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自在1

生活,就是修行

◎聖嚴師父

修行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我們的心能否在平常生活中安定、明朗、踏實。如果心不安定、不明朗、不踏實,就表示心很亂,在胡思亂想;心亂,情緒一定也跟著亂;一有情緒,心必定是浮動不安的,這種情形當然不是在修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任何一樣都離不開禪的智慧和慈悲,然而因為眾生有煩惱、有無明,我執和分別心太重,因此無法覺察到自己是具有佛性的。

有位弟子問他的老師︰「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從印度到中國,請問他帶了什麼東西到中國?」老師回答︰「菩提達摩沒帶來任何東西。」弟子再問︰「未帶什麼,那何必來呢?」

參話頭,粉碎自我中心

在中國禪宗的傳承上,至今尚有臨濟和曹洞兩個宗派,教人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臨濟宗的方法是參話頭,曹洞宗則為修默照。

參話頭,即心裡平靜時自問:「未出娘胎前,我的本來面目是誰?」這一話頭不是用頭腦去思考,或者由「我」來回答,而是由話頭自己給答案。用頭腦思考,想出來的是煩惱、是分別心,而不是智慧。

但在心情混亂時,則先問:「是誰的心情在混亂?」心情混亂,內心一定不快樂,既然不快樂,為何這個「我」還要自願不快樂呢?這一問,混亂的心自然會平靜下來。當心平靜後再問:「我的本來面目是誰?」

話頭的目的,主要是將自我中心的執著,逼到死角去。唯有自我中心粉碎時,與解脫相應的無漏智慧才會現前。大乘佛法主張眾生平等,不僅眾生和眾生是平等的,眾生跟諸佛也是平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

修默照,放下自我中心

曹洞宗是修默照的方法,日本稱之為「只管打坐」。「只管打坐」就是腦中不要想到我、身體、環境、心的問題,只知道在打坐。所謂「照」,是清楚地知道在做什麼,「默」是心不受任何狀況的影響而起波動。

默照的修行法,先放鬆身心,然後放下身心。在任何時間都不著急、不緊張,便可不起種種的情緒波動,是謂「放鬆」;至於「放下」,則是連自以為是「我」的自我中心也要放下。什麼都放下時,就不會有「這是我」、「這是我的」種種執著心,這一樣也和無漏智慧產生相應。

平常生活裡,不論是一個人獨處,還是與人互動,我們的心常常散亂慣了,很容易受到各種狀況的影響;有的人觀念上很清楚自己不該起煩惱,然而心情一旦受影響,還是照樣起伏波動、無法控制,因此,我們還是要不斷地練習禪修方法,使心平靜下來。

想要讓心安定,不一定要藉由打坐,但是要持久地鍊心,打坐卻是最有幫助的。不經打坐就能在生活裡除煩惱,是有這個可能,然而,各位不要存有這種占便宜的心理。以我來說,二十八歲時,我已有很深的體驗,可是三十歲時,我仍閉關修行了六年,現在雖然老了,我還是經常打坐。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少惱,所以學到觀念、方法後,一定要經常練習,才能達此目的。一開始就想除煩惱,可能性並不大。

(二○○四年四月三十日講於瑞士伯恩施瓦特媒體中心,選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放鬆身心 平安自在

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九日,來自全臺各地區的六十五位轄召、正副召委及會團長,在忙碌的歲末之際,暫時放下萬緣,前往「小法鼓山」天南寺,參加為期一週的「悅眾禪修營」。

在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帶領下,悅眾們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展開八天七夜的充電。靜下心來,放鬆身心,練習坐禪、八式動禪、戶外經行,並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練習調整身心,體驗「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的禪修心法,感受身心和諧的平安自在。

每天的大堂分享,是法師與悅眾相互交流的時刻,無論是學佛上的疑問,還是個人的心得體會,法師總是契理契機、深入淺出地引導眾人正知、正見、正行的修行觀念和方法,眾人也一次次增強對佛法的信心,再次凝聚共識,提起初心,將法鼓山的理念、師父殷殷的叮嚀和提點,深入於執事與生活之中。

(文/何筱淇‧圖/護法總會 提供)

溫哥華‧英文禪一心得

向內探索的旅程

◎徐燕

人生之路已走了大半,呵護中成長的生命之樹,如何安度無可逃避的風雪嚴冬?有幸參加溫哥華道場舉辦的線上英文禪一,指導老師是來自美國的李世娟(Rebecca Li)。禪一前,老師特地進行一小時的行前指導,溫和地笑著說:「It's your practice.」簡短一句話,讓自己提前進入禪一狀態。這句話恰好提醒自己「個人生死個人了」,與其擔心,不如從當下做起。

上午的打坐與動禪後,老師講解聖嚴師父英文著作Until We Reach Buddhahood (直到成佛)的一篇開示。師父提到禪的生活不執著,亦不逃避。老師解說:「Take when it's time to take. Let go when it's time to let go.(可以提起時當提起,必須放下時當放下)」,句句叩入心扉,自己竟是淚流滿面。

居家生活平靜溫馨,佛法學習歡喜充實,原以為已把情緒調整好,但淚水一次次湧出,彷彿在說:你沒有放下,更沒有提起!原來,那些自己不願碰觸的記憶只是包裝嚴實,不期然抖落所有包裝後,讓我無從閃躲。要真正做到「四它」,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啊!

