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寺水月禪跑 回到當下身心合一

四百多位全臺各地、港澳跑者 體驗清楚放鬆「行如風」的禪悅法喜


▲在水月禪跑過程中,跑者練習放鬆,清楚覺察身心變化。(李佳純 攝)

【林珮雯/臺北報導】睽違三年,農禪寺十一月四日恢復舉辦水月禪跑,在鼕鼕鼓聲中,四百多位來自臺灣各地、香港、澳門的跑者邁開步伐,以放鬆、專注的身心,環繞水月道場「禪跑」一O八分鐘,體驗「行如風」的禪悅法喜。

「好的運動,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身心配合,禪法就是身與心的結合。」起跑前,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勉勵開示,疫情過後,社會大眾更重視身心健康、珍惜當下,運動已成為全民共識,而八式動禪的心法,便是讓心與動作結合,練習在動態中時時回到當下,身心合一。法師也鼓勵跑者,禪跑過程中,如果出現妄念就放下,回到當下的動作即可,不必緊張、有壓力。

自二O一七年舉辦第一屆水月禪跑以來,許多跑者為感受水月道場之美慕名而來,又因禪跑結合禪法與運動,跑者在過程中練習放鬆、清楚覺察身心變化,與一般路跑強調競爭、追求排名的緊張氛圍不同,因此廣受歡迎。

今年的跑者,年齡從十九歲到七十多歲,有近八成的民眾是首次參加水月禪跑。其中,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信義團吳昌澤團長為取得報名資格,活動前特地前往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中心學習禪修。吳團長表示,有了禪修的基礎再來跑步,身心更放鬆了,未來希望能邀請更多視障跑者一起參與、體驗。

有長跑習慣的江宜錦、張馥麗相約報名禪跑,雖是第一次到訪農禪寺,卻感到相當親切自在。江宜錦說,疫情期間發現體能退步,很受挫折,透過禪跑,學會把心情放鬆,逐漸接受體能變差的自己,是此行最大收穫。友人張馥麗則聽從禪跑教練陳士登的指導,跑步時不看錶、不比速度、不講求配速策略,只提醒自己練習動禪心法,充分體驗既放鬆又享受的感覺。


▲水月禪跑與一般路跑強調競爭的緊張氛圍不同,因此廣受歡迎。(農禪寺 提供)

今年全程參與者可獲贈特製的紀念證書、環保紗紀念衫、紀念帽。其中,紀念衫以咖啡渣、寶特瓶製作而成,不僅環保也深受跑者喜愛,護持此一環保行動的興采實業陳國欽董事長伉儷不僅加入禪跑,更邀請前經濟部長施顏祥伉儷共襄盛舉。

發心與大眾結緣紀念帽的陳福田也是跑者之一,他說,今年農禪寺開放更多區域讓跑者體驗,當他的雙腳接觸柏油路、草地、碎石地等不同路面時,可以感受到身體如何回應外境、調整力氣,也察覺心情會隨路況而變化,讓他深刻感受活在當下的樂趣。

寶雲寺皈依大典 指引學佛成佛之路

方丈和尚期勉近九百位學佛新鮮人 學習「四感」提昇自己


▲方丈和尚關懷新皈依弟子,勉勵眾人常保持感恩、感謝的心。(林文勇 攝)

【陳玫娟/臺中報導】接受三寶指引的方向,邁向學佛成佛的究竟之路。法鼓山今年全臺最後一場祈福皈依大典,十月二十九日下午於寶雲寺舉行,近九百位來自香港、馬來西亞、越南、臺灣等地信眾,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親授三皈五戒,正式註冊成為三寶弟子,為人生開啟「心」的起點。

當天中午,各方的人潮陸續湧入寶雲寺,在監香法師引導下,信眾專注看著示範影片,首先學習操手、合掌、問訊、拜佛、長跪、持課誦本等基本佛門行儀,並於監香法師帶領放鬆後,收攝身心參與祈福法會。
「皈依就是認同、依靠佛法僧三寶,願意接受三寶指引的方向及目標來修學。」法會後,方丈和尚解說三皈五戒,並帶領大眾循著儀軌,求懺悔、受三皈五戒、發願。「皈依後,首先要幫助自己從佛法中得到受用。」方丈和尚說,創辦人聖嚴師父提倡「心五四」,便是實用的生活佛法,期勉新皈依弟子們從「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做起。

「佛教是感恩、報恩的宗教,現在這一刻我們好好活著,其實背後有著無限的因緣,在支持我們這一生、這一秒的存在,所以常常要保持感恩、感謝的心,這就是在感化自己,也會感動他人。」方丈和尚表示,我們修學佛法後,語言、氣質、行為都會提昇,當身邊的親友、同事感受到轉變,也會來修學佛法、護持三寶,「這就是在弘揚佛法、淨化人心、淨化社會。」

當天皈依的信眾,年齡涵蓋六歲到九十七歲,不少年輕夫婦帶著孩子闔家同行。「皈依三寶是很好、很正面的事,所以我們全家都來皈依。」家住新北市中和區的蔡至宏、黃詩雯夫婦,帶著兩個兒子來參加。黃詩雯表示,他們從網路上搜尋到寶雲寺有皈依大典,便歡喜地報名,也期待三歲的小兒子快快長大,一起成為三寶弟子。

這次的皈依大典,是中部信眾期待四年的難得勝會,彰化、員林等地還特別組團同來,其中彰化地區多達四十七位信眾參加皈依。彰化分會召委李麗玲表示,得知寶雲寺要舉辦大型皈依典禮,大家都很歡喜,隨即在各群組、各共修活動布達訊息。「很欣喜菩薩們圓滿皈依的願心,踏出學佛的第一步。」李麗玲說,未來分會將持續接引新皈依弟子多親近道場,成為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2023大悲心水陸法會啟建

