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7期 2009.09.05 出刊
 

要聞  八八水災救援紀實(一) (二)  特別報導  建設法鼓山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蛻變齋明寺 再展古蹟生命力

歷時四年的修復整建,百年古剎齋明寺八月二日重新對外開放,再現昔日風采!
回首來時路,齋明寺克服了傳統匠師尋覓、材料取得等困難,遵循古法完成修復。
本期帶您重返古蹟修復現場,一同領略成就古寺新象的點點滴滴。

▲歷經四年的整體修復,齋明寺不僅恢復原貌,並揉合宗教、建築、藝術、人文、自然風貌,諦顯出新的生命力。(李東陽 攝)

◎許翠谷

創建於清道光末年間(一八四○年代)的齋明寺,百餘年來,儘管曾有過數次擴建、整修,但一九四八年後,及至一九九九年聖嚴師父接任承續法務之間,並無大規模的修葺。由於年久失修,加上九二一大地震後,大殿及左右護龍嚴重受損,二○○三年的一場豪雨,更造成正殿右後側垂脊塌陷,整修刻不容緩。因此,當修復計畫一通過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審查,二○○五年八月便展開全面修復工程。

古法修復 尋匠師找建材

有別於一般以包工方式進行的工程,齋明寺為了掌握施工品質、兼顧每一個環節,不但自力籌措經費,更排除萬難,採用「點工、自備料」的模式,統籌整修與監造事宜。同時以「原工法、原建材」來施作,期許「整舊如舊」,重展百年古剎豐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依原工法、原建材重現傳統建築的風華,首先要克服的難題,便是找到遵循古法施作的工匠藝師,而承擔這項任務的,是齋明寺第六任住持之女江金曄。原來,早在二○○三年七月,聖嚴師父便委請熟悉齋明寺歷史典故的江金曄,擔任古蹟修復專案的總幹事及監工,之後她便一肩挑起尋找匠師、備料、施作記錄與工程監工的重任。

儘管沒有任何專業與經驗,江金曄憑藉著一股延續百年道場弘法度眾的願心,逐一走訪台南大天后宮、萬華龍山寺等南北十多處修復中及修復完工的寺廟,汲取經驗之際,並探尋匠師人選。終於在二○○五到二○○六年間,陸續找齊了廖文蜜、徐明河、蔡龍進等多位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共同參與修復工程。

整舊如舊 重塑歷史印記

「整舊如舊」是齋明寺整體修復的原則,凡能修補的便作清洗與補強,而不能修復的,則仿舊重做。正脊燕尾、垂脊牌頭、棟樑枋拱、門印石鼓,從上到下、由裡至外,包括泥作、木作、剪黏、彩繪等各項施作,皆力求恢復一九四八年最後一次大規模整修後的舊觀。

緊湊繁瑣的工程中,也曾發生不少讓人莞爾的小故事。例如大殿中門的樑坊彩繪「七步蓮花」,原本畫師蔡龍進已繪好《西遊記》唐僧取經的故事,但江金曄認為偏離原有的佛教主題,便懇請重做。一聽要重畫,蔡龍進起先面有難色,但禁不住江金曄再三請求,「好吧,我的責任就是不要讓你們起煩惱心!」蔡龍進於是全部塗掉,重新再畫過。蔡龍進提到,自己到寺廟施作彩繪,向來都是即興創作,唯有在齋明寺修復工程中,前一天一定得翻翻佛書,找尋靈感,沉澱思緒,才能全心投入佛典故事的彩繪工作。

蛻變新生 邁向下一個百年

儘管修葺過程備極艱辛,參與修復工作的每一個人,無不安住自己的角色,一步一步踏實地走,越過重重障礙與挑戰,完成任務。如今再看齋明寺,紅牆黛瓦、丹楹藻繪,乘風舒展的屋脊燕尾,掩映於花木扶疏的院落,恬謐安然。

歷經四年的整體修復,齋明寺不僅恢復原貌,更因著嶄新的空間規畫與運用,揉合宗教、建築、藝術、人文、自然風貌,諦顯出新的生命力。曾經承載了台灣宗教發展百餘年歷史的齋明寺,而今回歸佛陀本懷,重展風華,未來還要在千百年的歲月中,廣演法音,續佛慧命。

.................................................................................................................................................................................................................

重返古蹟修復現場

圖/江金曄

【還原石板地】

展示空間(原廚房)的地面,以不規則的石塊鋪排而成。早年的石板塊由於使用刀切的緣故,呈不規則狀,且略有起伏,因此,重新整地時,必須依序取出,整地完成後,再依序歸位,才不致散亂而無法恢復原貌。

【剪黏藝術】

深具畫龍點睛效果的剪黏創作中,匠師必須先用石灰、?絨等和成灰泥,塗抹在包紮鐵絲的骨架上,勾勒出花鳥、瑞獸的形狀,然後將剪裁完成的釉碗磁片,一一嵌入灰泥中,形成立體而生動的裝飾藝術。

【擂金彩繪】

不同於一般樑枋、壁堵、門板上的水墨和淡彩,擂金彩繪以黑色為底,畫師先構圖,黏貼金箔和塗抹金粉來表現濃淡明暗,漸次以毛筆勾勒樣貌,呈顯高貴典雅之感,為彩繪技術的極致表現。

.................................................................................................................................................................................................................

▲美國護法會前會長龔天傑(手持麥克風者)在二○○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於東初禪寺舉辦「深秋心靈饗宴」活動中,與師父一起為東初禪寺遷建募款。 (本刊資料)

【懷念美國護法會前會長──龔天傑】

再見了,老鼓手!

