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心湖上的引擎

編按:舊金山邢華倫菩薩自小移民美國,日常生活以英文為主,
二○○九年走進當時還是分會的舊金山道場,
爾後接引母親一起學佛,
還協助道場向西方眾、年輕人推廣禪修和佛法。
本期邀請他分享學佛故事和心得。

◎口述/邢華倫(Warren Hsing).整理/王琡珺

最初,我和朋友在圖書館看到一張中文海報,上面印著法鼓山和聖嚴師父。因為看不懂中文,朋友特別為我解釋,並介紹法鼓山及「心靈環保」的理念,鼓勵我去當時的舊金山分會看看。

我當時不懂佛法,也不知道禪修,走進分會後,漸漸了解法鼓山及師父的理念,但我深深感動的,是在分會做義工的師兄姊們。那時分會不大,義工不多,但都以分會為家;做義工時,每個人都做得很開心、忙得很快樂,這讓我發心學習他們的精神,盡自己的力量奉獻和布施。

身心清楚放鬆 自利利他

由於具備語言上的因緣,分會讓我負責成立「多元文化小組」,推廣英文禪修活動,於是向象岡道場的法師們學習禪修,接受培訓後,開始幫忙帶領英文初級禪訓班、戶外禪、週末禪坐共修及一日禪,從中體驗到「The more I shared, the more I learned.」也就是教學相長。

禪修讓我分分秒秒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也以佛法的無常觀和因緣法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物。這讓我體會到:隨時以清楚的心、放鬆的身體來面對外境,就可以自利及利他。例如:當我們愈想放鬆,就會變得愈有壓力及不安,如同我們搭乘快艇,繞著湖去追求平和與安寧,試著從中尋找放鬆,這是不可得的。

學禪後能體會到:我們要做的是關掉快艇引擎,湖面將再度回歸平和安寧。如同我們的本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只是平靜如鏡地反映外境的安寧或波動。也就是說,只要靜心往內觀照,隨順因緣,專注當下,就能讓身心放鬆、壓力減除。待人接物也一樣,以因緣法對待,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事事都有圓滿之時。

接引他人學佛 以身作則

記得二○○五年時,師父曾指示舊金山道場的發展方向:第一,本土化,如此才能適應民情,接引當地西方眾。第二,年輕化,這樣才有傳承,繼續接引更多人學佛。第三,包容性、適應性,也就是多樣性,透過淺顯易懂的教育,讓不同種族的年輕人來認識佛法,將佛法帶入生活,達到心靈淨化的目標。

我認為要接引年輕人學佛,首先要以身作則。當我們將所學的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內化在生命中,透過清淨的身口意,影響周遭的人來學佛。其次是以活潑、有趣的方法接引年輕人來學佛及體驗禪修。第三就是時時運用佛法的無常觀、因緣觀來看待人事物。實踐這三點,相信自然能影響周遭的年輕人,進而接引他們。

在我看來,「主動」接引家人學佛不見得是好方法,這不表示我不想讓家人學佛,而是不想以「強迫」的方式。師父曾說:「我自己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你們大家的法鼓山,還要不要繼續建呢?」師父這裡指的「法鼓山」不是硬體建設,而是對佛法的信心和實踐。

接引家人如同接引年輕人,自己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家人看到我們在禪修、佛法中得到安定法喜,也會主動想來法鼓山看看。就像我的母親,退休後跟著我來法鼓山,每天開心地打坐、學佛。有西方眾希望家人來學禪修,常問我相同的問題,我也告訴他們同樣的方法。


(李東陽 攝)

方丈和尚清涼語

禪與藝術

◎果暉法師

藝術即美學,美學教育是近代中、西方教育場域中,新的重要項目。

佛法認為,人類生命來自四種養分——段食、觸食、思食與識食的攝取和滋養,故得以生存。段食,即每天基本的飲食需求。觸食,透過六根的接觸與受,能維持身心健康,乃至提昇、滿足情意精神生活。觸食的感受、感情偏屬右腦,即所謂「影像腦」的直覺、直觀的作用,與藝術、美學關係緊密。

