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 喝出禪滋味

品一杯淡淡的茶,享受清楚、放鬆帶來的靜心禪悅,
具有自然景觀的天南寺推廣茶禪,透過以茶入禪的互動交流,
引領茶客體驗向內觀照的方法,邀您一探茶禪中的清涼味。

◎文/楊仁惠.圖/李東陽

山林蒼翠,朝陽和煦,踏進天南寺的三門,都市的塵囂已然遠離。蟬鳴鳥囀,開闊的天地,讓心境和視野舒放。轉入小徑,一方蓮花池映入眼簾,那些許的清涼告訴訪客,這裡是「清涼地」,歡迎入席品味茶湯,體會以茶入禪的寧靜美好。

身著白淨服飾的茶主人,已布好簡約而優雅的茶席,茶客入座後,隨著放鬆引導安定下來,在茶主人安詳流暢地泡茶、奉茶的氛圍中,慢慢地放鬆、收攝身心,體會每一杯、每一口茶湯的香氣、味道。以茶湯為引,覺察身心的變化,口品茶香,心入禪悅。

以茶入禪 廣開接引之門

天南寺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禪修,每個週末的精進禪二,總是很快額滿。各單位參學時,寺院前方的大草坪、瞭望台,後山的步道,均適宜舉行各種戶外禪修活動。除此之外,每週二、五,與大型活動中的茶禪體驗,也是天南寺獨特的弘化項目。

「如何提昇茶禪中『禪』的元素,以茶的普遍與親切,接引大眾入禪門呢?」常學法師2019年7月接任天南寺監院後,審慎地省思著。法師認為,以往茶禪是在大教室或者大走廊間進行,容易被干擾。其次,茶主人的素質以及茶禪的流程,都可以再提昇。「我希望能讓來體驗的人,無論深淺,都能有所得。」

無常即是轉機,常學法師與茶禪組的悅眾,運用疫情寺院活動暫停期間,將放置園藝工具的空間,改建成具有庭院與涼亭的茶禪專屬空間「清涼地」,茶禪組義工從茶藝開始,重新培訓,再透過實際操作、請益,不斷地改善流程,務求在放鬆引導、茶席布置、禮儀、茶主人行茶的熟練與安定力、茶湯的專業度、分享引導上,真正做到「以茶入禪」,讓茶客從放鬆到收攝身心,藉由品茶,不斷地回到覺察當下身心的覺受,淺嘗一點禪滋味。

禪悅境教 回復清淨心

「我覺得禪修很好,但不知道怎麼跟朋友分享。」曾於青年院上過初級禪訓班的林彥承表示,天南寺的茶禪很平易近人,也很容易領略禪的放鬆安定,「可以帶喜歡喝茶的朋友來,以後一起學禪修。」

茶過五巡,最後的一道是白開水,「這杯水,味道如何?」從踏進天南寺的那一刻,身心都在禪悅境教中,每一口茶都溫潤了臟腑。細細品味過的每一杯茶,最終又回到那簡單而純粹的滋味,一如洗淨雜染,還復本來清淨的心。


▲原本置放工具的儲藏室,成為靜心體驗茶禪的清涼地。


茶主人的鍊心工夫

如何在一炷香的時間裡,做到以茶入禪?考驗著茶主人平日累積的工夫。

考量茶禪整體流程及一致性,常學法師依據法鼓山的禪修方法,為茶禪編寫了放鬆引導,茶禪組學員都需熟記背誦,考核通過才能上場帶領。考核的內容還包括合宜的語氣、語調、速度,要求十分嚴格。

組員陳虹如分享,為了熟練茶禪流程,她每天以放鬆引導詞帶領自己,參加精進禪修時,發現自己不但很快就放鬆,也很容易專注在方法的練習上。

茶客人之中,不乏懂茶的行家。常學法師認為,茶禪的重點在「禪」不在茶,因此茶主人如何善巧引導話題,不談茶,回到身心覺受,而且不受茶客影響,也是必須持續精進之處。

「法師的要求就是修行的方向和指引,想要以茶禪接引大眾,這些要求都是應該的。」茶禪組長陳姿蓉分享,透過每日行茶的練習,她發現自己的內在更加放鬆,無論是對人、對事,都能給出更大的空間,自在生活。

