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81期 2013.05.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抱願不抱怨•看見幸福城市」對談】

幸福,從心六倫開始

如何運用「心靈環保」、「心六倫」,打造出幸福城市?

四月十四日,法鼓山臺南分院、國立成功大學邀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臺南市長賴清德,

分享開創幸福願景的經驗。本期摘錄對談精彩內容,邀您一同用「心」看見幸福。

◎整理/編輯室•攝影/林雅櫻

【主持人】 林啟禎(成功大學學務長)

【與談人】 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和尚)、 賴清德(臺南市長)

果東法師:修福修慧中 找回本來面目

臺南是具有三百年歷史的文化古都,媒體調查,臺南人的幸福感很濃厚,因為人情味、氣度與環境,所累積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人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也有許多國內外人士與我分享,走進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聽著風聲、水聲、鳥聲,或者參訪景觀及建築,自然生起身心與環境融合為一的寧靜富足感。這正是法鼓山大殿揭示「本來面目」的蘊涵:我們的心本來清淨具足,也是另一種幸福。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環境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們的「依報」,與個人身心密不可分。在人生旅程中,難免會遇到逆境、挫折,有人因此頹喪灰心,慨嘆抱怨。如果能夠轉念,正面解讀,逆向思考,用感恩心接受順逆緣,用報恩心奉獻結善緣,則人生旅程的一點一滴,都可轉化為累積幸福的資糧。

進一步來講,幸福就是修福修慧的過程。面對順、逆二境,常常反省檢討、慚愧懺悔,就是在轉化、淡化、淨化自我中心,一步一步銷解煩惱。煩惱若能減少,智慧自然增長,就如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說:「放得下自己是智慧,放得下他人是慈悲;減少自己的煩惱是智慧,減少他人的煩惱是慈悲。」在修福修慧的過程中,就是在找回我們的本來面目,進而隨時、隨處、隨遇幸福。

社會是個生命共同體,家庭、生活、校園、職場、自然與族群,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六種倫理範疇,期許大家都能從整體著眼,從心出發,盡責盡分,奉獻利他。因知福知足,而有幸福;以知福、惜福、培福、種福,永遠有福。(節錄)

賴清德:用心靈環保 推動慈悲工程

不管是行醫或從政,我都是抱著利益眾生的心情,在人生數十個寒暑中,尋求為社會服務的機會。當年臺南縣市合併時,面對的是不同文化、價值、地理環境的三十七個行政區,因此我要求自己先確立幾項原則。

和敬:在合併後的第一個農曆年,市政府送出寫著「和合同春」的春貼,代表著對市民的期待。期望做到「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山海並存,城鄉共榮」,以同理心互相了解、尊重,在環境中見和諧。

充分授權:用對的人,做對的事,心中坦蕩,向市民負責。雖然臺南市的財政並不豐足,市府團隊不批評過去、不抱怨,只想著如何把市政問題一件件解決。

慈悲工程:以慈悲心為出發點,推動市政。舉過去最為臺南市民抱怨的「路不平」為例,古時候的員外以財力造橋鋪路、賑災濟民。身為市長,可以運用公權力,為市民推動路平專案、改建危橋;觸角更擴及關懷老弱福利、促進年輕人就業,推動綠色產業,讓下一代生活在健康的環境裡。

打造彼此認同的幸福城市,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抱著感恩心、利益市民的態度,遇到問題主動關懷、溝通,共同把事情圓滿,這些促成幸福城市的心念,無形中也和法鼓山推動「心六倫」、「心五四」的心靈環保理念相契。(節錄)

................................................................................................................................................................................................................

