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福田班線上結業囉

新莊班歷經十八個月三度停課復課 159位學員齊聚雲端圓滿課程


▲新莊福田班歷時十八個月圓滿,班導師、悅眾、義工們一路陪伴。(信眾教育院 提供)


【釋演曉/臺北報導】歷經三次開課、三度停止實體課程,二○一九年十二月開班的新莊福田班,又逢疫情三級警戒,最後一堂課暨結業式終於五月二十三日透過網路圓滿,歷時十八個月開班,創下聖嚴書院福田班同期上課時程最長紀錄。一百五十九位同學相聚雲端歡喜結業,雖然少了實體表演,但在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班導師演本法師、信眾教育院演授法師祝福勉勵下,透過影片回顧、班級悅眾與內外護義工線上交流分享,更顯溫馨。

課程總回顧時,演本法師鼓勵大家運用所學到的觀念及方法,在每個當下,學習回到自心的清淨與安定;疫情期間可連結法鼓山官網的「安心專區」,學習安心妙錦囊,或透過每日課誦,在家安心共修。

「一波三折中,終於完成結業式。」班長楊麗香感恩班導師、同學及內外護義工的奉獻成就,也歡迎常回新莊分會共修,一起在學佛路上,互為同學伴侶。由於上課地點是借用新莊農會場地,每次課程前總要動員八十位以上的內外護義工,先將物資運送到農會場布,光是香積義工就有三十幾位。外護義工溫福項表示:「法鼓山是我們的大福田,修福又修慧,能奉獻付出,就覺得法喜充滿。」

「佛法就像黑暗中的一盞燈,愈能靠近接觸,就愈能照亮黑暗。」結業生代表蔡宜君分享,過去因輕度憂鬱症而害怕接觸人群,無法踏出家門,現在能拿起麥克風侃侃而談,都是因為信仰佛教才逐漸好轉。上了福田班更懂得運用方法,如「四它」就非常實用。

常應法師以「結業是當義工的開始」勉勵學員,並要養成做定課的習慣,既能練習定的工夫,更學到佛法知見。例如起煩惱時,用〈四弘誓願〉中的「煩惱無盡誓願斷」或是《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幫助自己轉念,化解煩惱,就是個福慧雙修的快樂學佛人。


▲課程一波三折,讓學員們更加把握每次學習的因緣。(信眾教育院 提供)


結業心得分享

結業是承擔的開始

◎陳新爽

感恩能有殊勝因緣上福田班,課程雖因疫情有幾次中斷,也讓我們體驗到無常,應珍惜擁有、知足惜福。感謝有眾多法師授課、義工菩薩護持及眾善因緣加持,我們才能順利結業,讓我更體認到「佛法難聞今已聞,精進勤修菩薩行的因緣」。

福田班課程非常有次第的安排:從認識聖嚴師父、入寺禮儀、體驗法鼓山是大寶山、四種環保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如何應用「心五四」在生活中、提倡「心六倫」運動之目的、萬行義工心態、三大教育、中華禪法鼓宗、漢傳佛教、法鼓山的四種堅持及共識,都是作為法鼓山義工必須熏學了解,也是精進成長的方向。

每次生命故事分享,在個人的心靈都有深刻觸動,感動的是義工歡喜慈悲為利他而付出;給我激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應以佛法智慧來化解煩惱,以四它來處理。學佛是這麼快樂,人生決不孤單,相信人生道路上會是「佛陀牽著我的手」。

這期福田班我收穫滿滿,其中之一是全家五個人中,三個人是學員,兩位兒子學習當外護。感謝法師的用心,福田班雖已結業,但也是承擔的開始,當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盡最大的心力。

法鼓文理學院學士班畢業呈現

四年學習成果多元開展


▲十一位學士班畢業生,各依專長、興趣呈現多元的主題內容。(本刊資料)

【釋演曉/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於五月二十、二十六至二十七日舉行「一○九學年度學士班畢業呈現」線上發表會,佛教學系十一位學士班學生,各依專長及志趣,展現四年學習成果。線上亦有十一位指導教師及會審教師與數十位師生參與。

不同於一般學術論文發表,畢業呈現發表主題涵蓋多元面向,解門有華嚴思想研究、觀音信仰、文法手冊、漢巴佛典文獻比較、佛教儀軌等;行門則有海外交換研修見聞、正念飲食、以佛典故事編寫兒童營隊教案等。

德軒法師發表「巴利語與漢譯文獻中的波羅蜜思想——以《行藏》與《六度集》為主」,解析波羅蜜與本生經典的關係,更進一步從巴、漢經典中的波羅蜜精神進行比較。

修行者如何在睡夢中保持正念持續禪修?林靖緁從「佛教之睡夢修法」論題,比對《瑜伽師地論》覺寤瑜伽,與藏傳佛教《那洛六法》夢瑜伽修持法的異同。

佛陀也教授瘦身之法?《雜阿含一一五○經》佛陀曾教過胖的波斯匿王:「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張立欣從量化研究方法進行樣本分析,探究現代人「正念飲食」的重要性。

