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大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呈現

學僧畢業呈現 展現菩提資量


▲學僧創作結合四種環保與生活的桌遊,寓教於樂推廣佛法。(僧伽大學 提供)

【釋演勁/金山報導】 法鼓山僧伽大學一年一度的「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呈現」,五月二十一、二
十二日在法鼓山園區第三大樓階梯教室舉行,今年共有十三位學僧發表在僧大四年的學習成果,現場共有六十七位師生及執事法師見證學僧的成長。女眾副院長果光法師表示,看到一○○圓廳的展場布置,感受到學僧們多樣性的興趣分享樣貌,可說是修行路上繼續前行的永續發展指標。

二十一日首場由演滿法師發表「聖嚴師父說禪宗祖師」,整理師父在東初禪寺開示,設計成教案後,於傳燈院進行線上、實體課程分享,過程中發現授課者與聽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從中看見自己的框架;演發法師拍攝三個系列的放鬆靜心影片《放鬆一刻鐘》,鼓勵在疫情期間體驗法鼓山的境教,在不安的環境中藉境安定身心。

演預法師分享「無住生心——聖嚴法師東初禪寺《金剛經》開示整理」,從整理過程中體會到,煩惱源頭是來自抓取與自私的心,如同師父所說,能夠不考慮自己的種種問題,只有為了眾生,不僅能生起菩提心,煩惱相對也減少了;演可法師解析師父墨寶〈走路禪〉;演端法師翻譯整理《菩薩戒:佛道指引》,更加了解菩薩戒的意涵:「每個人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幫助他人的同時,就是在幫助自己。」期許自己努力實踐菩薩戒的精神。

桌遊也能結合佛法和生活,二十二日第一場由演究法師、演功法師發表聯合製作的「日日好日」桌遊,內容結合「四種環保」,希望透過桌遊讓玩家學習傾聽、練習尊重,同理彼此的情感與情緒。指導老師辜琮瑜回饋,親子之間的互動一直是現代家庭的課題,學僧的桌遊設計,對佛法現代化是很好的推廣方式。

演文法師從「聖嚴法師講《往生論》」的開示整理,提供現代人在人際互動、家庭生活與職場進退的智慧妙方;受梵唄感動而開啟學佛因緣的演根法師,在「梵唄中的生命書寫」體會到梵唄不離禪修、不離生活,也是漢傳禪佛教修行與生活的體現;「FUN晴了!!繪本製作」為演根法師和青年院合作的兒童營教案。透過繪畫,不僅跨越年齡、語言限制,將法義融入其中,也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佛法的受益。

法鼓講堂

《文殊般若經》降伏煩惱的利器


▲常正法師弘講《文殊般若經》,探討降伏煩惱的文殊法
 門。(信眾教育院 提供)

【邱惠敏/臺北報導】五月三日至二十五日每週三晚間的「法鼓講堂」,僧伽大學課務組組長常正法師以「降伏一切煩惱——《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導讀」為題,介紹文殊師利菩薩所教導的斬斷煩惱、不驚不怖之智慧。

常正法師強調,要降伏煩惱,首先須知煩惱及其本質。法師以龍樹菩薩《中論》緣起性空觀點來解說,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有,包括煩惱在內。所以煩惱的本質是空,不會恆常不變,也是無常。文殊菩薩以智慧幫助我們看透煩惱的本質,明白「煩惱即菩提」,所以逆緣也是增上緣。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共二卷,由梁.曼陀羅仙所譯。法師釋經題時,引《華嚴經》、《大寶積經》講解文殊菩薩的大願,在幫助眾生發菩提心,實見一切諸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文殊法門的特色,如印順長老於《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說:「『文殊法門』的獨到風格,在語言表達上,是促使對方反觀的,或反詰的、否定的……不只是語句的突出,在行動上也是突出的……文殊法門,不拘小行,表現了大乘的風格。」長老並指出,文殊法門的特徵,可在中國禪宗祖師的身上看到。

