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朝山行

今年佛誕日,總本山恢復睽違三年的「朝山.浴佛.禮觀音」,
三步一拜的朝山活動,為初次參加的信眾帶來了殊勝的體驗,
本期一起來分享「身體只管拜起行,心中只觀口耳身」的朝山行。

才剛起步,便抵終點

◎林常合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朝山活動,感恩因緣的轉折,使自己原本說「不」的阻礙,最後都不翼而飛,歡喜地帶著新鮮好奇的心,朝著山的方向禮拜去。

抵達法鼓山時,深深吸了一口山上清新的空氣。這天沒雨、沒豔陽、風微涼,「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從遠處輕輕傳來,隨著眾人腳步移動,佛號聲逐漸貼近耳邊,開始了念佛及三步一拜的體驗。

踏入祈願步道,口中佛號不斷、腳步輕緩、念畢拜下。一開始留意著石階,拜下時也盯著平整的鋪石叩首,為了閃避石縫及雜草,發現自己居然歪頭拜下。心想:怎麼連禮佛也能起分別的煩惱心呢?原來挑舒適、乾淨是我的習氣,居然在禮佛時也帶著它們,怎能一身清淨地好好禮佛?放下雜念與分別心,不管跪下後的環境如何,只練習一心安定。

沉澱心情後,在一步步禮拜中,念想著山川大地無常,自身存在亦無常,感恩佛陀慈悲、感恩今生有幸學佛。把每一拜當成第一次叩拜,不知不覺間已抵達終點。這時的心十分輕安,感覺自己才剛起步,便已到了終點。

午齋後,在祈願觀音殿外眺望遠景,面對景色依舊,唏噓人事已非……還好此時一位師姊邀我一起禮觀音。我們在禮拜來迎、開山、祈願三尊觀音的過程中,探索祕境及小道,暢談學佛經歷……禮佛及分享中,再度發現處處都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原來初來時,自己忘了將心門敞開,還好善知識提點,而能即時安住身心,打開心門。當陽光灑入,陰鬱瞬間消失,窗外風景也映瀲眼前。

此時對著空中,內心感恩地吶喊:「媽,母親節快樂!我很好,謝謝您!」感恩法鼓山及所有義工成就這場活動,感恩法師車上開示,讓我明白活動要親身去體驗,從好吃、好玩、好看的遊戲中,體會箇中深意。當惜福、環保、感恩、禪修種種的寓意輕叩心門時,自己能有領受及改變的能力。

最後還發現,生起感恩及慚愧心,讓人好歡喜;提昇生命的價值,讓人好振奮。願我能以智慧心照顧自己,以慈悲心關懷別人,時時不忘利人利己。


額頭上的人間淨土

◎曾文伶

5月13日早晨,二輛滿載基隆信眾的遊覽車,在綿綿細雨中,緩緩駛向總本山「如來家」。由於疫情關係,總本山的朝山活動已停辦三年,因此當車子一抵達,來迎的是法師們等待燕鳥歸巢的和藹容顏。當我們一下車,雙腳踩在佛國淨土的一剎那,心情有如〈三寶歌〉所述「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感動萬分。

我們在大停車場集結後,法師分享虛雲老和尚「朝山報母恩」的故事。當年老和尚為報母恩,歷經三年磨難,從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禮至山西五臺山。過程中,老和尚堅持朝山的願心、禮拜的堅毅信念和行儀,在兩次生死關頭的當下,感得文殊菩薩化身搭救,最終圓滿報母恩的大願。

法師期勉我們以傳統的儀式、至誠懇切的心,頂禮宛如母親的大地;以堅定的願心,從自心生起懺悔心;以柔軟的身軀,來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並祝福我們皆能體驗祖師大德的朝山報恩心。

在聲聲「南無本師釋加牟尼佛」的整齊隊伍中,清楚自己的每一步、每一拜,都貼在佛號上,更將聖嚴師父〈朝山偈〉中所寫的「口中高聲唱佛號,耳中只聞佛號聲。身體只管拜起行,心中只觀口耳身」運用上。

第一次參與「朝山.浴佛.禮觀音」的我,帶著額頭上的朝山印記,恭敬地進入大殿,參加睽違已久的實體浴佛法會,以歡喜心共同慶祝佛誕日與母親節。

快樂賦歸的途中,有三十多年朝山經驗的果忠菩薩,受邀分享朝禮五臺山的殊勝經歷。果忠菩薩說,數年前朝禮五臺山時,山路崎嶇不平,至山頂圓滿後,有位法師告訴他:「淨土在哪裡?就在您額頭上的那把泥土裡。」頓時,他領悟到文殊菩薩無所不在的慈悲護佑。感念聖嚴師父創建法鼓山的悲願,他祈願大家將今日額頭上的那把泥土 ──「人間淨土」,當作是師父送給我們的禮物。


(廖順得 攝)

把心照顧好 努力於現在

◎果暉法師

問:許多人都感覺,疫情期間似乎無常特別多?

答:由於每個人的身心狀況不同,年長者、重症患者的抵抗力、免疫力比較弱,容易變成高危險群,又或者本身罹患慢性疾病,感染病毒後引發併發症,輕症變重症,這些案例所在多有。

其實,不管有沒有發生疫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老、病、死,生命隨時隨地都可能結束,所以要珍惜生命。聖嚴師父曾說:「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因此我們盡可能做好自我保護、避免感染,一旦感染了,就找醫生治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平穩。病情的發展,我們不一定能夠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心,把心照顧好,對養病也會有幫助,因此照顧心是更重要的事。

問:生病跟業報有關係嗎?

