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寮

船槳、變形金剛和德國媳婦,這是什麼奇特的組合?
熬湯、備料、補追菜,計畫趕不上變化!
本期一起到水深火熱的大寮體驗早齋禪三。

◎梁常梵


(百丈院香積室 提供)

看過像船槳一樣的鍋鏟;如「變形金剛」可直立、乾濕分離的鍋爐;比阿信更任勞任怨、功能超強的「德國媳婦」嗎?各式菜餚以「托」為單位,還有從各地而來,揀、切菜都難不倒的萬行菩薩……這些,都是大寮特有的風景。

開菜單像修營養學分

二○二一年底,熟識的香積室法師找我到總本山大寮體驗煮早齋,仗著拍過幾期食譜,平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我熱血地答應了。從開菜單開始,慢慢了解完成一頓早齋的過程。為大眾料理不像在自己家裡可以隨心所欲,五菜一湯中的「主菜」,必須是含有蛋白質的非基改豆類食材;兩道「中間菜」要融合幾種營養、顏色相互搭配的菜色,不能是單一食材做成的「寡婦菜」;外加兩道「小菜」,得考量有些蔬菜太涼不適合在早齋出菜……搞懂這些「眉眉角角」,就像修了一門名副其實的「營養學分」,受教了。


▲琥珀豆干佐美人腿

總本山冬天濕冷,湯品是為大眾暖身的營養補給,幸得資深主廚菊香菩薩出手相助,三天的養生湯品:十全大補湯、山藥木耳湯、福慧麻不辣湯,完全溫暖了大眾的胃。

大寮是有機體,因緣隨時變化,得隨緣接招!像原本開了「乾煸四季豆」,但菜頭回覆四季豆價格太高,只有甜豆,於是改成「彩椒甜豆」;沒想到開煮當天,來的卻是醜豆,最後上的菜成了「乾煸醜豆佐義式香料馬鈴薯」,果然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呀。

鈴鈴!早齋時間香積室電話響起,「追加三十人份青菜。」主廚和法師快步走向胖胖鍋熱鍋、快炒、裝盤,補上齋堂追的菜,這天早齋的任務至此暫告圓滿,大夥兒也鬆了一口氣,準備用齋去。

萬行菩薩超強補位

大寮是流動的,煮完早齋,把清理好的胖胖鍋和周邊的地板,移交給午齋團隊,然後移動到後方的流理台,繼續備隔天早齋的料。包三菇餛飩、滾素獅子頭時,正愁人手不夠,恰好就有義工菩薩捲起袖子加入補位,讓備料工作倍速完成。

正當一切順利進行著,一個失念,清洗切碎機時,手指不慎誤觸刀片,一時水槽、地上血跡斑斑,「我切到手了。」法師、菩薩們立刻上前關懷,止血、消毒、包紮,要我先在一旁休息,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處置,讓傷口迅速好了大半。

那三天,清晨三點半從禪悅書苑摸黑走到大寮,冷冽的空氣讓大腦完全清醒,想起幾年前去緬甸禪修,同樣的起板時間,同樣的空間移動,只是這次的禪堂換成了料理早齋的大寮。回想一幕幕法師優雅地推動鍋鏟攪拌食材,恭敬地淺嘗試吃;主廚、菩薩們相互補位,同心協力轉動食輪;上菜時先設想好盤飾,以歡喜恭敬心嚴飾擺盤,再送上餐車供養大眾,都讓人打從心底微笑了。

這場大寮早齋禪三,圓滿。

方丈和尚清涼語

做義工 為什麼要穿制服?

◎果暉法師

曾有菩薩問我:擔任出坡工作,比如從事打掃、搬運、清潔等勞動任務時,穿平常便服,豈不是更有利於肢體活動,也不必擔心把制服給弄髒汙了。為什麼做出坡義工工作,也要穿制服呢?

