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感恩之旅

這一趟東京之旅,讓我深深感受到:
佛法就是有一代一代的人出來,承接上一代的悲願或任務,
這是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有的責任。

◎文/果暉法師·圖/本刊資料


▲方丈和尚拜訪本納寺,與桐谷征一教授(右三)合影。

五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因「點燈文化基金會」張光斗菩薩籌製聖嚴師父《他的身影》續集,特邀我同行至日本,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及一場演講。這是自二O一八年接任方丈後,首度回訪東京,除了向師父昔日的師友致表謝意,也是我第一次回母校立正大學演講,甚感榮幸。

二十二日晚間飛抵東京,隔天下午,先拜訪了留學時的日文家教長谷川老師,她雖已年過八十,仍參加合唱團,維持活躍的社交生活,令人敬佩。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第一次於母校立正大學演講。

回母校演講 感動師友皆出席

此次東瀛之行的重點,是在二十四日上午,於立正大學演講「《坐禪三昧經》研究——以息門六事為中心」。這部經是鳩摩羅什對於所處的時代(姚秦)之前,對所有修行法要的一次大彙整,分上下二卷,上卷講五停心觀,下卷闡述從五停心觀演變為菩薩的修道觀。此經對天台及初期禪宗均產生滿大的影響。

《坐禪三昧經》之「息門六事」,很明顯是從《安般守意經》等經論加以引用、借用或改寫而成,這是目前學界尚未研究到的事。從「修行法」看,無論《坐禪三昧經》或《安般守意經》,都以觀出入息做為觀五陰無常的媒介,從觀無常更進一步達成觀無我、空。

如何觀呢?基本的觀法,如《安般守意經》裡有一關鍵句:「觀入息異,出息異。」《坐禪三昧經》則為「知入息異,出息異。」並提到一個重點,出息與入息不是同一個呼吸。這呼應了《四十二章經》中,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最後一位答:「呼吸之間。」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當日演講時,已退休的三友健容教授伉儷及桐谷征一教授都特地撥冗到場,兩位都是聖嚴師父亦師亦友的老朋友。此外,佛教學部專任教師全數出席,包括前副校長高橋堯英、佛教學部部長安中尚史、日蓮研究所所長原慎定等皆出席聽講,使我非常感動。

演講後,我代表法鼓山教團捐贈「聖嚴法師獎學金」,安中部長代表接受,立大校長寺尾英智教授也親自出席捐贈儀式。該獎學金為師父於二OO五年赴東京訪問後的翌年成立,旨在獎助攻讀漢傳佛學碩博士學位之華裔學生。

訪昔日恩人 有感佛法傳承責任

當天下午,拜訪本納寺前住持桐谷征一教授與其女婿,也是現任住持森部達彥先生。森部住持為我們的到訪,特別在大殿佛前誦了一卷《法華經.方便品》,我們也誦了一遍《心經》,迴向給師父的指導教授坂本幸男教授。

二十五日上午,前往崎玉縣高應寺拜會三友健容教授,及其女兒酒井菜法現任住持。酒井住持曾數次接受NHK電視台採訪,她善於接引婦女,引導如何增進親子關係,頗受歡迎。之後返回東京,拜訪山喜房書店社長遺孀,並為已故的社長淺地康平及其助手吉山利博兩位先生誦經迴向。

傍晚,我們前往神奈川縣高津的淨土宗善養寺,拜訪古庄良源副主持的遺孀,及女兒古庄良如現任住持。一九九七年,我初到日本留學之際,厚觀法師將古庄良源副主持介紹給我。古庄先生不僅給我很多幫忙,也經常照顧各國的留學僧。特別是他的一句話:「比丘名為乞士,一旦袈裟落地,即成為乞丐。」讓我受益良多。

