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道菩提心為先

真正的菩提心是為眾生能夠捨一切,受一切;
捨一切自己的利樂,受一切眾生的苦難,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聖嚴師父

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成佛的法門。通常人們以為佛法就是佛所說的法,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佛說有人天法、小乘法、大乘的菩薩法,其中只有大乘的菩薩法門,才是直成佛道的法門。因此,我們要講佛法,應該是成佛的法門,才是真正徹底的佛法。

為利眾生故 不畏諸苦難

「覺」有不覺、遍覺、正遍知的大覺。不覺是凡夫,遍覺是小乘,大覺是佛。我們要學的是佛,因此講佛法就是成佛的法門。成佛的法門是什麼?

我為你們寫了十二句話如下: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
 何為菩提心?利他為第一。
 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
 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
 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
 救世菩薩行,悲智度眾生。(註)

如何成佛?首先要發菩提心。一般人不知道何為菩提心,以為自己離苦得樂,自己求得解脫,自己求成佛道,就是菩提心。其實不是,菩提心是以利他為先,不是以利己為重。我們中國人都說自己是大乘佛教,但是,許多人連小乘都不是,沒有菩提心,只有自私自利,自求解脫。真正的菩提心是為眾生能夠捨一切,受一切;捨一切自己的利樂,受一切眾生的苦難,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發心學佛者 即名為菩薩

我們可以把釋迦牟尼佛做為菩提心的榜樣,釋迦牟尼為何要出家修行呢?他出生王宮中,沒有任何出家的理由。但是在皇宮外,卻看見人間的生老病死,以及眾生的弱肉強食。他看見眾生的苦難而發願,使眾生從生老病死及弱肉強食中得解脫,因此他就出家了,這就是發菩提心。

我們是如何來學佛呢?因為發現自己很苦,自己身心有問題,所以希望求得自己的解脫,從佛門中得到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得到安樂。這叫發菩提心嗎?當然不是。但是也不錯,因為以自私心來接觸佛法,使我們知道什麼叫發菩提心,因自私而入佛門,聽到佛法之後再發菩提心,也是非常好的因緣。

我們要學佛,就是從發菩提心開始。發菩提心不是今天發心,明天成佛,而是永遠地為利益眾生吃一切苦。即如地藏菩薩的「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或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菩薩受了種種的苦難,目的就是使眾生得到安樂。

因此,我們一開始學佛就是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的人,叫作初發心的菩薩,也就是「初心菩薩」。雖然不能度一切眾生,但是不要為了自己而損害他人,應該盡自己的力量使他人得安樂、離苦難。用什麼方法?用我們的慈悲和智慧。

(摘自《佛法的知見與修行.成佛的法門》)

註: 此版本出自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美國三藩市大覺蓮社演講,但師父於一九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寫給弟子的信函中,將本句修改為:「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

靜心鈔經 與心對話

冬陽暖暖、和風徐徐的午後,沐手恭書經文章句,展開另一種「與法相會」的共修。這是農禪寺於二○二一年十二月二日起舉辦的「靜心鈔經」活動。

平日有鈔經習慣的張媄華,特別邀好友一起體驗「寺院」鈔經,在義工引導下先體驗放鬆、靜心,三稱佛號、誦念〈開經偈〉後,提筆專念一意鈔寫《心經》,運筆不疾不徐,體驗聖嚴師父所說的:「沐手恭敬如見佛面,鈔取佛陀法身舍利。」

鈔經三十分鐘結束後前往戶外經行,浸潤於農禪水月道場的禪悅境教,分外放鬆,清楚感受陽光的熱度、風的涼度、池上的波光粼粼⋯⋯而自己也融入整體,成為其中的風景。

再度提筆鈔經,一筆一畫中遇見自己。今年剛皈依的吳易蓁平時會利用午休時間鈔寫《心經》,發現自己從一開始的妄念紛飛,心慢慢地靜了下來,字體不再像平時那樣飛揚,「原來這就是運用禪修方法鈔經,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安定,原來鈔經不只是將經鈔完,而是一場自己與『心』的對話。」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舊金山義工禪三心得

觀無常 回到呼吸上

◎胡玲玲

二○一九年初進法鼓山,在道場參加了兩次禪坐共修後,想接著上初級禪訓班。沒想到疫情來襲,不但禪訓班取消,道場也暫時關閉,所有禪修課程都改成線上進行。

這段時間,參加了線上初級禪訓班、禪一、禪二等。由於覺得自己程度尚淺,因此當師姊邀約打線上禪三時,內心有點猶豫,深怕自己坐不住,後來轉念一想,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

星期五晚上,禪三開始,聆聽規矩講解,還有一段聖嚴師父的影片開示後,就安板去了。臨睡前調好鬧鐘,準備第二天早起參加早坐及早課。生平第一次參加早課,雖是在線上,莊嚴的梵唄聲,仍令我感受到無比寧靜。

從來未曾像這次襌三,能夠密集地聆聽師父開示,從影片開示中,更能認識到師父的智慧及慈悲的心懷。師父希望眾生都能得到佛法利益,弘法時,都會留意各地不同的風俗民情,調整對道德標準的認知,從而得到當地人的認同,進而接受佛法。