這是滿有意思的問題。以法鼓山團體為例,如果是第一次當義工,或是臨時發心做義工,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穿便服做義工;但若是長期來做義工,還是建議換上統一的制服比較好。

相信曾經參加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的菩薩,都感受到法會有一種殊勝莊嚴的攝受氛圍,這除了場地的莊嚴布置之外,那就是參加法會僧眾或信眾菩薩們的衣著莊嚴。參加過總壇的菩薩也都看過,大殿門內上方,懸掛一幅聖嚴師父親自撰寫的「心地莊嚴」墨寶。

日本是大乘佛教盛行的國家,國民在日常生活中重視穿著禮儀,以穿著顯示敬業精神,應也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所致。在臺灣,一般較具規模的團體或企業,也會要求所屬成員出勤時身著統一的制服,即使為道場或公益團體做義工,主辦單位通常也會提供特定的服裝給大家。

擔任義工時,穿著整齊一致的制服,象徵一種團體的道風或整體精神。在出坡時,透過整潔、莊嚴的統一穿著,可讓人感受到我們是訓練有素的團隊,衣著整齊、服務周到、態度親切,而讓對方心生敬慕、嚮往。另一方面,穿著也提醒自己正在修行菩薩道,也是菩薩儀態教育的一部分,義工的穿著,正代表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服務奉獻,也是一種敬業精神的表現。

穿制服,看起來好像是生活的細節,不是什麼要緊的事,事實上很重要,衣著代表我們身口意三儀表現於外的象徵。

做義工,穿著整齊、莊嚴、潔淨的制服,從服裝儀容上,代表我們團體的整體品質,更讓我們在無形中,發揮攝化眾生的教育功能。

歡喜學佛路

一場佛法及時雨

◎包炯亮(溫哥華)

從小,佛教對我來說,是寺廟裡的燒香拜佛。長大後,學習地球科學、西方心理學、哲學,開啟對人們內心世界的好奇、對生命本來面目的疑惑。探索過程中,佛法所含藏的答案,總讓我莫名歡喜,但整日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奔波,偶爾抬頭仰望,只是心中憧憬而已。

移民到溫哥華,走進法鼓山後,才開始學佛修行。最初幾年,身心體會良多,但也發現自己的修學過程一直是斷續零碎,誠如常惠法師所說:「在一張白紙上偶爾落下零星的點,是不會連成片、構成圖的。」所以,一看到溫哥華道場開辦「佛法探索」課程,馬上報了名。

「佛法探索」第一學期的課程已結束,對我來說像一場及時雨,好歡喜!法師從印度佛教追本溯源,脈絡清晰,心中不時湧出「哦,原來是這樣啊!」的豁然明朗。隨著法師引領,既能深入佛法源遠流長的歷史,又有一種不拘泥於既定結論的超脫,不知不覺中更深入佛法,對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由衷生起敬仰感恩之心。

第二堂課時,法師以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所著《人類大歷史》為引子,拋出一個問題:「佛法到底是真理,還是人類虛擬想像出來的一個現實?」震撼中令人省思探索。在課堂裡,似乎沒什麼不可談的,從當前社會人們對佛教的各種迷思、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煩惱執著、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反應各種狀況……面對所有外在發生時,我們都可運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處理,這樣充滿智慧、力量和自在的探索之旅,非常過癮!

很慶幸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身心安定,像是開啟了寶庫,又像拿到了地圖,清楚自己的位置,堅定要去的方向。能確定修行路,心中自是歡喜,還有一群同參道友,每週在線上相聚,相互支持鼓勵,成就難得的共學因緣。感恩法鼓山、感恩監院常悟法師的安排、感恩常惠法師辛苦授課、感恩一路共學的同學們!

