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法鼓山剃度大典

隨佛出家 奉獻新僧命

十一位新戒法師 十三位行同沙彌、沙彌尼 發大悲願續佛慧命


▲方丈和尚勉勵新戒法師,要做人天師表,持守淨戒,以成就團體來成就自己。(李東陽 攝)

【林珮雯/新北報導】師法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悲願心,法鼓山僧團於九月十四日地藏菩薩誕辰,舉辦一年一度的剃度典禮,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感謝求度者父母將兒女布施給三寶,感恩十方信眾護持,「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期許十一位新戒法師荷擔如來家業。

剃度典禮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擔任戒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教授阿闍黎,「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在〈搭衣偈〉莊嚴的唱誦聲中,十一位新戒法師換著僧裝,搭上解脫衣,正式開啟新僧命。典禮並有十三位僧大新生求受行同沙彌、沙彌尼戒。現場近四百位僧團法師、求度者親友、信眾觀禮祝福。


▲在〈搭衣偈〉莊嚴的唱誦中,新戒法師換著僧裝,開啟新僧命。(李東陽 攝)

「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方丈和尚勉勵新戒法師,出家是出離三界煩惱的家,出離煩惱猶如兩軍對戰,要用「戒」來防禦、調伏身心。若能以自利利人的觀點出離煩惱,則一切眾生皆是我軍,沒有對立、不起煩惱。「出家」作為三界的典範、人天的師表,更要學習比丘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謹記在僧團要以團體為重,就像「木頭跟著木排跑」,以成就團體來成就自己,這也是菩薩道利人利己的精神。

剃度出家正好滿三十年的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憶起三十年前求度出家時,從創辦人聖嚴師父《戒律學綱要》中體會,戒律由俗到僧的層次與實踐,鼓勵新戒法師依戒、定、慧三學,次第修學正法。並以「不迷紅塵捨貪愛,不離紅塵度眾生;紅塵不迷亦不離,身在紅塵發菩提」作為期勉,珍惜一切殊勝善緣和法緣,共同延續師父建立僧團、令正法久住的深切悲願。

「和尚問遮難時,我更堅定了出家的願心。」寬承法師分享從出社會到就讀僧大的歷程,清楚知道與追求功成名就相比,自己更想探索起心動念的源頭,看清自己真正的樣貌,願以宗教師的身分,幫助大眾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覺察自己,調伏煩惱。

寬慈法師的老菩薩楊寶玲,帶著全家人特地從馬來西亞前來觀禮,看到法師從聰慧內向,變得開朗而樂於分享佛法,內心雖有不捨,仍以法師為榮,充滿祝福。

「我們少了一個孩子,但多了一個如來之家。」一路看著喜歡宅在家的兒子,轉變為懂得用佛法關懷家人、孝順體諒,再蛻變為成熟穩重的出家人,寬契法師的女眾老菩薩盧秋樺祝福法師,在菩薩道上永不退轉,直到成佛。更祝福今年也考上僧大的女兒,好好學習,如願出家。男眾老菩薩李坤雄則引用方丈和尚的話「世間法只能治標,只有佛法才能治本」,祝福子女們道心永固,利益眾生。

心靈環保教育園地 實踐自然環保精神

◎陳定銘(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創辦人聖嚴師父在《好心·好世界》一書,談到心靈環保時,表示環境汙染的主因是由於人們過度注重物質生活,而忽略精神生活品質提昇。因此,鼓勵通過禪修的生活,提高精神生活的品質,進而保護人類的心理健康,影響全人類的心靈,從根本改善生活環境,達到全面健康的目的。

本校的辦學理念,就是「心靈環保」:包含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四種環保。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在法鼓文理學院舉辦的「二O二二心靈環保跨領域對話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詞,說明四種環保與經典連結及應用中,特別指出自然環保是「依正不二」,強調對眾生賴以生存的大環境,應當感恩、照顧。

由於本校是自然與融入禪悅境教的友善校園,透過以山林為教室的外在環境,有助於身處其間者對內反省自身、對外省思現代生活,就像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所主張「在環境中教育」般,以自然為師。因此,心靈環保研究中心規畫心靈環保教育園地,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秉持「自然環保」理念建設校園,將環境資源特色展現在水土保持、靜心步道、里山倡議、低環境衝擊建築四個方面,並結合場域特色發展出豐富而有趣的環境教育課程。

心靈環保教育園地「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自二O二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揭牌迄今,推動環境教育認證課程,教案設計即是以體驗校園境教,以及用禪修方法提昇環境覺知。例如八月二十八日金山國小校長及老師們一行四十五人,來到心靈環保教育園地體驗「慢行聽禪——和大自然在一起」,獲得熱烈的回響。

未來將透過產學合作方式,規畫設計全面與豐富的環境教育課程,除了成人課程外,也將設計生動活潑適合中小學生的體驗課程,以及培養更多的環境教育解說員,積極推廣,讓公務員、企業員工、學校師生、社會大眾來上課取得認證,實踐自然環保的精神。

交流僧伽教育
福建佛學院參訪法鼓山


▲方丈和尚陪同本性和尚(左)一行人參訪法鼓山園區。 (張曜鐘 攝)