師父深入淺出地解釋緣起性空、四聖諦、八正道、生死、解脫及菩薩道,幫助我這個初學者對佛法有了系統性的概念。師父的開示,也讓我對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有更多了解,師父在行菩薩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願心,不僅讓我感佩,更生起效法、追隨之心。

打坐時,常常妄念紛飛。師父將妄念比喻成「千年未掏的臭屎坑」,禪修時紛紛傾巢而出,這是好事,可用觀無常、慚愧心來看待這些妄想雜念,然後不斷地回到呼吸的方法上,每個呼吸都是不同的經驗、新的開始。經過這樣的練習,更容易覺察妄念的生起,而能專注於呼吸,不再注意打坐的時間。

非常感謝同修的支持,只要我參加禪修,他都會很安靜地配合。這次禪三,我充滿了禪悅法喜。雖然師父住世時,沒有因緣親受教誨,但此生能夠聽聞佛法,已經是自己最大的福報。


妄念就像貓

◎張演均

這次舊金山道場舉辦的線上禪三,由新任監院常襄法師帶領,而且是特別為義工規畫的。一開始得知時,心裡並沒有打算參加,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多來,自己在家裡打坐,無法像在禪期中保持專注,效果不及在禪堂練習。然而,這次不只由監院常襄法師帶領,還會播放聖嚴師父對悅眾的影片開示,深覺機不可失,便趕緊報名。

常襄法師在第一晚開示時即提到,師父的每一段開示,都是送給我們的禮物。的確,不滿三日的禪期,單單聆聽影片開示,已讓大家收穫豐富。內容包括佛法的基本觀念、禪修的態度和基本方法、如何提昇人的品質等。

影片中,師父深入淺出地講解各種觀念,例如提到面對妄念的態度,師父說妄念就像貓一樣,時而徘徊在你的腳邊,時而跳到你的身上,你知道這就是貓的行為,不需要與牠互動。如此生動的比喻,讓人一點就通。

禪期中,法師在道場的大殿視訊連線,禪坐剛開始時,聽到道場的各種雜音,竟分辨出好像是附近施工的聲音,還有直升機的聲音,連法師深呼吸的聲音都聽到了!這些眾多的第一念,引起了我的第二念:為什麼不關靜音呢?第三念:可是法師可能隨時要引導大家。後來終於覺察到,自己已隨妄念跑,正離蒲團遠去,趕緊重新把注意力由外轉向內。現在想起來,聆聽開示時,好像該聽的沒有全部聽到,打坐的時候,不該聽的卻聽得仔細。真是慚愧!

最後一晚的大堂分享中,有師姊提到,線上禪修雖然較難保持向內專注,不如實體禪期深入,但是自己準備齋食、清理環境,甚至是與家人的低度互動,實際將禪修的方法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也成為一種不同的練習。於我心有戚戚焉!在外是動,向內是靜,不正是我們需要練習的嗎?

感恩常襄法師細心安排這場悅眾禪三,給予我們適時的指導和提醒,再加上師父的影片開示,讓所有參與的禪眾禪悅不絕,法喜充滿。

祈願再重回道場禪修之前,人人都能持續用功,疫情之中,道心更不退轉。

初級禪訓班心得

用方法把心拉回來

◎林宜錚

去年(二○二一)十月初,心情鬱悶到書店想尋得一絲寧靜,偶然看到作家吳若權先生的著作《先放手,再放心》、《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閱讀後,發現作家多次提到法鼓山聖嚴師父對《心經》的解釋,以及對人生各種遭遇的開示,才知道佛經並非艱深或遠離世俗,內在的執念也逐漸豁然開朗。

爾後,陸續讀了師父著作《金剛經講記》、《心經新譯》、《放下的幸福》等,教導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佛法、禪法,於是決定利用工作空檔,參加這次初級禪訓班。

第一堂課上,法師提到電影《日日是好日》,講述學茶道如同禪修,必須放下過去,讓內心空下來,方得有所收穫。未曾打坐的我,試著放下原有成見,一步步聽著法師引導,練習打坐、放鬆全身,才發現自己的身體總是很緊繃。回家後開始早晚打坐,檢視身體是否放鬆,進而覺察到腦中想法不斷出現,明明身體在打坐,卻是妄念紛飛,一下想過去、一下想未來,才懂得禪修需要慢慢累積、慢慢練習用方法把心拉回來。

後續幾堂課,法師分享現代科學的研究,例如:利用調查統計、腦神經實驗等方法,證實禪修的益處,也加深了我對禪修的信心。確實這一個多月來,心境受到外在人事物的影響逐漸減少,自己也減少對外在的評價。練習八式動禪、立禪、臥禪及經行,皆是幫助我們專注當下,如動禪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身與心的放鬆,帶來的是更好的效率、較少事後的懊悔,也更加清楚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

如同電影《日日是好日》提到:世界上有兩種事,一種是立即能理解,一種是未能立即理解。我想禪修是後者,隨著自己持續禪修,相信將能體會更多。

有幸在過三十歲不久即接觸法鼓山,開始學習禪修。謝謝這六堂課教導我們的演禧法師、視訊課程幕後的義工們,最重要的,感恩聖嚴師父。

【利人利己 菩提心1】
成佛道菩提心為先

靜心鈔經 與心對話

【舊金山義工禪三心得】
觀無常 回到呼吸上

妄念就像貓

【初級禪訓班心得】
用方法把心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