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26期 2008.10.10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 本刊資料

蟬音伴我禪修

在台北忍受太久的悶熱、污濁的空氣, 以及不自然的冷氣, 這裡有的只是自然涼風、清新空氣。 同時,樹林裡傳來陣陣蟬鳴,讓人感受夏日的活力, 「蟬」音伴我「禪」修,饒富趣味!

◎ 鐘美鳳


雖然,教師禪修營已經結束,但是一直很想再回到當時的情境,明知這是一種執著,卻寧可讓自己稍稍任性一下,只因為那幾天的生活,真的是我唯一能放下身心,全心修習佛法,浸潤在法的喜悅當中的日子,也是今年暑假最棒的享受。


好久沒有參加禪修營了,原本很擔心忘了方法、不懂規矩等等,但再來到苗栗三義禪堂,發現一切還是那麼熟悉,方法沒變、規矩沒變,而環境變得更好了。在台北忍受太久的悶熱、污濁的空氣,以及不自然的冷氣,這裡有的只是自然涼風、清新空氣。同時,樹林裡傳來陣陣蟬鳴,讓人感受夏日的活力,「蟬」音伴我「禪」修,饒富趣味!


由於平日生活中累積許多壓力,第一天打坐時,不斷出現負面的念頭,平日的不滿、委屈、焦慮,此時傾巢而出,連晚上睡覺都還會不自覺被自己嚇醒,醒過來之後,告訴自己:「放輕鬆!」才又悠悠睡去。


每一次聖嚴師父的影片開示,都如醍醐灌頂,點醒了在滾滾紅塵中苦惱不已的我。師父提到「無我」,說明色身不是長久的,而念頭也是時時在變的,哪一個才是「我」呢?因此,念頭過了就放下,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而當下則以放鬆的身心去面對。運用數息的方法時,只要輕輕地知道自己在呼吸,輕輕地數數即可,不要太刻意,否則會變成控制呼吸。讓我體會到,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壓力時,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放鬆,只要知道自己正在面對、處理事情就好,不要有得失心。很多東西,我們愈是刻意想抓住它,它反而跑得愈遠,就像師父開示說的,用扇子托住羽毛,心要靜、要定,才能看清真相,才會清楚知道該怎麼做。


▲ 本刊資料

此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戶外禪。清晨,大地還在沉睡中,天矇矇亮,我們就出發了,沿途鳥聲不斷,充滿生機,山上晨風徐徐,令人神清氣爽,練習去體會走路一步一腳印的感覺,很踏實,很愉悅。走進樹林小道,好像回到古時候的叢林道場,在此修行,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到了茶園,空氣清新無比,鳥聲啁啾,總護法師要我們各自找一個地方練習禪修,我找到一棵樹下的大石頭,盤腿打坐,體會當年世尊在菩提樹下打坐的感覺,覺得身心舒暢,雖然蟬聲鳥聲不絕於耳,心卻非常寧靜,但是過不久,感覺腿上有東西,睜眼一看,是毛毛蟲,只好下坐請牠離去,也學會了與小動物共處。


最後兩天,師父透過影片一再提醒我們,要常懷慚愧心、懺悔心,原來慚愧心是要督促自己不斷成長,不是自卑心;而懺悔心是要告訴自己勇於改過,而不是懊悔已經做過的事。我發現能夠常懷慚愧、懺悔心,內心才會清淨,心裡面才會平衡。師父還提醒我們「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在人心浮動的現代社會,更顯出它的價值,我們要「識人識己識進退」,才是穩紮穩打的做法。


這一次禪修營的活動,讓我又重溫了佛法裡面的「四聖諦」、「四念處」,進一步去體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內涵,清理內心的污垢,放下身心的壓力,從煩亂的瞋恨心,轉為慚愧懺悔的感恩心;學會時時放鬆,時時回到原點,「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時時調整自己的心念。

.................................................................................................................................................................................................................

【法鼓山與我】

在花草清香中學放鬆

◎孟純真

五月,一得知法鼓山要舉辦法青悅眾培訓營,我和姊姊二話不說馬上報名。過去雖有上山參訪的經驗,但要在山上掛單,兩天一夜完全沉浸於山中生活,對平時生活於忙碌都市的我們,卻是全新的體驗。


三十日晚間上山報到後,準備掛單就寢,而我身旁五位剛認識的室友也已沉穩安睡了,唯一陪伴我的,只有窗外掛在岩壁上的一彎「小瀑布」,在安靜的山裡,連睡覺翻身聲都聽得很清楚,嘩啦嘩啦的水聲當然也格外分明,這是我平日不曾有的特別感受。在這樣「聲控瀑布SPA」和環繞式涼風的輕拂下,我悄然進入夢鄉。


隔天清晨五點半起床,開始到戶外「走早」。我睡眼惺忪,拖著緩慢的步伐隨著大眾走,漸漸地愈走愈清醒、輕鬆。滿山的花、草和樹,徐徐微風吹撫,撲鼻而來的盡是花草清香。對我這個「都市人」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樹林很安靜、涼爽,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踩踏在泥土上的「沙沙」聲,這種感受就像認識新朋友般愉悅。


回到大殿,開始「禪坐」。也許是餓了,映在我眼前一個個的蒲團,看起來就像一顆顆剛蒸熟,還冒著煙的可口小籠包。但奇妙的是,透過專注地禪修練習,心頭湧現的雜念逐漸止息,心也安穩下來,原本焦急要吃早餐的我,不再心浮氣躁。身心慢慢放鬆下,我彷彿認識了新的自己。


兩天的山中生活,透過與許多人、事、物的接觸,心中累積著深切的感動。像是齋堂義工們準備的料理,讓我感受到了真誠的關愛,至今仍令我記憶深刻。而我也期許自己回到生活中,能將這次學習到的心量,去關懷周遭的人,帶給別人幸福。

.................................................................................................................................................................................................................

