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期 2006.08.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聖嚴師父開示】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全球女性慈悲論壇」致詞

心懷大悲,世界大慈

只要有慈悲心,我們這個世界就有希望;
一個團體有慈悲心,這個團體就有希望;
一個國家有慈悲心,這個國家就有希望;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有慈悲心,那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也就是天堂。

在中國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親被稱為「慈母」;在佛教裡面,代表慈悲精神的是觀音菩薩;在我們一般大眾的印象中,觀音菩薩總是顯現女性形象。女性象徵著慈悲,那麼慈悲的內容、範圍是什麼呢?

從我們的認知來講,「慈悲」的範圍可大可小,層次可低可高。第一個層次,範圍小的慈悲,指的是普通的愛,就是愛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自己所屬的團體。儘管愛的對象是有限的,但這樣的愛一樣算是「慈悲」,因為是無條件的奉獻、無條件的照顧、不希望求得回饋,所以是「慈悲」。如果說愛是有條件的,例如男女之間的愛,目的是希望得到對方的愛,這種互相的、彼此交換的愛,其實是一種「投資」,雖然可以稱做是愛,但不能叫做慈悲。

第二個層次高一點、範圍大一點的愛,是去愛世界所有的人。這種愛雖然也有對象,但沒有一定的範圍,偉大的宗教家、政治家都有這樣的心懷。他們不要求得到回饋、名利、地位,也沒有民族、宗教的界限,只是將愛奉獻給所有人。但是如果宗教家只愛自己宗教之中的人,不愛其他的人,那層次就不夠高,範圍也不夠大。

不知道諸位是否在祈願觀音殿裡看到一幅畫?那幅畫是我的理想,也就是第二個層次的慈悲。在那幅畫中,全世界各宗教、各民族都有代表在裡面,雖然是不同的民族、人種、國家、文化和宗教的人,可是就我們講的大慈悲心來看,都是完全平等、相同的。當然,這並不是說要將不同民族、宗教的人,全都變成佛教徒,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是大慈悲心,而是大自私心了。

最高層次的慈悲,也就是第三個層次的慈悲,是沒有對象、沒有目的的。這個層次的慈悲,沒有「我有慈悲心,要愛人、奉獻給人」的想法,但卻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就能永遠的、無限的幫忙;只要有地方需要奉獻,就奉獻。奉獻之後,就像「船過水無痕」那樣,心中什麼也沒有,沒有任何痕跡,沒有自己做了奉獻的事,也沒有被奉獻的人。這種層次是佛、是菩薩的慈悲,就像觀音菩薩那樣,叫做「大慈大悲」,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第一個層次的慈悲,是不求回饋的奉獻,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第二個層次的慈悲,是可以經由練習、學習而達成,所以我們可將目標定在第二個層次。如果我們不努力達到第二層次的慈悲,這個世界將永遠有戰爭,永遠有衝突,永遠會因為信仰、文化、種族、性別的不同,而彼此敵對、彼此歧視。不過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仍應從第一個層次做起,如果放棄了第一個層次,不愛父母、家人、朋友,卻去愛所有其他的人,這是本末倒置的。

我常常聽到、看到夫妻兩人吵架的時候,彼此都覺得不公平,例如:太太問她的先生:「你究竟愛不愛我?」先生也會問:「那要問妳自己,究竟有沒有愛我?」兩個人總是在比較究竟誰愛的多、誰愛的少。事實上,夫妻倆人生活在一起,要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例如只有太太會生孩子,先生並不會,如果一定要去比公平,夫妻倆人就很難會有交集點。

如果從慈悲來看夫妻相處之道,夫妻相處也應該是無條件的。對方既然是你的太太或先生,你就要愛他,無限的、無條件的奉獻給他,這就是家庭相處時的慈悲。一個家庭裡,不論是太太、先生,只要一個人有慈悲心,而不是自私心,這個家庭一定會非常和諧。團體、社會也是如此,所以自己要懷抱慈悲心,也希望大家都有慈悲心。

