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3期 2011.11.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興學願心 一點一滴實現了!

5475勸募百人鼓手巡禮法鼓大學校園工程 承繼師父興學任務感恩滿願再發願

【梁金滿/金山報導】「前面這一區是行政及教學大樓,遠處正在施工中右邊的禪悅書苑已經蓋到四樓半,旁邊是體育館……」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來自全台各地的5475「滿願菩薩」和觀禮親友近八百人,分批前往法鼓大學校園的最高點,在工程人員的導覽解說下,巡禮俯瞰整體校園建設進度。看著鋼筋水泥架構而成的建築雛形,從地表上「長」了出來,眾人感受到護持聖嚴師父興學的願心,終於化做具體的成果,就像種子逐漸抽芽成長了。

▲法鼓大學校園的第一期工程,涵蓋了行政教學大樓、體育館和禪悅書苑,目前都按照進度施工中。(江思賢 攝)

「法鼓大學是一個光明的、動能的發源地,對於淨化社會、淨化人心具有種子的功能。請大家對法鼓大學的建立,要有百分之二百的信心!」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為下午的「5475願興學滿願勸募感恩會」揭開序幕。法鼓大學校長劉安之接著向在場每位投入大願興學的「法鼓大學創辦人」,說明法鼓大學的現況與未來。劉安之表示,目前法鼓大學校園第一期工程,涵蓋了提供師生研究、學習及專職辦公與行政及教學大樓,師生活動、住宿的體育館與禪悅書苑和即將發包的步步橋,後續還有許多期的工程將展開;而教育部也已通過法鼓大學設置四個碩士學程,待立案後即可招生。

「今天是我們法鼓山大願力大家庭最感動的一刻。因為各位是最能與師父悲願相續,最能承擔落實師父『萬行菩薩』精神的典範中的典範。」護法總會總會長陳嘉男表示,「大願興學」專案自二○○七年啟動以來,已有二十多萬人加入5475護持行列,而接引超過百人的鼓手,共有近七百位。

▲全場滿願菩薩看著聖嚴師父「滿一個願」墨寶,互勉滿願之後再發願持續前進。(江思賢 攝)

▲5475滿願菩薩們巡禮法鼓大學校園工程後,與方丈和尚(前排中)、陳嘉男總會長(前排左四)歡喜合影。(江思賢 攝)

為了向鼓手們獻上無限的感恩,八位法師代表將聖嚴師父的「滿一個願」墨寶,一一頒贈給在場的三百四十多位滿願菩薩。方丈和尚表示,有人說法鼓山已經落成,大概不需要募款了;也有人說聖嚴師父已經圓寂,還需要護持嗎?法鼓大學的工程還在建設中,而已經啟用的建設也需要維護,才能發揮永續功能。請大家繼續護持、推廣法鼓山的理念。

隨後方丈和尚帶領全場鼓手,一字一句念誦聖嚴師父二○○三年寫給大眾的一封信:「我們在過去無量世中,許過不少善願,所以今生之中有許多機會讓我們還願。還願是慈悲和智慧的實踐,也是自動自發、樂在其中的修行。」方丈和尚鼓勵大眾帶著師父的祝福再發願,繼續推動師父未完成的大願。

如何讓這份護持的願心持續不輟呢?「大家一起把存滿興學資糧的小沙彌帶回法鼓山禮佛,成為繼續護持大願興學的動能,實踐布施,利益無量眾生!」大願興學專案執行長連智富提出具體的方案,勸請滿願菩薩們別忘了「那一年我們一起發的好願」,並用行動來表達對聖嚴師父的信心。

「我今天來給諸位交代這樣一個任務,大家接受嗎?」「接受!」帶著聖嚴師父付與的任務與滿滿的祝福,許多全家一起來參加感恩會的鼓手表示,今天的活動讓他們更有信心繼續接引人來護持,感恩師父開闢了這片廣大的福田,讓大眾可以學佛、行善、還願,眾人發願要成為師父的小幫手,讓師父的興學大願早日圓滿成就。

.................................................................................................................................................................................................................

