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

深入漢傳禪法的內涵與開展

聖嚴師父圓寂十年來,
弟子們如何傳承師訓,弘傳禪法?
面對驟變時代,佛教又要如何回應現代人的需求?
未來,又將如何傳承延續?
六位東西方法子以二場座談,
展開深入精彩的分享。

◎編輯室


▲座談會近千人參與,共同關注漢傳禪法的當代流傳。(李東陽 攝)

第一場座談

理與機 禪法的變與不變

眾所期待的座談,第一場由香港道場監院常展法師主持。繼程法師首先爬梳漢傳禪法的內涵,指出漢傳禪法源於印度的止觀,由隋代智者大師集大成,載於《天台止觀》、《小止觀》中。到了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禪法化繁為簡,成為中國禪法。然而,中國禪法必須建立在整個漢傳佛教系統上,才能弘傳真正的漢傳禪法,聖嚴師父給了最好的示範,晚期著作《天台心鑰》、《華嚴心詮》,融入天台宗跟華嚴宗主要思想,整體呈現出漢傳佛教與漢傳禪法。

禪堂堂主果醒法師接續分享,自己一路領略聖嚴師父禪風的轉變,早期強調開悟與體驗,後期則著重為法忘軀的精神。隨著出家日久,加上長期與信眾互動,發覺沒有以經論的正確知見為基礎,禪修難以提昇,遑論在生活裡實踐。

美國法子吉伯則強調,對禪的種種分析討論,到最後都只能用一聲「喝!」,表現其精神──禪,是當下的一念心,當下即是。過去的祖師遇到種種挑戰,其解決方法,就是回歸到「禪」,然而,我們也必須讓禪法適應當前的時代。現今網路、科技發達,弘揚禪法的管道更多,網路上禪修資訊豐富,然而最重要的是,人們心裡的智慧如何能夠顯現出來?這就是師父要我們保存的,原汁原味的禪的心法。

面對常展法師的提問,關於禪修的教法如何因應現代社會,以及如何確認弘法方式不離正信佛法,繼程法師強調,自己的教學還是沿著整個禪法脈絡,並融入從聖嚴師父學到的技巧,再因時因地及學生因緣而調整,即可契理契機。

吉伯則是善用網路,直播開示及演講,無須當面接觸,就可以透過網路觸及對方的心,也讓佛法觸及更多人。另外,他也運用社交軟體,學生可隨時於群組內發問,並即時得到解答。

果醒法師也同意,因時代、對象不同,而運用不同方法接引,例如八式動禪,便接引許多人接觸禪法,並且運用於生活上。目前法師也開始以動畫、影片,讓弘法更得力。

綜觀三位的分享,師父所強調的禪法重點,一是祖師的心法,二是菩提心。祖師以心傳承,「心」沒有創新的問題,是以正見為基礎,只要具足把握當下的這一念心,就是佛性的顯現;需要創新的是方便善巧,依當下的社會現況,回應人心需要。

第二場座談

師與生 禪法禪承的主體


▲法子們皆同意面對不同族群,需有引導禪修的不同方式。(李東陽 攝)

由寺院管理歐美區副都監常悟法師主持,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英國法子賽門及克羅埃西亞法子查可進行的第二場座談,聚焦於漢傳禪法的教學與傳承。

教學,需對症下藥

果鏡法師首先分享自己每年帶領法鼓文理學院期初禪七和禪一,更將漢傳禪文化推廣到臺灣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透過喝茶、品香、插花來體驗禪,很受學生歡迎;至於文理學院的禪七等行門實踐,為臺灣校園首創,禪七內容以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為指導,透過師父的不同開示,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得以深入師父指導的各種法門。

