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寶雲寺簡介

法鼓山中臺灣教育中心──寶雲寺,前身為法鼓山臺中分院,成立於1991年4月。2005年,購得臺中市西屯區市政路租地,規畫原址興建新分院,創辦人將之命名「寶雲寺」,2011年1月動土,2015年3月重建啟用。

緣起

• 每年皆為新勸募會員舉行的授證典禮。

寶雲寺的成立發展,緣起於1988年8月,聖嚴法師在臺中信眾謝淑琴邀請下,第一次蒞臨弘法,於臺中市中興堂進行為期二晚的演講。這場難得的佛法弘講,共有三千多位聽眾到場聆聽,其中包括近六百位僧眾,在中部地區不僅盛況空前,並促使聽眾生起護法願心。

1990年2月,聖嚴法師第二度受邀於臺中市新民商工演講,賴育津、謝淑琴、陳文理等六十多位聽眾聞法歡喜,發起成立「臺中護法會」,集結眾人力量,齊心護持佛法,促成日後成立「臺中分院」的因緣。

法鼓山在臺中的弘化工作,由臺中護法會陸續推動,1990年,信眾林美蘭提供位於臺中市永興街的空間,方便眾人練習禪坐、聽經,但仍沒有固定辦公及共修場所。1991年,信眾賴育津、謝淑琴、楊黃玉淑、陳照興等人共同發心,於臺中市大墩十九街購買一間公寓,做為大眾共修會所;同年4月4日,聖嚴法師主持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法鼓山「臺中分院」於中臺灣正式成立。

沿革

• 寶雲寺建設期間,府會分院為市區的弘化據點。

設於大墩十九街公寓大樓內的臺中分院,隨著護持人數增加,出入管理不便,信眾何周瑜芬於是提供臺中市柳川東路的場地,1992年10月,分院遷至柳川東路會所。

柳川東路時期,臺中分院弘法活動不斷開展,對外弘化方面,舉辦中區企業界、社會菁英座談會;信眾關懷方面,開始每年舉行中區聯誼會、新勸募會員授證、皈依典禮,以及接引小菩薩學佛的兒童營隊。

由於信眾人數遽增,分院面臨空間不足。1996年5月,遷至臺中市忠明路,並分成辦事、共修二處空間:辦事處位於忠明路54號,為信眾賴忠星、賴忠明兄弟提供;共修處則位於忠明路200號3樓,由何周瑜芬發心承租。

忠明路時期,分院弘化工作蓬勃發展,關懷區域不斷向四周縣市拓展,1997年9月,於豐原、南投、彰化、苑裡、苗栗、沙鹿等六地,同時成立共修處,關懷範圍遍及中部各地。

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臺中分院弘化腳步產生轉折。由於忠明路200號共修會所受損,基於安全考量,另覓地租賃臺中市西屯區市政路37號,改建鐵皮屋,做為弘化新空間。2000年9月,自建的新道場落成啟用,臺中分院也由先前的護法組織型態,轉為寺院運作型態,由果舫法師擔任第一任監院。2002年3月,果理法師接任監院,果雲法師到任常住法師,在中部推廣法鼓山理念,力量更為凝聚。

• 位於郊區的寶雲別苑,為舉辦教育活動的場所。

搬至市政路後,鐵皮建物空間依然有限,仍需經常租借場地、戶外搭棚架,信眾無不期盼固定道場。2004年,地主以護持之心,讓法鼓山承購市政路土地,聖嚴法師慈示原地興建新分院,即現今的寶雲寺。建設期間,位於市區府會園道的臨時分院,則由吳春山居士發心提供,二處空間搭配運作,持續各項弘化活動。

主要活動

• 帶領小菩薩體驗心靈環保的兒童營隊。

臺中分院的弘化活動相當多元,每週固定舉行禪坐共修、念佛共修;每月則有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菩薩戒誦戒會;每年新春、元宵、浴佛節,皆舉辦各項法會,清明期間則啟建一連八天的大型共修「梁皇寶懺法會」;此外,還經常舉辦戶外禪、初級禪訓班、禪一、禪二、禪三等禪修活動,以及每年舉行數次法鼓山園區參訪,接引中部民眾認識法鼓山。

課程方面,開辦聖嚴書院佛學班、福田班,以及快樂學佛人,還有適合不同信眾的學習成長活動,包括:寶雲講談、合唱團練唱、供花花藝研習、兒童讀經班、英文讀書會、暑期心靈環保兒童營,以及廣受親子喜愛的兒童故事花園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