【聖嚴書院學習心得】

想再當義工的願望

◎陳秋鑾

去年十月中旬,得知自己得了重病後,在聖嚴書院佛學班裡,我再也沒交過作業。但最近一次的作業題目「你準備當義工或你當過義工嗎?」卻讓我感觸很深,想到自己目前已無法在道場擔任義工,不由得提起筆來寫下心中願望。


過去我有閒暇就會當義工,但自己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大功德,有一些人雖然沒做義工,但是他們的心就像大菩薩,像一盞光明燈,照耀著你、關懷你,給你信心與勇氣。


我一生無病無痛,到了五十四歲卻得到癌症,當下我沒法接受,快崩潰了!不知如何是好!二十四歲的兒子,一直鼓勵我、安慰我,他說要陪我一起面對,可是我心裡還是想不開。


那時我已參加佛學班初階一下的課程,佛學班的師兄姊得知我的病情,都從旁關懷我,這些真摯的關懷,陪我度過許多難熬的日子。如果沒有這些善知識的關心與愛心,我哪能看得開?哪來勇氣、毅力接受?我甚至不敢想像自己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快點康復,許下想再當義工的願望,讓我有機會感恩回饋曾經幫助我、關懷我、照顧我與給我重生機會的人,發願將餘生用於做義工。

.................................................................................................................................................................................................................

【如是我思】

有菩薩,孩子不怕

◎徐嘉政

女兒悠慈一歲多,正值牙牙學語時期,童言童語也常惹人發笑。小孩子說話的特色多是帶有「重疊音」的單字,也不時透過模仿大人,發出許多與原義不同的「相似音」字詞。


記得有一次住隔壁的大哥哥和她玩耍時,帶來看起來兇兇的怪獸恐龍玩偶,先聽到她說:「壞壞!」並趕快抱緊媽媽說:「不怕!不怕!」當我把玩偶收起向她說:「不見了,不怕!」卻見她作「合十」樣,發出:「不怕?菩薩?」。原來「不怕」是「菩薩」,我想想倒也是,心有「菩薩」,當然就「不怕」,也就無所恐怖了。


看到女兒小小年紀,心中就有「菩薩」,很高興孩子能擁有「信仰」這個禮物,種下佛法善根。也因為菩薩保祐,女兒從度過生產過程時發生的許多難關,到今天人見人愛健康聰慧的小寶貝。我又想到:「不怕,菩薩!」


女兒的名字「悠慈」,「悠」取自晉朝陶淵明〈飲酒詩〉的「『悠』然見南山」。南山是長壽長命的象徵,期望孩子能活得悠久、長久,活得悠然自在之意;而「慈」取自《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慈』意妙大雲」。菩薩以無緣大慈之意,加被眾生,妙應群機,物無不覆。希望菩薩願力加持,讓孩子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長大。我要告訴女兒:「有菩薩,不怕!」

.................................................................................................................................................................................................................

【修行路上】

用「心」與「新」看世界

◎張果尊

殷切企盼了好多年,今年終於有了因緣,參加農禪寺的梁皇寶懺法會,真是菩薩圓滿我的願,讓我能全程參加呢!八月三日終於來臨,帶著欣喜的心情,清晨四點大地還在黑暗籠照下即起身,驅車前往農禪寺。

七天的拜懺,暫離了忙碌的工作,住在寺裡跟隨大眾的作息中,讓我感受到不同的幸福,體驗自己因參與梁皇寶懺而獲得了不同的感動,無論拜懺或出坡,都在練習自己是否專注於當下;拜懺時跟著法器、維那法師與大眾誦念的音聲,專注在禮懺上;出坡也是一樣,專注於任務上,學習保持正念,竟覺得自己很幸福!七天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在尋找自己心靈的過程中,不是走出尋找新世界,而是要學習用「心」與「新」的視野看世界。

放焰口前,聖嚴師父慈悲關懷大家,見著師父挺著病痛的身軀,為了法務道業而忙碌,還不忘時時掌握因緣關懷信眾,不覺淚珠奪眶,自己做的真是太少了,期盼自己能奉獻更多心力,並接引更多的有緣人,與自己一樣沉浸在佛法的幸福裡。

能夠全程參與法會是幸福的!接觸佛法、親近法鼓山,讓生命有了著力點,更是幸福的!

.................................................................................................................................................................................................................

【徵文】

「心得分享就是法布施」,所以,趕快提起您的筆來,將您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透過文字分享給所有讀者吧!

■來稿請寄:台北市 112 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5 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 02 ) 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 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
 
蟬音伴我禪修

【法鼓山與我】在花草清香中學放鬆

【聖嚴書院學習心得】想再當義工的願望

【如是我思】有菩薩,孩子不怕

【修行路上】用「心」與「新」看世界

【徵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