這一趟東京之旅,讓我深深感受到:佛法就是有一代一代的人出來,承接上一代的悲願或任務,這是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有的責任。雖然師父的色身不在,但師父的法身一直在看著我們、照顧著我們,我們除了本身弘法之外,也要能夠關心下一代,這樣佛法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結束訪日行,三友健容教授(前排左一)闔家為方丈和尚、隨行工作人員餞行。

放鬆喫茶去

願以茶湯結法緣

◎郭瑞香

自從到天南寺上過初級禪訓班之後,我就走入了禪修的世界,因此當天南寺召募茶禪義工,我便加入了,希望能透過茶席接引大眾,體驗當下的覺受與放鬆。

多年來,我持續學習禪修,也持續接受茶主人的培訓、出坡服務,精進與奉獻並行,讓我有很大的成長。例如每日練習行茶,就是一炷香的禪修,又例如當茶主人,需要運用桌布、花藝、茶具,布置茶席,美感的熏陶,讓我的生活更豐富。同時,精進禪修也讓我身心更安定放鬆,無論是茶席前的放鬆引導,或是行茶時的動作、泡出的茶湯滋味,還有與茶客的應對,都更加地自在。

或許是禪修讓我內在更放鬆了,我愈來愈能接受自己的樣子。我近視很深,茶席間分茶時,有時茶湯沒法那麼完美地倒入杯中,偶爾會滴到茶盤上。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覺得很不好意思,也調適了許久。現在就是如實地面對,若是沒倒好,就大方地向茶客道歉,再把現場整理一下,平和地繼續行茶的流程。

前一陣子整理家裡,發現自己布置茶席的用品,怎麼那麼多?聖嚴師父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回想購置這些東西的過程,可說是在接觸新事物時的迷思:看見別人有的、新鮮的,也想模仿,進而擁有。卻不曾警醒,有天自己不在了,這些東西要怎麼處理?透過禪修,從學習不同事物中不斷地看見自己,真的挺好的。

禪修除了放鬆,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茶禪就是透過行茶的過程,讓茶客人打開五感的覺受,體驗心就在當下的感覺。透過放鬆引導,茶客於茶席間所嗅到的香氣、口中茶湯的滋味和熱度、握杯的觸感、眼睛所見的景物、感覺都會更清楚。

當五感打開的時候,當下就是一種美好。我們精進禪修與茶藝,當茶客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我們以茶席、茶湯和禪意,來具足一切的美好,珍惜這一期一會的因緣,盼望與大眾結下法緣,一起在法鼓山學習禪修。

(採訪整理/楊仁惠)

禪心做素食

大寮裡的學習饗宴

◎劉惠菁

期待的禪心素食課程,在淡水分會開課了!有幸承擔主持及關懷員的任務,當下明白,圓滿課程不只是為自己,而是要成就社會大眾。試著運用禪法,以不失活潑的主持方式,引領學員進入素食料理的學習饗宴。

每次課程前,先請大家靜坐五分鐘,再聆聽聖嚴師父《大法鼓》影片開示,「禪心」加上「靜心」,為學習注入最佳平衡力。穿上圍裙、綁上頭巾、戴上口罩,一群人襯托出大寮最美麗的風景。

我們盡力從老師身上,吸收素食料理的精華;而老師們也孜孜不倦,從準備食材的技巧、烹飪、上桌,讓大家在學習中品嘗美食,驚歎料理的專業。

這十堂課對我來說,猶如一場人生的美味戲劇。平日身為「廚娘」的學員們,難免有執著自己經驗的時候,這便是運用佛法的契機了。當下最需要的是溝通、協調與尊重,面對不同的聲音與思考,腦海常浮現「慈悲沒有敵人」、「和樂無諍」,這也是自己練習放下的座右銘。

