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報導】7/7 大溪「打鐵寮古道」戶外禪

為了讓菩薩們體驗蒲團外的禪修,2018年7月7日齋明寺於大溪區的「打鐵寮古道」舉辦一場親近大自然的戶外禪,參與的成員有法師、禪坐會悅眾、義工及禪坐共修學員。

出發前,法師先帶領大家觀念及方法的運用。以放鬆的身心、休閒的態度與度假的心情來體驗每個腳步、每個當下;法師也提醒參與者,走路的過程把心專注於腳步,以不講話來感受每一步。並以「三個鐘」的故事鼓勵學員們,每次只走一步,每一步踩的穩、踩的踏實、踩的安全;藉由每一步,練習著身心放鬆,觀照身體的感受。學員們帶著法師所指導的觀念與方法,開始了這條屬於低海拔森林生態與擁有豐富人文古蹟的古道之行。

「打鐵寮古道」由於長期受到軍事管制的歷史因緣,人煙稀少。然而,也因此得以保留原始林完整的風貌,在大溪古道中,實為特殊的原因。沿途經過了廢棄崗哨及三座橋樑,分別為太平橋、濟安橋和東興橋。東興橋又稱為「糯米橋」,主要是採用石磚、石塊加上糯米增加強度所製造而完成。沿途中,學員們以自己最適合的方式經行,體驗著大自然給予的那份寧靜。雖然彼此有體力的差異,然而,透過互相的鼓勵與扶持,專注於腳步的變化,用踏實而穩健的腳步邁進,終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學員們在前半部段稍平坦的經行後,大家於廢棄崗哨作片刻的休息。 廢棄崗哨,在過去的年代裡,乃由於軍事因素的需求所建立,荒廢的建築猶如一片失落的遺跡,充滿了歷史的痕跡。如今的廢棄崗哨,漸成為健行愛好者的中途休息站。這次,法師也藉著休息的時間,對「打鐵寮古道」的歷史特色及風景稍作簡單的介紹,讓學員們一邊休息,一邊聆聽古道的淵源與建築特色。透過法師簡單的介紹,學員們除了了解古道的意涵與歷史,在經行的過程中,也可藉由身體的眼耳鼻等器官,觸受著大自然所帶給的能量,以及路程的建築中,體驗四周景物所傳達的歷史意義。

經過稍短的片刻休息,接下來的路段為多變的石階路程,所以法師叮嚀學員們,可以選擇繼續前往直到目的,或是在廢棄崗哨稍作休息,等待大家回程。學員們一個接著一個,雖然腳步緩慢,但精神抖擻、充滿活力的繼續打開自己的腳步往前邁進。

這次參加戶外禪的多數學員,平常忙於工作,難得有接近大自然的機會。參加者的平均年齡也屬於壯老年的階段,來回的時間約三個小時的路程,對於多數人而言,是難得的身體鍛鍊機會。學員們不畏艱難地邁開腳步前行,繼續著「打鐵寮古道」的路程。藉著這次的戶外禪,學員學習著走好每一步的當下,體驗著自己的呼吸、體驗著念著每一句佛號同時的專注力,也體會到身心放鬆的舒適感受。慢慢地,到達目的地「東興橋」時,法師先讓學員們休息片刻,接著法師帶著大家開始打坐。法師有次序的帶領,讓學員們體驗戶外禪的放鬆,並且將禪修課程裡所學到的觀念與方法作運用,非常難得的經驗。

結束了此次的戶外禪,學員們分享著,這次的戶外禪打坐的過程很安定,蜜蜂雖然在耳邊活動卻不干擾著打坐,很特別的經驗。學員對於『每一次走好每一步』的叮嚀也印象深刻,在經行的過程中,許多學員便運用著法師提醒的觀念,體驗著呼吸的感受,體會著走著每一步的當下,踩穩的踏實感,讓自己對禪修也產生更多的信心。學員還分享著,透過這次的戶外禪,體會到爬山也是一種禪修,並且是把禪修融入了生活當中。更有學員提到,禪修會明顯的改變一個人,而戶外禪更勝於在禪堂的一支香,參加這次的活動非常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回程的途中,隊中一位七十五歲的老菩薩不小心脫隊,在有驚無險的狀況下,將老菩薩帶回了出發地。途中,齋明寺的常住法師,從頭至尾細心地走在老菩薩身後,時時注意著老菩薩的安全。法師安定而有耐心的關懷,讓老菩薩原本擔心不安的心,逐漸穩定下來,腳步也慢慢的緩慢了下來。老菩薩分享著,因為脫隊讓自己感受到年紀真的大了,而腳步卻無法太快,所以未來應當量力而為。這次的戶外禪,讓自己體會到生活中,要時時抱著把握當下的心。

這次齋明寺舉辦的戶外禪,於2018年7月7日下午一點圓滿完成「打鐵寮古道」之行。學員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齋明寺,雖然大家非常疲憊,然而心卻充滿著力量。此次的戶外禪,以放鬆的方式,讓大家體會著禪不只在禪堂內,禪堂外也是禪修的好去處。透過禪修的體驗,使自己忙碌的心漸漸平靜下來;透過戶外禪經行的體驗,一起走在同一條路上,除了感受了禪悅為食外,在互相扶持與鼓勵的過程中,更凝聚彼此心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過程中,看著義工的護持,也讓彼此漸漸產生感恩的心。
文/演照法師 圖/演照法師、梁志偉菩薩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