藝術本身也有多種形式,但都離不開六根對六境的接觸與受用。以耳根的受用而言,即是聲音的領域,聲音之美學就是音樂。中國古代所謂的「六藝」,多少都與美學有關,之中的「樂」就是音樂。

小乘行者以個人解脫為要,重於修深定,故有所謂「聲為定刺」的說法。大乘佛教首重慈悲,強調度眾生的方便,故論典說菩薩要學五明,其中的「聲明」,包含聲音、語言等,即屬於藝術、美學的範疇。

音樂的起源,一種是來自大自然的音聲,比如中國古代有五音——宮、商、角、徵、羽的五個音階,其源頭便是模仿自然界的聲音;在西方,則從古希臘時期發現了有八度(七個音階)音程。從八度再分成十二個半音的平均律是十六世紀末葉的事,這是透過數學的演算法得出,而產生層次性豐富的變化旋律、和絃,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的古典交響樂。東方則是另一種發展路徑,比如中國、印度的傳統音樂,模仿自然而融入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與大自然合鳴的境界。這與地域、文化等特質有關。

禪與藝術、美學關係密切,也就是在複雜、變化之中能領悟到簡單、和諧、統一。比如禪者生活環境簡樸、整潔,生活方式則少欲知足,這就是美的呈現。禪者的內心永遠都是和諧的,最高的和諧是統一心;當然,悟境又是另一種層次,那已不是和諧、也不是統一,而是超越和諧與統一的次第了。

念念不忘彌陀

想起象岡 想起東初

◎吳幸宜

窗外綠意盎然,蟬鳴在樹間繚繞。又是夏秋之際,在當下淨土的象岡道場。

東初禪寺暨象岡道場舉辦中元佛五與三時繫念法會圓滿後,想起監院常華法師分享雨後夜裡躺在床上,聽見青蛙及各種動物鳴唱的聲音。法師整天辛勞,這些嘈雜的音塵多擾人!法師觀想「和光同塵」,心無罣礙安然入睡。想起主法果醒法師也提醒,不與外境切割分別自他,了悟一切皆為自心所現,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煩惱自然放下。

這次法會,每天都有二場聖嚴師父影音開示。師父說,要身口意全身心念佛,才能真正與佛相應。跟著法師們唱誦,第一次感受到全身心念佛,且如常華法師所說,丹田之氣上來,坐念時身體自然打直,神清氣爽。在道場共修的力量實在不可思議。

第一個晚上灑淨安位,法師要我們觀想,邀請往生親友一起參加法會,並將功德迴向。這次超薦因自己而往生的動物,曾在跨國餐飲公司工作多年,雖沒有親手奪去牠們的生命,但每一場會議規畫菜色,許多生命就會犧牲。法會當下,我似乎感受到牠們的痛苦,淚流滿面。隨著念佛聲,心才慢慢靜下來,深切感恩牠們成就我的福報,也深懷歉意。藉由法會,希望超薦牠們托生善處。

法會超薦亡者,為生者祈福,生活中,師父則勉勵大眾時時念佛。果醒法師也一再地叮嚀:「無明時時刻刻不休息,眾生一不留神,就被它騙去,結果一定會輸給業力。所以師父即使講經說法,也同時在念佛號。」師父如此精進,更何况身為弟子的我們呢?

「更何况我們呢!」帶著這句話,離開綠蔭盎然的象岡,回到喧鬧的曼哈頓。走在街頭,迎面而來的人事物,或合我意或不如意,正要分別取捨,不知不覺念起佛號,剎那間,覺得走在心所化現的劇場中,一切都是心中之物。再走二步,想起象岡,想起東初,想起果醒法師唱誦三時繫念那蒼勁的古音:「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這街頭的塵囂中,不知有多少未盡的周折,未圓滿的因緣,願我可以念念不忘,心心彌陀,步步極樂家鄉。

