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憶師恩

2019年聖嚴師父圓寂將屆滿十年,
僧團特於今年10月起,籌組六梯次的護法信眾印度朝聖團,
以感恩佛陀的大悲心懷為念,發願弘揚漢傳禪佛教來報師恩,
一步一腳印,學法、護法、弘法。


▲唱誦著佛號,一步步踏實虔敬地右繞正覺大塔,所走的地面,都可能是當時佛陀和羅漢弟子們所走過之處。(黃敬喬 攝)

回歸佛陀本懷

◎聖嚴師父

佛教,經過兩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就像一株老藤,雖然它的老根已經被人鏟除,但是它的支蔓,還是四處繁衍,甚至在支脈的彼此之間,由於分道揚鑣,而互不相識,視同陌路。如今幸而還有一個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的佛陀遺跡,可以讓各支各派的佛教徒們,溯源尋根。這正好可給全世界的佛教徒們,取得共識,回歸佛教的原點,然後統一彼此的理念,協調發展的腳步,邁向佛教整體化的明天。這也正是今天世界佛教界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

我們這一次朝聖,因為每到一處,我都會事前,或者在當下,乃至事後,向隨行的團員們介紹說明,例如:佛陀在這個地方發生過什麼樣的事,說過什麼樣的話,讓我們得到什麼樣的啟示。這要比我在國內的講堂上,講經說法更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因為我們所見的景色,所走的地面,都可能是當時佛經裡所描寫的,也都可能是當時佛陀和羅漢弟子們的生活環境和走過的地面。我們走在那些地方,等於是踏著佛陀的腳步,向菩薩之道及成佛之道邁進。

(摘自《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點亮靈山之臺

◎釋演禪

從車窗向外望,一片平坦大地上矗立了幾棵高矮不一的大樹,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濛濛一層薄霧,下了車,踏上與臺灣截然不同的地面,此時才深感已回到釋尊出生於此世間的國度。

每個人或多或少在此行前有所準備,不管是透過經典、書籍,乃至網路視訊來了解,但若沒有實際踏上這片土地,還真無法深刻體驗,兩千六百多年前喬達摩太子在這片土地上所見的景象,是否依舊?聖地旁貧窮的村莊,生活方式似乎千年不變,不過,當時村落居民可是虔誠地將手邊僅有的食物,布施給佛陀與僧團呀!

恆河依舊是印度人民信仰的所在,佛陀一生遊走在這條「母親之河」的兩岸說法,不也如同我們所見,是條集聖潔與汙穢於一之河。正覺大塔內,來自不同法脈傳承的修行者相聚於此,即使唱誦旋律和語言皆不同,卻能和諧搭配出如天籟般的梵音,加上飛到此地的鳥群也加入共修,不正是「念佛、念法、念僧」最佳的寫照?

在靈鷲山上方圓不大的說法台上,我們七十多人共修於此,微風拂來,夕陽將靈山與所望之處共同點亮,這靈山之會果真今猶未散。感受垂垂老矣的佛陀拖著病體來到娑羅雙樹下,親自為我們示現的世間無常,伴著二十九年前聖嚴師父帶領護法信眾,第一次回到佛的母國朝聖的開示音檔,如今佛陀與師父的色身都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佛法仍舊存在,如果能用心體會,用身感受,將會發現即使佛教在十三世紀初就於印度滅亡,但佛所講的真理依舊長存於此,而佛陀與師父的法身未曾消失。

感恩僧團與護法信眾,讓戒小的演字輩法師能與戒長法師同行,並且與護法信眾共同至印度學習、體驗這趟佛陀曾經在此出生、悟道、弘法,乃至示現肉身入滅的旅程,相信已在每個人心中種下菩提種子,滋潤於佛道上修行的我們。

體認師父的苦心

◎彭作奎


▲參加印度朝聖,增加了對漢傳佛教的信心,相信四眾弟子必能承先啟後,負起復興漢傳佛教之責。(黃敬喬 攝)

十月二日至十二日參加法鼓山第一梯次佛陀聖跡巡禮之行,圓滿身為皈依弟子,一生中應該赴聖地朝聖的心願,落實聖嚴師父《幸福告別》中,參與宗教活動,讓退休生活成另一段風光的開示。因為個人對佛學與佛法的知識素養甚淺,行前努力閱讀《佛國之旅》、巡禮手冊、《印度佛教史》及《中國佛教史》等書籍,讓自己在實際到佛學與佛經中提到的地點參訪時,更能體會佛陀修行的內心世界。