這齣料理甘甜鹹淡的戲碼,常需要主持人拉回原境。學員有時是疲憊,乃至做不好的失望,這時得提醒大家記得微笑,繼續料理。

終於來到六月十一日,結業式成果展這一天。粉彩的桌巾上,每一道佳餚都是學員的努力,也是莫大的成就與感動。成果展也是對老師的回饋與感恩,也是所有悅眾辛勞的安慰。大家感恩張翡珊老師及所帶領的講師團隊,感恩秀琴班長領眾協助一切事宜,感恩關懷員、義工們的無私奉獻。

結業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希望我們未來有更多機會,繼續一起寫下美味的歷史。也期許有更多的身影留在香積組,一同來利人利己、培福種福,這也是我們最需要發的願。

修行如農耕

每一步,都為收穫作準備

◎梁曉蕾(溫哥華)

二月份,參加了溫哥華道場開辦的佛學班,三月份開始加入農耕組的行列。在法師與多位資深義工的悉心指導下,學會一些農耕知識,也慢慢體會到農耕的快樂。

農耕不僅是一種體力勞動,更是一種修行。剛開始學習拔除雜草時,演合法師提醒要很有耐心、細心,還要注意不要拔掉所種的作物,可以一邊念佛,一邊拔草。隨著一聲聲「阿彌陀佛」,覺得手裡的工具不但在除草,也在拔除內心的煩惱和貪瞋癡。

很多雜草長得非常壯,根系非常深,拔起得費一番力氣,需要一遍遍深挖。想到我們的煩惱和欲望,就像長在心裡的雜草,根深柢固,想完全徹底拔除,一定得找到根源所在,連根拔起,才可以斷除煩惱,修好一顆清淨的心。如果不將雜草拔除,就會愈積累愈多,想連根拔除就很困難。

拔完雜草後,看到一片片乾淨的土地,心情非常輕鬆愉快,辛勤播種的植物,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長了。淨化心靈,就和照顧農地一樣,只有拔除內心雜草,修行的種子才能自在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們每天在農地出坡,播種、施肥、澆水、除草,每一步都在為最終的收穫作準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每天的修行,正如農耕一樣,為將來圓滿佛果奠定基礎。

一邊農作,一邊修心;一邊收穫蔬果,一邊收穫快樂。感恩道場提供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們體驗農耕之樂和修行之樂。

歡喜做義工

發現自己的微笑

◎江怡靜(臺南)

每位義工都是成就法鼓山的萬行菩薩。聖嚴師父說:萬行並不是萬能的意思,而是高也可以做,低也可以做。急需人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師父的教導,是我努力的目標。接觸法鼓山逾二十年,陸續做過的義工,包括:在大寮切洗食材、護持禪修營、擔任福田班關懷員、助念、主持佛化聯合祝壽、景觀組出坡、協助走春活動、推廣行願館書展等。這些種福田的機緣,有的是師兄姊邀約促成,有的是課程的行門所需。

義工的工作內容,有知性的學習,也有勞心勞力的辛苦,但都有不同的收穫。雖是自願,但也察覺到早期當義工時,自己會挑工作,想要避開辛苦勞累,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隨著年紀愈長,學習愈多,漸漸能接受各種培福因緣,練習沒有分別心,體會不同義工執事的法喜。

義工的法喜是什麼呢?就是看到所服務的信眾,臉上愉快的表情,聽到他們心滿意足的道謝,以及感受到他們心中的歡喜。此外,自己也在做義工的過程中,找到生命的一些答案,體會到感動時刻,出坡時,常發現自己微笑起來。我想,當不把自己的煩惱看得太重要,為人服務的能量便回到自己身上,增長了智慧與勇氣。

深覺自己很幸運,有種福田、自利利人的機會。期許自己把握做義工的因緣,也歡迎您加入義工行列,一起來修福修慧,成為法喜充滿的萬行菩薩。

東京感恩之旅

【放鬆喫茶去】
願以茶湯結法緣

【禪心做素食】
大寮裡的學習饗宴

【修行如農耕】
每一步,都為收穫作準備

【歡喜做義工】
發現自己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