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鼓青年開講』活動報導-2016/05/28

「我的創作,和家族密不可分,是在笠山下慢慢長出來的。」膠彩畫家鍾舜文,5月28日於紫雲寺開講,與64位聽眾分享她創作歷程中點點滴滴的鄉土情感。

鍾舜文,出生於高雄美濃,是作家鍾理和先生的孫女、鍾鐵民老師的三女兒,源遠血脈與土地滋養,推動她畫下家鄉的日常風景與小人物。演講中,她從家族紀念照談起,「我一直在蒐集記憶,透過眼睛所見,抓住時光的切片」。相片能留存一段真實的「此曾在」,這也正是鍾舜文的創作理念。

搭配照片與祖父、父親的文字,鍾舜文細數每件作品中深情的凝視。例如刻畫父親的背影,凝結了為父親搥背時親密的父女時光,「那個時候,他不是外人認識的博學多聞的鍾老師,而就是一個很柔軟的父親」。又如描繪奶奶的雙手與小物件,保留下「小說女主角」鍾台妹女士晚年的日常;畫母親的笑容,記憶著母親強韌的生命力。乃至棉被的花色、服裝的紋路,無不成為家族記憶的延伸,在鍾舜文筆下展現迷人的色澤與溫度。

此外,鍾舜文也以畫筆紀錄家鄉的勞動臉譜。洋巾、斗笠的鮮明顏色與勞動者臉上的線條,是農村的生命印記,而一次次走進菸田與長輩對話,更讓她感受到美濃婦女的內斂、樸實與堅韌。「種菸的老人家漸漸凋零,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有一天會消失」。深刻的覺察,促使鍾舜文不斷創作,從人物到陽台的小鳥、餐桌上的蔬果、笠山的花草,居家即景與淡雅筆觸,即是她對鄉土的關懷與眷戀。

「我所描繪的眾生形象,都是離我生命最接近的,我與他們有接觸,有了情感的連結,所以單純想把他們紀錄下來。有人說我的畫風很『客家』,或呈現了時代的縮影,但那並不是刻意的,而只是從自身生命出發。」這即是講題「來歸」的意義,鍾舜文細膩述說自己回到家鄉,看著生命中非常熟悉事物而感到幸福,也給予在場聽眾一份回顧生命源頭、珍惜日常風景的啟思。

法鼓青年開講《思念瀰濃三部曲》在這場講座中圓滿。6月11日將播放紀錄片《給親愛的孩子》,導演黃淑梅將親臨現場,以影像記下臺灣山林百年開拓史,投遞給這塊土地的未來世代。歡迎大眾前往觀賞聆聽。

◎文/吳毓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