法鼓傳薪 南區新勸募會員授證

▲一位行動不便的新勸募會員,從果器法師手中接下勸募會員證,堅定的願心願力,令人感動。(紫雲寺 提供)

【周淑英/高雄報導】二○一一年南區新勸募會員授證典禮,九月二十五日於高雄紫雲寺舉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關懷中心副都監果器法師、護法總會副總會長黃楚琪,與來自嘉義、臺南、屏東、潮州及高雄地區的悅眾們,共同祝福一百十一位傳承「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新鼓手。方丈和尚以「悲智和敬、永不退轉」勉勵所有勸募鼓手,運用正確的觀念和心態,盡心盡力、隨緣努力,有願就有力。

典禮在臺南、高雄合唱團演唱〈法鼓山〉、〈四眾佛子共勉語〉、〈大悲心起〉的優美歌聲中揭開序幕。黃楚琪副總會長除了祝福,也鼓勵眾人隨時隨地發願,依自己的願心、願力,滿一個願,期盼以大家的願心、毅力,接引更多護法信眾來修學佛法。

來自臺北中山區的資深悅眾江溪祥分享二十多年的勸募心得,包括:如何成為勸募會員?勸募過程中踫到問題,用什麼方法轉化?江溪祥分享,他將不快樂的事情視為逆增上緣,用行動表達關懷,例如參與助念,廣結善緣。他表示,勸募路上不孤單、不寂寞,只要願意開口,善因緣、善款就會源源而來。

授證儀式後,勸募新成員陳怡馨也分享加入勸募的心得。她談到自己二○○六年在紫雲寺皈依後,才陸續認識法鼓山,其中學習法鼓八式動禪讓她受益良多,後來也將它運用在職場,教導小朋友如何放鬆。種種善緣,讓她從護持到加入勸募。她表示,曾聽聖嚴師父開示說過:「我只有一雙手,你們都是我的手……」這段話讓她非常感動,所以發願要讓更多人成為師父的手,將法鼓山的理念推廣出去。

.................................................................................................................................................................................................................

助念團年會 分享大事關懷善巧之道

▲二○一一年助念團年會,近八百位會員齊聚農禪寺,歡喜分享助念關懷的善巧方便。(周勝信 攝)

【許翠谷/臺北報導】只有臨命終時才需要助念嗎?助念時,遇到理念不合的狀況,該如何處理?九月二十四日,全臺各地近八百位助念團團員齊聚北投農禪寺,藉著一年一度的年會彼此交流經驗,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關懷中心副都監果器法師、關懷院果選法師以及護法總會總會長陳嘉男等人也到場關懷,感恩團員長期推動法鼓山大事關懷的理念,並分享助念關懷的核心價值與善巧方便。

「助念,是幫助自己與他人保持正念,隨時觀照心念,淨念相繼。」方丈和尚開示時,特別釐清助念團不是誦經團,而且助念關懷也不只是臨終佛事,而要能隨時隨地都活用佛法,當下成就淨土。方丈和尚也提醒,值勤時如果遇到理念不相應的狀況,應掌握原則、彈性溝通,同時要懷著感恩心想:「太好了,又有機會讓自己學習慈悲心、智慧心了。」方丈和尚親切幽默的談話,間或援引生活實例,為現場增添不少笑聲與掌聲。

年會當天,除了觀看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也安排資深悅眾蔡美枝和趙德村現身說法、大事關懷Q&A、繪本故事等單元,協助團員深入生命教育的各個面向,累積佛法資糧,回應生命長流的每一個變化球。

來自臺南的鄭靜欣說,一年一度的聚會,雖然活動流程看起來都一樣,但隨著每一次參與的人、互動模式的改變,就像出生和死亡,每一刻都是體驗無常的最佳機會,而聆聽資深悅眾的生命故事,讓她深刻體會,人的價值不在生命長短,而在每一個奉獻的當下。

此外,繪本故事《拼被人送的禮》,在丁畢汝、張淑美等講師的帶動下,從搶答遊戲到肢體舞蹈,引起現場熱烈回應,這個故事主要在講一位吝嗇小氣的國王,在拼被人的提醒下,學習「放捨,才有幸福」的真諦,「放下自己、學習付出,終身幸福。」投入助念七年多的陳勝發說,拼被人的故事帶他重回初發心,他也期許每一次的助念關懷都能適時安慰大眾的心,在世界各地都變成了微笑。

.................................................................................................................................................................................................................

