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六祖壇經》懺悔品的生活實踐』活動報導2019/7/7

20190707《六祖壇經》懺悔品的生活實踐活動報導
佛教強調懺悔,透過懺悔讓自身成長,如同聖嚴師父所說,「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不懺悔改變,便無法真正肯定自己、接受自己,進而改變自己。高雄紫雲寺於7月7日特邀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與眾分享如何將《六祖壇經》〈懺悔品〉中的「無相懺悔」次第化,落實於生活當中。
「《六祖壇經》的懺悔法門,關鍵在於『當下這一刻』」,常啟法師破題便提到,不同於「有相懺悔」法門,是從「事相」上懺悔;六祖慧能大師所傳授的「無相懺悔」是從「自性」起修,鼓勵大眾相信肯定自心即佛,修行要回到自心。
常啟法師進一步解釋,無相懺悔不強調「對與錯」,而是在起心動念的根源處,也就是「現在這一念」。因為在懺悔過程,如果執取於對與錯,懺悔便落入二元對立,因而對過去產生追悔心、懊悔心,也令行者對現在產生匱乏感、不足感,又去追求未來,而有了更多的得失計較。法師再延伸無相懺悔的意義,不只是要懺悔惡業,決心不被憍狂忌妒等負面心所染,也要不被幸福快樂染,才是貫穿《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 —「離兩邊」。
「可以想想現在擁有的,沒有絕對的得失,會跟『不二』、『自性清淨』相應」,進而切入無相懺悔—「回到當下此刻」。常啟法師主張六祖大師懺悔法門,就是「念起即覺,覺之即無」,在生活中就是使用「現在觀」來落實。而「現在觀」也有兩個層次,一是「離」過去未來,也就是不追悔過去,不去擔憂未來。法師解釋,「離」過去未來,就是懺悔當下的錯誤,承擔起錯誤的責任,但不陷入懊悔中。二是「不離」過去未來,方能清楚過去未來是流動因緣,了解整體緣起,才能於懺悔後,重新再出發。
「懺悔如後照鏡,懺悔是為了讓我們安全的往前走,而不是停下來」,常啟法師最後以修行像開車比喻,透過一直都在車上的後照鏡,讓我們念念都懺悔,在生活中練習從「後知後覺」轉入「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法師最後提醒,無相懺悔是頓法,當我們無法切入時,還是可以透過祖師大德撰寫的懺本,幫助我們練習「覺照」,讓事懺與理懺相輔相成。
◎文/演相法師、蘇佳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