就像這次會議在法鼓山舉行,我們從沒想到諸位要回饋什麼法鼓山,但我們很樂意舉辦這樣的活動,因為舉辦這個活動對大家有用、對世界有用,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法鼓山做任何事,都是朝這個方向思考,不去想對我們有什麼用、有什麼好處。雖然我們從不思考這些,但很奇怪的,我們愈是奉獻的多,護持我們、共同來推動我們理念的人,就愈來愈多,這樣的結果,使我們對這個世界抱持著很大的希望。

什麼希望呢?就是只要有慈悲心,我們這個世界就有希望;一個團體有慈悲心,這個團體就有希望;一個國家有慈悲心,這個國家就有希望;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有慈悲心,那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也就是天堂。

.................................................................................................................................................................................................................

【默照禪七心得】

不管好不好,只管用方法

◎趙果願(美國•加州)

六月十日至十七日,再次回台灣上法鼓山打默照禪七。看似無聊又辛苦的禪七,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會心存感恩,同時更加珍惜這份福報。

「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這是宏智正覺禪師〈坐禪箴〉中的一句話,聖嚴師父開示這是悟後的默照, 就是沒有一定的對象要「照」,和隨時隨地的「默」。掌握這個方法,讓我在七天的練習中很受用,往後的每炷香,不論是經行或是禪坐,不管情況好或不好,只要知道且不起任何情緒,練習起來便很省力。

禪坐時,從環境、身體到內心,由於任何覺受都能清楚地知道,因此更能瞭解生命中的無常,例如心念的變化,一開始是一群一群有故事的、有連貫性的念頭,接著是一段一段跳躍的、片段式的念頭,漸漸成了細微的念頭,到最後只照見自己在打坐,只是統一的念。

七天中,依照師父和法師的開示,循序漸進,方法用得綿密時,感覺只有現在、現在的「這個當下」、現在的「每個當下」。心的穩定,偶爾也會沒有了身體的覺受,當下的心只觀照到環境。「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自己 」,在師父引導下,使練習中的自己清楚知道方法和方向,對禪修產生更大的信心和精進心。

從剛開始的放鬆,一直到整個默照過程的練習,都需要時時刻刻提起心力,不斷精進,師父說一旦離開了方法,起了煩惱心,就不叫修行。這七天的練習,對我而言只是個開始,還需在生活中善用這些方法,才算真正下功夫。

這次看到「選佛場」中 的義工愈來愈多,每個人也都用方法細心地成就我們 ,心中便充滿了無盡的感動和感恩。但願能有更多人來到「選佛場」,一起學習、分享離苦得樂的方法。

.................................................................................................................................................................................................................

【禪修心得】

怕痛哪能修行?

◎張果俞

五十六歲那年六月,由於想打禪七,我參加了禪訓班,結訓後接著參加了「悅眾禪七」,雖然在風景優美的高雄大岡山,卻是痛苦的經驗,因為身體僵硬,全身痠痛到不行,因此以經行方式來紓解身體的難過,也因此奠定了自己經行的習慣。

高雄大岡山、苗栗三義、法鼓山臨時寮,一直到目前法鼓山的「選佛場」,在每一次的禪修中,總是透過經行體驗身心的合一。「左甩右擺、腳跟著地及離地,身體微微向前傾」、「只管跑,不管痛不痛,只管當下跑、跑、跑」,在多位法師的引導下,膝蓋曾受過傷的我,重新跨步起跑,不管地板經行、草坪經行、戶外經行,只要感受到腳掌地面接觸的感覺,以及全身放鬆的感覺,心和身體就是集中的,地面上的細沙、粗沙、碎石塊、草葉,都能清楚分辨出來。

邁入第七年禪修的我,安坐蒲團方面也有進步。雖然自己已經六十二歲了,一把老骨頭,但因為有聖嚴師父的開示、總護法師的引導做後盾,自己雖然害怕身體的疼痛,仍然一心投入。這幾年來,總認為坐著一動也不動的人就是開了悟,因為不痛才讓他們不動,法師適時釐清了我的觀念。法師說,大家不是不痛,而是能用方法,老是怕痛哪能修行呢?

