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利生

文理學院邁入15週年校

首位名譽博士頒予繼程法師
師生演出佛典戲劇《悠悠鹿鳴》傳遞大悲精神


▲繼程法師發表獲得名譽博士學位感言,感恩一路上有諸多善知識的扶持,並祝福大眾在學佛道路上,圓滿成就。(李東陽 攝)

【釋演曉/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四月八日歡度十五週年校慶。上午在法鼓山園區簡介大廳,校長惠敏法師首先透過視訊與馬來西亞道場連線,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予聖嚴師父法子暨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對法師於當代佛教的貢獻給予至高肯定。

呼應校慶主題「無相.利生」,師生暨教職員特別聯袂演出佛典戲劇《悠悠鹿鳴》,並邀請佛畫家林季鋒展出「無相」水墨白描佛畫展。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社會大學校長曾濟群、中華佛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李志夫等嘉賓,與師生近兩百人一同參與勝會。

「無相是智慧,利生是慈悲,也是我們的校訓與佛教基本教義。」校長惠敏法師表達慶祝校慶之際,也回顧大學院教育四十一年的歷史,緬懷師父以「悲智和敬」與「心靈環保」為辦學理念,使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成為臺灣高等教育的一項特色,並感恩十方善信對教育不遺餘力的護持。

眾人一同觀看獲頒文理學院創校以來首位名譽宗教學博士繼程法師的簡介影片,回溯法師依止竺摩長老剃度後,來臺接受佛學教育,親近聖嚴師父習禪。成為法子之後,在兩岸及歐美指導禪修、弘揚禪法。法師感恩一路上有許多善知識的扶持,也祝福大眾在學佛道路上智慧增長,圓滿成就。

方丈和尚致詞時,特別感謝將於七月底卸任的惠敏法師,在大學院教育幾個轉型關鍵階段擔任重要推手;而著作等身的繼程法師,對教界與禪法、佛法的弘化有重要貢獻,每年往返於法鼓山海內外道場指導禪修。二位法師皆為師父法子,企盼未來持續在教團交流指導。

接續登場的是最受矚目的佛典戲劇《悠悠鹿鳴》,這齣由劇作家汪其楣帶領師生以一學年「佛典戲劇編導演」課程實作正式開演。劇情以《鹿王》故事為基礎,鹿王為了鹿群自願捨身成為人類的食物,繼而感化人王放棄獵殺草原上的動物,不僅傳達佛教慈悲護生的精神,更充滿對人文及環境意識的關懷。

(更多內容請見八版)


▲佛典戲劇演出,不僅傳達佛教護生、慈悲的精神,更充滿對人文及環境意識的關懷。(李東陽 攝)

|願作眾生園林∣

悲智沃土 普濟有情

◎文.圖/釋常燈

辦公桌前有一株人見人讚歎的酪梨小樹,我幫它取名叫大葉。大葉的生命力強盛,不僅長得英挺,每一片葉子都大過一般人的手掌,甚至當其他二株酪梨有狀況時,將它們放在一起,拜託大葉來看顧,這是植物的力量吧,結果也不曾讓人失望。

當初在茶水間撿到大葉,已有深深的刀痕,拿在手中感受到生命的重量,不忍心將其扔進廚餘桶。沒想到放進水杯中的種子,展現強韌的生命力,毫無猶豫的發芽成長。當一顆種子抽芽之始,代表它已捨下重重自我保護,放下了是否能全力以赴奔向天際的猶豫。原來的種子消失了,於此同時,彷若從一個「我」的形象邁向「無我」,因而有了未來的樹木花果。

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想想看,一顆橡實裡蘊含了多麼強悍的能量!你把它埋在土裡,它就會長成一顆巨大的橡樹!你把一隻羊埋在土裡,它只會腐敗而已。」種子抽芽之後,毫無懸念地向下扎根,緊緊抓住土地讓自己站得更牢,同時鞏固大地;向上張開的枝椏、長出千億的綠葉、百億的果實,滋養無數眾生的生命。生命不再為一己而存在,卻是生生世世與一切眾生休戚與共、同榮共生。

這便是《華嚴經.十迴向品》中菩薩道的精神:「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菩薩為何不安住於無上清涼的涅槃樂土?因為不忍眾生沉溺生死苦海,而獨自登上安樂的彼岸。