【張曜鐘/新北報導】九月十日上午,福建佛學院校長、莆田廣化寺方丈本性和尚率八人訪問團,拜訪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與僧伽大學,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率同僧大副院長常寬法師、果光法師與四十多位僧俗代表迎接,雙方並交流僧伽教育的辦學經驗。

方丈和尚表示,福建佛學院在廣化寺的男眾部、崇福寺的女眾部,都是堅守戒律精神、重視佛教教育和文化的代表性道場,很歡喜有機會互相學習。

本性和尚表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長老提出的「心靈環保」,還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等法語,廣為現今大陸宗教界及民眾熟知。此行希望汲取中華佛學研究所等教育單位的經驗,做為日後福建佛學院舉辦四十週年學術活動的參考,也期盼日後能時常交流互動。

當天的交流分享會,由常寬法師、果光法師兩位副院長,向訪問團說明法鼓山大學院教育及僧大辦學的特色,僧大各單位的執事法師,逐一答覆團員的提問,包括:當今佛教教育面臨的傳承與創新、入世與出世、神聖性與世俗化、信仰與學術、學院叢林化與叢林學院化、全球化浪潮與國際化辦學、僧伽教育與社會責任及科學素養等。

會後,方丈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一同為訪問團介紹法鼓山園區,陪同參訪祈願觀音殿、開山紀念館與行願館,每一處禪悅境教的環境,皆讓來訪團員深受感動。

學海築夢心得

跨宗教交流的省思

◎林聖詠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生)

為促進大專院校學生培養國際視野,自理論而實踐地以旅外見聞印證所學,教育部辦理「學海築夢」計畫,本年度法鼓文理學院由佛教學系系主任鄧偉仁老師申請,並遴選五位學生,自八月起至九月底,前後赴美國參學、實習。

首站我們來到位於馬里蘭州的醍醐寺(Amata Medi-tation Center),方丈法曜法師以弘揚「四無量心」禪法(catvāry apramāṇāni)著稱,具備跨越佛教宗派乃至宗教藩籬的廣闊胸懷,落實於行動層面,則積極與美國在地的其他宗教組織交流,我們一行人也因此有幸參訪猶太教、印度教、祆教、天主教等不同的宗教據點。

而每當參訪這些宗教機構時,我總是思考佛教與該宗教間,上至教義、下至弘化的異同處,不由得憶起創辦人聖嚴師父「多元化世界人類所應認知的『神聖』,是求同存異」的想法。參觀聖墓山方濟各會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 of the Holy Land in America)那天,一位神父也說,他認為人人都有追求美善的心理,這也是跨宗教的人心共同需求,因此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學習。然則,實務上我們如何從佛教徒的立場,落實聖嚴師父的智慧綸音,如何跨宗教攜手「建立全球共通性的倫理價值」,則在在考驗我們如何以「心靈環保」為方針,依佛法完成自他兩利。

參學的另一重要行程,是參與為期兩天,於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舉辦的「證嚴法師思想與領導力」學術研討會,趁此地利之便,我們也走訪了校區附近的著名景點,感受此一高等學府的學術氣息。參與會議的國際學者們所探討的議題涵蓋層面廣泛,舉凡有關佛學理論的慎思、明辨,乃至社會實踐的操作指南,都有熱烈的討論與回響。「如何以行動印證佛法,復以佛法檢證行動」,這是有幸參與該場會議的我,對自己所留下最深切的大哉問。


▲文理學院學生參與學海築夢計畫,與佛教學系系主任鄧偉仁老師(右三)於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合影。(林聖詠 提供)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82期10月號

第三人生正精彩 55+的生命逆襲

退休後,您想過怎樣的生活?第三人生(Third Act)的概念正夯!人生經過25歲之前學習的第一階段;25~55歲之間,發展職涯、成家立業、為老後儲蓄的第二階段;55歲以後,則是開發人生第二曲線的第三階段。第三人生的典範聖嚴師父曾說:「百千計畫忙碌一生,萬緣放下前程似錦。」透過專題,跟著師父打造美好的晚年。

對於未來可能還有一、二十年的「老後」,我們該如何準備?根據研究,50歲是打好老後基礎的好時機,尤其健康攸關老後的生活品質,從腦力、體力、社會力著手,預約美好的第三人生。果雲法師、曾濟群、侯坤宏、陳秀梅珍惜歲月的禮物,體驗難得的生命逆襲,從中蛻變,享受第三人生的風光。

今夏,常啟法師到美國純西方眾僧團夏斯塔修道院(Shasta Abbey)短期參學,藉由他山之石,反思漢傳佛教的出路。CBETA轉型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這是邁向電子佛典永續發展重要的一步,惠敏法師細數CBETA的成立歷史,對佛教界、學術界產生了極大影響,也是資訊時代的法供養。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2023法鼓山剃度大典】
隨佛出家 奉獻新僧命

【校長的辦學藍圖】
心靈環保教育園地 實踐自然環保精神

交流僧伽教育 福建佛學院參訪法鼓山

【學海築夢心得】
跨宗教交流的省思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82期10月號
第三人生正精彩 55+的生命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