果光法師陪同,分享法鼓山大學院教育整體推動的經驗。

陳明茹表示,現階段有許多藏傳道場來臺推廣藏傳佛教,但由於缺乏系統整合,師資也有所不足,因此正在臺灣籌備成立一個完整的藏傳佛教三學研修學院,協助有心學習藏傳佛教的民眾認識正法。

惠敏法師表示,站在佛教教學研究、交流的角度,欣見佛教三學研修學院的籌備成立,可以帶給臺灣佛教教育更多元的開放性。惠敏法師向來訪嘉賓介紹,法鼓佛教學院承繼中華佛學研究所自一九八一年招生以來的辦學基礎,於二○○七年成為臺灣第一所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的宗教研修學院,並持續向下扎根,二○○八年設置學士班,今年(二○一二年)開始招收博士班等歷程,同時說明佛教學院的課程架構、師資規畫以及興學立案申請等教育行政流程。

方丈和尚指出,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從中華佛研所到法鼓佛教學院獲教育部認可,可授予正式學位,乃至僧伽大學的僧伽教育以及籌備中的法鼓大學,均是宗教推廣大學院教育最好的實例。雖然興學過程難免遇上困境阻力,但因緣轉折很微妙,每個過程都有契機存在,因此法鼓山一直秉持聖嚴師父所開示的「有信仰就有願力」,以積極態度隨緣努力,等待因緣成熟,方丈和尚以此鼓勵來訪嘉賓,以弘揚正法為依歸,以願力克服興學過程的種種阻力。

分享交流後,倉忠仁波切一行前往大殿、圖書資訊館、開山紀念館與祈願觀音殿參觀,進一步了解法鼓山園區的軟、硬體設施規畫,從中汲取更多辦學的經驗與智慧。

................................................................................................................................................................................................................

中華佛研所舉行座談會 從日本學界看漢傳佛教研究趨勢

▲在惠敏法師主持下,四位在日本學界教學、研究經驗豐富的學者,分別就研究領域的中日學術交流提出分享,為佛教學院師生提供不一樣的視野。  (張錦德 攝)

【張錦德/金山報導】由中華佛學研究所舉辦的「日本學界看漢傳佛教研究的新趨勢」座談會,三月二十二日上午在法鼓山園區教育行政大樓階梯教室舉行。當天的座談會由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主持,邀請日本駒澤大學講師林鳴宇、郡山女子大學教授何燕生、武藏野大學教授陳繼東以及正在東京大學客座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等學者與談。

四位學者雖分別來自大陸與臺灣,但都曾在日本求學並在日本各大學授課,透過他們在日本研究的專長領域及觀察,分別就宋代天臺、日本禪宗、明清佛教、晚清佛教的中日學術交流進行對話,提供佛教學院師生不一樣的視野。

本身是日本曹洞宗僧侶的林鳴宇,為大眾介紹京都泉湧寺仍保有宋代以後所遺失的天臺懺法,例如《金光明懺》、《彌陀懺法》等,只可惜因為宋代古音的關係,只能做為寺院僧侶的修行,無法開放給大眾修行。何燕生教授則透過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禪師的傳記,回溯八百年前禪師留學中國時,禪宗已是「臨濟天下」的情況。

有別於其他學者著重於梵語、德語研究佛學,本身是中文系背景的廖肇亨教授,反而勉勵學生掌握華語詮釋漢傳佛教的話語權。陳繼東教授則以較被人忽視的晚清佛教,提醒大眾近代佛教乃是承先啟後,開創現代佛教的關鍵。

曾在日本仙台市居住長達十五年的何燕生教授,也在開放討論時間分享自己去年(二○一一年)所歷經的三一一大地震。當時他距離福島縣只有五十八公里,地震當晚天黑一片,只能跟其他居民躲到山上的寺院。「手機、電腦……,人類所創造的現代文明在大自然災害中,完全用不上力,在當下你真正體會什麼是無私奉獻的心,以及念佛的實用。」這席話引起臺下熱烈的掌聲。

................................................................................................................................................................................................................

金山醫院院長黃勝堅 僧大分享善終關懷

▲「醫生不應只是醫『生』,還要顧死。」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與僧大師生分享如何做好善終關懷。(法鼓山僧大 提供)

【許翠谷/金山報導】重症患者心跳停止時,要不要急救?如果搶救之後病患可能變成植物人,生死一瞬間如何選擇?怎麼做才能讓病人善終、家屬安心?四月十二日下午,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受邀至法鼓山園區,與僧伽大學師生分享醫病關係中最幽微難解的一門課──從現代醫學看生死:如何預防病人與家屬受苦。

「醫療科技雖然能救命,但多數的結果只是延長心跳停止的時間,唯有家屬放下、醫生放手,病人才好走。」二十多年接觸神經重症患者的經歷,黃院長經常看著醫病雙方在救與不救之間拉鋸、掙扎,結果對病人和家屬都不好受,「病人不是器官、數據的集合體,醫生也不應只是醫『生』,還要顧死。」醫療的局限讓黃勝堅反思生命的尊嚴,積極投入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的工作。