接續另一位法子約翰.克魯克(John Crook)帶領「西方禪學會」的賽門分享,在接受師父傳法時,師父明確提出,讓禪法斷在自己身上,是很羞愧的事。「西方禪學會」極注重制度,便是期許該組織不只提供個人禪修,也希望禪法後繼有人。然而,這需要很長的時間,除了深刻的禪修體驗外,也需有佛法、監香、小參的完整訓練。目前賽門已有兩位法子,菲歐娜.納托爾(Fiona Nuttall)及李世娟。兩位法子在接受傳法後,也都更積極而努力地分享佛法、帶領禪修。

五月甫於克羅埃西亞創建第一個漢傳禪修中心的查可,同樣感受到傳承禪法的任重道遠,他說:「我們是克羅埃西亞第一代的佛教徒,永續教學的責任重大。」他並指出,佛法雖是一帖良藥,但需要對症下藥,才能產生幫助。因此,老師需保持一顆開放、敏銳的心,不只是分享知識,還要能回應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

關於師生關係,果鏡法師也認為,面對不同的學生族群,需有不同的引導,例如面對一般大學學生,他以播種的心態,為學生種善根,等待親近佛法的時節因緣成熟。

傳承,需心心相會

針對主持人常悟法師進一步提問,未來是否會有AI禪修老師的可能,賽門與查可皆強調,在禪修中,師生之間的心心相會不可取代。

查可分析,一段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可從自己的苦是否減少、喜是否增加,做為檢覈;其次,是相互的信任及尊重,這需要時間建立;三,是友誼。佛陀曾對阿難說:「夫善知識、善友、善伴,乃是梵行全體。」指出善知識是修行中的全部,師公東初老人也說「三分師徒,七分道友」,這是善知識之間的道情。此外,師生關係也非固定不變──沒有學生,就不會有老師;要成為好老師,更需持續做好一個學生。

三人的分享,不約而同指出禪法的延續,需具體落實於良好的師生關係上,如同查可對於法脈如何延續、是否後繼有人的回應:「我將它視為自然發生的過程。」有正知正見的法、適切的制度、具啟發性的教學,禪法的開展與傳承,自然長遠。

體驗禪味 法子領進門

6月28日午後,
一場禪法饗宴,在園區各殿堂展開,
放鬆體驗、默照禪法、禪瑜伽……
法有道,禪無門,
與禪相應,身心皆清涼。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繼程法師──好好睡,好好覺

悶熱的午後,三百多人齊聚大殿,在繼程法師帶領下,體會放鬆並靜坐十分鐘,法師妙語表示,午齋後適合好好午睡,「如果真的睡著了,代表真的很放鬆。」

法師強調一個小時的禪修體驗,無法真正完整體驗打坐,因為時間太短,無法感受到「腿痛」。法師為少數未曾接觸過打坐的初學者簡介打坐方法,提醒坐姿需正確,頭部保持端正,全身放鬆,從頭到腳感受變化。下坐前,則是心先動,身體才動,接著從頭到腳按摩,並分享按摩對於久坐的調整很重要。

法師希望,透過這樣的體驗,嘗到一點禪味後,有興趣者可更進一步參加禪訓班、禪一,再精進地參加禪七,了解禪修的箇中滋味。


賽 門──觀心,如科學家看動物

彌陀殿裡,阿彌陀如來慈眼垂視,賽門以自然學家觀察昆蟲的角度,引導七十多位僧團法師、信眾體驗默照:「觀察心的狀況,猶如自然學家正在觀察一群動物的生態運作,不打擾它們,也不受它們影響,專注、清楚、全面性地觀察。」

賽門提醒,在打坐時保持全然的覺知,一舉一動中都清楚地關注當下,運用方法,隨時練習默照,體驗默照。對於身體覺受,心裡所想,周遭環境的一切,清清楚楚知道,但不去攀緣執著或受其影響,讓念頭自然消散。


查 可──默照,回到心的本來面目

「默照禪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它太簡單了,而我們的心卻太複雜!」查可為禪眾介紹默照的修行層次與心的運作。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面對心的重重阻礙,他笑說,至少要用十天的禪期來引導。

