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青小P的奇幻旅程

身旁的法青朋友如同家人,我們一起上禪訓班、福田班、佛學班,
甚至跨年不是去一○一,而是前往農禪寺,隔日排隊報名菩薩戒。
當年,我們全額錄取,一同受戒成為新的戒子……

◎文/呂誠章.圖/盧羽妍、青年院 提供

我是桃園法青「小P」,一個幸運的孩子。

來自單親家庭的我,經常搬家,生活像個遊牧民族,雖然有點缺乏安全感,但也擁有豐富的成長經歷,而且父母親的照顧和愛,從不曾缺席。

「頭痛人物」遇上生命震撼

國中時的我,是家裡的「麻煩製造機」,抽菸、喝酒、械鬥、翹課、偷錢樣樣來。有一次正要離開撞球場,祖父從電梯走出來,當場賞了我兩巴掌。看到祖父的淚水,才意識到犯下大錯,讓最愛我的人傷透了心。

然而,這沒讓我馬上改過向善,直到考高中落榜,被母親接到臺北準備重考,生活才慢慢回到正軌,但「頭痛人物」這個標籤一直都在。原本讀三年的高中,卻念了五年,休學、留級、一支大過、四支小過,還有四十七支警告,媽媽也因此滿頭白髮。

上了大學,我選擇念夜間部,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到了大四,一半的畢業學分沒修完,還遇上人生的重大打擊──同事兼摯友發生車禍,離世了,這是何其強烈的生命震撼!當時,決心讀完大學,儘管第六年才拿到畢業證書,終究完成學業,實現對摯友的承諾。

皈依三寶 人生開始有轉機

從當兵到就業這段路,依然充滿挫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當時的心情寫照。然而二○一四年,開始有了轉機,就在齋明別苑落成啟用時,我與法鼓山相遇,皈依成為三寶弟子。之後參與「心光講堂」,逐漸對佛法產生興趣。

二○一七年夏天,別苑舉辦第一屆國中夏令營,我參與了隊輔培訓,結識到許多朋友,建立了深厚情誼,也成為桃園法青的一員。兩屆國中營後,接著是悟寶兒童營,我從隊輔的角色步上舞台,不僅克服上台的緊張,還培養出各種能力。

身旁的法青朋友如同家人,我們一起上禪訓班、福田班、佛學班,甚至跨年不是去一○一,而是前往農禪寺,隔日報名菩薩戒。當年,我們全部錄取,一同受戒成為新的戒子。疫情期間,我們串連新竹、高雄、屏東的法青,線上共修《藥師經》。一次次的活動,培養出彼此的默契和連結,我們在當中成長茁壯,也塑造今日的自己。

與法青家人 共相學習成長

在法鼓山,我從一個令人頭痛的孩子,轉變為法青的一分子。不僅學習佛法,也真正改過向善。面對過去的荒唐習慣,毅然戒除,不只生活有了提昇,也是對行為的覺察反省,依循佛法指引,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法青,代表法鼓山新一代的希望。每當與法青們相聚,彷彿與親人相逢,溫馨而親切。每當踏入寺院,則彷彿回到心靈的故鄉,感受家的擁抱,如同漂泊的遊子找到歸宿,無論疲憊或委屈,都能得到釋放。

在團體裡,也曾有過意見分歧,但聖嚴師父的智慧法語,總能化解紛爭,正如家庭中的「和事佬」,師父的言教是解困的力量,讓我們放下種種矛盾。儘管有些創新的活動和想法,未能即時得到支持,本著學習和奉獻的精神,我們仍堅持努力,希望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出平衡點。

六年來,在這段奇幻的旅程上,不僅自己成長,也是法青們共同的生命經歷。我們未來持續共修共學,共同追尋更好的自己。

用「四念處」照顧身心

◎果暉法師

問:現代人似乎對自己的身體很陌生?有無方法提醒身心合一?

答:現代人由於外緣多,對自己的身體不清不楚,經常是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才注意到身體有了狀況,甚至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長期累積了一些病灶。一來可能是為了賺錢養家、為了事業,把身體當作機器或工人來看待,結果體力透支。

如何把注意力拉回身體?佛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四念處:觀身、觀受、觀心、觀法。

觀身,就是時時覺察身體的狀態。聖嚴師父曾提到,身體有任何狀況都會釋放訊息,所以要傾聽、重視身體所釋放的訊息,不要輕易忽略了。例如身體著涼了,喉嚨一定會感覺怪怪的,這表示免疫力下降。所以要在感冒症狀發起前多休息、多喝水,或者先吃點藥,如果忽略它,那就一定會感冒了。

覺察身體,倒也不是說把身體照顧得無微不至,不讓它生病。一個人要完全沒有病是不可能的,我們盡量不讓小病釀成大病,更重要的是調心。如果一天之中有段時間禪修,讓自己坐下來、靜下來,即便打妄想也沒關係,至少身心放鬆,身體有任何狀況,也比較容易覺察。禪修之外,念佛也很好,印光大師曾念佛念到治好眼疾,這並不是說念佛可以治病,而是集中心力,放下對身體的執著。