要有種子才能成就園林,種子如同眾生的菩提心,需要好好的呵護、保存與長養。現代有種子冷凍銀行,儲存各式各樣的種子,以因應未來可能的糧食危機或物種滅絕,然而種子銀行卻發現,保護種子最好的方式,不是去計較冷凍房裡的濕度溫度、或保存容器的品質,而是單純地種下它,讓土地來滋養它、讓四季來鍛鍊它。發芽、開花並結果,如此生生不息,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種子保存方式。寶貴的菩提種子亦是如此,僧大宗教師的養成便是培育菩提種子的過程,以多元的學習打開視野與心量,讓學僧在實際的磨練中,看見人間的樣貌,將芸芸眾生的苦樂涵映於心,在菩提道上視他若己,以佛法悲智自利利人,歡迎有願者來報考僧大。

自我慈悲訓練

◎釋常培(僧大學務處輔導法師)

「每雙眼睛都在向外追,每雙耳朵都在等待誰。卻忘了自己才是最好的夥伴,答案永遠在心裡。」筆者與女眾學務長常格法師,於高雄紫雲寺的自覺工作坊,聽專研心理學的茉莉老師,以「和心在一起」為主題,分享如何感受我們的心,找出煩惱根源,探索未知的自己,有如享受了一趟心靈豐富之旅。

茉莉老師分享「覺察、辨識、傾聽情緒背後的意義和渴望」,並「練習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情緒背後往往有許多等待自我認識的層面,要能對自己的情緒誠實;與人互動溝通要內圓外方,也就是「我OK,你也OK」的方式,口氣要溫和而堅定。

常格法師舉自身為例,今年生命自覺營,於農曆年前因疫情升溫,疾管局發布活動須符合一人一室的規定。當時面對快要擠爆的LINE訊息和相關單位迫切的詢問,決定自覺營是否照常舉辦的壓力,全落到身兼女眾學務長及自覺營總護的常格法師身上。

法師即使焦慮,甚至不知所措,卻先鎮定地溝通,請求各單位給予時間考慮,這就是面對壓力下給予緩衝機會,以尋求他方的協助,也是「把內心想法說出來」的互動溝通。

茉莉老師還分享了「慈悲的對話」——在痛苦或失敗的情況下對自己友善和理解,而不是嚴厲的自我批評。以自我慈悲四步驟「RAIN」:R—覺知當下發生;A—接納現實經驗;I—好奇開放探究;N—培育自我慈悲,學習從「自我批評」出離,進步到「自我友善」,最後達到「自我慈悲」。

這樣的訓練,正好對應到聖嚴師父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讓筆者聯想到,僧大學僧在養成出家人生活方式、心態、威儀的過程中,往往操之過急,常會陷入自我批評。這堂課也讓筆者學習到如何引導陪伴學僧健康地走出家修行之路。

人的煩惱往往來自對情緒覺察與認識不足,因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又常陷入自我批判的漩渦裡。試著書寫出情緒、事件,透過整理發現背後的渴望,進而找到煩惱的原因,練習用愛語表達內心的感覺,再以自我慈悲訓練,引導自己走出負面的情緒,慈悲地對待自己。

兩堂課程關懷陪伴學員,發現收穫最多的,反而是自己。

僧大講經交流

新世代青年僧 弘講心靈環保

【本刊訊】培育佛門法將,一棒接一棒。四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辦第十四屆講經交流,十三位學僧參加,分享研修佛法的體會,並邀請有豐富弘講經驗的執事法師們聯合講評,發表主題、形式、語言多元精彩,臺語弘講也通。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表示,從早期的「說書」到如今的「講經」,鼓勵同學們因應時代和大眾需求發揮所長,向師長汲取弘講經驗。

適逢法鼓山推動心靈環保三十週年,寬信行者分享運用心靈環保,找回曾經迷失的心;演維法師從陪伴老菩薩抗癌過程,體會放下和提起間的智慧;演誓法師強調在環境中,若能時時提起因果觀念,便能減少煩惱與對立,而皆由心靈環保的妙用來消解煩惱、調身調心。寬瑞和寬永兩位行者,嘗試以臺語表達如何運用「四它」、怎麼做「正港」的佛教徒,希望將來弘法時更貼近大眾。

不離生命的關懷與教育、生活的智慧與慈悲,寬仁行者「遇見生命中的逆行菩薩」、寬恩法師「如何走出生命的苦難」、演勁法師「《金剛經》的四句偈」、演宥法師的「慈悲觀」,主題從身心覺照到眾生關懷,坦率真誠的分享,獲得在場同學共鳴與師長嘉勉。

