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基會「氣候變遷與心靈環保論壇」

心靈環保 解救全球氣候危機

如何化解極端天氣、物種消失、糧食短缺種種環境危機?
在聖基會主辦的「氣候變遷與心靈環保論壇」上,
各界專家踴躍分享觀察與解方,邀請大眾以實際行動,
共同落實「心靈環保」護地球。


▲產官學跨世代、跨領域對談如何運用「心靈環保」,推動人類社會再提昇。

◎文/陳亭君.圖/李東陽

論壇的焦點演講,由法鼓山聯合國NGO規畫小組成員常濟法師發表「在極端嚴峻的時代中復興茁壯:人類徹底的蛻變」,法師指出,地球暖化已是你我有生之年會親歷的嚴酷事實,由於人類歷史發展出提倡物欲與消費主義的「死亡經濟」,導致收入不均、物種滅絕、疫情等癥狀,其背後是價值觀的匱乏不足,在追求滿足中感到恐懼、疏離和孤立,佛教稱之為「苦」。

法師提出轉向「生命經濟」的意識,在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間取得平衡:「我們需要新的認知,創造人類與自然最大長期利益,落實心靈、禮儀、生活、自然四種環保,由內而外徹底蛻變。放下無止盡的追求,檢視已有資源,消融自我和以『人』為中心的焦點,視地球眾生的普適性為生命之網,重新看待人我關係。」勉勵大眾實現生命經濟,須改變認知並付諸行動,我們還有機會扭轉局面,如同聖嚴師父所言:「每個小小的好,可以成就一個大大的好。」

首場議題討論主題為「氣候變遷的現況與挑戰」,由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主持,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以聯合國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闡述:「落實淨零排放,地球才有望從『加護病房』移到『普通病房』,產業須朝無碳或低碳轉型,政府、企業、人民也需要共同調適。」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探討公共政策淨零碳排的轉型設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提出三重危機:氣候、生物多樣性、汙染和廢棄物危機,電力和運輸占排放多數,應朝『自主綠電』邁進。」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簡又新則分享:「企業的挑戰因應,轉型速度是考驗,以科技研發和氣候變遷為基礎,全面碳盤查,若不採取行動將無法因應碳關稅和碳邊境機制。」

第二場議題討論「社會調適與跨世代領域和心靈環保的對話」,由聖基會董事賴杉桂主持,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從企業永續角度分享:「企業為社會需求而存在,改善『永續』本質,考驗氣候、健康、培力三大主軸。」臺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張寒瑋敘述青年世代承受「氣候焦慮」,所採取的行動、培力、交流與合作:「二○○九年起,臺灣青年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COP締約方大會追蹤國際政策,成立青年氣候聯盟(TWYCC),串聯各大學網絡促進校園低碳,以教育專案培訓講師進入校園,建構環境教育。」曾參與COP21高峰會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察人賴曉芬則分享國際女力行動:「國際女性地球與氣候行動網路(WECAN,Women’s Earth and Climate Action Network)彰顯女性在氣候變遷議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紐約的女性環境與發展組織(WEDO,Women’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是聯合國認可的非政府組織,以『女性領導力』、『環境永續發展』、『全球監督』三核心倡議行動和培力訓練,持續帶動全球更多女性加入改變世界的行列。」


▲常濟法師強調,四環的觀念讓能讓我們更全面的看待生命,與大自然共存共榮。


氣候變遷下提昇心靈韌性

落實永續 做自己環保的監香

第一場綜合座談主題「氣候變遷下對心靈韌性的衝擊和挑戰──生命、生計、生活」,由資深媒體人陳月卿主持,法鼓山僧才培育院監院常惺法師、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董事長林廷芳、崇越集團副董事長、建越科技工程董事長賴杉桂,結合各自專業領域與談交流。

面對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哪些衝擊與挑戰?賴桂杉從科學研究實證面向指出,極端氣候效應,導致全球各地面臨包括熱浪、異常天候,產生空氣汙染;因生物多樣性,衍生的牲畜共通傳染病;極熱、極冷天候產生的疾病,都將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尤其異常的氣候現象,已導致人類心靈對於自然失序、憂心未來,甚至對「毀滅」之說的焦慮,未來人類的心靈要保有更強韌的人格特質與彈性的生活方式。此外農業生產必須減量和調適,減低氣候變遷對農地的衝擊,透過科技達成低碳排、低耗能,及建構糧食的安全體系等都是至關重要的。賴杉桂強調,培養心靈韌性,須從科技應用面及人文心靈面同時並行,接受挑戰,減緩地球的壓力。

