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佛法盃 佛教青年歡喜交流

佛光佛教學院、法鼓佛教學系學子 展開一年一度體育競賽、藝文饗宴


▲為使學子開展視野,相互切磋觀摩,第五屆「佛法盃」體育競賽與藝文交流在佛大校園展開。 (文理學院 提供)

【宜蘭訊】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與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輪流舉辦的「佛法盃」,五月四日在佛大校園展開第五屆體育競賽與藝文交流。由於兩校的佛教學系是全臺唯二,為了使學子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開展視野,相互切磋觀摩,增進對自己與對方學校的認識,進而珍惜學習資源,成長自我,共同朝向佛大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所勉勵的「一起為佛陀做事」而努力。

上午九點多,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率領八十位師生抵達宜蘭佛光大學懷恩館,受到佛大師生熱情的歡迎。在聽聞佛大箏樂社演奏的〈陽明春曉〉等三首迎賓樂曲後,惠敏法師憶起早年聖嚴師父、星雲法師及創立華梵大學的曉雲法師,最初都是在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致力於佛教學術與藝術研究,隨後各自創辦佛教大學,為臺灣的佛教高等教育開啟新局。

緊接而來的籃球與羽球友誼賽,雙方學子展現在靜態的研究、修行之外,也有動如脫兔的一面,經過激烈的競技,彼此互有領先。在享用佛大師生精心料理的十數道香積素菜午膳後,下午是一系列的藝文與學術饗宴。佛大一年級學生首先表演改編自《本生經》的舞台劇「須大拏太子」,從編導、演員、旁白、服裝、道具等,全由同學包辦,認真逗趣的演出,博得滿場笑聲與掌聲。文理學院學生則獻上箏樂、〈純真覺醒〉舞蹈、趣味辯經與巴利語「慈心頌」唱誦,最後全體師生人手一盞心燈,祈願世界和平、眾生安樂。

藝文交流之後,學士班同學組隊參加佛學知識金頭腦競賽,兩校佛教學系系主任闞正宗與鄧偉仁則共同主講「臺灣佛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講座。闞正宗回顧自日治時代以來,臺灣現代佛學教育的發展興衰,提醒學子珍惜當下的學習環境。鄧偉仁則啟發學子反思現代佛學教育的特殊性與限制,面對社會局勢的變遷,應認真思考佛學教育未來的發展。

經過一整天精彩、熱鬧的互動,閉幕典禮上,師長們頒發「悲智雙運」獎與「巧智慧心」獎,表揚參賽同學的優秀表現,雙方也互贈親手製作的泡菜、醬料與金山名產。因疫情關係停辦一年的佛法盃,今年適逢五月四日舉辦,惠敏法師期勉學子珍惜這場佛教青年的「新五四運動」,也歡迎佛大師生明年到法鼓校園來切磋。

四大佛教數典專案 成果報你知

【本刊訊】「二○二一法鼓數典專案」春季成果發表會,四月二十九日下午舉行線上發表。以「連結與探索」為主題,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佛學資訊組助理教授王昱鈞等,從佛典資料庫建立與公開共享、運用人工智慧來辨別佛典文字、《法鼓全集》網站改版、法的療癒主題式資料庫,以及中古佛教寫本資料庫編碼,發表專案最新進展。

洪振洲館長期許各專案以「連結與探索」開展佛學數位資源新方向,目前數典小組的各佛學專題資料庫仍是各自獨立作業,少了跨專案甚至跨組織的連結。未來,資料庫的連結是首要處理的目標,以建構佛學知識系統。

「漢籍佛典進階文字處理」由王昱鈞示範漢籍佛典文字的分詞。透過AI工具,採用BIES的標籤,標注每一個的詞性,目前人工標記語料超過四百六十萬字。未來希望發展佛教專有名詞的辨識,達到漢文佛典以機器學習(CRF)的語言模型方案,利用深入學習所使用的循環神經網路(RNN),有效以新語言表達漢文佛典內容。

開發中的「《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網站」新版操作介面可使用全螢幕閱讀,數典小組謝承恩表示,顯示時以一篇完整的文章為單位,且容許含標點符號字串的搜尋。網站更整合《聖嚴法師年譜》及著作清單,將師父的全集與年譜完整連結。

