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23/07/08 生活中的覺悟之道 果賢法師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記》

經過三年疫情,如何在修行路上繼續前進?7月8日,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以「生活中的覺悟之道」為題,為寶雲寺108位各會團義工導讀聖嚴師父著作《三十七道品講記》,一天四堂精進課程,結合法義次第與體驗案例,引領眾人運用三十七道品的方法,學習覺照自我、修行菩薩道。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感恩果賢法師百忙中來授課,期勉大眾珍惜善緣,努力種下自己的道樹。

疫情期間,許多人的修行都鬆懈下來,「看見自我懈怠,更需走入道場,往善法走。」果賢法師首先提點大眾,知道自己不足更應該努力,才是生活中的覺悟之道,並以聖嚴師父將弟子一個個找回來、安住蓮花座上的故事,提醒大家除了自己安住於法,也要幫師父將每個人拉回蓮花座,「這樣蓮花才會愈來愈大」。

修行要如何修?在堪忍的娑婆世界,苦多樂少,法師揭櫫所有宗教都會提供「終極關懷」,也就是離苦得樂的出世間法。探究「人為何會苦」的原因,皆是「隨業力流轉」,原始佛教說是「染污」,禪宗說「迷人」,唯識宗說「隨識所現」,如何「轉染為淨、轉迷成悟、轉識成智」?

法師繪圖說明「世間」與「出世間」,代表「此岸」與「彼岸」。原始佛教以三十七道品為修行次第,從痛苦煩惱的「此岸」努力修行,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法師表示,解脫的彼岸不是死後才去,而是在當下感受到出世間樂。生活中的修行,需時時用「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檢驗是否如法,以此為著力點,方能轉苦為樂,轉染為淨,轉迷為悟。

法師表示,將終極目標設立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現在更應該好好修行。法師引用繼程法師所說:「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養老院,而是教育院。」提醒大家要在現實的人間修行,將西方淨土的行誼環境,拉到人間淨土。

三十七道品最基本的修行,是修定發慧的「四念處」。從觀「身、受、心、法」中,了解眾生就是有煩惱,所有樂受,終歸是苦;我們的心,也一直在變化,理解現象與我,都是無常,經由這樣的安忍過程,再將心念放在佛法上再來看,就更有體會。

「四正勤」的精神就是「行善去惡,改過遷善」。佛陀入滅前身處病苦,仍把握因緣度化弟子,即是示現「無常」、「不放逸」。法師舉例,2008年因雷曼兄弟倒閉導致社會人心動盪,師父身受重病之苦,仍鼓勵大眾:「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應該努力看見希望,創造快樂,擁抱幸福。」即是「碰到問題,正向思考」的最好示現。

「四如意足」為精進的基礎。法師表示,修行除了要有「善法欲」,還要精勤習禪,才能如理思惟。禪定是要我們修行身心合一,遇到境界時,懂得停下來觀照自己的感受,看見自心的變化,明白「苦」都是心的造作,這就是由定發慧。面對惑、業、苦不斷流轉,要靠「五根、五力」去轉變。「信、進、念、定、慧」就像一個陀螺,上面是念,下面是定,用正念正知,讓信、進、慧不斷旋轉增上。

「德行」是修行進步的另一個關鍵,而培養德行要修「四正勤」。法師指出,我們這期的生命即是果報,接受自己的果報,把握此期生命,努力改寫劇本。如果逆境是「果」,遇到逆境的反應則是「因」,當遇到逆境,我們是選擇憤怒、不接受,還是坦然面對、持續努力?這是種下未來的因,也是所謂「因果同時」。

法師表示,修福修慧的方法,是以甘願的心去承受,並發起更大的心量,自利利人、自覺覺他。法師以「五分功德法身」說明修行者須於「日常生活」中持戒、於「宗教生活」中修定、「覺悟生活」中修慧,而至「解脫生活」,如實了知生活中解脫的方法,使煩惱不復生起,這樣的內在質變,才是「提昇人的品質」。

課堂最後,法師引用寬謙法師的「道樹」譬喻:四念處如種子、四正勤如施肥、四如意足如澆水、五根如樹根、五力如樹幹、七菩提分如開花、八正道如結果。以及開仁長老於《阿含經與三十七道品講義》所說:「修三十七道品如伏雞隨時蔭卵,自然順得漏盡。」鼓勵大家「只管努力,自然果成」。

◎文:林演蓉

◎圖:邱森、林文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