搭般若船到彼岸

練習扮演鏡中人

◎邱演瑛

自臺灣遠道而來的法鼓山僧大演道法師,七月十六日於舊金山道場弘講「搭般若船到彼岸──《心經》」。法師生動闡述佛法,同時安排兩個小活動,讓大家學習如何在日常中實際「搭般若船」,一步一腳印到達超越煩惱、清淨無對立的彼岸。

講座中的第一個活動是體驗「鏡中人」。我們兩人一組,一人隨意做動作,彷彿在照鏡子;另一人則扮演鏡中的對方,並模仿其動作;三分鐘後,角色互換。扮演鏡中人,可以自主動作嗎?可有很多念頭嗎?鏡中人只是鏡面上的影像,如法師所說:「無自性、無念、無住,沒有自我執著的念頭。」這讓我們體會鏡中人的感受,練習去當一面鏡子,用默照看待人生,清楚但不對立,對鏡子前的他人或外境不作分別、不批判、不失望,也不要求。

法師說:「念,是今心,是當下的心。」一般人要完全沒念頭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不執著那些念頭,也就是如一面鏡子「於念而無念」。只要我們能護念自己的心,放下分別、煩惱、執著,念念清淨,那麼「心淨國土淨」,當下即身處淨土的彼岸。

佛法其實就是教育,可在日用之間,內化於我們的生命中,淨化我們的生活,清淨我們的心;在家庭或團體裡,指引我們放下自我中心,先不批判、不分別,再學習運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面對鏡外的眾生,安定彼此的身心。
第二個活動是寫出下一生的夢想。寫好後,法師請我們從「利他」的角度重寫一次,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夢想是否會不同?我第一次寫的夢想是:來生能出生在佛化家庭,早日出家為僧,弘法利生。第二次從「利他」角度來寫,我反而猶豫了,覺得自己善根福德不足,來生如何有因緣出家?

於是,我真誠地寫下:希望自己來生仍能「信佛學法敬僧」,減少自我執著,學習慈悲對外,智慧對內,以眾生為福田,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陪伴家中寶

真誠溫暖的重陽祝壽

◎鄧常巖

前一天工作到晚上八點,開車前往臺北車站的路上,廣播傳來「愛,要即時……」,似乎提醒著我:趕快回家。

岳母對於參加「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期待已久,常在電話中提及這次活動。當天一大早就穿戴好,等我們陪伴出門。來到紫雲寺門口,熱情迎領的是召委桂娟師姊,報到後上五樓大殿就坐,看到義工菩薩們忙進忙出,臉上滿是親切笑容,感覺彼此都是三寶座下重逢的家人。

平常住臺北,以往只在農曆新春帶爸媽到紫雲寺走春。去年岳父過世,監院常參法師和專職、義工菩薩們給予非常多的關懷協助,麗美師姊更是常到家裡關懷獨居的岳母,鼓勵她參加長青班,貞乃師姊並無私接送,一切都讓我們備感溫暖。

第一次參加「家中寶」佛化聯合祝壽,再忙也都萬緣放下,陪伴岳母出席這場深具意義的活動。主法果稱法師帶領大眾誦念《心經》及藥師佛聖號,還有青春活潑的表演節目,包括:法青演奏非洲鼓、青年樂團演唱與猜歌互動,以及由信眾第二代及第三代,約三歲到十歲左右的小小菩薩們表演歌舞。看到整場活動中,大家各司其職,不分你我,盡心盡力服務與會長者和眷屬,心中滿滿地感動。

帶著寺院結緣的餐盒,義工們製作的鳳梨酥和菩提棒,開開心心踏上歸途。回到家中打開餐盒,岳母直呼:「好好吃、好用心!」回想果稱法師當天鼓勵的:「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先為自己按個讚,睡覺前給三個感恩,一個反省。」感恩紫雲寺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度過真誠溫暖又難忘的重陽祝壽。

關掉心湖上的引擎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禪與藝術

【念念不忘彌陀】
想起象岡 想起東初

【搭般若船到彼岸】
練習扮演鏡中人

【陪伴家中寶】
真誠溫暖的重陽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