「照」是清清楚楚知道,「默」是既不跟隨、也不去反抗各種覺受和念頭,查可解釋,默照並非刻意去創造什麼經驗,而是放下障礙的過程,讓心還原至本來面目。面對禪眾提問:「如何在生活中修默照?」他回應,只要時時刻刻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放下妄念,便是在修習默照的工夫。


卡 門──禪瑜伽,通往心的鎖匙

「感覺你的呼吸。」「清楚你的覺受。」「讓身體臣服於地面。」卡門‧米哈勒內(Karmen Mihalinec)邀請現場一百多位禪眾起身,帶領大家在動態的瑜伽體位中,經由調息專注於當下,覺照身心感受。在呼吸吐納之間,禪眾學習保持覺察、有意識地伸展移動,動中卻保有寧靜的品質,身心也慢慢舒展開來。

卡門融貫瑜伽與佛法,以這套禪瑜伽接引了許多非佛教徒,平衡身心並領受禪悅,作為禪修的前方便。前來參加體驗的瑜伽老師洪聖惠歡喜分享:「接觸禪修和瑜伽將近二十年,這堂課提醒了我很多事物。心難以捉摸、很會演戲,可是身體的反應是很真實的,它可以作為很好的老師,幫助我們鍊心。」


吉 伯──七大要素,讓心澄淨

超過三百位禪眾齊聚大殿,聆聽吉伯講解禪修觀念,吉伯首先指出:「因緣法真實不虛。」在四十分鐘的禪修中,若只能專注用功五分鐘,其他時間都不在方法上,那麼,根據因緣法,這樣的用功並不會進步,因此,需要隨時把持住方法。

吉伯也解釋,精進不等於緊張,而是在放鬆中維持覺照。接著便以這樣的方式帶領禪修,時時叮嚀禪眾,帶著誠摯的願心,毫不放逸地專注於當下、於方法。方法念念相續,心也將愈來愈澄澈。

吉伯整理出禪修七大要素:放鬆身心(Relax Body/Mind)、覺照(Awareness)、現在當下(Present Moment)、方法(Method)、反觀(Contemplate)、無念(No thinking),以及持續不斷(Continuous/Uninterrupted)。他表示,若能掌握這七大要素,不論使用任何方法,皆能有所成就。


李世娟──接受當下,一嘗禪味

讓我們練習:當下發生的那個,就讓它那樣;當下出現的這個,就讓它這樣(Stay with that just as that, stay with this just as this)。」在彌陀殿,長期跟隨聖嚴師父禪修並擔任翻譯,於二○一六年獲賽門傳法的李世娟,帶領近八十位禪眾一嘗禪味。

「修行佛法是為了要離苦,如果我們忘記這個原則,修行反而會成為我們的痛苦!」李世娟指出,苦就是不論當下是什麼狀態,我們都不滿意!坐得舒服時,便希望持續不改變;腿痛時,就希望痛趕快消失。尤其很多禪眾都一直努力要讓心沒有念頭,其實有念頭不是苦,而是我們對這些念頭產生瞋恨心。

李世娟說,修習默照讓我們清楚知道,根深柢固的強烈習性,分分秒秒在製造苦。有了這樣的覺知,下一剎那就有機會選擇,不跟著原本的習性反應,切斷苦的環節。透過從頭到腳的放鬆引導,教導禪眾對當下生起的心念、感受,不貪戀也不排斥,只是清清楚楚地覺知。


▲大眾分三個場地,在法子與禪修老師的帶領下體驗禪法。(王育發 攝)

【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
深入漢傳禪法的內涵與開展

【第一場座談】
理與機 禪法的變與不變

【第二場座談】
師與生 禪法禪承的主體

【體驗禪味 法子領進門

繼程法師──
好好睡,好好覺

賽 門──
觀心,如科學家看動物

查 可──
默照,回到心的本來面目

卡 門──
禪瑜伽,通往心的鎖匙

吉 伯──
七大要素,讓心澄淨

李世娟──
接受當下,一嘗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