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禪法 北美開枝散葉

1975年,聖嚴師父從日本飛到美國,應西方人對禪修的渴求,
開始以禪師的身分,在西方社會指導禪修,弘揚漢傳禪法。
以紐約為弘化的起點,創建了東初禪寺,
近半世紀來,已在北美開枝散葉,
東西方弟子傳承師願,在學法、護法、弘法路上,持續前進。


▲1979年,聖嚴師父於紐約創建東初禪寺,東西方弟子一路隨師學法護法。(本刊資料)

1976美國

指導禪修 開啟西方弘化路

◎聖嚴師父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我生平第一次借大覺寺以禪者身分為中西人士指導禪修的基礎方法,然後即於每週日午後,由我負責禪坐活動,西方青年,日漸增加。同年五月三日,正式開班,次第學習禪坐課程,每週一課三個小時,共十四週,至八月七日結業,學生僅得四位,三位西方青年,一位中國青年,到目前為止,其中尚有兩位,還經常參加我們的修行活動,並且擔任我的英語翻譯,那便是王明怡及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

生平第一次擔任禪師

我在大覺寺期間的主要活動,而且影響深遠者,便是禪坐訓練班的開設。第二期的學生,已增加到二十多人,第三期十五名,且於開訓之日,皆授予三皈或五戒。到了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二日,便受幾位青年的懇求,並獲得沈先生的支持,借到他的長島菩提精舍,打了第一次禪七,至五月二十日圓滿。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擔任主持禪七的老師,也是促使我自此之後與指導禪修的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的開始。那次禪七,因為人數少,照顧容易,大家也都有心用功,所以感受相當深刻,有一半以上從此打下禪修的基礎及信念,迄今未曾退失。

禪訓班第一期的美籍學生保羅.甘迺迪,到了一九七八年五月十四日慶祝佛誕節的下午,他便發心在大覺寺求度出家,由我主持剃度儀式,法名果忍。另外一位美籍女眾凱倫.藺(Karen Zinn),則於我們成立禪中心之後的第二年(一九八一)的農曆四月初八日浴佛典禮午後,發心求度出家,法名果閑。

在美國的第一個道場

正因為有了美籍的出家及在家弟子,要求我仍留在美國,故於一九七九年四月從臺北回到紐約,先在菩提精舍小住數日,弟子們覺得距離太遠,所以把我請到紐約市,每天與果忍比丘,師徒兩人背著背包行腳於風雪挾雨的大街小巷,晚上則輪流住宿於學生及信徒的家裡,白天不是外出教人禪修,便是尋找能夠讓我們落腳的住處。

我們很感謝東禪寺的浩霖法師,不但允許我們師徒掛單,而且還說:「就把東禪寺當作你自己的道場好了。」我們兩人就此在他的孔子大廈,一住四十多天。同年的十月,我從臺北回美,一方面發行《禪通訊》英文月刊,同時以四萬五千美元的低價,在紐約市皇后區艾姆赫斯特的可樂那大道,買進了一棟二層的破舊樓房,沈家楨先生捐助五千美元,應行久夫人捐四千美元,仁俊法師也助了一臂之力,我就以這麼多的現金為頭款,由我的在家弟子馬宜昌及蔡惠寧夫婦擔保,用分期付款方式,得到一個道場。

西方弘化 走向穩定

我們不僅缺錢,也缺人手,在紐約跟我學過禪坐聽過課的東西方人士,已有四千多人,但是美國社會的流動性大,自始沒有離開的基本會員,並不很多。尤其是早期的兩位美籍出家弟子,由於和我生長的社會背景互異,生活習慣不同,彼此學習適應,都得付出很多耐心。共住兩、三年之後,便分別離開了。東初禪寺因此而遭遇了無人看守的困擾,當我回紐約期間,不會沒有人來,當我回去臺北的時段,曾經幾乎要關門大吉。幸好每當緊急關頭,便會有人進來暫住照顧。

一九八六年起,加拿大的華僑張繼成居士由於參加數次禪七,便發心在東初禪寺出家,法名果元。我們東初禪寺因此進入了另一階段。我漸漸地以在職訓練的方式把一些事務及寺務的工作交給果元處理,為我擔負起來,且於一九八七年及一九八九年間,兩度購進寺舍,皆由他照顧整修,否則我恐怕只有放棄美國道場的一條路可以選擇了。(摘錄)

(選自《金山有鑛》)


▲2023年2月,果元法師於象岡道場帶領禪二,接續師父在西方弘揚漢傳禪法的腳步。 (張光斗 提供)


2023美國

一趟豐盈心靈的旅程

◎張光斗(《他的身影2》製作人)

《他的身影2》拍攝團隊於二O二三年二月六日,與果元法師、演無法師一同搭機,由墨西哥飛休士頓,再轉紐約。沒料到,迎接我們的是零下的超低溫。

這一段北美行程,拍攝的是最後兩集的總結篇。我們去到歷經各種繁複法令的申請,仍在努力改建中的東初禪寺,聽到常華法師熱切地描繪遠景。也去到紐約上州的象岡道場,剛好有禪二,六十幾位禪眾幾乎都是年輕的西方人,果元法師全程以英語做開示。法師說,或許受到疫情長期的影響,許多西方人都在尋求內心的平和與安定。

我們也到了同淨蘭若,緬懷聖嚴師父的老師仁俊長老,拜會照顧長老晚年的果慶法師,聊到了他與師父一段殊勝的師徒因緣。然後去到莊嚴寺,在師父的點燈人沈家楨居士生前居住的小屋前,做了憑弔。

