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初禪寺圓滿中元報恩佛事

迴向全世界受苦受難者 主法果醒法師勉大眾時時念佛 當下即成淨土


▲東初禪寺於中元報恩念佛圓滿日,啟建「三時繫念法會」,將功德迴向先亡眷屬及所有遭受苦難的眾生。(東初禪寺 提供)

【吳幸宜/紐約報導】擴建中的紐約東初禪寺,於美東時間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三日,在象岡道場舉辦「中元報恩佛五暨三時繫念法會」,由副住持果醒法師擔任主法,與僧團法師們一同帶領五十位信眾、十多位義工精進共修,將精進念佛的功德,迴向累世父母、怨親債主及一切眾生心開意解,往生極樂淨土,以及世界各地因天災、人禍、戰亂而受苦受難者,祈願承三寶之力,解眾生倒懸之苦。

法會前一天,果醒法師、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監院常源法師合力為道場進行灑淨、安位,以楊枝淨水普施佛法清涼,邀請法界眾生同霑法益。

五天的念佛共修中,大眾收攝身心,聆聽創辦人聖嚴師父影音開示、果醒法師的提勉,並跟隨監香常襄法師引導,藉由繞佛、坐念、拜佛、跑香等動靜結合的方式,一心誦念「阿彌陀佛」。依循師父開示的修行方向,從持誦佛號的「事持」到練習「理持」,修念佛三昧,淨念相繼,與本自具足的佛性相應,開顯自心淨土。再從自心淨土著力,以慈悲心、感恩心、慚愧心對待周圍所有人,建設一方人間淨土。

九月三日圓滿日下午三點開始,啟建解行並重的「三時繫念法會」,由監香常源法師引領近八十位僧俗四眾,共修冥陽兩利的佛事。果醒法師開示時,以《楞嚴經》的要旨呼應《三時繫念》,並結合幾十年來實修的體悟來解說念佛法門。

法師依據《楞嚴經》講說眾生流轉生死,皆因一念無明,依真起妄,產生「能、所」對立,念念向外攀緣而造業,如《三時繫念》開始所言:「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一般人不知「釵釧瓶盤,盡從金出」,將釵釧瓶盤等現象視之為真,不知其本質為金,如同不生不滅的覺性大海,為妄念生滅的波浪所蒙昧。

「依《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宣講的念佛三昧修行,便可將攀緣心向內收攝,返妄歸真。」法師以中峰明本禪師在《三時繫念》中所言:「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勉勵大眾時時念佛,都攝六根,消融能所,顯發本性光明,淨土便在當下一念中。


▲果醒法師(右起)、果元法師、常源法師於法會前,為象岡道場進行灑淨、安位儀式,邀請法界眾生同霑法益。(東初禪寺 提供)

西雅圖分會「佛陀教我」工作坊

果毅法師│常藻法師 領眾觀五蘊 轉覺知

【西雅圖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從而學習實踐佛法。九月二日,西雅圖分會舉辦「佛陀教我It's ok not to be ok(不好也沒關係)」工作坊,由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一起帶領。透過法師們引導、分組討論,學員期能轉慣性為覺知,學習了解自己、覺察自己,如實接受自己。

工作坊一開始,常藻法師首先詢問學員:學佛後,是否覺得自己應該沒有情緒、煩惱,應該總是保持正面,不被挫折打敗?當發現自己做不到時,是否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感到壓力?「其實學佛有煩惱很正常」,法師表示,我們凡夫的習性是趨樂避苦,以對立、驅趕、掩蓋、壓抑來處理情緒,有時甚至抓著情緒,以怪罪他人或外境來轉移問題。

常藻法師引用《雜阿含經》第二六六經,佛陀開示如實觀五蘊的「集、滅、味、患、離」,是截斷生死輪迴的方法。法師除了解釋觀五蘊的重要,並引導學員如實觀的要領。法師表示,如實觀五蘊,轉心的慣性為覺知,才可以斷「觸、受、愛、取、有」的連結,不被貪瞋癡所役使。法師還引第四七O經的偈子:「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苦樂二俱捨,不順亦不違。」說明佛陀教我們的修行觀。

果毅法師分享《雜阿含經》第一經:「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再次提醒學員如實觀照的重要。法師表示,如果我們能不固著,便可以看到事物的多面向與變化,就像從苦瓜的苦味中,也可以發現很多不同味道,繁重的工作,也可以讓自己不起煩惱。

分組討論時,法師請學員分享自己的某個感受,以及對自己的了解。然後再引導眾人回想剛剛的分享,是否加上「應該」、「不應該」的情緒。經過練習後,學員才發現原來要「如實覺知,不多不少,符合真相」,並不如想像的簡單;也發現自我習慣運作的模式、對自我與他人的要求。明白如實接受自己,才能真正地面對與處理,不用再去執著表面的OK或不OK。

紫雲寺「文理講堂」

果幸法師 講宏智禪師行誼


▲果幸法師透過《宏智禪師廣錄》,分享禪師的行誼與禪思。(紫雲寺 提供)

【李雯琪/高雄報導】九月十六日下午,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果幸法師於紫雲寺,帶領大眾透過《宏智禪師廣錄》,一探宋代曹洞宗宏智禪師的生平、語錄中的禪宗文化、禪學思想與禪法修習。

果幸法師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專研與宏智禪師相關的研究。講座上,法師分成「宋代禪師:宏智正覺禪師行誼」、「語錄中的禪宗文化」兩個弘講主題,從禪師生平簡述中,看出禪師慈悲接眾、濟眾持戒、受施無貪、行施無厭的德行,尤以禪師遺偈:「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平淡字句中,更可窺其風範。法師說,聖嚴師父捨報前的偈言:「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與禪師的辭世偈,都蘊含度化眾生的悲願、超脫世俗的禪心,不只令人感佩,更值得學習。