法師歸納此經有三大重點:「正觀如來,利益眾生」、「般若空觀,一相無相」、「念佛禪觀,一行三昧」。文殊菩薩親見佛陀是為了利益眾生,由此展現了大慈悲心,是為此經的緣起與核心。真正見佛是知道如如相、不異相(不二相)都是平等的(法界),一切法無自性,即是般若空觀,也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超越智慧。

經中提到,欲證無上菩提,除了般若波羅蜜,還要行「一行三昧」。佛說:「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至於入一行三昧的方法,則是「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常正法師引用《聖嚴師父教淨土法門》,指出以佛號為所緣,是進入一行三昧的著力點。師父教導念佛禪是從有相到無相,從散亂心到無心,才能真的體驗「繫緣法界」的一行三昧況味。

跨宗教交流

輔大顧孝永神父來訪文理學院


▲輔仁大學顧孝永神父(右)帶領師生來訪文理學院,交流宗教教育理念,由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中)導覽校
 園。(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本刊訊】當天主教遇見佛教,如何跨宗教學習彼此的教育理念?五月二十日,輔仁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顧孝永神父、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黃渼婷,帶領神學院、宗教系、歷史系師生八人,來訪法鼓文理學院。上午,兩校師生於佛教學系「佛教現代化與全球化」課堂交流宗教教育理念,探討宗教經驗;下午則參訪校園、圖書資訊館,體驗法鼓山園區的境教。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透過宗教交流或跨宗教對話相互學習借鑑,至關重要。」課堂上,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分享,聖嚴師父將法鼓山命名為「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明確以「教育」為教團發展定位。文理學院作為三大教育的一環,具有學術專業、實用佛法、接軌國際三大教學特色。鄧偉仁並提及美國社會學者趙文詞(Richard Madsen)的《民主妙法:臺灣的宗教復興與政治發展》,探討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與行天宮等宗教組織,在臺灣現代化、民主化歷程與本土意識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從中可一窺佛教在臺灣的發展軌跡。

顧孝永神父則介紹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神學院與宗教系的不同,並分享輔大宗教系提供學生至偏鄉、海外服務學習,例如到非洲迦納、坦尚尼亞、馬拉威擔任教職,也有學生到越南擔任義工與老師。有關信仰與宗教經驗方面,他觀察,文理學院學生多為佛教徒,在學生身上能明顯感受到宗教精神與宗教情操;反觀輔大,由於是綜合大學,信仰天主教的學生比例很低。不過,當學生遭遇心靈困境時,學校也會安排與神職人員進行宗教輔導。

黃渼婷表示,在綜合大學推動宗教教義是很不容易的,不像法鼓山有清楚的核心精神,未來期待藉由靈修課程推廣天主教。顧孝永也強調,不管是個人、團體還是社會,都需要深度思考所屬的宗教教義如何朝向更健全、理想的方向,以因應當代社會需求。

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研究中心

參訪社大戶外教室採茶趣

【陳亭君/新北報導】五月十二日,三學研修院女眾副都監暨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果光法師、臺灣里山倡議北區基地發展計畫主持人黃信勳、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一行約十人,參訪法鼓山社會大學在三芝和石門的兩處戶外教室,了解未來合作建構環境教育場域的可能性。社大校長曾濟群帶領專職和多位老師、義工,親自為眾人導覽,分享園區豐富的生態與友善耕種成果。

上午,果光法師一行首先抵達三芝戶外教室,走在主動線「菩薩道」,濕潤大地使空氣散發涼爽的氣息,曾校長沿途介紹這片完整林相的生態物種:彎曲奇態的楠木、稀有的七葉一枝花、步道兩側的麥門冬和大小不一的穿山甲洞穴,還有種植玫瑰和各類香草的「芳香園」。大家走完五百多階步道,沁出了汗水,身心也放鬆了。

近午時分,接續前往石門戶外教室,午齋食材多來自社大友善農耕的作物,經義工發揮巧思煮成美味的蔬食料理。大雨稍歇,大家繫上採茶巾走入茶園,在園長邱夢瀅的指導說明下,穿梭在茶丘間摘取硬枝紅心茶的枝葉,在觀葉、摘葉之間,練習仔細觀察茶枝的株長和顏色,體驗採茶之趣。當天摘下來的新葉,隨後由邱園長和義工經多道程序製成茶葉。