辜琮瑜臺南講授「生死學中學生死」

【蘇麗文/臺南報導】「生是什麼?死是什麼?在生死之間,如何活得有意義?」法鼓大學人生學院助理教授、《生死學中學生死》作者辜琮瑜,應邀至臺南分院為助念團員講授六堂「生死學中學生死」成長課程,首堂於九月十八日展開。看似嚴肅的議題,透過辜琮瑜風趣幽默的舉例講解,近二百五十位學員凝神諦聽,不知不覺中圓滿學習如何看待生死、如何好好過活。

「『生死學』不是學問,是生命的態度與終極關懷的探索。」辜琮瑜說明,生死學的最大意義,是從生到死中間這一段,「我們要學的是如何好好地活、好好地生。」辜琮瑜表示,學習生死學可以練習面對恐懼、練習面對未知、勇於面對內在的失落與哀傷、看到別人如何看待死亡、面對死亡;但生死學也有學不到的事,例如:無法知道死亡的真相、無法知道死後的世界、無法透過訊息資料得到關於生死的保證、無法得到權威人士的觀點與依靠。

生死三大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應做何事?」是眾人關注的焦點,辜琮瑜藉由西方心理學、哲學及宗教學,帶領學員學習超越死亡恐懼,珍惜當下,進而學習聖嚴師父「面對生命、接受無常、處理死亡、放下身後」。

課程中,辜琮瑜不斷拋出問題,讓學員澄清自己對生命和死亡的觀點,練習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在災難中被安置,但有二小時空檔回家整理物品,裝在七十公分見方的袋子內,我會帶走什麼?」時間飛快逝去,眾人意猶未盡,感恩學到如此豐富的生死課題,相約下堂課再見。

.................................................................................................................................................................................................................

做快樂老師 教聯會辦成長講座

▲中山國小教師陳淑惠分享當老師的真正價值,就是去關懷學生,當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教聯會 提供)

【鐘美鳳/臺北報導】面對社會快速變遷、教育改革衝擊,現代的教師要面對更多挑戰,心理上也承受更大壓力。而禪修可以開啟覺照力、淨化身心,進一步實現自我,教師聯誼會因而在九月二十四日於德貴學苑舉辦一天的成長課程,希望老師們進一步認識禪的精神、方法,並運用在生活與教學中,做一位自在快樂的老師。

課程一開始,學員們先放鬆身心,展開坐姿八式動禪的體驗。接著是教學實務分享,臺北市中山國小教師陳淑惠以「人的一生」影片,引導眾人思考短暫一生,到底要怎樣活得有價值?她分享當老師的真正價值,就是去關懷學生,當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最珍貴的是教學相長,從學生身上,老師也獲得了成長。陳淑惠還分享將「心五四」、「心六倫」融入教學與班級經營,得到非常好的成效。

下午由鄭石岩教授主講「禪與教育──禪的輔導效能」。鄭石岩談到,禪坐可以讓身心減少緊張、焦慮,在學習上可以讓學生與人和諧相處、減少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更重要的是,禪坐可以提昇心靈的效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進而接納自己,當外境一波波來時,仍能有正向的選擇;面對誘惑時,有能力自我約束;在繁雜人事中,能用單純的心,時時活在當下,體驗禪的喜悅。

「教育是最偉大的慈善事業!」關懷中心副都監果器法師到場關懷時,提到禪的觀念、方法要從「心五四」、「心六倫」著手,勉勵眾人在教聯會這塊園地一起耕耘、一起成長。

...............................................................................................................................................................................................................

【活動看板】

教聯會參學活動──認識法鼓山園區

【活動時間】11月12日(六)
【參加對象】全國各級學校現職、退休教職員、關心教育人士
【報名日期】即日起,11月7日截止
【報名方式】請至教聯會網頁http://ft.ddm.org.tw下載報名表,填妥後,
傳真至(02)2891-8081,或E-mail:tc@ddmf.org.tw
【洽詢專線】(02)2893-9966分機6132教聯會

.................................................................................................................................................................................................................
 

興學願心 一點一滴實現了!

法鼓傳薪 南區新勸募會員授證

助念團年會 分享大事關懷善巧之道

辜琮瑜臺南講授「生死學中學生死」

做快樂老師 教聯會辦成長講座

教聯會參學活動──認識法鼓山園區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