一年一度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二日於法鼓山園區展開。今年因應法鼓文理學院申請籌建風雨操場,壇場空間略做調整,設置總壇、大壇、楞嚴、華嚴、祈願、法華、地藏,以及由義工組成的萬行壇,共八個壇場。儘管共修場域轉變,但大眾積極辦道的心更為堅定,除了總本山,全球有五十一個分支道場、分會連線網路共修,以清淨、平等、感恩的心來用功,期能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帶來安定與希望。

水陸法會規模之大,法師和義工們早在二、三個月前便投入各項事務,包括壇場場布、音響燈光測試、網路直播培訓,環境維護、整理寢具,清洗便當、缽碗、公器,交通接駁規畫,甚至開菜單、採買食材等,四眾弟子同心協力、專注於當下的身影,讓人深刻感受到:一場法會,不是從灑淨那一天才開始,而是從發心參與的那一刻便啟動了!

從發心的那一刻,到圓滿八天七夜的共修,念念以眾生為菩提、以眾生為淨土,那麼無時無刻都在開啟自性大悲、成就菩薩道業。(更多內容,請見本刊下期報導)

(文/編輯室.圖/王育發)

第43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

連結災區學校 擴大關懷學子


▲南投各小學校長們與受獎學生,感恩法鼓山對弱勢學童的關懷支持。 (法鼓山慈基會 提供)

【本刊訊】每學年兩期、支持學子安心就學的法鼓山「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八日於各地展開第四十三期頒發活動,共有一千五百多位學生受獎,其中二百多位為南投縣各鄉鎮的學子。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常順法師表示,由於八月初卡努風災侵襲仁愛鄉,法鼓山與災區更多的學校連結,社會大眾都很關心偏鄉部落,希望幫助孩子們安心完成學業。

南投區的頒發典禮於草屯手工藝產業園區以園遊會方式進行,多所學校的受獎學子帶來樂器演奏、原住民歌謠等演出。「都達國小帶我們聽見山的聲音,法鼓山讓大家聽見善的聲音。」南投縣教育處副處長吳美玲、十五位南投各小學的校長們都到場,感謝法鼓山自九二一地震後,長期對南投弱勢學童的關懷與支持。

「希望透過獎助學金頒發活動,提供適合各教育階段的知識、成長課程,幫助學子們面對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課題。」常順法師說明,例如北區雲來寺頒發場次,邀請坤劇場創辦人朱坤靈,透過團體遊戲,引導學子們學習團隊合作、覺察情緒,互相關懷。

雙北的文山、雙和、新店區於法鼓山社會大學三芝戶外教室聯合頒發,慈基會會長柯瑤碧、副會長王瓊珠都到場關懷。受助學子與家長們走入園區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學習手沖咖啡、植物葉拓印、彩繪種子吊飾等。

臺南區的頒發活動於成功大學展開,受助學子、家長與義工參訪校園中的「亞熱帶綠建築教育中心」,了解如何讓建築物具有生態、節能、減廢、減碳等功能,建立永續環保的觀念。臺東區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受獎研究生羅際存特別上台,分享小時候曾因家境不好而自卑,但一路走來,得到許多支持和幫助,讓他非常感恩,期許學弟妹們善用獎助學金,好好充實自己。

第七屆佛教徒與基督徒對話

關懷地球永續 法鼓山分享環保自然葬

【釋常俱/泰國報導】十一月十三至十七日,第七屆「佛教徒與基督教徒對談」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舉行。這次對談以「慈悲與愛的對話:療癒受傷的人類和地球」為主題,由教廷宗座宗教對話委員會、摩訶朱拉隆功大學、瑪哈瑪庫特佛教大學、泰國中華佛教僧團等團體共同推動,約有一百五十名來自歐洲、亞洲等十四個國家的佛教​和基督​教代表與會。

開幕致詞時,教廷宗座宗教對話委員會主席阿尤索(Miguel Angel Ayuso Guixot)樞機表示,我們所處的世界正面臨巨大挑戰,急需跨越宗教的對話與合作,因此這次會議以佛教的慈悲(Karuṇā)與基督教的慈愛(Agape)為出發點,針對關懷人間、愛護地球、政經、人文等面向,交流佛教與基督教如何具體回應當前人類身心靈的創傷及環境課題。

在「愛護地球」論壇中,僧團常俱法師發表〈當代禪佛教喪葬儀式的創新——以環保生命園區為題〉,分享法鼓山長年提倡佛化聯合奠祭、環保自然葬等工作,落實四種環保,並帶動臺灣喪葬文化的改變,獲得與會人士正面且積極的回響。其中,朱拉隆功大學國際佛教研究中心​博士生Dharmmasami​比丘深受啟發,他指出,緬甸的水葬傳統嚴重汙染水源,希望返回家鄉推廣環保自然葬,降低對大自然的破壞。

常俱法師表示,跨宗教的互動讓人打開心胸、理解彼此,尤其知道有駐錫柬埔寨的神父協助興辦當地的佛教教育,讓他深受感動,加上與會者都是宗教師,那份真誠無私,更加強了彼此在修行上的信心。會議最後,與會大眾共同承諾七個行動方針,包括以對話化解仇恨、培養對他人和環境的同理心;透過教育喚醒對彼此的關懷,以祈禱淨化心靈、轉變觀念等,期能持續為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

下載>>法鼓雜誌第408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農禪寺水月禪跑 回到當下身心合一

寶雲寺皈依大典 指引學佛成佛之路

2023大悲心水陸法會啟建

【第43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
連結災區學校 擴大關懷學子

【第七屆佛教徒與基督徒對話】
關懷地球永續 法鼓山分享環保自然葬

下載法鼓雜誌第408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