「死亡的時候,每個人的心電圖都是一條線,但每個死亡所傳達的訊息都不一樣。」陪伴無數家庭走過生命的關鍵時刻,黃勝堅認為醫療團隊應善盡傾聽、尊重、陪伴的角色,而每個人也應在自己能做決定的時候做好安排,例如預先簽署DNR意願書(Do Not Resuscitate,不施予心肺復甦),「做好準備,無常到來時才能善終,才有機會向家人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一反生死議題的刻板嚴肅,演講中黃勝堅以感性幽默的口吻,分享了許多至情至性的真實遭遇,除了藉此釐清簽署DNR是建立臨終前的照護計畫,而非自殺聲明書之外,也一一探討器官捐贈、無效醫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二度修法等議題中常見的兩難困境。

僧大四年級常藏法師課後表示,生死課題也許沒有正確答案,但每一個生命末期的故事皆發人深省,尤其華人社會避談死亡的現象,讓人重新認識生命教育的重要,以及宗教師如何在醫病關係中進一步幫助病人安頓身心。

................................................................................................................................................................................................................

【生命自覺營心得】

找到生命的踏實感

◎林演心

自覺營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既充實又感動,心裡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這樣的生活,這樣的路是我未來所要的。」每次聽法師講自己的出家因緣時,都會聽到這樣的話:「心裡面會有一種踏實感,感覺之前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只有那時候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活著」。

自覺營前幾天,因為自己的習性,常常看不慣他人的一些小事情。看到自己這些念頭生起、滅掉,一次又一次地生起滅掉。到底這些念頭從哪裡來?我看不到這些念頭的來處和去處,但是它卻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幸好自己學過禪修方法,對於這些念頭,生起,不管他;滅了,不管他,只知道自己現在要專心做什麼事情;尤其是拜佛的時候,這些看不慣的念頭又再生起,加上小時候種種事情的念頭生起,還有上山前處理事情的念頭冒出,好像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卻還是在拜佛。

倒數第三天時,心裡感覺到莫名的安定,似乎對那些本來看不慣的事情,內心不會再起念去分別,當下看到就只是看到,沒有其他念頭,感覺自己似乎可以更專注了。

記得果竣法師開示時提到,「有一次聽法師說法,突然有一股很幸福的感覺,覺得自己能聽聞佛法、修學佛法,穿著僧服聽法,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

自覺營中,這樣的出家生活,這樣的生活環境,時時刻刻讓我們的心無所攀緣,時時刻刻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心念原來是這樣;生活中除了和大眾一起的時間,剩下自己的一、二個小時,都拿來拜佛和打坐。突然一個很強烈的念頭閃過:「我好想修行,我想要繼續這樣的生活,我想在修行這條路上更深入。」這時心中出現莫名的踏實感,終於了解為什麼法師講出家因緣時,常常出現「心裡面會有一種踏實感」這句話。

我體驗到了,也更堅定心願和人生方向,即使在面對所有世俗的環境,也不會動搖這個想修行的願心和道心。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45期5月號

叛逆中年──楊蓓談第二青春期

中年,身心再一次經歷大轉變,你準備好了嗎?社會工作學者楊蓓形容中年是「人生第二個青春期」,提出中年五大必修心靈學分──改變、安頓、瞭然、豁達、統整,引導大眾發現中年最珍貴的禮物,活出不一樣的叛逆中年!還有李建復、邱常梵、駱以軍、梁郁倫等人的中年分享。

八十三歲的泰山集團總裁詹仁道,一生都在向善知識學習,然而他發現人更需要心靈導師,「人生行旅」介紹他經過七年的探尋,終於找到一輩子一定要皈依的師父。「數位弘法」介紹學佛APP,現代人心靈成長的小幫手。「華嚴情境美學」最終回,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之旅,最終完成圓滿的生命境界。(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佛教學院夏季班推廣課程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開課教師 上課地點
禪柔輕安瑜伽 簡淑華 6/11(一) 法鼓德貴學苑
禪柔正念瑜伽 簡淑華 6/14(四) 法鼓德貴學苑
一問一智慧導讀 楊郁文 6/17(日) 慧日講堂
天臺摩訶止觀(1) 釋智懿 6/18(一) 法鼓德貴學苑
《大般涅槃經》導讀 鄭振煌 6/18(一) 愛群教室
佛學德文(1) 林純瑜 6/18(一) 愛群教室
《法華經》要義(1) 藍吉富 6/19(二) 法鼓德貴學苑
現代藏語 曾德明 6/19(二) 法鼓德貴學苑
《大乘密嚴經》導讀(2) 劉嘉誠 6/19(二) 愛群教室
經中之王《華嚴經》 曹郁美 6/19(二) 愛群教室
巴利文法及經典研讀 許洋主 6/20(三) 法鼓德貴學苑
三論玄義導讀 陳世賢 6/20(三) 法鼓德貴學苑
歐美西藏學研究概況 林純瑜 6/20(三) 愛群教室

【課程詳情】請上網查詢 http://ddbctw.blogspot.com
【線上報名】http://140.134.134.243/ddb_pes/
【洽詢電話】(02)2773-1264

...............................................................................................................................................................................................................

達賴喇嘛基金會訪佛教學院 交流辦學經驗

中華佛研所舉行座談會 從日本學界看漢傳佛教研究趨勢

金山醫院院長黃勝堅 僧大分享善終關懷

【生命自覺營心得】找到生命的踏實感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345期5月號 叛逆中年──楊蓓談第二青春期

【教育文化看板】法鼓佛教學院夏季班推廣課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