儘管因為家庭因素,自己不能經常地打禪、護七,但禪修過程中,點點滴滴的成長,我都牢牢地記得並珍惜,只要一有機會,我一定會全力以赴,不管是打七還是護七。

.................................................................................................................................................................................................................
【學佛入門指引】

超度法會──為亡靈超薦,為親人祈福

每到農曆七月,民俗都會舉辦中元普度法會,是為安撫無主孤魂。佛教普度的意義,在於透過儀式,將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擴及死後的世界,是充滿慈悲與祝福的。同時,也鼓勵大眾一同來共修,在法會莊嚴清涼的氣氛中,梵唄音聲的共振下,淨化身心。

法鼓山各地分院在七月份舉辦有多項具有超度意義的法會,包括農禪寺舉辦的梁皇寶懺、焰口法會、高雄紫雲三時繫念法會,以及齋明寺、台中、台南分院所舉辦的地藏法會等。

雖然各場法會時間不一,有需時一週的梁皇寶懺,亦有兩小時的地藏法會,法會的儀軌通常包含灑淨結界、讚歎三寶、禮拜諸佛、唱誦懺文、懺悔、發願、迴向等儀程,一般來說,唱誦懺文時以站立為主,不過現在寺院考量大眾的體力,也有坐著唱誦的。遇到佛菩薩聖號時,則一聖號一禮拜,全程參與下來,也需要相當的體力,然而,只要運用方法,放鬆身心,專注禮拜,也就能獲得身心的平穩和安定。(編輯室)

.................................................................................................................................................................................................................
【大家一起來禪修】


◆大家一起來禪修

∼法鼓山邀您來分享禪的妙用∼

【禪修指引】
• 農禪寺8/12、8/26、9/9(14:30∼16:30)
• 安和分院 8/19(14:00∼16:30)
• 台東信行寺9/2、9/9、9/16(初階禪訓)

【精進禪修】
• 禪一8/20農禪寺、8/27安和分院、9/10齋明寺、台東信行寺每周日
• 浮生半日禪8/14、8/28、9/11安和分院(09:30∼11:30)
• 中階禪十9/1∼10法鼓山禪堂
• 禪二 9/15∼17法鼓山禪堂
• 初階禪七9/23∼30法鼓山禪堂

※ 農禪寺、安和分院等各地分院、精舍,每月均開設禪訓班;各分院、辦事處、共修處亦有禪坐共修。相關內容最新動態,請查詢http://www.ddm.org.tw,或電話洽詢各分院、辦事處。

.................................................................................................................................................................................................................

◆ 佛學推廣中心─新開佛學講座

講 題

課程期間

時 間

地 點

聯絡電話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

8 / 1 ∼ 10 / 24

每週二
19 : 30 ∼ 21 : 30

內湖辦事處

( 02) 8792-5389

普賢菩薩行願讚

8 / 4 ∼ 9 / 29

每週五
19 : 30 ∼ 21 : 30

板橋共修處

( 02) 2951-3269

金剛經導讀 ( 二 )

9 / 5 ∼ 11 / 28

每週二
19 : 00 ∼ 21 : 00

中山精舍

( 02) 2591-1008

佛教入門

9 / 6 ∼ 1 / 3

每週三
14 : 30 ∼ 16 : 30

潮州辦事處

( 08)789 -8596

智慧 100

9 / 6 ∼ 1 / 3

每週三
20 : 30 ∼ 21 : 30

屏東辦事處

( 08)738 -0001

.................................................................................................................................................................................................................
 
【聖嚴師父開示】

【默照禪七心得】

【禪修心得】

【學佛入門指引】

【大家一起來禪修】

佛學推廣中心─新開佛學講座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