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壇大戒有感

戒壇上 初心與願心共鳴

9月15日至10月14日,十九位僧團沙彌、沙彌尼,在師長及師兄弟的祝福下,前往新竹關西潮音禪寺乞受三壇大戒,開啟出家僧命的新頁。

所謂三壇,指的是初壇沙彌沙彌尼戒、二壇比丘比丘尼戒、三壇菩薩戒,將這三個層次的戒法,在為期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之內,次第完成,合稱為三壇大戒。

求戒者在戒期中,學習出家的心態、威儀,並且聽戒、學戒、受戒。每一壇皆涵蓋了懺摩、請戒、正授等儀式,身與心從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淨化與轉化,不斷地發下宏願,不止這一生,還要盡未來際,念念不忘、時時守護著度化眾生的初心。

這次受大戒的過程有哪些動人故事?且聽新戒法師們的體驗與分享。


(鄧博仁 攝)

【戒師的叮嚀】

依教奉行的堅定承諾

◎釋演千

出發到潮音禪寺前,師長對戒子們有許多叮囑,印象深刻的是戒場又稱為「懺悔堂」。聖嚴師父曾說:在佛殿上用功固然有用,但力道不夠,應以慚愧、懺悔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切事。雖不知過往造下何種惡業,但深知自身往昔不甚清淨,因而現世中有許多雜念妄想,於順逆境上起善惡分別,貪瞋習氣相續不斷,這在戒場生活中是很好的著力點。珍惜此番受戒因緣,回到清淨的身心納受戒體。

戒期中,常會收到各種供養,有時早午齋桌上也會放結緣品,但發現自己看到供養時的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又有了,可不可以退?

直到有一天聽講《毘尼日用》,提到食存五觀時,教授師憶因法師說很多信眾的生活很辛苦,但仍前來供養,他們供養時都會說:「希望師父不要嫌棄。」聽到這段開示時,心中很慚愧,菩薩以自己能力所及,供養最好的東西給我們,但我們是否真能消受這份福報呢?佛陀教導弟子依「四依法」──常乞食、穿糞掃衣、住樹下、陳棄藥來生活,為的就是要破除我們的貪欲,雖然時代已經不同,但其精神應當謹記在心。

記得有一天大引贊師父問我們:「你們想想看,為什麼齋主要來供養?因為希望出家人好好修道,分享佛法,要好好用功,時時向內觀照,不要常常向外攀緣。五觀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反觀自身,何德何能可以接受菩薩們的供養?應當時時警惕,好好用功。

這輩子,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要受戒?在登壇那一刻,一切似乎更加肯定,戒師們於己而言,可謂恩重如山。當法師們齊聲答「成」時,心中好感動、好感恩,感受到責任的傳承和祝福,傳承一份了生死、度眾生的悲願,還有續佛慧命的使命。

一個月的戒期,見到許多修行典範,印象深刻的是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長老尼這次擔任尼部的尊證師,同時為新戒法師開示,雖然八十幾歲,講話仍鏗鏘有力,可以感受到長老尼對佛教法脈念茲在茲,期盼僧寶永續,讓正法得以久住。長老尼的話如一記響叩,殿堂裡,迴盪著願心的共鳴。

得戒和尚勉勵戒子修福修慧,當一個願意做事、奉獻的人,不要有驕傲心,但也不自卑。教授和尚則語帶哽咽,分享廣欽老和尚的開示:「要做人不要做的,要吃人不要吃的。」安忍中涵藏著出家的殊勝。

諸位長老、長老尼的叮囑,也許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化,當提起時,就會想起對長老、長老尼堅定的承諾──依教奉行!