林廷芳從循環經濟面向,舉出三大結合心靈環保的準則:「少欲」,透過科技減廢、「分享」,共享經濟、「再生」,循環經濟,並提出個人在「食衣住行」力行減碳,是作為具體改善的實踐方式。比方,認知素食很重要,卻無法全面做到,但可以建立消費意識,選擇食品的來源;近年來興起的快時尚(fast fashion)風潮,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汙染之一,國內成衣科技業將這些二手衣回收再製新衣,賦予新生命;建築物的就地取材,是消耗最少地球能源,製造最少廢棄物零耗能建築;「行」的方面,林廷芳鼓勵現代人多走路、騎腳踏車或搭乘大眾運輸,不僅節能減碳,也能達成健康的目的。

心靈環保可為氣候變遷做哪些改善?常惺法師指出兩個面向:「由心到身」,從心的觀念改變再到行為的改變,重新檢視「利益」的定義,如何為後代子孫留下乾淨的環境,就是實踐利他精神;「由一到多」,看見環境變遷下,全人類都是生命共同體,在此基礎下釐清個人的需要與想要,創造人類與自然最大的長期利益。法師強調面對氣候變遷,我們可以做自己的環保監香。 (釋演曉)


▲林廷芳指出科技減廢、共享經濟及循環經濟的原則。


氣候變遷下的心靈環保

由心開路 氣候變遷的因應機制


▲果禪法師勉勵大眾從心出發,產生正向循環。

第二場綜合座談主題「氣候變遷下的心靈環保:翻轉視野的生活哲學」,由媒體人陳月卿主持,法鼓山聯合國NGO規畫小組成員果禪法師、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和作家吳若權共同與談,分享在環境衝擊之下實踐心靈環保的生活哲學。

吳若權以吳哥窟曾因氣溫暖化造成一個王國的滅亡為例,指出現今因全球暖化造成糧食短缺,世界資源分配不均,人類是否從相似的挑戰中內省生活態度,理解環境變化是自我行為的結果?吳若權從聖嚴師父的法語中,學習「無常就是正常」和「因果」的觀念,「人的心念和氣候不斷變化。過去沒有照顧環境和身心,而導致現在的亂象,什麼因造什麼果,時時提醒自己的起心動念。佛法的修行不是獨善其身,心靈環保是保持內心自在,不只自己做到,而是以共好的態度,從自身做起,進而感動他人。」

「在極端氣候下,所有人都是『當事人』,只要持續關心環境議題,就是一種力量。」鄭明典局長指出,氣候變遷是嚴謹的科學議題,科學界提出的數據,要從「人」的角度來詮釋氣候的現象。統計的穩定數字不斷變化,增溫是令人意外且沒有準備的,無預期的潮濕或乾燥,若調適不及便成為災害。他表示,雖然不是所有的極端現象都絕對與氣候變遷有關,但是極端天氣若沒有氣候變遷的背景,幾乎無法解釋。

曾代表法鼓山參與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議的果禪法師認為:「人心的內在環境,若不能淨化、保護,外在環境也難以淨化。」法師表示,「氣候變遷下,心難免隨境轉,但也能以心來轉境,轉變心念,建立內在的和平,若對氣候變遷存有僥倖的心態,便危機重重。」法師勉勵大眾以心靈、禮儀、生活、自然環保的心態和行動,從心出發,不斷地體驗練習,來產生正向循環。(陳亭君)

|法鼓山社大活動集錦|

三芝戶外教室入口動土 與自然共生共榮

【楊仁惠/三芝報導】法鼓山社會大學繼石門戶外教室,於三芝再添一處實踐自然環保的園區,七月十日上午舉行入口意象園區祈福、動土典禮。由校長曾濟群主持,邱夢瀅、王惠淑、陳玉蘭、廖中賜、李宗烈、楊賜郎、洪秀典、賴國林等教師義工共同執鏟,現場四十二位社大師生共持佛號祝福。