「在你面前的這個人,很可能因為這席茶禪,改變了生命。」常學法師期許茶禪組員,珍惜以茶禪接引大眾的因緣,日常生活中,都能用禪修的方法覺察身心,一定能夠終生受用。(楊仁惠)


▲每一場茶禪,也是茶禪團隊共學時間,從行茶流程的練習中,培養清楚放鬆的安定力,帶給茶客靜心品茶的氛圍。

「轉化心主張.實踐唯識學」課後心得

栽培美好的思考模式

◎黃曉黎


▲常林法師鼓勵上實踐唯識學的學員們,栽培自己美好的思考模式。(農禪寺 提供)

翻開聖嚴師父寫的《探索識界》,已被各色筆畫了重點,打開速寫的筆記,歪七扭八卻字字珠璣,學到什麼?〈八識規矩頌〉會背些,百法、名相看懂些,聽到祖師大德們和師父不斷實驗實踐,可確定唯識不只是心理學,更是慧命之學,教導我們多思考、多嘗試,睜開心眼看明白些。

前年受疫情影響,佛學班三年級下的唯識學只能線上上課,聽法師的課、看師父的書,字字清楚,但腦子似乎裝不進去。年初得知常林法師要在農禪寺上課,遲疑了許久才報名。

每次上課,法師化繁為簡,條理清楚、說明簡單、具體舉例,八識頌文與百法的內容慢慢在心中有模有樣,搭配課後自省的功課、少量的禪修、必背的頌文,如法師一開課所提的學習方法:「耐心」反覆熏習、「細心」如理思惟、「踏實」一步一腳印。大家牢牢緊緊跟著,八堂課好比一頓吃飯禪,不靠猛吞的營養品,而是一口一口老實咀嚼,再好好吞嚥與消化。

隨著課程的進行,家人看我常在飯桌上認真背書、寫東西,好奇地問:「在上什麼課?」「唯識學!」很興奮想介紹卻語塞,對八識、百法與種種名相不懂的人,如何講起呢?想了想,以眾所周知的《西遊記》開場:「這學問是真實版《西遊記》主角玄奘大師到印度學習,歷盡艱辛帶回來的,他還親自翻譯與整理。」

接著再說名偈:「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家裡把帳開。」談起唯識是許多修行人,經過不斷地覺察與體驗,所解析的3D生命地圖,從過去生到現在的我,為何長成如此,也從現在看到未來的樣子。我們最容易體驗的前五識,特別是「合三離二觀塵世」,完全對應現代醫學所知的感官生理。前人觀察身體、情緒與自我開展的學問,我們也可以試試。家人聽得津津有味,自己也更知不足之處。

八堂「轉化心主張.實踐唯識學」課程圓滿了,法師分享的觀世音菩薩卡片好比結業證書。想起法師叮嚀:「栽培自己美好的思考模式。」課後作業繼續著,同學們加油!

陪讀小書僮,走上學佛路

◎李祥瑜(北三區福田班)

參加福田班之前,法鼓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觀光客眼中的佛教道場。去年(2022)1月,同修希望我陪她上一堂法鼓山的課程,為了家庭和睦,答應當一次陪讀小書僮。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上課時,班長很熱情地告訴大家,福田班共有十次課程。當下的心情是:難得的星期天沒了,還要再上九次喔!

