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禪法千里弘傳2

雪地中漢傳禪法正溫熱

2004年4月,聖嚴師父首度至瑞士,在冰天雪地中主持禪七,
並於首都伯恩演講「禪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廣大的歡迎及回響。
時隔18年,本期隨《他的身影2》製作團隊重返瑞士,
尋訪禪法的傳承,再次溫習師父當年的精彩弘講,
感受這處「世界花園」中,漢傳禪法的弘傳,至今仍持續溫熱著。

◎圖/本刊資料、張光斗 提供

2004瑞士伯恩

禪在日常生活中

◎聖嚴師父

佛法的基本作用有兩層:一是在平常生活中,用佛法來幫助我們從煩惱中得解脫;另一個是在痛苦的生死流轉之中,用佛法來解脫生死。我們都想從煩惱、生死中解脫,然而禪宗六祖惠能卻在《壇經》中告訴我們: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意思就是說,不計較斷煩惱,就是智慧;不害怕生死,就能從生死得解脫。

修行不在外在形

中國禪宗主張生活就是修行,砍柴、挑水、吃飯、睡覺、走路都是修行。中國古代有位宰相問一位禪師:「禪宗說『道』,就在日常生活中,我怎麼不知道呢?」此時禪師正與宰相吃著茶點,聽完問題後,禪師沒回應,還是繼續吃著。用完茶點後,宰相又再一次請教禪師,「很簡單啊!你已經在平常生活當中行『道』,卻不知那就是『道』啦!」禪師回答。

修行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我們的心能否在平常生活中安定、明朗、踏實。如果心不安定、不明朗、不踏實,就表示心很亂,在胡思亂想;心亂,情緒一定也跟著亂;一有情緒,心必定是浮動不安的,這種情形當然不是在修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任何一樣都離不開禪的智慧和慈悲,然而因為眾生有煩惱、有無明,我執和分別心太重,因此無法覺察到自己是具有佛性的。

中國禪宗的傳承

在中國禪宗的傳承上,至今尚有臨濟和曹洞兩個宗派,教人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臨濟宗的方法是參話頭,曹洞宗則為修默照。

話頭的目的,主要是將自我中心的執著,逼到死角去。唯有自我中心粉碎時,與解脫相應的無漏智慧才會現前。大乘佛法主張眾生平等,不僅眾生和眾生是平等的,眾生跟諸佛也是平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

默照的修行法,先放鬆身心,然後放下身心。在任何時間都不著急、不緊張,便可不起種種的情緒波動,是謂「放鬆」;至於「放下」,則是連自以為是「我」的自我中心也要放下。什麼都放下時,就不會有「這是我」、「這是我的」種種執著心,這一樣也和無漏智慧產生相應。

平常生活裡,不論是一個人獨處,還是與人互動,我們的心常常散亂慣了,很容易受到各種狀況的影響;有的人觀念上很清楚自己不該起煩惱,然而心情一旦受影響,還是照樣起伏波動、無法控制,因此,我們要不斷地練習禪修方法,使心平靜下來。

打坐,是持久地鍊心

想要讓心安定,不一定要藉由打坐,但是要持久地鍊心,打坐卻是最有幫助的。不經打坐就能在生活裡除煩惱,是有這個可能,然而,各位不要存有這種占便宜的心理。以我來說,二十八歲時,我已有很深的體驗,可是三十歲時,我仍閉關修行了六年,現在雖然老了,我還是經常打坐。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少惱,所以學到觀念、方法後,一定要經常練習,才能達此目的。一開始就想除煩惱,可能性並不大。(摘錄)(二○○四年四月三十日講於瑞士伯恩施瓦特媒體中心,收錄於《禪的理論與實踐》)


▲2004年5月,聖嚴師父於瑞士碧坦堡(Beatenberg)禪修中心,帶領七十三位來自十七個國度的學員,在雪地中修行默照禪。


2022瑞士

一場令人感動的禪五

◎張光斗(《他的身影2》製作人)

時隔十八年,《他的身影2》拍攝團隊於九月底,再次重返被譽為「世界花園」的瑞士。

二○○四年,帶病前往新加坡、澳洲弘法的聖嚴師父,馬不停蹄地飛往瑞士,除了帶領一個禪七,還在瑞士首府伯恩市,有一場公開演講。

這一趟,我們再次造訪瑞士,首先要感謝的是二○○八年獲師父認可,得以在歐洲教導禪法的希爾迪.塔爾曼(Hildi Thalmann)女士。八十一歲高齡的她,替我們安排了師父瑞士籍法子麥克斯.卡林(Max Kalin)的採訪;清晨五點,她於瑞士首都伯恩租賃的道場,帶領禪眾做早課、打坐,這是每週定期舉行的活動。

為了提前去外地籌備禪五活動,她又交代了兒子彼得(Peter)與幾位悅眾菩薩,領著我們前往伯恩市政府在公墓中,為佛教徒專門設置的墓園參觀,這是希爾迪與一群佛教徒爭取來的,為的就是落實師父推動的四大環保及臨終關懷;另外,我們也到了伯恩市政府為各種宗教的交流、互解所設置的「宗教之家」,裡面有專門為佛教徒準備的禪堂,莊嚴而肅靜。

十八年前,師父在伯恩市施瓦特媒體中心舉辦了一場以「禪在日常生活中」為題的弘法演講;我們也再次造訪該地,外觀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因為俄烏戰爭的影響,整個歐洲的經濟、物價都受到很大的波及,人心也難以平靜。

同樣的,我們再次前往師父當年帶領禪七的碧坦堡(Beatenberg)禪修中心。此一中心的主人弗列德.凡.爾門(Fred Van Allmen)親自在禪中心接待我們。弗列德說,他永遠記得師父是位虛懷若谷,慈悲仁厚的大禪師,雖然穿著一雙不防水的僧鞋,卻還是不以為意地踩在雪中,帶領禪眾們經行……