「三芝戶外教室所有的設備、造景,必須與原始地貌一致,好像從地裡長出來一樣。」曾濟群表示,三芝戶外教室的入口園區,就是以「藉景造景、保持原貌」的觀念來構思。園區臨產業道路的一側,剛好有兩棵相思樹,樹間能容人併排行走,穿過樹間,彷彿走入無聲說法的慈悲門。樹的後方與周圍地勢平坦,加以整理,就能讓訪客停車、休憩,整頓身心。

園區芳香園園長邱夢瀅笑著說,當初和校長一起來探勘時,滑倒好幾次,園區要維護整理也很辛苦,但是「義工、社大學員們無私的奉獻、一起相互扶持,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協助探查地形、具土木工程專長的楊賜郎則分享,在不清楚園區地形地貌、又長滿原始植被的狀況下,探索路徑、摸索園區樣貌確實很辛苦,「天天來走,就能感覺這片土地的聲音,知道它的形態樣貌,慢慢順應它的樣子,就能把我們想做的事規畫出來。」楊賜郎表示:「樹木、大自然每天都在變化,非常豐富,怎能不珍惜呢?」對於三芝戶外教室的入口意象園區工程,同步落實自然環保充滿信心。

近兩年來,校長身體力行帶領社大師生、義工、專職,一步一腳印地探查這片占地九點三公頃的園區,在充滿原生樹林、陡峭、複雜的地形中,堅持不用重型機具毀損山林地貌、順應原始生態的原則下,摸索出園區的樣貌,篳路藍縷地開闢出步道,進而構思空間規畫,並種下香草、咖啡等植栽,實踐珍惜自然,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理念。因此入口意象園區祈福、動土典禮,可說是三芝戶外教室重要里程碑,象徵園區基礎建設已初具規模,進一步為接引大眾做準備。


▲入口意象園區動土典禮,象徵園區基礎建設初具規模的里程碑。(法鼓山社大 提供)


彩繪班師生聯展 溫暖臺大金山分院

【謝宛真/金山報導】法鼓山社會大學應邀於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舉辦「淨化心靈、豐富人生——療癒自己.分享他人」展覽,由歐風彩繪班老師曹淑女帶領新莊、北投、北海三校區彩繪班學員創作、策展,共三十九位師生參展,展出作品數量共一四六件。創作類別包含各種木器、桌墊、麻布袋及彩繪掛版等。展期自七月四日起至九月二十四日,於臺大醫院金山分院二、三樓藝文走廊展出。

將彩繪技巧應用於生活中,曹淑女擅長各類歐風花卉筆法,各種日用品和生活小物都可以是創作彩繪的對象,展出作品有茶包盒、信箱、置物袋、桌巾等,都能運用彩繪花卉妝點美化,勾勒充滿喜悅的心情,為自己淨化生活與心靈,並與他人分享。

這次活動特別結合心靈環保三十週年,每位同學都選取一句聖嚴師父法語,用彩繪筆法進行創作,設立心靈法語彩繪區和來到醫院的民眾結緣。彩繪班師生希望藉由展出,透過手繪及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祝福,並分享給更多人,用美麗的花卉色彩療癒大眾身心,也讓人走出恐懼擔憂,安心於平安和喜悅中。

法鼓山社會大學歡迎大家一同來學習與成長,歡迎民眾前往參觀。對彩繪班課程有興趣,或想了解社大各校區優質課程、活動相關資訊,請洽詢法鼓山社會大學服務中心或官網、FB查詢。

法鼓山社會大學服務中心
【洽詢電話】:(02)2408-2593分機9
◎法鼓山社會大學網址:www.ddcep.org.tw


▲彩繪班師生希望透過彩繪作品,用花卉色彩療癒大眾身心。(法鼓山社大 提供)

【法鼓山社大 師生躬耕】
心靈環保 解救全球氣候危機

【氣候變遷下提昇心靈韌性】
落實永續 做自己環保的監香

【氣候變遷下的心靈環保】
氣候變遷的因應機制

【法鼓山社大活動集錦】
三芝戶外教室入口動土 與自然共生共榮

彩繪班師生聯展 溫暖臺大金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