《宏智禪師廣錄》文字優美但不易了解,法師以淺顯易懂的譬喻,讓大眾理解偈頌中句句禪機,也舉出許多禪師的上堂法語、給文人的偈頌,深入說明,現場與線上聽眾聚精會神聆聽,開啟對《宏智禪師廣錄》的興趣。法師說,曹洞宗典籍中常見令人費解的「枯木開花」、「木馬嘶風」、「泥牛吼月」等譬喻,以無生命之物來譬喻不動之心(無心),以動作來隱喻證悟後回應眾生的妙用。

以默照禪來說,法師指出默照同時、互為體用,當修行至無心、無我,證到空性後,即能產生妙用,因此枯木能開花,木頭做的馬、泥塑的牛都能發聲。默照禪從字面看是「默」而「照」,入手工夫在於去諸妄緣、休歇心念,重要的是打破對一切看法的二元對立,不做對待差別想,才能徹底止息妄念、消融執著,達到無我的境界。

法師最後以「眼前當下」勉勵大眾,把握眼前當下相應的法門,努力修行,入了法鼓山這座大寶山,才不會空手而回。

花蓮精舍

首辦止觀二日禪


▲果徹法師帶領學員經行、跑香,練習覺察身心狀態。(花蓮精舍 提供)

【唐嬋君/花蓮報導】九月九至十日,花蓮精舍首度舉辦止觀二日禪,由僧團果徹法師帶領,第一天講解何謂止觀,第二天則以禪一方式進行實修,解行並重的課程,共有六十多位學員前來尋找身心安定之處。

第一天報到及第二天進禪堂前,義工們協助學員收起平常不離身的3C用品,作為收心的第一步。果徹法師接著說明法堂及禪堂規矩,兩天課程必須遵守禁語。「說話前的起心動念,心就已經在活動。」叮嚀學員照顧好自己的身、口、意。

法師先從梵語來解釋「止」與「觀」的意義,再進一步說明各自的作用層次、狀態、應用的方法,並實地帶領學員禪坐,專注於數息之間,練習收心、攝心、安心,漸漸到集中心、統一心,每個細節都清楚明白,讓學員體會只要下工夫,人人都能有所獲益。

日常生活多在動態中,如何運用禪法,維持身心清楚明白?法師帶領學員拜佛、經行、跑香,從中練習覺察身心的狀態,不少學員有發現新大陸般的驚歎。

多位學員分享,第一次體會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特別是經行和跑香,節奏快慢交錯,當法師的香板一敲,身心都很震撼,宛如棒喝!身的動盪,心的奔亂,頓時停止,然後身心舒暢,感覺自己的身心慢而穩,且更有力量。

兩天的課程宛如須臾片刻,法師勉勵學員們繼續用功,讓修行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調劑品,用學到的方法照顧自己的心,清楚自在的境地就不遙遠了。

那一夜,臺南分院電梯停用⋯⋯

聲聲佛號 陪菩薩安心下樓

◎釋演穩

九月七日晚間,南臺灣下著大雨,當時約有三十多位菩薩正在臺南分院參加念佛共修。共修結束,才得知分院所在的大樓一樓淹水,電梯暫停使用;換句話說,所有的人都得從十四樓走下去,這時現場有點兒躁動不安,因為有一位拄著拐杖的菩薩,該怎麼辦?

其實,稍早當大眾都還在念佛,法師們得知電梯暫停使用後,便打一一九求助,但對方回應以生命危急者為優先,因此法師們及不少參加共修的人,便決定陪著這位菩薩慢慢走,讓人感動的是,才走沒幾步,便有一位男眾自告奮勇要揹菩薩下樓。

分院所在的大樓老舊,階梯相對較陡,即便是一般人走起來也要小心翼翼,更何況是老菩薩和行動不便的人。於是大眾前後擁護他們,念著「一、二、三、四」,希望穩住步伐,在前面幾階引導的演獻法師聽了,提醒大眾改為「阿彌陀佛」四字佛號,安定彼此的身心,於是樓梯間再度傳出了齊整劃一的佛號聲。

十四樓的距離不算短,無論是揹的人或是被揹的人,相對都會比較緊繃、害怕。中途停下來休息時,演獻法師帶著大家做三次深呼吸以及放鬆引導,同時安撫被揹的菩薩,要全身心地信任揹他的人,可減緩自己的緊張,也可以讓彼此安心。

接著再上路,步伐搭配著佛號,似乎更有默契了,這一趟路下來彷彿是另一場念佛共修,最後在大家都平安抵達後,互相感恩之餘,法師也帶著大眾迴向,為這個難忘的夜晚畫下圓滿句點。

演獻法師說,今年五月,當分院召開廣雲寺說明會時,聽到大眾殷切企盼一處「從地長出的建築物」,歷經這一夜,深知老菩薩們上下樓梯的不便,求法的心更深切,他也希望從地長出來的廣雲寺,未來接引更多人安心共修。


▲平安抵達一樓後,法師帶領大眾迴向,互相祝福。(臺南分院 提供)

東初禪寺圓滿中元報恩佛事

【西雅圖分會「佛陀教我」工作坊 】果毅法師│常藻法師 領眾觀五蘊 轉覺知

【紫雲寺「文理講堂」 】
果幸法師 講宏智禪師行誼

【花蓮精舍】
首辦止觀二日禪

聲聲佛號 陪菩薩安心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