◎李青苑

成立法鼓山美國護法會的推手──龔天傑,今年六月二日捨報往生。長年來,龔天傑全力護持法鼓山在美國的發展,往生前,還為自己做得不夠而遺憾,並預立遺囑繼續護持法鼓山,永續聖嚴師父的遺教。

十二年前,紐約東初禪寺的地下室,午齋甫用畢,只要聖嚴師父在這裡,總會與在座的法師和義工們,共享一段話家常的溫馨時光。而當時,不多的信眾之中,最可以接續師父話題、與師父對答如流的,只有他──龔天傑菩薩。

近距離在義工的環境中相處了幾年,漸漸對龔菩薩有些了解。正直爽快的像軍人,對錯是非分明不茍;早年來美留學所造就的積極和毅力,無人能比,他的同修笑他像個打不死的蟑螂;快速精準的思考模式與組織能力,使他在美國一家軍事科技公司游刃有餘,不過,他曾經向師父懺悔,因為這份工作實在不符合佛教徒的慈悲觀。

龔菩薩永遠有用不完的充沛活力,一會兒看他在寺內的辦公室寫企畫案,一會兒卻捲起袖子,幫忙義工在廚房炒起菜來。這裡義工短缺,修電線換燈泡、解決電腦問題,他樣樣能做。寺內,每年幫忙師父主持董事會議,舉辦北美年會;寺外,長島讀書會成員中,擁有一把金剛寶劍,揮斬所有疑難雜癥的也是他。

不過,他那股耿直堅持和嫉惡如仇,有時候也叫人頭痛。一肩扛起美國護法會總會長、幹事團總幹事十年之久的龔菩薩,曾經贏得師父一句評語:「龔菩薩呀,做了不少事情,立了不少功勞,卻也惹了不少麻煩。」師父的話,不是貶、不是訓,而是關愛、是疼惜。得到師父的知遇之恩,可是累世修來的善緣福報呀!

十四年前,龔菩薩與同修兩人發現體內竟同時滋長了癌細胞,這份因緣,使他重新檢視生命是什麼。所以,他毅然提起退休的決心,全心投入奉獻。他曾說,上天如果答應給他機會,絕對不再浪費一分鐘一秒鐘。歷經生死邊緣,才知道生命的可貴,善用生命的每一刻,盡心盡力奉獻,發揮它的光與熱。

今年二月聖嚴師父捨報,六月龔菩薩也隨著師父的腳步去了。龔菩薩最後的願望,是響應師父理念,植存在法鼓山的生命園區,跟隨師父生生世世住在佛法之境,聞法學法度眾生。生命雖有盡時,佛法慧命卻常存,龔菩薩,再見了!

.................................................................................................................................................................................................................

【美好的晚年(六)】

告誡眾弟子書

二○○四年,身為臨濟、曹洞兩系法裔的聖嚴師父,提出了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
二○○六年三月十二日,親筆寫下這篇〈告誡眾弟子書〉,
諄諄期勉法鼓山僧俗四眾,以推動漢傳禪佛教為使命,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聖嚴師父

▲聖嚴師父親筆寫下〈告誡眾弟子書〉,諄諄期勉法鼓山僧俗四眾,以推動漢傳禪佛教為使命。(李東陽 攝)

我們讀印度佛教及藏傳佛教諸先賢所作論書,必以讚頌三寶,感恩、歸敬、傳承法脈為開端。漢傳各宗,亦皆以祖述闡揚其所出諸祖之論點,為正宗或傍出之依據。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為眾所周知,然其絕不違越禪宗歷代祖師所立宗旨芳範。迄于二十世紀之日本臨濟、曹洞二宗,以及韓國之曹溪宗,雖未見有偉大禪師出世,然其禪修之外形,依舊遵古守則,禪寺之運作,尚可令人興古風之思,是以歐美人士之慕道習禪者,乃選擇日韓二系者居多也。

吾猶憶中國大陸曾有文化大革命之十年動亂中,雷厲風行,破四舊之浩劫。否定漢民族古文明,摧毀漢民族古文化,致使中華民族史上,先聖先賢所遺智慧產業,一度遭到廢棄殘害。以彼時也,中國社會落伍於西方國家,故對東方之儒道釋文化,視之為現代化之絆腳石。唯其於二十一世紀初頭,又復重視中華文化之含容性及消融性矣。又復振興儒道釋三教之研究及推廣矣。又復於大陸人士口中得聞「感恩中國老祖宗的遺珍」矣!

數十年來使吾憂心而晝夜不已者有四:漢傳佛教人才寥落,其一也。漢人佛教界能通宗通教而對其本末源流得識權實者極少,其二也。漢人佛教徒中願意探索漢傳佛教而予以重新為現代人釐清脈絡次第者極希,其三也。淺學自驕者流競相奔走於南傳及藏傳門下則成群成隊者,其四也。

緣此憂心吾即開創中華佛學研究所,培育研究佛學之基礎人才,首開重視梵、巴、藏、日、英等研究佛學之語文工具,中華佛學研究所能有今日國內外之好評,足徵吾之所為,未曾白費工夫。然於其辦學目標則尚未達成,乃為「立足中華(漢傳)」佛教之復興,頗有一段距離,殷盼吾之弟子群,當以印度佛學為基礎,漢傳佛教為資產,南傳及藏傳佛教佐參考,走出具有漢傳佛教特色之世界佛教大局面來也。(待續)

.................................................................................................................................................................................................................
 


蛻變齋明寺 再展古蹟生命力


重返古蹟修復現場

【懷念美國護法會前會長──龔天傑】再見了,老鼓手!


【美好的晚年(六)】告誡眾弟子書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