登壇的轉化

生生世世不忘菩提願

◎釋演維

此次受大戒,自覺煩惱障重,但也藉此機會,看到內心如何運作。

首先是對於早晚課進行時間較長、悅眾唱誦方法不適應,再來是早晚課氛圍是緊張的,內心會不自覺地抗拒這種不舒服感。覺察到身心的緊繃後,將注意力放回身體的放鬆上,心才漸漸地安定下來。

在戒期的第七天晚上,我確診了。

確診前一天演禮時,忽覺此生、過去生殺業深重,內心很慚愧,這股慚愧的力量促使我留下來拜懺,每一拜都是淚水和著鼻水,感受到過往自己傷害過的眾生的苦,使我愈拜愈懺悔、愈拜愈慚愧,從未如此深感慚愧和懺悔,一拜接著一拜。漸漸地,慚愧心慢慢消融,身體也自然停了下來,感受到身心都無比輕鬆。

隔天很想誦《地藏經》,晚課後誦了一部,迴向所有戒子都能順利受戒,並迴向自己過去所傷害的一切眾生。就在念完〈迴向文〉最後一個字,忽感全身由內發冷,冷到發抖,於是請假休息。一段時間後,戒兄覺得我可能確診了,陪我去快篩,一驗兩條線,發燒三十八點五度。

確診後第八到十四天,是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候,濃濃的鼻涕和痰,加上疲累,在二壇演禮時身心煎熬。每一拜都像淹沒在水中,無法呼吸,鼻涕和痰好像清理不完。幸好登二壇的前一天,症狀減緩,體力與精神回復八成,後來登壇時,心是安定的,頭腦也清楚。

登完二壇,發覺身心有滿大的變化。對內方面,不舒服的症狀沒有了,體力也恢復正常,心也是安定與輕鬆的。對外方面,主動關懷同寮戒兄,以及對環境的照顧,自覺應該這麼做。

準備登第三壇時,心是喜悅、專注的。對我來說,三壇比二壇更重要,二壇是自求解脫,三壇是願眾生解脫。一直以來,我看重自己比他人多太多了。每回誦《地藏經》時,感受到地藏菩薩的大慈悲心,深深歸敬與景仰,也期盼自己登三壇時,能發起大菩提心,牢牢地種在八識田中,但願每一生都不忘卻,每一生都能實踐菩提願。

戒期最後一天,用完午齋後,戒兄們陸續返回常住,我們回法鼓山的遊覽車預計兩點才會抵達,於是我順手打掃了寮房、浴廁,整理結緣品,感覺自己就像在僧團常住送客般,一一與戒兄們道別,這種感覺很奇妙。

三十天的戒會,從一開始不適應,到確診中的身心煎熬,再到身心恢復且安定喜悅,最後如同在自己的常住一般輕鬆自在,為三壇大戒畫下圓滿句點。感恩一切因緣成就,迴向眾生早成菩提。

托缽的體悟

學習在眾生群中奉獻

◎釋演穩

戒期即將圓滿前,戒常住安排了一場托缽行化。

戒子們各各頭戴斗笠、穿袍搭衣、手捧瓦缽,依序步出三門,遠看這一排壯觀的隊伍,沒有男女相也沒有了人我相,我們走上省道、走入市集,走出了一個人的世界。不過很快地,在看似無分別的表象下,隨著投入缽內的銅板、鈔票和餅乾,逐漸意識到:我沒有廣結人緣……

話說走在前方的一位戒兄,不管是人聲鼎沸的菜市場,還是悄然無聲的住宅區,都會有人投他的缽。相信居士們供養三寶的心是無分別的,但真的有好幾次,走在後方的我,硬生生看著菩薩在投完前方戒兄的缽之後,不是剛好沒錢了,就是低頭掏錢,我總不好站在原地等待,只能捧缽跟上隊伍。

這一路上,有幾個畫面讓人難忘:

車水馬龍的路上,遠遠便看見一個媽媽彎身教導孩子往法師的缽裡投零錢。前方的戒兄們一個個彎下身來接受供養,輪到我了,趕緊也彎下身來,沒想到,眼前的小小人兒緊緊握住銅板,不肯放手!我進一步蹲下來輕輕地說了聲:「阿彌陀佛」,尷尬的是,小小人兒無動於衷,正當我要移開缽時,媽媽趕緊扳開小手,銅板掉了下來,這一聲清脆的「噹噹」,迴盪在接下來的旅途中。

