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悲心水陸法會11/27啟建

歡迎海內外民眾參與雲端祈福、各地實體及網路共修 一同清淨身心 安定世界


▲二○二二年大悲心水陸法會即將啟建,歡迎海內外民眾參與實體及網路共修。(江思賢 攝)

【楊仁惠、陳玫娟/臺北報導】時隔兩年,二○二二年法鼓山年度精進勝會──大悲心水陸法會,將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再度啟建,海內外四十九個分寺院道場、護法分會、共修處,也將同步展開分處共修。此外,往年水陸法會前,民眾上網填寫牌位祝福親友的「雲端祈福」網站,則於十一月一日起全新改版,大眾可在全新的網站中,透過循序漸進的步驟,修持慈悲觀與布施行,將祝福的對象,擴大至法界一切眾生。

隨著防疫政策放寬,水陸法會恢復實體共修,不過由於仍處於疫情期間,為守護大眾健康,總本山僅開放「大壇」讓民眾隨喜參加。配合防疫措施,參加法會須在進入壇場報到時,出示二十四小時內的快篩陰性證明,如有症狀或快篩陽性,則勸請返家休息,進行隔離或就醫。

期待許久,終於盼到實體共修,民眾更加感恩並把握報名共修的機會。十月十五日上午九點,各分寺院一開放報名,短短時間內各壇即額滿。「網路共修很好,但在現場的感動和攝受力,是無可取代的;所引發的悲心與智慧,也是自修所不能及的。」於臺北安和分院報名的陳欣佑分享,剛開始參加水陸法會時,一心只為自己和家人祈福,有一次聽到法師開示:「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全場齊聲回答:「大菩薩!」那一刻,她覺得不應自私地只為家人祈福,應該要為千千萬萬的眾生祈福。

即使一大清早排隊報名,由於壇位有限,許多民眾仍無法如願,連續五年參加總壇的殷芷若便遇上這樣的狀況。「活動一定都會有變數,所以沒有需要起煩惱之處。」擔任禪訓班義工的她,將佛法的因緣觀、身心安定的方法,內化在日常生活中,體會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安排。

踏實修行是發揮安定力量的基石,迎接即將到來的水陸法會,歡迎海內外民眾於法會前,上網進行雲端祈福,展開每天各壇的前行功課;法會期間,可前往所在地的壇場參加分處共修,或在家中視訊共修,盡一己之力,將清淨安定的修行力量,迴向十方法界眾生,和諧相待共處;用至誠祈福的慈悲善念,祝福我們身處的世界,片片匯聚成人間淨土。

惠敏法師 開啟博雅新世界

退休後首度弘法講座 與大眾分享博雅教育及健康生活自家寶


▲惠敏法師與臺南聽眾分享博雅教育的學習與實踐。 (臺南分院 提供)

【楊明彬、廖彩芝、李雯琪/綜合報導】甫交棒法鼓文理學院校長一職的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十月十五日展開退休後首度弘法講座,上午於臺南分院演講「校長的博雅教育5×5倡議」,下午則至高雄紫雲寺講說「校長的博雅新視界——健康生活自家寶」,兩地聽眾分別於現場及線上,聆聽法師分享長年讀書、研究、寫作與辦學所累積的智慧,以及退休後對生命的思考。

「有形的學校終有生滅,為自己心中成立一所永恆的學校,才是不生不滅的永續。」惠敏法師從自身教職的轉換,提醒大眾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如同佛法的熏習與修行,即使離開學校、道場,仍需永續學習。

「生命一旦有了錯誤的連結,便會衍生出諸多煩惱。修行即是做正確連結,達到身心和諧統一。」法師主張生活需要收攝及發散,前者代表集中和專注的安定力量,後者是連結和反思的活躍性思維。博雅教育的目的,正是學習如何斷捨錯誤的連結,以解脫煩惱,「博雅教育是AI與高齡世代並存的年代中,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

法師整理出「博雅教育5×5倡議」的學習實踐,提供眾人為自己的成佛之道,找到正確的方向。法師表示,這個倡議就像聖嚴師父提出的「心五四」,將佛法的名相學理,轉化成生活中容易實踐的觀念和方法,例如「優質善法五戒」就是救護生命、給施資財、敬愛家人、說誠實言、正念正知;「終身學習五戒」為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身心健康五戒」即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

後疫情時代,如何與病毒和平共處?依據醫學、科學與佛學的研究,法師分享可善用自家寶藏「免疫系統」,提出免疫系統的「弘願」是「病原無盡誓願抗、煩惱無盡誓願斷」的觀點。「免疫力是自家寶藏,也是最好的醫生!」與微生物世界維持適切的共生關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健全免疫系統……法師所分享的博雅新世界,讓大眾耳目一新。

「我內心的學校建立好了,並按表操課,您們自己內心的學校也要建好!」聽到法師對大眾的勉勵,紫雲寺聽眾劉寶春期許自己做到「博雅教育5×5倡議」,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有安定的身心持續修習佛法。


▲紫雲寺的演講中,惠敏法師分享身心健康的生存之道。 (陳誼珍 攝)

