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心銘~認識憨山大師的修行體證

觀心銘~認識憨山大師的修行體證


法鼓山台南分院於107年3月10日(週六)下午14:00~17:00舉辦第二場「觀心銘」系列講座,主講人常慧法師應邀將在台南分院完整講解「觀心銘」,以聖嚴師父著作「本來面目」(觀心銘講記)為基礎,依修行證悟的四個次第「信、解、行、證」逐步闡釋憨山大師的修行偈頌。此次課程著重在第一個階段「信」的建立。

「觀心銘」四次第包括:以「觀身非身,觀心無相」點明重要的身心意涵,讓佛子建立正確的「信」心。再「解」釋聖凡之心的樣貌,令學習者能明白真心的實相是無相,並能明辨執著心的樣貌。進而說明修「行」方法在於返照心念,不着相分別;終得「證」得心無相的作用並明辨神通境界(不誤以神通為悟境)。全文將身心做為修行的工具,重點在心,但因為一般人的心容易被身體影響,所以還是仍由身體講起。




法師引用「本來面目」內文說明「觀身非身」之意;若將物質分析拆解,身體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心如果不造業,四大就不會聚集,不會結合成為身體;而且身體不斷的變化,並沒有真正固定不變的存在實體,如果能夠體證到身體虛幻的本質,心就會安定,煩惱自然解除。


常慧法師讀畢上段師父的解釋後,當場問大眾:讀完或聽懂師父的說明後,大家就都解脫煩惱了嗎?佛子當然希望能解脫煩惱,但是聽聞、讀誦、學習而得的僅是知識,不等於體驗真理;體驗自身為虛幻的本質,是重要的修行基礎。


法師陸續用照護身體功能衰弱的老者、剝榴槤、喝咖啡等細節,以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分析組成身體有形層面之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無形層次的受想行識部分,讓大眾具體了解所有組成元素結合而產生身心的功能,若是任何一個部份衰敗,則會造成四大不調,身心能力失衡。平時我們的身心運作順暢且快速,很難察覺自己動了念頭、行動、取物、進食等動作細節,所以不能體會每個組成身心的小元素之間的因果關係。禪修剛開始練習放慢動作,先察覺自己身心動作,進而能體驗身心運作的真相。



課程中場休息開始前,常慧法師鼓勵學員「現學現練」,在十五分鐘休息時間,仔細觀察是自己喝水、洗手、吃點心時,是自己的心念先行、還是自己的動作先動。放慢動作是練習觀察自己的開始,並非否定身心慣性動作的功能,因為記憶及自動化的慣性動作,能夠節省身心處理日常生活任務所消耗的能量;而種種身心學習的一切,都成為可能在未來再度應用的能力,就是所謂的業力,具備行善或造惡的能力。


若能清楚觀察每天二十四小時的活動,由吃早餐、工作、理財、購屋、買車、運動、就醫等各種行為,都是為了照顧、維護身體的生存;禪修者若能清楚自身對身體的執著,用心體會身體無法恆久長存,不可能永遠保持在特定的狀態,真正要修行,應實實在在地練習破除身見(對身體的執著)。




常慧法師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建議,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放下對身體的執著;例如,不論葷食或茹素,許多人用餐一定要選擇特定品質或口味的料理,就練習放下自己的堅持;平日一定要喝咖啡的人,可練習放下偏好苦味、不喜酸味、堅持非某種咖啡豆不喝等種種偏好;練習讓自己的身心不被咖啡綁架,練習接受酸、苦、甘各有其味,如同弘一法師吃飯的修養:「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妙處。」平日如此練習放下喜好,漸漸則能接受不同的人事物,在生活中就能沒有討厭的人,只有不習慣的個性,衝突、對立、情緒減少了,身心就輕鬆自在了,才能更進一步在面對老、病、苦時放下對色身的執著。


破除「身體是真實存在」的觀念,難度之高等同剷除一座山;唯有體認到身體是虛幻不實的,方可開始參究自心。否則帶著身見,參加精進禪修活動,還是在保護身體的凡夫階段,在禪期中不斷加強對五蘊的執著,還自認為有特殊的禪修體驗,完全不清楚自己凡夫的執著習慣,還期待能見到「本來面目」嗎!「觀身非身」之後方能進一步「觀心無相」,認識受想行識等心的作用沒有固定常態,凡夫執著身有實體且認為心有固定之相,所以有種種煩惱;聖者斬斷對身心的執著,故能以智慧心自在處世。




常慧法師以現代生活可體驗的實例循循善誘,婆心切切勉勵大眾慢慢練習遠離、放手對食衣住行的偏好,確實打好修行的基礎,才能與實修體證的「觀心銘」相應,信、解、行、證祖師的教誨。監院常宗法師佈達常慧法師未來將利用週間空檔南下講解觀心銘,法師鼓勵大家珍惜法師南來完整授課的因緣,活動結束後還有簽書會,常慧法師一一為讀者在「本來面目」的導讀內文上簽名。


文 / 蔡演廣

圖 / 台南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