此外,我們也採訪到《牛的印跡》作者丹.史蒂文生(Dan Stevenson)教授、聯合國世理會的巴瓦金(Bawa Jain)先生與蒂娜(Dena)女士、師父的中英文翻譯李世娟博士,以及旅居紐約的周鍊、陳添福、吳齊流、葉錦耀等多位資深的悅眾菩薩。

結束了東岸的拍攝後,我們又搭機飛到西岸的洛杉磯,洛杉磯道場的常悅法師已爲我們約好師父的法子吉伯(Gilbert),以他與師父的師徒因緣做為經緯,做了一場精彩溫暖的專題演講,感動了在場上百位聽眾。

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是舊金山道場。師父圓寂了十多年,北美各地的菩薩們精進勇猛,建設各地道場,宣揚漢傳佛法不遺餘力,新澤西、芝加哥、多倫多、洛杉磯、西雅圖等地都是典範;舊金山道場則是購買當地的教堂所改建。

歷時半個多月,飛行數千公里,這一趟拍攝旅程,豐盈了團隊所有人的心靈。


▲東初禪寺正進行擴建工程,四眾弟子同心共願,願將漢傳禪法在西方發揚光大。(張光斗 提供)

默照禪七心得

體驗觸受的變化無常

◎劉書維

平常很少有多人同寢的經驗,打七時,難免因為此起彼落的鼾聲,難以入睡。一開始頗為苦惱,擔心睡眠不足導致隔天打瞌睡,念頭毛躁地停不下來。漸漸地,自知急於入睡也沒用,姑且靜靜躺著,身心都在當下,該睡的時候就會睡著。

有一次,又是個難以入眠的晚上,突然有個體會:一天用功下來,其實大家都很辛苦。有些人比較疲累,有些人還有體力,疲累的人先入睡,也是自然的。縱然自己睡不著,也不需起煩惱,累的時候自然就會睡了。

經這麼一想,整個心都輕鬆起來了。一經如此轉念,甚至覺得鼾聲也相當可愛,那代表大家正從睡眠中得到滋養,明天再與大眾一同精進。事實上,我還是無法馬上入睡,不過內心卻充滿了安定、寧靜與喜悅。

有一天,總護法師引導大家到禪堂旁的草地,練習慢步經行。用方法時,體驗好深刻。將注意力放在移動的腳,腳趾尖先碰到較高的草,癢癢軟軟的,接著是愈來愈密、較低矮的草,腳掌覺得硬硬刺刺的,整隻腳著地前,感覺草細細密密的小阻力。將身體的重心一點一點移過來,感覺土壤濕濕涼涼,踩得愈深,伴隨土壤淺淺地下陷,感覺愈清涼。然而一下子,又覺得腳下的涼意消失了。身體重心在轉移間,腳下的感覺也充滿變化,沒有一瞬是一樣的。

這是有記憶以來,自己以最慢的速度、最專注的態度,細細體驗走路,慢到某次在轉移重心的瞬間,覺察腳下土壤裡有蠕動的感覺,當下停止移動,怕踩到蟲類眾生,直到蠕動消失,才繼續放下身體的重量。緩慢的過程中,看見所有的覺受與念頭,以難以描述的疾速,不斷地變化、消失。平常不留心,難怪完全沒有發現念頭的變動,誤以為是連續的。

僅僅是腳底踏上草地的觸受,就已如此震盪,那麼,整個六根所接觸的世界呢?雖然自己的體驗還很粗淺,但對諸行無常的體會,已稍微具體一些了。


初級禪訓班心得

終於可以數到「十」

◎張素秋

前陣子,想起有關法會的事,開始思考什麼是正信?什麼是迷信?上網搜尋,發現法鼓山有念佛共修,也有開辦初級禪訓班。雖然不知道「禪」是在學什麼,只是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學禪很好,本著好奇心,報名了雲來寺的初級禪訓密集班,展開了學禪之路。

第一天,法師一開始就強調不用做筆記,禪就是先學打坐,跳脫我原本的思維,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法師教什麼就學什麼。練習當下只做一個動作,例如吃飯時,食物咀嚼三十下,試著一次吃一種食物,覺察各種食物的差異。過程中,發現豆腐不需咀嚼到三十下,有些食物則超過,大口、小口也有不同。這加深了對萬事萬物都有差異的體會,不過,些微差異可能還是感覺不到。

托水缽行走時,法師強調,水有沒有灑出都沒關係,托水缽可訓練專注當下,堅持到最後再把水倒掉,讓我們懂得盡力之後,不須執著於結果。行走時,遠處傳來誦經聲,我開始默念阿彌陀佛,缽中的水晃動過大時,就稍停或慢走,猶如人生有上坡和下坡,當下都只是一個過程。

打坐時我常睡著,多次短暫醒來,一閉上眼就又睡了,到第二天下午,終於可以數息到「十」了。第二天早上,鬧鐘還未響,竟能自動起床,這情形已好久未出現了!目前我每週都參加禪坐共修,早上較能自行起床,賴床情形也減少了。

聖嚴師父無私弘法,大眾都能在網路上聽聞師父影音開示,只要願意,人人都能學佛。這次禪訓班,使我認識佛法的智慧與慈悲,課程有系統的安排,讓我們減少自己摸索,可以跟著一步一步學習,不會走錯路或繞路。

感恩能參加這次課程,得知有很多人也在學禪。禪是一種方法,任何人、任何宗教都可以學習,從過程中放鬆自我、開拓視野,清楚迎接各階段的人生。

【千年禪法 千里弘傳11】
漢傳禪法 北美開枝散葉

【1976美國】
指導禪修 開啟西方弘化路

【2023美國】
一趟豐盈心靈的旅程

【默照禪七心得】
體驗觸受的變化無常

【初級禪訓班心得】
終於可以數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