聖基會+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首度合辦「談書時光」

世學連結修行 跨域探索僧夢


▲主講人廖肇亨(右二)分享僧人夢境的史料,與談人李維倫(左一)、呂旭亞(左二)從心理學、現象學的角度分析高僧的夢境。右一為主持人楊蓓。 (王育發 攝)

【釋演曉/臺北報導】出家人所做的夢,與修行有何關係?十月十五日下午,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中心合辦首場「談書時光」,邀請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主講河合隼雄著作《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維倫、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呂旭亞一同與談。活動由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楊蓓主持,心靈環保中心現場及網路共三千三百人次參與。

河合隼雄是日本知名的榮格心理分析師,為何選擇研究一位古代日本僧人的夢境?廖肇亨說明,河合隼雄在偶然機緣下,閱讀了華嚴僧人明惠法師長達四十年的夢記,進而開始研讀佛經,發現心理治療與佛經要解決的問題有深刻關聯,因而結合留學瑞士的經驗,深入探究自身所處的宗教與文化,嘗試比較禪宗「十牛圖」和榮格「玫瑰園圖」,探討東方的自性(Self)成長歷程和西方的心靈煉金術,兩者的相似與共鳴。

呂旭亞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解析明惠的「初始夢」。面對八歲失去父母的生命創傷,明惠夢中母親被肢解,喻示拆解死亡與重生的歷程;修行佛法成為良僧,是明惠自我療癒的自救之道。呂旭亞表示,夢境是無意識對自我的補償和平衡,明惠將清醒的世界、修行的世界,與無意識的夢中世界幾乎畫上等號,並藉由如此的解夢方式,達到不同意識階段的成長,走向自我實現。

哲學上的現象學又如何解夢?李維倫以明惠「禪觀之夢」為例,一個乾枯的小水池,會因大雨驟降而充滿;小池旁的大池若滿水,兩池的水也會相通。明惠解夢認為,小池塘是禪觀,透過修行(夢裡是透過下雨),將通往諸佛菩薩之道(大池)。從現象學的角度,則是回到研究對象的生活經驗去思考,明惠在做此夢的同一時期,作了很多雨水的夢,「從上面下來的水」對他而言,是被天上的雨水洗滌、得到滋養的狀態。

李維倫表示對明惠解夢,現象學家會這麼說:「我不會預設其背後有什麼原因,而是將在他前面所展開的存在狀態說出來。即是古代的文本,在現代將之展開後,再回到神話做交流與溝通。」

淨空長老追思讚頌 退居方丈代表出席

【本刊訊】一生致力於推廣淨土宗、臺南極樂寺創辦人淨空長老圓寂傳供讚頌法會,九月二十九日於林口體育館舉行,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與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長老等九位教界長老,共同擔任主法法師。現場約有五千位法眷、信眾、教界代表與會追思,緬懷長老畢生弘揚淨土行誼,場面莊重溫馨。

「淨化世間,功德圓滿;宗風永續,彌陀綿延;學佛悲智,回歸本源;會融真空,妙有莊嚴。」果東法師以三十二字偈,讚頌長老說法六十二年,廣演諸宗,導歸極樂,祈願長老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淨空長老於七月二十六日圓寂,世壽九十六歲,僧臘六十三年,戒臘六十年,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同期受戒戒兄。師父於美濃閉關期間,長老覓得弘一大師《律學講錄三十三種合刊》,為師父提供學律之指導;此外,一九六八年師父赴日留學前夕,借善導寺彌陀殿向道友告別,長老也特別前來祝福。師父對長老覓書護持之道情,曾撰文表示「這是我畢生感激的事」。

法鼓山出席 新加坡凝聚社會國際會議

【本刊訊】時隔三年,新加坡第二屆「凝聚社會國際會議」九月六至八日於萊佛士會議中心(Raffles City Convention Centre)再次舉辦,法鼓山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邀請,由聯合國NGO規畫小組常濟法師代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出席會議,與全球近四十個國家、八百位代表就信仰、身分和凝聚力議題,進行討論和對話。

會議進行三場特別演講及全體會議、九場分組討論,演講主題為「信仰如何彌合分歧」、「如何利用多樣性實現共同利益」、「如何利用技術促進相互信任」。常濟法師分享專題討論的共識,特別是新冠病毒(COVID-19)流行期間,加深了不同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文化之間的理解鴻溝,透過能將社會聯繫在一起的普世價值「慈悲心」,不僅可彌合分歧,還可彌合人類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

當今人們如何利用數位平台,促進社會凝聚?與會代表們談到疫情期間,數位科技可將遠距離的人們聚集一起相互聯繫,但也傳播了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使用者必須彼此信任,並且透過正確的觀念,才能夠讓數位科技成為凝聚社會的催化劑,培養更大的團結、信任和社區間的尊重。

下載>>法鼓雜誌第395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2022大悲心水陸法會11/27啟建

惠敏法師 開啟博雅新世界

【聖基會+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首度合辦「談書時光」】
世學連結修行 跨域探索僧夢

淨空長老追思讚頌 退居方丈代表出席

法鼓山出席 新加坡凝聚社會國際會議

下載法鼓雜誌第395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