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代替享福

我們現在所做的,未來一定會有結果出現;
而現在我們所接受的,
是由於過去所造的因而得到的結果。


(本刊資料)

◎聖嚴師父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自己有福報時,就會運用各式各樣的資源來享受生活、享受權力、享受成果,總認為既然得到而不去享受,那不是很愚蠢嗎?

但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說,一個人的福報是極為有限的,就像任何人在銀行裡都不可能有無限量的存款,即使是大資本家,他的存款也是有限的。而且,無論是存股票、存黃金、存美金,都不一定穩當,只要世界局勢丕變、政治制度改革、社會環境混亂,所有的存款都很可能在一夕之間隨風而去;因此佛陀告訴我們:財產為五家共有──惡政、盜賊、水、火、不肖子。

資源有限 揮霍即損福

可是沒有惜福觀念的人會說:「管他呢!至少我這一生,地球的資源還不會全部用光吧?我兒子、孫子那一輩,地球也應該沒有問題,還不至於到毀滅的程度。」從佛法的立場來看,時間是無盡的,眾生也是無窮的、無盡的、無量的,只要地球存在一天,眾生就能在這個地球多活一天。

而地球本身的資源有限,如果我們揮霍無度,自己認為是享福,實際是糟蹋,是損福;糟蹋的越多,損福就越多。這不僅是物質的糟蹋,也是對眾生心靈的損害,所造成的惡果,到頭來仍然必須由我們自己承擔。

「因果」是從時間的關係來看,我們現在所做的,未來一定會有結果出現;而現在我們所接受的,是由於過去所造的因而得到的結果。「因果」又可分兩大類,第一是共業:例如全地球、全人類共同的因果;第二是別業:每個人的生命過程,從無量世的過去到無量世的未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所應負的因果責任。

一般人只能看到、承認和了解歷史的因果,因為,過去人的種種行為,不論是好是壞,對人類是有貢獻或破壞,我們都在受其餘蔭或餘殃,也就是承受前人的成果。儒家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如果祖上有德,子孫自然繁榮;祖上無德,做了許多壞事,必定殃及子孫。這樣的因果觀念,有時正確,有時又似乎不符事實,因為有的家庭很努力,卻絕了後代;諸如此類遺憾又無奈的事,在這世界上很多,於是有人會說老天瞎了眼,這麼好的家庭,都沒有得到好的果報。

信因果明因緣 努力以赴

佛教徒相信,一個人此生幾十年生命,只不過是無窮生命之流中的一個小小段落;過去生之前又有無量的過去,此生之後仍有無盡的未來。但這個「三世」的觀念,是許多非佛教徒所無法接受的。因此曾有人告訴我:「如果你能證明給我看,我就相信三世因果。」我告訴他們,這是一種信仰,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事實,透過過去、未來以及現在,因果就能講得通,就很合理了。

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因為目前的現實,是從過去一直到現在的,同時對過去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並且接受這樣的責任、這樣的結果。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種瓜的未必有瓜吃,種豆的未必有豆吃;未種瓜的吃到瓜,未種豆的吃到豆;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坎坷一生。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因果必須還有因緣的配合。「因緣」就是在由因到果的過程之中,種種主客觀的因素,有許多不是人為的力量所能掌控的,而是環境的關係。

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因此,最重要的是,必須要以因緣的觀念,盡心盡力戮力以赴,這就是面對現實。

(摘自《平安的人間》)

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網路直播共修

學做自己的監香

◎張惠貞

開始學懺悔禮拜,是受《梁皇寶懺》故事所吸引:梁武帝不忍郗后受蟒身之苦,為其念佛禮懺。罪滅福生,郗后生至忉利天。心想:生前所造罪業,他人為其禮拜懺悔、布施迴向,一樣可得佛菩薩加被,更何況是自身求懺悔?自此相信懺悔法門是重要的修行方法,如實修學,自能產生慈悲智慧的力量。

參加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多年,一開始前行功課不足,拜懺時體力不濟、昏睡、打妄想,整天下來,對懺文沒什麼印象,雖然法喜,總覺得少了什麼。後來做了前行功課,每日三千聲佛號、打坐、上網聽《梁皇寶懺》講座,再進入壇場時,無論是安定身心,還是融入懺文,一拜一誦當中,也可做到幾分清楚、專注、放鬆。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會改採網路共修,透過直播畫面,與帶領的悅眾法師同步禮懺,學做自己的監香。如何像往年在寺院一般用功拜懺?總護果慨法師告訴我們,萬象由心造,多一分恭敬心,必能多一分收穫。原本認為在家共修易受干擾,全程參與恐有困難,事實上都克服了。少了車舟往返時間,除了拜懺,還可做定課迴向,特別感到心安。尤其果慨法師在早上和下午說法,講解懺儀與修行方法,收穫豐富。

疫情改變了生活腳步,但師父說:「凡事若能逆向思考,順勢而為,即便是危機,也能變成轉機。」這次法會雖少了壇場的真實感,法師和義工們的成就、科技進步的造就,一樣圓滿。應慶幸自己有善根福報,才能聽經聞法、修持佛法。當今人心不安,若能彼此護念,提起正念,善用佛法,相信疫情會早日平息,一切時中恆吉祥。


(寶雲寺 提供)