▲各組訓練有素的義工各就各位,成就這場對談的每處環節,體會「承擔與布施,收穫最多的其實是自己」。(臺南分院 提供)

【籌備團隊心得分享】

承擔,是一種幸福

◎郭振銘

走在開臺古都臺南街頭,俯拾皆有故事與人文軌跡的幸福感;就像走進農禪寺,最能緬懷聖嚴師父慈悲的身影,以及法鼓山成長的篳路藍縷。近年在「健康城市」、「低碳城市」、「幸福城市」等評選獲肯定的臺南市,如何進一步從生活層面的幸福,提昇到生命品質的幸福,四月十四日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與賴清德市長的對談,肯定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結合臺南分院、成功大學、臺南市政府,籌備團隊歷經四個月的溝通,三方雖各有宗教、市政、學術的不同立場,本於播撒善種子與相互尊重的共識,在密切的穿梭聯繫下,也因此建立了信任與友誼。

為了嘉惠更多民眾,除了將成大國際會議廳所有的演講室,開闢為即時視訊轉播現場,並由成大與法鼓山網路電視臺合作,提供網路直播。回顧一路走來的點滴,真實印證對談題綱中所言:「幸福不會憑空而來,必定是在有進有退的轉折委屈中,淬煉出養分與能量」。

明知凡事都是因緣,無常變化也是必然,但面對高達十三組的籌備團隊、兩個合辦行政體系的觀點與期待,情緒照常起伏。不過,活動當天清晨起,籌備的辛苦,逐漸都轉化為驚豔與欣慰。

各組訓練有素的義工各就各位,呈現出在成大難得一見的舞臺布置;環保組義工也將演講廳裡裡外外,掃了又掃,連一根頭髮都不放過,甚至跪在地上刮除地磚頑垢。成大教職員連聲讚歎:「法鼓山做事真是令人太感動了!」這樣一場大活動猶如一次演習,提供了藉事鍊心、經驗傳承、種福培福的機會,也扮演著凝聚向心力與默契的任務。

有幸全程參與這場盛會,深刻體會「承擔與布施,收穫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對照接受任務之初的猶疑惶恐,規畫過程中的煩惱與境界,在承認自己無法做到「不抱怨」之餘,努力做到正面解讀、逆向思考,讓情緒進一步轉化為肯定和感恩,共同匯集願力。心中抱願不抱怨,人的品質因而提昇;看見了幸福城市,人間淨土應該就在不遠處。

................................................................................................................................................................................................................

【2013萬人禪修Let's go!】

海山區都市經行 為萬人禪修暖身

▲海山辦事處於三月三十一日至戶外舉辦動禪共修、都市經行,信眾面帶微笑,放鬆參與都市經行活動。 (許朝益 攝)

◎陳慧蓉

萬人禪修即將到來,你報名了嗎?三月三十一日下午,海山辦事處首度舉辦都市經行,為萬人禪修暖身。板橋、三峽、樹林、土城的信眾近三十人,由海山辦事處出發,面帶微笑,安靜地於街頭經行,至板橋市民廣場做八式動禪。十多位「輕鬆學禪」班的年輕學員,發心擔任外護義工,打造出寧靜的移動禪堂。

當日到場關懷的傳燈院常啟法師,為眾人提點「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十六字箴言,也勉勵禪眾,以放鬆的身心,為城市注入安定的力量,讓人們感受禪修的好處;並且強調動禪的重要,不僅在於運動,還有助於自我覺察,能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不同於平日散心漫步,或在禪堂禪修,在都市中經行有許多非常受用的體驗。有人分享,每當經過服飾店或聞到咖啡香,自己容易分心,但馬上將注意力回到當下的動作,就能攝心專注,不受外境干擾。經行隊伍排頭的許秀蓉表示,因為不時須穿越馬路,腳步難免忽快忽慢,想起聖嚴師父法語「要趕不要急」,並持續微笑與放鬆,果真感受身心與環境結合的安定。

親身體驗街頭禪修的好處後,眾人都期待再度舉辦。甫接觸禪修的年輕義工們,一路上親切地向好奇、有興趣的路人介紹「萬人禪修」。他們表示,經過這次的暖身,覺得透過禪修安定身心真的很好,「希望大家都來參加萬人禪修!」

................................................................................................................................................................................................................
【「抱願不抱怨•看見幸福城市」對談】幸福,從心六倫開始

果東法師:修福修慧中 找回本來面目

賴清德:用心靈環保 推動慈悲工程

【籌備團隊心得分享】承擔,是一種幸福

【2013萬人禪修Let's go!】海山區都市經行 為萬人禪修暖身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