「參學帶來的啟發,不僅打開視野,更意識到歷史典籍和史實之間的複雜認同與意識間距。」傳持法師分享二○一九年前往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Asien-Afrika-Institut)印度西藏學系之海外研修心得。法師表示,在課程裡,除了大量的佛典語言養成,文本閱讀與文本考證(Textual Criticism),特別是校勘本的編輯更是該系研修重點。校長惠敏法師勉勵傳持法師,對於學習過的知識、學問、技能,要持續地自我提昇,將學習融入生活,才能產生長遠效果。

全程擔任論文會審的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講評說明,學士班畢業呈現有兩種形式,一是論文寫作,另一是實務成果報告,本屆同學多以論文寫作呈現。提醒同學書寫過程要練習提出問題意識、運用文獻進行論述,甚至與現有的研究成果對話,是培養表達與書寫邏輯很好的練習。

畢業快樂! DILA辦學士班線上畢典


▲校長惠敏法師期勉畢業生,將世界趨勢融入生涯規畫,以「博雅」精神及「善法五戒」,為社會帶來良性循環。(本刊資料)

【釋演曉/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於六月十一日上午透過遠端視訊,舉行學士班畢業典禮,十位來自臺、港、馬、泰、越的法師、同學,完成佛教學系四年學業,在〈三寶歌〉、〈菩薩行〉的旋律中,線上六十多位師生親友觀禮下,搭菩薩衣及受證,邁入人生新旅程。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透過錄影,為曾親自授課的畢業生祝福勉勵。「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成長;而成長的目的則是為了奉獻。」方丈和尚引用創辦人聖嚴師父法語勉勵畢業生,無論繼續進修或從事各領域工作,都要把握時間精進學習,並將在校所學實踐在生活中,一生將有很大的受益。

來自越南的法潤法師,代表畢業生感謝師父、僧團的支持及授業老師的教導。他分享剛到臺灣時,完全聽不懂中文,四年後能代表致詞,很歡喜看到自己的成長。法潤法師說,班上每位同學懷有不同夢想,卻有共同的心願,即是在充實自我的同時,也能夠利益更多人。

校長惠敏法師表示,從去年初全球邁入「後疫情時代」,在這充滿變化和變數的時期,人類必須懷著謙卑的心來面對所有的生命;勉勵畢業生要將世界趨勢融入未來的生涯規畫,以在校學習的「博雅」精神及「善法五戒」,為社會帶來良性循環,並祝福畢業生如海東青般大鵬展翅,勇健啟航。

【法鼓書齋】

■《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宏及明末融合》出版

本書為漢傳佛教研究泰斗于君方教授第一本以英文書寫的明代佛教專書,研究方式在當時學術界造成旋風,成為劃時代巨作,中文版由方怡蓉翻譯。

全書從雲棲袾宏的生平、著作談起,探討他主張的禪淨雙修和念佛法門,進而從居士佛教運動的推動者、僧團改革的領導者,深入探究他為革新佛教所做的努力和影響。文末總結袾宏一生評價,歸納對明代佛教的觀察和見解。透過袾宏的種種復興佛教運動,反思現代漢傳佛教如何回應時代課題,找到創新融合之道。

于教授在中文版自序中提及,在「明代佛教」主題外,使用原始文獻和方法也引起學術界相當關注,當時佛教論文或專書注重文本、義理、宗派歷史,而她廣泛取材,例如袾宏的著作,他和居士弟子的書信往來、明史、僧傳、地方志、寺志、儀軌、清規、善書、小說等,呈現佛教在明代社會實際運作的情形。

■《人生》雜誌455期7月號

創傷覺察與安心之道

生命中的災厄、磨難、變故,在內心留下或深或淺的創傷,覺察是面對這場內在戰役的關鍵一步,諮商心理師林純如引導從認識創傷機制,到練習「上戲」準備與「下戲」自我照護,先照顧好自己的心,也有能力護念更多的人。研究心念醫學的鄭先安醫師解析大腦與情緒的祕密,提醒運用禪修方法強健心力,解開情緒暗流。許瑞云醫師則從追溯問題源頭,最後接受與愛自己,並為他人祝福,因為愛是最好的療癒力。

究竟而言,佛法的正見如同為心靈注射疫苗,在苦厄之中,能如理思惟,自苦亦安樂,是世間最好的護衞。常法法師分享《心經》的智慧,以及聖嚴法師的「四它」,學習斷開苦厄之間的連結,進而度一切苦厄。走過創傷的四川地震志願者鄧琦與八八風災受災戶陳敬忠,分享在奉獻中撫平心中的痛與怕,了解活在當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

「電影與人生」透過韓裔移民第二代小男孩的眼光,看《夢想之地》移民家庭的成長與奮鬥,經歷磨難的考驗,也是逐夢過程的祝福。2018年,繼程法師到波蘭指導禪四十九,依〈禪觀修學次第簡表〉講解漢傳佛教的禪修方法與次第,在「禪觀修學指引」專欄,法師強調正見是禪修的要件,具足正見能使修行不迷航,完成解脫生死的終極目標。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最長福田班線上結業囉

【結業心得分享】
結業是承擔的開始

【法鼓文理學院學士班畢業呈現】
四年學習成果多元開展

畢業快樂!DILA辦學士班線上畢典

【法鼓書齋】

《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宏及明末融合》出版

《人生》雜誌455期7月號
創傷覺察與安心之道

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