答:《維摩詰經》有句話:「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意思是對於過去我們傷害人的種種,要懺悔,要發願不再犯,但不要執著有一個真正的過去。

佛法講因緣果報,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病?我們相信現前的種種因緣果報,與過去有關,也與現在有關。但不要去想過去我做了什麼事,怎麼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或者我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還是得到這樣一個果報?

過去所做的種種,會帶來對現在的影響力。我們即便知道,也沒辦法改變,因為結果已經造成了。面對過去所帶來的影響力,懊悔、埋怨都不會改變事實,既然沒辦法回到過去改變事實,唯有努力於現在,從現在開始不再犯錯、自害害人,那麼我們當下就已經是在改變過去所帶來的影響力了。

如果「入於過去」就變成執著於過去,這是顛倒。「想到過去」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執著與妄想,《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至少我們練習著不惦念於過去或是妄想於未來,而是努力於現在,這麼一來,我們對今生所遭遇的各種因緣果報,可以安心坦然地接受,不會怨天尤人。

「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有感

滿滿的愛與溫暖

◎郭璧菁(研究生組受獎學生)

與法鼓山結緣十三年多,從國小課後輔導開始,法鼓山請大哥哥、大姊姊教我們寫作業,帶我們玩遊戲,解答我們功課上不懂的地方,師兄姊還為我們準備了水果和點心,補足了父母不能陪伴的時間。因為這樣,讓我和妹妹感情很好,到現在將完成碩士學業。

一路上,法鼓山一直陪伴著我們,讓我們安心讀書。感謝「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活動,讓我知道有人關心著我,讓我一直努力,將成績維持在水準之上,因為對我來說,這個獎助學金很重要,所以每次我們都很珍惜,也希望能減輕母親的經濟壓力。

今年將碩士畢業的我,論文主題是關於有機食品消費意願之研究。現在的人愈來愈注重健康與環保,我希望更多人認識有機食品與永續環保,推廣法鼓山的自然農法,力求生態多樣化、草生栽培及護土、護生,用永續的農業來維護地球,同時提供消費者最自然健康的蔬果,這也與聖嚴師父提倡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實踐「自然環保」相呼應。希望透過我的研究,能找到改善方法,進一步發展合作推廣,從而改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崩解、地球暖化等問題。

很感謝法鼓山,還有一直疼愛我們的善心人士、師兄姊們,用心準備頒發活動,在每次活動中,我都能感受到您們的熱情與關心,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溫暖。每次活動,法鼓山也邀請家人一同參與,讓我們全家人能相聚一起,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許多珍貴回憶。

感謝您們無私的奉獻與關懷,這樣的奉獻精神,我一直謹記在心。今年是我最後一次參加獎助學金頒發,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再和大家一同參與法鼓山的活動。謝謝大家。


▲郭璧菁同學(右)感恩法鼓山提供獎助學金,讓她能一路安心讀到研究所。左為法鼓山慈基會會長柯瑤碧。(林雅櫻 攝)

浴佛也浴心

全心投入佛的世界

◎蕭富仁(溫哥華)

非常榮幸在父母邀請下,與太太一起參加溫哥華道場的浴佛法會。浴佛的儀軌、退居方丈果東法師的開示,都讓我們充滿法喜,也感受到智慧及自在。浴佛節不僅慶祝佛陀誕生,也象徵淨化身心,使我們脫離世俗的困擾與束縛。這次的體驗,讓我深深感受到這個節日的涵義。

浴佛儀式開始時,因當日與會信眾滿多的,所以監香法師細心叮嚀大家,灌沐小太子的時候,只需澆一勺水即可。如果覺得「無三不成禮」,儀式結束後歡迎再來「浴到飽」。這段開場不僅讓人清楚流程,也讓大眾在莊嚴歡喜的氣氛中,展開了浴佛儀式。

法會圓滿後,退居方丈的開示讓我們更加親近佛法,如珠般的法語,處處充滿了智慧及風趣,讓與會的師兄姊們頻頻點頭,甚至開懷而笑。譬如,退居方丈詮釋 「對不起」三個字,讓我非常佩服,「對」是做對的事,「不」是不起煩惱,「起」是常起慈悲心。提醒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用不同角度去面對、接受、處理及放下,便能讓自己常常處於坦然自在中。另一句妙語「不計較、不比較、晚上睡好覺」,也讓我印象深刻。退居方丈用輕鬆易懂的言語,讓我們更懂得佛法的真諦,也更容易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近兩個半小時的站立及跪拜,腿和腰痠痛不已,然而,當閉上眼睛,全心投入佛的世界,這些似乎變得微不足道。雖有肉體上的辛勞,但精神上的洗滌與舒緩,無疑帶來更大的喜悅及平靜。在工作壓力如山的現今,我們往往忽視了內心的需求,浴佛的過程讓我明白,有時真的需要停下腳步,為自己的身心做大掃除。這次浴佛的體會,是身心的一次洗滌,也是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契機。

第一次朝山行

才剛起步,便抵終點

額頭上的人間淨土

【方丈和尚答客問】
把心照顧好 努力於現在

【「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有感】
滿滿的愛與溫暖

【浴佛也浴心】
全心投入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