此趟印度朝聖之旅相當辛苦,大家都平安歸來,雖帶著疲憊身軀,心中卻充滿著法喜!在果鏡法師與果高法師的帶領下,此行的確做到師父「朝聖是一次動中精進禪十四」的期許。每天上車後做早課,到達每一聖地都先聆聽師父的開示,晚課都在聖地進行,繞聖地、打坐。果高法師選在各聖地最明顯的地點做晚課,掌握宣揚法鼓宗的機會。

行程中看到聖地歷經滄桑歲月的痕跡,與印度鄉村人民的窮困,更體驗到「佛教起源於印度,幾乎在印度消逝」的事實,讓我們深深體會聖嚴師父晚年未能見到漢傳禪佛教之快速復興,於二○○五年正式創立「中華禪法鼓宗」的苦心與真諦。

師父以畢生所學及所教授之禪佛教,整理出明確的淵源、內容、方法與實踐,以現代人容易接受之語言、文字,轉化傳統禪修,成為利益世人的方法與教導,如「心靈環保」、「心五四」及「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期勉法鼓山的僧俗四眾弟子,以復興「漢傳禪佛教」為己任,擔負起承先啟後的使命和責任,以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此次實際參加依據師父的悲心所舉辦的「印度朝聖.佛陀聖跡巡禮」,讓大家增加對漢傳佛教的信心,相信僧俗四眾弟子必能秉持承先啟後,負起復興漢傳佛教之責,讓已沒落的禪法起死回生,以接受、認識、發揚光大法鼓山理念為己任,以四種環保來推動三大教育,努力學習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

在印度見到佛了嗎?

◎黃果信

十多年前由聖嚴師父的文字認識佛法,因為佛法使生命有些改變,對佛陀的信心與對師父的景仰隨歲月加深,能隨法鼓山朝聖團探訪佛教源頭是幸運,卻沒想到也能體驗師父帶領巡禮的幸福。

在第三、四天來到釋尊成道的菩提伽耶,除了團體導覽與共修外,也給大家很充裕的自修時間,但要做什麼?想起導遊說,見到正覺大塔的佛像就如見佛,這高塔在《佛國之旅》,師父僅寫:「金剛座的上方,亦即其正背後壁上的石龕內,有一尊釋迦佛的坐像。」所以決定好好看佛。

排隊入大塔後,就脫離動線退到牆邊,在佛前禮佛或靜坐,人如潮水一波波,同在牆邊的人來來去去,有人想停留時,大家就貼心讓出空位,在佛前沒有國籍與膚色的不同,都因想親近佛而流連,待了許久,便也將位子讓給帶著小嬰兒的印度夫婦。深邃大眼間點著紅點的嬰兒揮舞小手,好像看到悉達多太子由人身成佛的起始。在這裡見到莊嚴佛像,但見佛了嗎?

從大塔出來後,在菩提樹下打坐,川流的人與各種音聲不斷,在放鬆與數呼吸間漸漸安住,聽到要集合時,心中還戀眷那分安定,但之後在各聖地,於法師帶領下共修,也體驗到隨儀軌安住的身心,融入一切,我們的安定常常讓四周也「淨」下來,不是沒有聲音,也不是沒有人走來走去,太陽曬著且鳥鳴蟲爬又蚊叮,但就是很舒服自在,經過的人們也跟著放慢或停留腳步。師父說,聖跡巡禮是參與一次精進的禪期,或許就是這樣吧!只是沒想到安定感能如漣漪般擴散。

在印度看見佛了嗎?在朝聖路上看到佛非金身,看到佛風塵僕僕地說法行腳,看到佛從生老病死悟道,也看到師父一直帶領著我們,深刻體會:當我們提起教義與方法時,佛在、師父在,且身旁諸大菩薩圍繞,即使身處落後、吵雜與髒亂的外境,也能清淨安定與一切融合,娑婆世界就像印度一樣看似五濁惡世,卻是一個可以激盪、點化人心的地方,早已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只要心清淨,即能處處見佛。

【2019聖嚴師父圓寂十周年活動訊息】

法鼓傳燈日暨傳燈法會

【朝聖憶師恩】
回歸佛陀本懷

點亮靈山之臺
體認師父的苦心
在印度見到佛了嗎?
【2019聖嚴師父圓寂十周年活動訊息】
法鼓傳燈日暨傳燈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