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菩薩戒北美傳授

105位東西方新戒佛子 誓願止一切惡 修一切善 走向度眾成佛之路


▲東初禪寺於象岡道場傳授第九屆在家菩薩戒,方丈和尚勉勵新戒佛子們承擔責任,善盡本分,樂於分享,積極行善。 (Yin Ting 攝)

【吳幸宜/紐約報導】「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時隔五年,美國東初禪寺於北美時間十月十四至十七日,在紐約象岡道場舉辦疫後第一場「在家菩薩戒」,禮請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禪堂堂主果醒法師為菩薩法師,共有一O五位來自美國各州、加拿大、上海等地信眾求受菩薩戒,其中二十七位為西方眾,全程以雙語進行。

正授儀式前,眾人聆聽創辦人聖嚴師父影音說戒。師父開示,菩薩戒旨在使人發起無上菩提心,行菩薩行,也就是佛弟子經常誦念的〈四弘誓願〉。師父強調「有戒而犯,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的觀念,進一步說明菩薩戒是一受永受,有犯不失。如果犯了戒,當知慚愧,懇切懺悔,誓不再犯;無犯處則心生警惕,時時護持戒體清淨。


▲誦〈搭衣偈〉時,新戒佛子們發願永為佛種,走向成佛之道。 (Yin Ting 攝)

十七日上午正授菩薩戒,大眾一心至誠,祈請諸佛菩薩為自己受戒作證。在莊嚴虔敬的唱誦禮拜中,依次受四不壞信法、三聚淨戒、十善戒及十無盡戒。誦〈搭衣偈〉時,新戒佛子們虔心搭上菩薩衣,發願「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從今起盡未來際,不失不忘,永為佛種,走向修道成佛之路。

恭請菩薩法師開示時,方丈和尚以「輕、鬆、慢、細、小、分」六字訣來叮囑戒子,受戒之後對人事的觀察要慢,否則容易失焦;細心觀照自心對外在人事物的反應,便是在修行。佛弟子發大願,需要一步一腳印去實踐,「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

方丈和尚也提到,漢傳禪佛教的殊勝處,在於佛弟子修習禪法,了達無分別心,但又能善用分別心助人,小至家庭,大至社會、國家,都願意承擔責任,善盡本分,樂於分享,積極行善,這也是受菩薩戒的勝妙之處。

「菩薩戒是菩薩道的開始。」果元法師勉勵戒子們,要有禪修的工夫,心靜方能照見起心動念,審查自心是否犯戒。果醒法師讚歎眾人善根深厚,也提醒「受戒易,不犯難」,人我對立、自他分別,是守戒難的根源,期望未來修行道上彼此砥礪共勉。

來自加拿大新戒佛子Eva,回首自己求道的路途千迴百轉,這次發心堅定,因緣具足,圓滿受菩薩戒的心願,彌足珍貴。她勉勵自己,受了戒便是初發心菩薩,還要發長遠心,走向成佛大道。

農禪寺開辦「都市禪修營」

現代紅塵中 傳統禪法新體驗


▲參加都市禪修營的學員,練習在行住坐臥間,體驗當下就是禪修的入手處。 (農禪寺 提供)

【本刊訊】紅塵生活中,如何進行七天的精進禪修?從創辦人聖嚴師父開始,農禪寺即致力推廣貼近現代人的禪修活動,今年四月首次試辦「都市禪修營」,往返不過夜、著重「生活即修行」的精進方式,廣受回響。十月七至十三日,這個新型態「不過夜的都市禪修」再度開辦,不僅方便忙碌的現代人來精進,更深化了漢傳禪法的生活體驗和運用。

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新世代特色的「都市禪修營」,以師父開示的「默照禪」為方法,禪眾從「當下」入手,練習隨時清楚身心的覺受。除了「精進組」全程七天參與,還增加以一日為單位的「隨喜組」。這次禪期中,三十至七十位民眾選擇到「隨喜組」共修,無論老參或新學,都有適合自己的修行時間。

禪修營的作息也是一項特色。早上九點至晚間八點,聆聽師父影音開示、總護法師開示、禪坐、經行、瑜伽運動、出坡,動靜交互調和,每晚坐香到八點,禪眾帶著安定的身心回家,在熟悉的環境充足睡眠,隔天回禪堂用功更有精神。

除了禪期和作息,禪修營的內容規畫尤具特色。農禪寺監院、禪修營總護果毅法師表示,現代人身心緊繃,容易出現睡眠障礙、焦慮、疲勞等狀況,加上過度用腦,身體的覺受常流於思惟或想像。禪修營在既有的禪七架構上調整內容,強調「身」的體驗與練習,以幫助禪眾進入禪修狀態,例如每天早上第一支香,不是打坐,而是經行。

「由於禪眾剛從家裡來道場,身心處於浮動狀態,所以先透過室內散步、慢跑及瑜伽運動,放鬆身心。」果毅法師說明,瑜伽運動特別針對髖關節、腰椎等部位做拉伸與舒展,當身體放鬆、筋骨柔軟再打坐,就不容易被身體困住。

有別於傳統禪堂的跑香,禪修營以現代人熟悉的「慢跑」來引導。「禪眾可以找到自己的速度,跑起來不急也不喘。」果毅法師表示,身與心互為因果,「身調得好,心就容易調;心調好了,身體自然也會跟上。」

「早在師父的時代,法鼓山的禪法就密切結合社會脈動、觀察大眾所需,不斷改良,因此能持續受到大眾歡迎。」果毅法師指出,傳統禪堂只有打坐和跑香,瑜伽運動是師父所創發。在後疫情時代,「都市禪修營」以貼近當代需求來創新,繼續為人們提供放鬆身心、平穩情緒的清涼禪法。