參訪過程中,果光法師肯定社大全體為保育山林付出諸多辛勞,曾校長也感謝法師對社大推動戶外教室的支持。


▲文理學院教師與專職參訪社大戶外教室,走入茶園體驗採茶趣。(王育發 攝)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6期6月號

學永嘉大師過禪系生活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些開悟的禪偈出自《永嘉證道歌》,流傳千餘年,至今仍是學佛證道指南與禪修生活指引。聖嚴師父認為《證道歌》的真諦,在說明悟後是既無心,也無塵;繼程法師體悟此歌道盡禪者、禪心、禪境、禪理與禪非。常啟法師則從《證道歌》剖析永嘉禪法的思想與特色。

永嘉禪師何許人也?師大國文學系教授黃敬家從文獻追溯禪師的生命軌跡,其中「一宿覺」公案及論辯山居或世間修行的抉擇,都讓後人津津樂道。黃庭碩考據《證道歌》的作者、流傳與回響,蕭麗華從詩文賞析歌偈中的禪思。David Listen(常聞菩薩)曾因身分轉換飽受批評,從閱讀、弘講《永嘉證道歌》到身體力行,明白只要以佛法為指引,內心保持穩定而清明,在如夢紅塵依然能在助人中自利。

「世界佛教村.京都」作者有暋法師即將完成博士學業,他細說在日本求學時,從申請獎學金、尋找素食和禪修寺院等,遇到無數助緣,真心感恩所有的善緣。「平安湯之味」示範國民美食極品酸辣湯、餛飩雙吃,宅在家學包三菇餛飩,新手也能輕易上手。公事、家事紛紛擾擾,「廣角萬花鏡」分享現代「夾心一族」的辛酸,面對家庭八點檔,如何看戲不入戲,以念佛安住身心。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佛教在漢字文化圈的流布 —— 朝鮮半島、越南

由中華佛學研究所與日本學術界合作譯介的「新亞洲佛教史」系列,五月出版新書《佛教在漢字文化圈的流布——朝鮮半島、越南》。書中集結研究韓國、越南佛教發展的福士慈稔、佐藤厚、石井公成等十餘位學者的研究成果。

佛教是東亞諸國交流中最重要的文化載體,隨著漢譯佛典的出現,僧侶間互動頻繁的人際網路,讓使用漢文書寫的東亞諸國,在思想、文化、民俗等各種層面,都受到佛教深刻的影響。本書呈現異於傳統研究的新觀點,探討佛教信仰在漢字文化圈的朝鮮半島和越南的發展變遷,並介紹《高麗大藏經》成立背景與雕造、朝鮮半島的佛教藝術等。藉由探討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所扮演的角色,得知漢文化圈佛教積極交流的歷史和相互影響,印證東亞佛教交流的多元樣貌。

教育文化看板

2022心靈環保跨領域對話學術研討會

法鼓文理學院舉辦「2022心靈環保跨領域對話學術研討會」,透過學術論文與心靈環保跨領域對話,探討心靈環保與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經營管理相關議題,發揚公益慈善與利他理念,以及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精神。

【日期】6/30(四)~7/1(五)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綜合大樓 GC001~GC003
【洽詢】02-2498-7070分機5202
【網址】https://hss.dila.edu.tw/?page_id=3091


聖嚴書院「佛學班」招生

【上課方式】為期三學年,分上、下學期制;每期十六週
【報名對象】一般學佛大眾
【報名日期】6/1起,額滿為止
◎請上網報名http://dbs.ddm.org.tw 或洽各分寺院、護法總會各分會

學僧畢業呈現 展現菩提資量

【法鼓講堂】
《文殊般若經》降伏煩惱的利器

輔大顧孝永神父來訪文理學院

參訪社大戶外教室採茶趣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6期6月號
學永嘉大師過禪系生活

佛教在漢字文化圈的流布 —— 朝鮮半島、越南

【教育文化看板】

2022心靈環保跨領域對話學術研討會

聖嚴書院「佛學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