不久,又有個阿嬤帶著孫子站在騎樓下,也是一個一個往缽裡投,又是在我的眼前,阿嬤很爽朗地跟孫子說了一聲:「沒了!」回到潮音禪寺,依然有許多民眾列隊供養。這時突然有個男眾從對街衝到我面前,往缽裡放了張五百元,還沒來得及回神,他已經離開了。

我沒有宿命通,但沿路發生的種種,似乎幫助我看見,至少在這一世,我是怎麼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的。

記得以前在雜誌社工作,大家都說我用文字結了很多法緣,但實際走上街頭,才明白「我的本尊」並未真正走入人群。閱讀「我的文字」和接觸「我這個人」是兩回事:文字乘載的是法義,是祖師大德與聖嚴師父的威德:而我這個人很孤傲,經常面無表情,對人不會主動噓寒問暖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做起事來毛毛躁躁,又很容易不耐煩……

反觀排在我前方的戒兄,性格開朗,在戒場中,經常可看到他挽起袖子幫忙洗碗、發派物資,而他的主動熱忱不是那種愛管閒事、到處攀緣,而且每天清晨當大家還睡眼惺忪、排隊梳洗時,法師早已端坐五觀堂安靜用功了。這位戒兄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

師長的關懷與祝福

泥濘路上 烙下向道足跡

◎釋常啓(法鼓山僧大教務長)

三年疫情沒有戒會,解封後,潮音禪寺首開戒期,報名了六百多位戒子,僧大的一群學僧也在其中。由於人數眾多,戒場儘管加蓋了空間,但團體生活助長的疫情餘勢,也以燎原之姿散播開來,如何讓確診者安心受戒,又要切斷傳播之鏈,使得這場戒期的護戒法師與戒子們,注定要踏入這一路泥濘。

然而,受戒歸來的學僧卻動容分享,雖然爆滿的戒子與染疫帶來了種種不便、難耐與辛苦,除了有摔斷了腿的、無法安眠的、熱到中暑的,還有一覺醒來,旁邊的戒子已確診,連夜打包行李送去隔離的……但同時也是最大的感動之處,戒和尚謙虛慚愧地說:原本戒期只收四百位,但看到不斷有師父帶著徒弟殷殷拜託,望能為苦等三年的徒弟開緣錄取,才有這場得來不易的戒會,因此讓大家過得這麼辛苦,實在很抱歉!

這讓我想到為了去日本弘揚戒法,一連五次出海都失敗,甚至因此瞎了眼睛的鑑真大和尚,他的東渡備極艱辛,若問他為何會踏上這條坎坷的泥濘路,我想他會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而我曾在書上看到一則鑑真和尚剛出家的少時故事,或許也是他雖飽受折騰,卻能堅持十二年的箇中原因。

不想日復一日外出托缽的小鑑真發著牢騷,住持為了點化他,於是邀他走到戶外。寺外的黃土坡,因昨夜的大雨而泥濘一片,住持問他有沒有走過這條路,鑑真回答,每天出去來回都走這條路,不知走了幾百千遍。

住持再問:「那你走過的足跡在哪裡?」鑑真回答:「這條路本來乾乾硬硬的,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於是住持便拉著他在泥濘路上來回走一遍,然後回頭看看兩人在泥濘地裡的腳印,說:「只有在泥濘的路上,才能讓你留下足跡,一般人喜歡走乾硬又平坦的路,就什麼也沒有留下。」

我相信,這場彷彿泥濘之路的戒會,能在新戒的心中印下永不磨滅的戒種,而這深刻的向道足跡,定能生生世世帶領其之所向,不至於迷途無歸!


▲十月八日,三壇大戒圓滿前一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僧大兩位副院長果光法師和常寬法師、學務長常格法師,帶著法鼓山四眾弟子的祝福,前往戒場關懷戒子。 (本刊資料)

【2023三壇大戒有感】
戒壇上 初心與願心共鳴

【戒師的叮嚀】
依教奉行的堅定承諾

【登壇的轉化】
生生世世不忘菩提願

【托缽的體悟】
學習在眾生群中奉獻

【師長的關懷與祝福】
泥濘路上 烙下向道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