專案助理呂玟儀發表「法的療癒主題式資料庫——以禁咒治療為例」,目前資料庫共收錄一百二十四筆資料,分成說咒者、聽咒者等類別,以及用到的物品與手印等。例如乞雨咒、除十惡神咒等的持咒、治療方式與效用等相關文獻,為佛醫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工具。

最後一場由林靜慧介紹「中古佛教寫本資料編碼」專案,主要依據國際敦煌項目(IDP)提供畫質較好的圖片進行編碼,並使用國際通用TEI的標記,將敦煌寫卷變成數位版本,目前完成四十種寫卷,收錄佛經外,還有變文、瑞相記、寫真贊、偈頌等。

洪振洲也鼓勵使用者廣發提問,在不斷發現、解決問題中,使佛典數位化知識網早日成形。


▲法鼓數典小組以「探索與連結」為題,發表佛學專題資料庫產出成果。(李佳純 攝)

與禪相遇2.0 提昇教學力

僧團培訓中階禪修師資

【釋演曉/金山報導】法鼓山僧團繼去年(二○二○)為僧眾規畫「與禪相遇」禪修研習營,培訓進階禪修師資後,今年五月三至六日更進一步以提昇初級及中級1禪訓班師資為目標,規畫「與禪相遇2・0」課程,分兩梯次於第一大樓國際宴會廳展開。透過演練與研討,確切掌握禪修方法,並針對用功時所遇到的問題釋疑。

研習營內容以中級1禪訓班課程架構為基礎,由禪堂監院常乘法師、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常正法師、僧團常襄法師共同帶領。第一天課程包括數數念佛、體驗身體覺受、「昏沉、散亂、痛」;第二天為動禪、呼吸與我、幻覺與氣動、禪修的輔助條件等內容。

「帶領禪修時,須適時觀察禪眾的接受程度。」常襄法師以自身經驗分享,過去面對禪眾,多強調方法的運用,往往忽略禪眾當下的需要。像昏沉、散亂、痛,是禪修者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參加短期禪修的禪眾,在方法對治上並不熟練,講師必須契理契機針對禪眾當下的身心現象適度引導,才能有所幫助。常乘法師鼓勵僧眾每天要規律打坐,才能切身體驗到禪修的受用,教學時學員也能感受到同樣的信心。

常啟法師帶領僧眾重溫初級禪訓班內容,複習三時調三事的步驟與調息的細節,並分組交流用方法時常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式。「調身、調息、調心,實際上是合在一起用。用功時就是在調這三件事。」講解中級1禪訓班內容「呼吸事項與調心層次」時,法師說明《小止觀》中的呼吸四種現象「風喘氣息」,與《六妙門》中的數息、隨息和止的方法與身心配合,以達到身心安住。課程最後,常啟法師鼓勵大眾時時以聖嚴師父所說,禪修者四個重要心行:大信心、大憤心、大願心、大慚愧心自我檢視,持續用功,便能在禪修上不斷提昇。


▲僧眾分享教學經驗,在學習中提昇未來帶領禪修能力。(釋演曉 攝)

AI世代 深入經藏更Smart

【李欣潔/高雄報導】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如何借力使力,善用AI人工智慧,深入卷帙浩繁的佛教典籍?高雄紫雲寺於五月八日下午,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洪振洲及助理教授王昱鈞分享「AI世代的經藏深入術」。

洪振洲首先分享佛學典籍數位化的成果,在此基礎之上給予研究者閱讀的指引,如不同類別的典籍可以對應哪些不同的精進需求,並進一步介紹CBETA中華電子佛典集成,以及《法鼓全集》數位版的進展。洪教授不吝與大眾分享自己如何將佛典數位化的成果應用在研究與生活上,展現了科技與佛法相輔相成的具體成果。

王昱鈞則介紹人工智慧這個浩瀚的領域中,跟佛法的學習與應用最具關聯性的「自然語言處理」。他將佛學初學者經常遭遇到的困難分為五種類型,針對這五種類型,詳述「自然語言處理」如何以特定的程式,來幫助大家克服難題。透過專業的解說,讓大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其與佛法的連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透過兩位教授提綱挈領的介紹與說明,在座聽眾不但對AI科技如何協助人類整理文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見識到人工智慧對諸多經藏典籍的查詢與解讀做出的具體貢獻。