方丈和尚訪蘇諾瑪山禪中心

承續創辦人聖嚴師父和蘇諾瑪山禪中心(Sonoma Mountain Zen Center)的法緣,十月三日,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北美關懷期間,率同舊金山道場監院常襄法師等人前往禪中心拜訪,賀喜新任方丈就任。

位於北加州的蘇諾瑪山禪中心,創立於一九七四年,是傳承日本曹洞宗的禪修道場,創辦人關寂照是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的弟子,抱持佛教本是一家、修行方法可有不同的胸懷,三十多年前,主動邀請聖嚴師父前往訪問。一九九O年,師父到舊金山弘法,特地至禪中心關懷及演講。

時隔三十三年,前任方丈關寂照老師如今已年邁,他的兒子如是(Nyoze-roshi)於九月二日陞座為新任方丈。方丈和尚一行到訪當天,關老師、新任方丈及家人、義工都在門口歡迎,帶領眾人進入禪中心禮佛及參觀。新任方丈介紹禪中心的弘化現況,並請教方丈和尚如何讓佛法久住?方丈和尚以致贈的書法「福慧自在」,帶出「安己和眾六字訣」,期勉將「輕、鬆、慢、細、小、分」應用在日常中,讓生活更自在、慈悲有智慧,即是讓佛法久住。(文.圖/舊金山道場 提供)

重啟印尼弘法

僧團法師棉蘭帶禪修


▲僧團法師於印尼棉蘭帶領都市禪二,學員們再度聚首精進用功。(法鼓山僧團 提供)

【釋演究/印尼報導】九年前,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在印尼灑下禪修種子,棉蘭的禪眾成立了禪坐會Chan Medan。然而,歷經一場疫情,禪坐會面臨巨大挑戰,共修成員從疫情前每週平均三十人,近期僅剩下兩位義工堅守。負責人Kurniady不忍漢傳禪法逐漸被大眾遺忘,再度邀請僧團法師前往帶領禪修。

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一日,演揚法師、演究法師、演功法師前往印尼棉蘭,進行兩場講座、帶領禪坐會義工培訓及都市二日禪。兩場講座分別由演究法師主講「禪法的演變:從印度到中國」、演功法師分享「禪在日用中」,各約有四十五人參加。

兩場講座都到場聆聽的William表示,印尼佛教近年隨著南傳、漢傳及藏傳系統的蓬勃發展,年輕一代對生命和禪修議題的關注日益增加。透過講座,他初步了解佛教歷史和漢傳禪法的起源與開展,才知道禪法的核心,不在於比較各傳承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學習者達到身心的平衡、精神的穩定及開發內心的智慧與慈悲。

由演揚法師帶領的義工培訓課程,透過檢視共修的流程,討論如何調整並提醒義工應有的心態。義工Dewi感恩法師釐清了共修細節,以及團隊運作的共識,她也期許禪坐會的義工繼續相互扶持與成長。

在棉蘭佛教社舉行的都市禪二,共有四十八位學員參與,超過三分之一都曾參加法鼓山的禪修活動。得知僧團法師前來,學員們再度聚首精進用功,其中還有學員專程請假,從亞齊搭機而來。

年僅十八歲的學員Darwin Kurniawan表示,很慶幸自己在這個年齡就接觸禪修,法師指導的步驟十分清楚,透過體驗和覺察身心的放鬆,練習走路禪、吃飯禪等,對現代人來說很有幫助,「儘管打坐時仍會腿痛,但面對不適,心的狀態和之前不一樣了。」

這次僧團法師到禪坐會指導,棉蘭禪眾再次感受禪法的深邃與力量。這趟禪法之旅,不僅在佛法講座中,穿越印度到中國的演變,更透過禪坐會的義工培訓和都市二日禪的實踐,讓眾人重新理解禪修的核心價值。

法鼓山關懷蘭嶼風災

【本刊訊】十月初,小犬颱風過境臺灣東部,強風豪雨造成臺東地區災情,尤其外島蘭嶼水電通訊全斷,街道、房舍、船隻嚴重受損。得知島上亟需外界救援,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臺東信行寺隨即展開行動,慰訪關懷受災部落、發送民生物資。截至十月二十四日,已運抵三批物資至蘭嶼,發放全島四個村六個部落,關懷八百五十五戶受災家庭。

十月九日颱風一過,慈基會祕書長常順法師即前往臺東,與信行寺監院果悅法師及當地悅眾,商討慰訪、採購物資及船運事宜。隔天,果悅法師、常順法師也前往大武鄉南興村魯加卡斯部落慰訪關懷,致贈慰問金給受災戶。

十二日一早,首批救援物資送達信行寺,果悅法師、常順法師帶領義工們一同祈福,祝願物資運送順利,受災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同日,果悅法師也帶領義工前往富岡港,協助物資裝載登船。

由於天候不穩定,第一批物資於十三日運抵蘭嶼。為了解島上受災情況,常順法師率同專職於十三、十八日兩度前往關懷,發放物資、慰訪受災民眾,同時至蘭嶼高中、蘭嶼國小、朗島國小、椰油國小、社區發展協會、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等單位,評估災後重建的需求,持續提供居民需要的協助。

下載>>法鼓雜誌第407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法鼓山菩薩戒北美傳授

【農禪寺開辦「都市禪修營」】
現代紅塵中 傳統禪法新體驗

方丈和尚訪蘇諾瑪山禪中心

【重啟印尼弘法】
僧團法師棉蘭帶禪修

法鼓山關懷蘭嶼風災

下載法鼓雜誌第407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