繼續上課後,法師爽朗的笑聲、幽默的教學、發人深省的故事分享,讓我覺得內容很棒且不無聊,看同修快樂地參與討論,心想:好吧!就繼續當陪讀。然而,隨著每次不同的課程,對法鼓山也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我也不再只是陪讀,而是開始走上未曾努力過的學佛與禪修之路。

在介紹法鼓山的創建過程時,法鼓山在我心中,已不再只是風景名勝,而是深深感受到:為了眾生,師父留下了一個能讓我們有系統、很安心學習正信佛法的道場,心中深受感動,開始以成為法鼓山的一分子為榮,並願意奉獻一己之力。

過年前,聽班長說以往年假都去參訪各地的法鼓山,我也立馬把過年的行程,改成北部法鼓山尋旅,一家人去了齋明別苑、齋明寺、天南寺、農禪寺、法鼓山。大年初四時,「押著」念國中的兒子一起到總本山香積組出坡。原本不理解也不願當義工的兒子,在香積組忙完一整天,回家後跟我說,他知道為什麼我們願意去當義工了,很累,但是心裡很歡喜。

我也告訴兒子,當你過年在法鼓山參訪、用齋,愉悅地感受法喜,都是這些萬行菩薩在事前、事後為大家安排與善後。參加出坡就是一種感謝,以及盡自己之力來回報。

上週還在想:福田班有沒有安可場?想到結業後,沒有福田班可參與,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非常感謝關懷員、同組的菩薩,以及萬行菩薩們的無私奉獻。

上課學習,回家實修

◎施德安(溫哥華佛學班)

5月13日,佛學班迎來第一學年上學期最後一堂課,常惠法師總結時說,上課不只是學習概念,最重要的是實修。這也是法師每堂課都鼓勵我們的話,學佛要把所學用到生活上,才有意義。

在佛學班,常令身為父母的自己有所反思。一句惡言,可能讓孩子記著一輩子,痛苦一生。法師教導我們如何與孩子溝通,可以先反思自己成長過程中,受到什麼樣的語言所影響,之後又造成自己與人溝通相處的模式。透過反思,停止可能因言語傷害了身邊的人。

法師分享自己從孩子們身上學到很多,舉例在午齋時,一開始會分別,有的小朋友比較乖、有的比較皮。法師很快轉念反省,並問大家:是不是要將每個孩子都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會喜歡?小朋友的天性不就是活蹦亂跳嗎?這些話很值得身為家長的我們反思:孩子該怎樣成長?完全按照我們的期望?還是依他的特質和方向?如果孩子的一言一行不符合期望,那又該怎麼辦?

一學期的佛學班,回想起來,有無數的反思。佛學班的功課,大多透過觀看影片及文章,再進行討論。記得有一次,當時的溫哥華出現傷人的新聞,大家就著現實生活討論:別人對你講髒話,怎麼回應?一個念頭,有機會讓一切走向噩夢,但也有可能讓貪、瞋、癡帶來的業力,終結在我們手中。

上學期已經結束,大家帶著暑期作業,回家繼續用功;帶著上課學到的内容和法師的提醒,回到生活裡實修,也帶著喜悅的心情,回道場協助農耕出坡。

學習成長看板

2023下半年-聖嚴書院福田班招生

【班別】7/5總本山班、9/9安和班、9/10板橋班、9/21農禪班、10/14海山班
【對象】有意加入法鼓山義工者
【時間】共十次,每次9:00~16:30
【報名】請洽各分寺院、分會或上網報名
【洽詢】(02)2893-9966分機6678

2023聖嚴書院-佛學班各地開班招生

【對象】一般大眾
【期間】
為期三學年,分上、下學期。每期十六週。
第一學期為2023/9/5~2024/1/5
【報名】即日起,額滿為止。請洽各地知客處,或上網報名

茶禪一味 喝出禪滋味

茶主人的鍊心工夫

【「轉化心主張.實踐唯識學」課後心得】
栽培美好的思考模式

【課外心一章】
陪讀小書僮,走上學佛路

上課學習,回家實修

【學習成長看板】
2023下半年-聖嚴書院福田班招生

2023聖嚴書院-佛學班各地開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