預定的拍攝地點結束後,我們又乘上希爾迪事先幫我們訂好的租賃車輛,由導演余欣暉與攝影徐文峰輪流駕駛,前往盧卡諾,拍攝希爾迪在風光明媚的友人別墅中,所帶領的禪五。

最令我們感動的是,希爾迪與十幾位禪眾,無論是唱誦的經文,遵照的儀軌,都與法鼓山的禪修活動一樣,一絲不苟、一般無二,的確將師父所傳承的禪法落實在遙遠的歐洲國度裡。


▲師父瑞士籍法子麥克斯.卡林醫生,與《他的身影2》製作團隊分享隨師學禪的歷程。


師父播下的禪修種子

2004


▲2004年4月,師父受邀於瑞士碧坦堡(Beatenberg)禪修中心主持默照禪七,由於多數學員有長年的修行經驗,因此師父的指導相當深入。學員們分享禪修帶給他們難得的身心放鬆,連感冒的病痛都能忘卻,感謝師父讓身處西方的他們,也有難得的學習機會。


2022


▲曾獲師父認可在歐洲教導禪法的希爾迪.塔爾曼,除了每週於首都伯恩租賃的道場,固定帶領禪眾共修,2022年9月,商借位於盧卡諾的場地舉辦禪五。禪期進行的方式,均與法鼓山的禪修活動相同,將師父傳承的漢傳禪法,持續分享給歐洲人士。

溫哥華念佛禪一心得

不攀習性 何來煩惱?

◎王守均(Justin Wang)

曾作客朋友家,朋友家中有隻聰慧解人的小狗,用水靈的眼睛和動作,要我帶牠出門。徵得主人同意,一人一狗歡欣雀躍出門。當時適值隆冬,北國雪深,狗兒不畏低溫,昂首闊步地往前走,十秒鐘後,狗兒突然嗅嗅被雪水沁濕的腳爪,就把我拖曳入屋。友人淡淡地說:牠總是如此,在屋內就想著外出,真的出去了,又迫不及待要回來。

三十年的往事,念佛禪一期間歷歷在目,此時的我,與狗兒並無二異:跑香時累得只想坐下念佛,真坐下了,腿又痠得想起來跑香。不斷提醒自己祖師大德「覓即知君不可見,不離當處常湛然」的教誨,細細體會著千百劫來業力強大的慣性造作,練習清清楚楚看著念頭起伏和生理反應,不跟不壓,也不期待外境能順合我意。其實不論攀緣過去未來,或享受當下,永遠都是不離當處,而不是反覆抓取幻象,倍增無明。

帶領我們的果醒法師說,心中浮出來的人事物等一切妄念,都是一句佛號。佛號本身也是妄念,念佛禪就是用單一的妄念,取代所有紛亂不自知的妄念。當時想到《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心中浮出來的人事物是虛妄相,佛號也是虛妄相,幻象雖異,本質無差無別。若能將人事物當成一句簡單佛號,而不去攀緣累劫習慣的愛恨情仇,何來煩惱?

方法練習上,法師也教授了技巧。比如念「阿彌陀佛」四字,最好有不同輕重長短。唱誦時,有時重視圓融流暢更勝於字字清晰;吐字時,可以注意小腹是否微凸,這樣才是用上丹田;念佛時,心安在佛號;經行時,心宜安在腳步覺受。

當我走不動、唱不出聲時,看到法師依然中氣十足、健步如飛,實在慚愧不已。當天所有學員都感受到法師的攝受力,全程跟上,受益匪淺。感恩溫哥華道場促成此次共修因緣,感恩法師慈悲帶領。


放下第一念往前走

◎徐雲波

果醒法師在「《楞嚴經》的生活運用」講座中提到:「不用第二念回應第一念。」平常沒有念佛的我,聽聞這次念佛禪一由法師帶領,心想:這是絕佳的練習機會,必須把握。於是報名參加生平第一次念佛禪。

念佛法門是用「佛號」這個妄念,取代無數的雜念,因此,法師首先教導大家怎麼念佛號,教我們放下以前的念佛方式,嘗試用高低錯落、長短不同的音聲,像歌詠、像微風,有著起伏流動的狀態,去感受在過程中,身體肌肉不同部位的使用狀態。

剛開始練習時有些不習慣,很多雜念不停地生起,但想到法師所說的「不用第二念回應第一念」,便專注在現前這一念和當下的方法上,任何念頭起,都訓練自己「不回應」,反覆回到念佛這一念。慢慢地,方法上手了,心全然安住在佛號上,無論是坐著念、快步念、慢行念,整個身心都在念佛,完全忘了時間。

下午開始坐念沒多久,突然體驗到:每一聲從內心湧出的佛號,都充滿了對佛無限的讚歎,源源不絕,讓人無限感動,也讓念佛更加專注和輕鬆喜悅。繞佛的時候,精力好似不會乾涸的泉水,一直冒出來,愈念愈起勁,在歡喜中圓滿了近四小時的共修。

佛法真是不可思議!如果沒用心體會,是無法感受到的,只有真正去做,功到自然成。聖嚴師父說眾生皆在大夢中,那麼修行也是夢,任何依依不捨只會讓我們無法醒來。放下第一念,不停地往前走,就是在甦醒的道路上。

【千年禪法千里弘傳2】
雪地中漢傳禪法正溫熱

【2004瑞士伯恩】
禪在日常生活中

【2022瑞士】
一場令人感動的禪五

師父播下的禪修種子

【溫哥華念佛禪一心得】

不攀習性 何來煩惱?

放下第一念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