默契十足的演千、演煦法師,以豐富圖文搭配戶外觀察,幽默講解「法鼓山的寶──自然環保之草木蟲鳥篇」,期盼大家在春夏之際能留心腳步、愛護生命,也感念聖嚴師父當年用感恩大地、護念物種的慈悲心,建設法鼓山園區,如今才有這片眾生和樂同生活的淨土。

講評法師們期許學僧透過講經交流,互為彼此的善知識,相互學習成就,成為弘法利生的宗教師。此次講經日後將擷取菁華,置於僧大官網與大眾分享。

◎法鼓山僧大網址: https://www.ddsu.org


▲演千、演煦法師講說法鼓山的寶,感念師父當年以慈悲心建設法鼓山。(張曜鐘 攝)

DILA

數位典藏春季成果發表

【釋演曉/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四月二十二日下午主辦線上「二○二二法鼓數典專案春季發表會」,由圖資館館長洪振洲、華嚴專宗學院院長賢度法師、助理教授王昱鈞及四位專案助理,透過視訊發表「因陀羅網與無盡緣起:臺灣三位華嚴僧人著作資料庫」、「CBETA online二○二一連結與創新」、「口袋中的寶山:《法鼓全集》行動版」、「佛典與AI:文字處理應用實例」、「大家來找查:敦煌寫本比一比」五個數位專案的階段性成果,共有八十位關注數位佛學資源的學界、教界人士、學子上線參與。

賢度法師介紹二○一三年起與數位典藏組合作,將南亭長老、成一長老以及法師本人研究華嚴學的專論著作,著手數位化編輯的成果。專案助理林采蓉展示已完成的三位法師著作集,以及《新修華嚴經疏鈔》數位化建置成果,網頁目前已正式上線。

洪振洲發表中華電子佛典二○二一年完成的作業成果,包括新增《太虛大師全書》共十四集與國圖善本佛經圖檔授權。CBETA資料集已收錄國圖珍藏善本佛典共六十四部,二○八卷,其中有國圖珍藏國寶級善本古籍,元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孤本,是現存最早木刻朱墨雙色佛經,使用者只要在CBETA平台就能看到佛經內容原貌。

「《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數位版網站,自二○二一年十一月上線後,持續進行標注引文出處的工作,後續新增《聖嚴法師年譜》四冊,共計四五一○筆譜文。專案助理謝承恩表示,從後台統計發現,新版上線後使用率急速飆升,其中行動裝置流量占一半以上,團隊目前正在開發行動裝置測試版,對介面進行優化,便利廣大使用族群,正式版的上線指日可待。

王昱鈞分享佛典結合「自然語言(人類語言)處理工具」(NLP),運用大數據資料,訓練電腦學會識別出資料的規則進行判讀。如數位人文研究經常需要進行文本分詞、詞性標注分析等,藉由NLP,未來將可實現更多研究方向;中古佛教寫本資料編碼工作已進入第七年,專案助理林靜慧分享敦煌寫卷內容數位版、補充標記的通假字、俗字/異體字及目前陸續完成超過六十種敦煌寫本數位編碼成果。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5期5月號

發菩提心,我願意!

菩提心對於修行佛道的人意義何在?聖嚴師父寫過:「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為菩提心?利他為第一。」可知發菩提心是成佛的法門,應將所有的人都視為恩人,用財物、無畏及佛法來知恩報恩、利益眾生。

大乘經典《華嚴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等,皆提到發菩提心的重要,經典中,善財童子、須菩提、阿難、舍利弗尊者等,一一示現了深化菩提心的修行歷程,值得吾人見賢思齊。許多祖師大德撰文勸人發菩提心,以清代省庵大師最著名,近代諦閑大師講解此文,提示發菩提心的八相與十種因緣,指引正確發心不誤入魔業。達賴喇嘛尊者華語翻譯蔣揚仁欽博士、《點燈》節目製作人張光斗、圍棋老師趙娟分享發菩提心的體驗,一步步老實修行,不忘初心。

「心農法進行式」分享菩薩農場裡,森羅萬象皆在說法,你聽見佛菩薩的心語嗎?「佛學線上」由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張嘉如,以「模仿三角」和「代罪羊」理論,解釋新冠疫情引發的社會現象與迷因,並試從「南泉斬貓」公案的生態啟示,解決模仿暴力。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文理學院邁入15週年校

【願作眾生園林】
悲智沃土 普濟有情

【新僧活札記】
自我慈悲訓練

【僧大講經交流】
新世代青年僧 弘講心靈環保

【DILA】
數位典藏春季成果發表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5期5月號
發菩提心,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