觀受,是觀察身體與外境接觸時生起的各種感受。觀心,就是觀察心中苦、樂、憂、喜、捨的種種念頭。觀法,是觀念的轉變。佛法告訴我們種種的執著煩惱,都從妄想、攀緣而生,練習把妄念變成正念,最後,從有念到無念,這都要從觀念上轉變。禪修、念佛,都是幫助我們把心放在正念上的方法,心調好了,心不生病,身體也比較不容易生病;如果說身體鍛鍊得很健康,但觀念不正確或整天胡思亂想,身體的健康恐怕也無法維持很久,到頭來還是會生病。

有些人,忙碌時不會生病,一旦有一段假期,或稍微放鬆一段時間,整個病灶就冒出來,也有人是退休後突然各種病都來了,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安心。因為平常有事業有工作,退休之後,心無處可安。所以我們鼓勵從職場退休的菩薩,能到道場當義工,勞動身體之外,也可保持人際互動,心有所寄;也可練習讓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把心安在當下。

心靈環保迎新年

上山取經 發願下山奉獻

◎郭美菊(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師)

當老師的緊湊步調,總是年復一年,例如在學期末忙碌趕課、期末考、改考卷、算成績、整理教室,和學生們完成休業式、補考。好不容易到了寒假,有點喘息空間,今年安排不一樣的活動,參加法鼓山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期許清除心中煩惱,迎接新的一年。

方丈和尚親至成長營,帶來「人間有幸福」的祝福。在參與活動中,真實感受有三個幸福感滋養心靈。
第一個是與大自然相處,修護身心。每天清晨六點做早課,天色從黑暗到光明,深呼吸新鮮空氣,出坡打掃,感受清風拂面。晚課禪修打坐,仰望星辰,低頭內省。四天三夜感受晴天陰雨無常,運用禪法,心不隨境轉,清楚觀照環境的變化。在海印三昧登高望遠,心情開闊,擁抱幸福。

第二個幸福感是接觸善知識,增長智慧。常應法師帶領禪修及八式動禪,十六字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隨時做中學,學中做。果賢法師、辜琮瑜老師、施建昌居士分享心靈環保的起源、生命教育,還有運用心靈環保改變生命的方法。教聯會老師們則分享實用的書籍、影片教案,像《大智慧過生活》系列教案、自在神童動畫、教學演示,提供在職教師很多資源及心靈支持。

第三個幸福感是練習斷捨離,改變習性。入營第一天手機即受保管,直到離營。手機是日常隨身用品,經過四天遠離3C生活,體驗直觀山上一草一木,聽風聲流水聲,透過禪修,心安定在學習上,竟能神奇地離開老花眼鏡,清楚閱讀文章。

另一件對習性的體會,是最後一晚禪修及禮佛三拜後,想舒緩僵硬的肩頸,做了瑜伽倒立,不料卻扭到。隔天早課無法跟上、無法禮佛,無常現前,到佛前懺悔禮拜,為自己的貪瞋癡慢心,向身體道歉、向周遭人事物道歉。眼淚洗滌下,放下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身心反而清爽,清楚放鬆地完成三拜。

參加這次的成長營,補充了滿滿的能量,享受幸福滿滿。上山取經,發願下山奉獻,願成就學生,利益大眾。

幸福快樂的心法

透視煩惱 對治煩惱 放下煩惱

◎Caroline Wang(舊金山)

剛邁入二○二四年,東初禪寺監院常華法師便來到舊金山道場,和我們分享幸福快樂的心法。我早就報了名,也邀請好友一起來,希望她親自感受法鼓山的氛圍,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也體會一下是什麼原因,讓我一直來法鼓山學習。

法師以臺灣《遠見》雜誌收錄的名人名言來導入主題。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對「幸福快樂」這個大問題,有著自己的思考。我最有感受的是梭羅所說:「幸福就像一隻蝴蝶,你愈追牠,牠就會愈躲你;但如果你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身上,牠會在你的肩膀上輕輕地停留。」

我們分組討論曾擁有的幸福快樂時刻,有美味的冰棒和酸奶、夏夜院子裡點點的螢火蟲……這時,法師理性指出,即使往日情景重現,當時的幸福快樂還是無法複製。頓時,我領悟到不能生活在過去,無論過去的記憶多麼美好,還是要向前走。

法師分享在印度修行時練習的慈心觀,讓我理解到:幸福感可以用心傳遞。慈心觀的練習,就是把自己的幸福感傳遞給大家,先從身邊的人開始,漸漸地到整間教室、整座道場,再擴展到所有眾生。法師說,當我們在討論時,其實他是聽不到細節內容的,但可以感受到教室裡有幸福的能量。

關於慈心觀的科學依據,法師引用美國心理學家霍金斯(David R. Hawkins)的著作,談到我們的意識是有能量的,並量化意識的能量值。其中,數值最低的是羞恥感,只有二十,最高的是覺悟,達到七百至一千。第一次聽到這個理論,覺得來法鼓山不只聽聞佛法,相關的世間知識也學得到。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提高意識的能量,提昇自己的幸福快樂?法師分享,實踐「透視煩惱、對治煩惱、放下煩惱」三步驟,並用一句話貫串:「沒有通向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條路。」我想,如果將生活的每個時刻,都看成是修心修定的機會,就能從日常紛擾中,走出自己的幸福快樂之路。

法青小P的奇幻旅程

【方丈和尚答客問】 用「四念處」照顧身心

【心靈環保迎新年】
上山取經 發願下山奉獻

【幸福快樂的心法】
透視煩惱 對治煩惱 放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