鈔經也鍊心

心與手 同步經行

◎邱演瑛

去年(二○二一)報名參加臺灣的「萬人寫經」活動。想起早年住亞洲,宣紙容易購得,每天都能以小楷鈔《心經》。書法寫不好,但總能一筆一畫、心無旁鶩地一邊誦經,一邊寫經。

回到美國,親近道場後,請購了鈔經本,用細簽字筆鈔經。寫完一本又一本,近來發現字跡愈寫愈潦草,而且會寫錯字。想想,或許這幾年振筆疾書做筆記,為了多記些法師們的開示,字變得龍飛鳳舞了。

原來做筆記時,也同時養成「快速寫潦草字」的習慣,彷彿是變相地「勤練貪瞋癡」,以致鈔經時,自然也愈寫愈快。當下心在哪裡?似乎從未覺察,只是急功近利地想「完成」鈔經。經義為何?理解多少?全然忽略了。聖嚴師父說,鈔經可加強記憶,熟悉經典內容;也能生起恭敬心,因為能自淨其意,專心一致,就等於在修習禪定。慚愧心起,自己有違鈔經的殊勝啊!

覺察到鈔經的壞習慣後,開始練習放慢,只求凝心於手,一字一步專注在紙上移動的過程。但參加「萬人寫經」又讓我發現,境界現前,專心無礙又破功了。因為每日寫一部《心經》,圓滿一○八遍後要寄回臺灣;心,有罣礙了,覺得字不夠端正,不夠莊嚴。

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向前行的一小步。學佛與鍊心無法一蹴可幾,平時要隨時提起方法,勤修戒定慧,以息滅貪瞋癡。法師們常說「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一字一畫與心同行,正如經行的每一步。

多年前的初心,只是老實鈔經;學佛後,卻因一知半解而煩惱熾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何其難啊!但是,學佛不就是要覺察煩惱、放下執著。最近持續鈔經,終於感受到一點小小的安定。看著字跡,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放開紛飛妄想,無關美醜,一心一字一步,清涼地在紙上經行,淡然無礙。末了,迴向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禪坐後出坡

心與手 同步經行

◎簡演明(舊金山)

疫情之後,第一次回道場「出坡」。回想二○一八年,第一次踏入舊金山道場參加禪坐共修,擔任總務組長的師姊邀我共修後一起打掃,開始了禪坐後出坡、每週四打坐加打掃的模式。

上午的共修包括:八式動禪、靜坐、聆聽法師開示。午齋後,大家很有默契地分工打掃。師姊總叮嚀大家:出坡是培福的好機會,但重要的不是打掃,而是透過清潔環境,安定自己的心;做多少隨順因緣,重要的是打掃的當下安定專注。

喜歡在靜坐靜心後,靜靜地、慢慢地打掃,好似將禪坐的狀態延續下來。不管掃地、拖地、擦灰塵、洗廁所……變乾淨的不只是環境,也是自己的心,尤其掃廁所、洗垃圾桶。週四是垃圾車的載收時間,可把清空的垃圾桶好好沖刷,謝謝它們每天盡責收納垃圾,讓它們放假在院子裡享受陽光。

掃洗手間時,可能藏污納垢的地方,一一讓它們恢復乾淨亮麗,最後再將雙手可能觸碰的水龍頭、馬桶沖水按鍵、門把等加以消毒。

之前,有位師姊跟我分享,洗廁所最能消融自我。身為金融業高階主管的她,每天光鮮亮麗,雙手十指纖纖,指甲固定保養。一開始,她訝異又勉強地接下了洗廁所的任務,但逐漸地,她覺得內心原本有些很堅持的東西,好像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看事看人,逐漸能平和、平等。這才了解法師分配這份工作的用意與用心。

出坡結束,自己淨心健身,大家也立刻感受到環境恢復整潔,心生歡喜。聖嚴師父在《禪鑰》中說到:「我們所到的任何環境,都應看作就是我們自己。」「不管到哪兒,都把自己帶到那兒。那麼我們只要把心門敞開,心量便要放多大就放多大,這就是自我的存在。」

早安,大寮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做義工 為什麼要穿制服?

【歡喜學佛路】
一場佛法及時雨

【鈔經也鍊心】
心與手 同步經行

【禪坐後出坡】
不只環境變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