及時法雨澆熄不安

◎諶耀紅

「感恩寶雲寺,在疫情蔓延下,透過網路直播「梁皇寶懺法會」。原以為今年會同以往一樣,但當共修、法會一個個取消時,心裡很惶恐、很不安,一直祈求疫情趕快過去。然而,病毒菩薩好像沒打算快速離開,每天電視、網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報導,由國內到國外,乃至全世界,無一倖免,心情也愈來愈沉重。

這次法會進行網路直播共修,真是及時雨,澆熄了煩惱及不安的火焰,心有了著落,便不再胡思亂想。法會中,把心安住在悅眾法師的唱誦、總護法師的講經說法、聖嚴師父的影片開示、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的叮嚀,懸浮的心也放了下來。當唱誦到「唯知我有苦,不知有他苦」這段懺文,內心隨之柔軟起來。在疫情籠罩下,全世界已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法鼓山提倡的「心靈環保」,此時顯得格外重要。之前依賴法師、依賴寺院、依賴師父,現在要自立,還要自利。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不停地用方法,一遍一遍地將自己的身心拉回來。每天勤洗手、戴口罩,調身、調息、調心。知道病毒原本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因我們貪口腹之欲才會發生,因緣是和合的,它也會離散,轉殺生來護生,當念一轉,心力一來,也就不再害怕了。

這次雲端祈福時,特別為感染新冠病毒的菩薩們祈福,師父說「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感恩這些菩薩的示現,讓我們深深懺悔過去的不善業,才會帶來今日的苦果。拜懺到第九卷時,緊張不安的心已趨平靜,未來不管遇到任何風雨,只要有懺悔的心,以感恩的心來面對,一切都會過去。

與禪相遇 培訓營

繫念用功 身心都放鬆

◎釋淨容

參加這次「與禪相遇」培訓營,第一天上午由常乘法師分享放鬆。法師引導每位僧眾練習,讓每一組分享自己平時如何覺察及放鬆,也在分享中熟悉彼此。大家都說知道放鬆的觀念及方法,但對境時,不一定每次都能用上,因此更能同理、明白他人與自己一樣,都是心不由己。

第二堂課,常啟法師用「不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來破題,令人印象深刻。法師問大家什麼是「三時調三事」?教禪訓班時明明白白,現在卻不那麼確定,當自己熟悉打坐流程後,似乎就沒怎麼去注意每個細節。法師從三時調三事、七支坐法細細說明,坐姿以「左右平衡,上下中正」來檢查。這不就是禪的精神嗎?「隨時覺照」,對已熟悉的事更需要覺照,心才能「明」,而不會落入慣性的「無明」之中。晚上,常襄法師分享自我覺照,從身、口、意的觀察,提醒我們隨時用方法,而不是想到才用方法,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

第一天從放鬆到觀念、方法到自我覺照,講師們用心安排有次第的學習。第二天延續「不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向,加強放鬆引導、數息方法、經行帶領等運用的細節,讓各組輪流觀察眾人的打坐狀況。過程中,不斷回想及檢視自己用方法的情形,發現許多被忽略的細節。原先對禪修有些小小氣餒,聖嚴師父的開示又帶來希望:中國禪宗頓法的二個層次,第一層次「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第二層次「一念不生,萬緣放下」是繫念用功的法寶。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中提到:「繫念用功,乃是我意識到我在用功,若有意若無意。妄想用功,則是緊抓住方法不放,緊張兮兮、出大力氣,唯恐前後念之間有妄念插進來。這樣子,不必多久就累倒了!繫念用功則是雖然在用方法,心裡卻是輕閒舒緩地,腦筋不緊張,身、心都放鬆。」課程結束了,正是檢視、調整修行觀念和方法的起步。願師兄弟們一起繫念用功,利益一切有情。

青年初階梵唄線上共修

心靈交給道場

◎謝演應

二月初開始,每週一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在「青年初階梵唄」群組上,青年院演信法師都會帶領我們恭誦《藥師經》一遍,中間也會持誦「藥師灌頂真言」約十五分鐘。多數同學都在家中線上共修,每週固定十多人參與。有時候同學忘記關麥克風,便會發現有人還在捷運上,或是正在騎車返家的路上,可見同學們對安心的需求,也體會到共修的力量。

反覆持誦真言時,我都閉上眼睛,讓身體在椅子上清楚放鬆,體會到「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心不平安才是真正的苦。」新冠肺炎疫情深不可測,發展擴散的速度十分驚人,但臺灣在防疫上的努力,成功穩住二千三百萬人的心。從一開始的「口罩風波」,讓大家覺察到「需要」與「想要」之間人性的拉鋸;「能要」與「該要」之間,也讓不少人呼應「我OK,你先領」運動的精神。

「疾病交給醫生,心靈交給道場」,接下來法鼓山各道場仍採取「網路共修」的模式,以減少疫情擴散。祈願疾疫早日過去,並以共修的功德,迴向臺灣、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以及因為新冠肺炎感染往生及受苦受難的大菩薩們。

【惜福有幸福2】
以惜福代替享福

【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網路直播共修】
學做自己的監香

及時法雨澆熄不安

【與禪相遇 培訓營】
繫念用功 身心都放鬆

【青年初階梵唄線上共修】
心靈交給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