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0/09/06《本來面目》特映會 引導觀眾找回本來面目

由聖嚴教育基金會出品、知名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執導的聖嚴師父紀實電影《本來面目》,9 月6日於寶雲寺舉辦中南部第一場特映會,臺中地區七場次公益放映也於9月期間展開。特映會上,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老師、導演張釗維,與430位民眾一同觀影,會後並進行座談分享。
《本來面目》在法鼓山僧團、海內外四眾弟子協助下,歷時二年半完成。監製楊蓓老師表示,這部影片的拍攝,緣於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愧疚──未能完成聖嚴師父生前的希望,為師父寫傳記。直到2016年遇到張釗維導演,生起用紀錄片形式為師父寫傳記的想法,聽到張導演說自己在法鼓山皈依,也是師父的弟子,決定邀請張導演來拍攝
《本來面目》從1979年、五十歲的聖嚴師父在寒冬中,與第一位西方弟子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於紐約街頭弘法切入。五十歲對一般人而言,是人生邁入穩定的階段,師父卻流落於遙遠的異鄉,但也由此開啟一生弘法的起點。片中受訪的保羅說,師父自詡為「風雪中的行腳僧」,雖然物質很缺乏,內心卻很快樂。在語言文化不同的異地,師父用禪修的方式,接引了許多嬉皮世代的美國青年,也奠下在西方社會弘化的基礎。
西元年尾逢「9」的年份,適巧都是師父生命的轉折點,影片以每十年為一個階段,鋪陳師父的生命故事。導演運用歷史的視野,平實、平視的角度,將師父一生的歷程,與長江洪災、國共內戰等身處的時代相映照。師父一生,受到諸多長老的啟發,生命不斷地「放下」,靈源長老引導放下俗情、東初老人磨練放下習性、鐵牛禪師棒喝放下名位,在弟子面前放下師父的身段,以及人生最後的功課「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放下生死。
影片以動畫、訪談、歷史文獻、日記、照片、影像等元素交替敘事,最後以詩人、侍者、醫生的訪談,帶領觀眾一步步跟著師父走下人生台階。片中,導演運用許多反射與映照的意象,彰顯師父一生在衝突與和解、傳承與創新、提起與放下之間的智慧與慈悲,例如:雛鴨出生的畫面對應戰亂與死亡、鏡子對應倒影等,藉由這些意象也引導觀眾反思、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會後座談,有觀眾問導演:師父在你心中是什麼?為什麼接下這部片的拍攝?「師父就是師父」,張導演表示,把師父的禪宗教法帶給21世紀的人們,讓大家對正信的宗教有所認識及體會。拍這部影片是「我該做的,為自己,也為他人。」
觀眾胡文琳菩薩分享,透過鏡頭映照自己內心,對師父充滿思念,深感師父的精神一直在心中,也提醒自己要更堅定學法護法。觀眾李美岱菩薩則說,以紀錄片呈現師父80載遊化人間的歷程,讓大眾更了解師父弘揚佛法的堅毅道心與悲心,更勉勵自己要學習師父行誼,發願成為利人利己的菩薩。
◎文:陳淑芬
◎圖:趙炳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