▲透過洪振洲、王昱鈞老師的介紹,聽眾認識運用AI科技來查詢與 解讀藏經典籍的幫助。(邱順祥 攝)

僧大二十週年特展幕後

策展新鮮人的祈願

◎釋常燈

法鼓山僧伽大學二十歲了,當然要有紀念特展!這是屬於僧大「學術出版組」的工作,每每看到這名稱就很心虛,自己既沒有學術背景,更沒有出版經驗,但「出家」本身就是潛力開發中心,會的盡力做,不會的努力學習。學習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服務奉獻。

從來沒有策展經驗,雖然感到榮幸也覺得很有趣,但茲事體大,加上有時間的急迫性,內心思慮一番後,開始發想展覽主軸與硬體設計。這次特展的定位是:聖嚴師父僧教育現代化的理想實踐,以及認識出家修行的真實樣貌,展覽名稱為「現代唐三藏養成計畫」,形式上希望能實踐環保,多功能運用展品。

首先用心智圖表畫出發想內容,而內容來源是每年出刊的《法鼓文苑》,那是歷屆學僧最純真的成長紀錄,其中較困難的是:如何將想法轉換為成品。設計了三台收納式移動展車,但光是將手繪結構圖表達給專業木工菩薩了解,本身就是件高難度的事。經多次溝通,由設計師繪出3D圖,來回確認展車上互動式機關實作的可行性。

整體設計理念與內容的傳達,也是高難度的事。特別這次是由一位年輕、不認識法鼓山、對佛教也陌生的設計師來搭配,溝通過程備感艱辛,感覺像是一場「二人三腳」的遊戲,所幸一切的不足之處,都有從地湧出的菩薩來填滿。年輕的設計師完成後,開始對法鼓山有親切感,主動表示想體驗展覽中提到的事。

除了實體布展,同時還規畫了「半日僧大導覽」組團預約和個人看展活動。目前護法總會「勸募會員返校日」已報名四梯次,每梯參加過的護法菩薩們,無不歡喜帶著「募僧捨我其誰」的願心回到地區,這也是此次特展背後最大的祈願。敬邀大家來法鼓山僧大看展,未來也希望展車能到全臺各地展出,一起來募僧!


▲移動展車展出歷屆學僧最純真的成長紀錄。(李東陽 攝)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54期6月號

幸福社企,讓善循環

時尚,可以很環保;旅行,可以把資源送進偏鄉;故事,可以實踐教育理想;設計,可以提供弱勢就業的機會……什麼是社會企業?專研社企與創新、社會影響力評估的陳定銘教授,介紹社會企業的類型與使命,在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永續的願景,尋求翻轉世界的力量。如何結合落實心靈環保的心經濟生活?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果光法師,以聖嚴師父的「心五四」思想為指引,提供落實正命生活、四福生產、四要消費的方式,透過自利利他,航向共存共榮的永續願景。

以幸福為指南,以營收當燃料,社企故事介紹培力都市原住民婦女就業的「快樂大掃」;將身心受限者的藝術創作融入設計並行銷的「點點善」;培訓長者說故事,以「老有所用」為核心的「搖滾爺奶」三個社會企業。

具華人、法師、留學生多元身分的馬來西亞籍有暋法師,在「世界佛教村‧京都」中分享於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的京都生活觀察與學術體驗。「佛學新視界」惠敏法師談「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鼓勵大眾在促進個人健康與福祉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佛教藝術維基解密」介紹佛教石浮雕,不僅是建築物的裝飾元素,還具有記錄、保存與傳播的功能,可說是傳達佛教思想、代佛說法的「石傳媒」。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第五屆佛法盃 佛教青年歡喜交流

四大佛教數典專案 成果報你知

【與禪相遇2.0 提昇教學力】
僧團培訓中階禪修師資

AI世代 深入經藏更Smart

【僧大二十週年特展幕後】
策展新鮮人的祈願

【法鼓書齋】
幸福社企,讓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