其實,老師所教的不僅是打坐方法,更是人生智慧。記得剛學打坐時,聽到常悟法師說了一句話:「座上的人生,就是座下的人生。」這幾年學習禪修,一點一滴去體會法師這句話。捫心自問,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刻意遠離一切不合意境,一意追求寧靜和愉悅?如此狹隘的發心,如何期待生命之樹茁壯豐碩?禪的修行,是平等接納生命的所有相貌,因為一切都是眾緣和合的果,唯有不斷地練習坦然接受、全然體驗,才有可能隨遇而安、得心自在。

禪修是一點一點向內探索的旅程,外表看去花團錦簇,一片祥和,朝內一看,卻是驚濤駭浪,望而卻步。但是,就在這樣的進進退退中,似乎體會到那麼一點點的滋味。感恩將漢傳禪法傳來西方的師父、僧團法師和老師們,讓自己有緣踏上這段旅程。

感恩這次的禪一,得以及時檢視自己的修行方向是否有偏,並做出修正。期許自己發大悲願心,生生世世不斷地用功,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份溫暖與安定。

蘭陽分院‧禪二心得

全新歸零 從心站起

◎黃演樂

二○二○年十月九日,和同修一起搭火車前往蘭陽分院。雖知身體的障礙,卻很期待再進禪堂。行前數日仍有不安:坐下去都有困難了,不知能盤腿坐完兩天嗎?同修鼓勵:「你的心法還在,一定可以的。」是啊,聖嚴師父教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呼吸」,在呼吸之間放鬆。只要回到方法,應該不會有問題。

時間倒轉至二○一九年十月三日,那天與同修一如往常在山林裡工作,沒想到檳榔樹倒下,壓在身上,醒來時,知道自己命在旦夕。救護人員抵達時,清楚告知腰椎可能斷了、希望送往的醫院,並請其聯繫可協助我的學妹,讓無法下決定的家人安下心。到了醫院,戴上氧氣罩,試著將心安在呼吸上。不久,聽到醫生告知同修:「肋骨斷了七根,胸椎第十二節橫向斷裂,傷勢嚴重,需緊急手術。」

閉目的當下,從頭至尾審視了自己的身體,是否具有不開刀而自我修復的能力?當他們會談完,我已決定不開刀。在加護病房期間,萬緣放下,只是體驗呼吸,生死之間只有念佛。那幾天,異常的殊勝、平靜、安寧與喜悅,面對重創沒有懊惱感嘆,了解因緣果報,感謝生命仍能延續。

很快地,第二十天辦理出院,不久便穿上護甲做社區服務。然而上半身痊癒,腰間至臀部卻像被鎖住,下半身肌肉萎縮,筋短了半截,連半蹲都做不到。來到蘭陽分院這兩天的禪修,對我來說是全新歸零的體驗。

十年前初次體驗禪修,二年後便發願每禪必護,接著參加八式動禪、輔導學長、助理監香等培訓,從初學時無法盤坐,到輕鬆單盤一、兩個小時。沒想到一個意外,顛覆了過往,如今身體的障礙,比當年倍加艱鉅。

總護法師播放一段影片,看了不自覺感動落淚。片中,兩歲的小女孩學滑板,跌倒六十一次。第一次滑倒,父親幾句話給予鼓勵安慰,同時一個擊掌稱讚,小女孩停止哭泣,鼓起勇氣一再練習,漸漸明白摔倒是過程中的正常。

父親不斷地鼓勵,是支持小女孩的動力,終於在一次次摔倒中,找到平衡。這一幕,深深觸動內心無所畏懼的感受,那是佛法帶給我的力量,如同擊掌鼓勵小女孩的父親。

中級1禪訓班心得

後退原來是向前

◎林明蓉

二○一九年到信行寺參加初階禪七,發現自己狀態停滯。集體小參時法師開示:「不要急著累積打七次數,應該好好處理身心問題。」並提醒我們去上有「禪七充電站」之稱的中級1禪訓班。「打過兩次禪七,還要去上中級禪訓班?」我帶著疑問,報名了雲來寺的中級1禪訓班。

回顧兩天課程,好像再回到初級禪訓班的初心,重新學習坐姿八式動禪、入靜、出靜、按摩的步驟。中年學禪修,常覺得就像開著中古車爬山般吃力,認真做好坐姿動禪,發現剛好能解決工作累積的腰背痠痛,上班勞累時也能放鬆。

演啟法師說禪修要有五個心,其中的第一個是具備信心,要相信方法、相信法師教導、相信自己可以修行。第二是願心,修行要長遠,一定要發願。法師分享不要一下子發大願,然後因無法實現就放棄,應思考可讓自己逐步減少煩惱、提昇向上的願。不只禪修學佛要發願,日常生活上也可應用發願的力量,引導自己修改缺點,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

果稱法師則強調上座三大重點:心情要放鬆、坐姿要正確、方法要清楚。禪七最常面對腿痛,也因此得以隨時警惕自己要放鬆、用方法。討論時,我提出目前的問題:為何總覺得無法順利轉換數息、隨息?「打坐中如果遇到問題,別急著用方法,應該先退後一步,觀察自我身心再調整。學禪的目的,是運用放鬆身心,來達到放下身心。」

聽完法師回覆,頓時明白:原來那個想要精進的心,也會成為禪七中的干擾啊!要像插秧似的修行,學習「後退原來是向前」。

青年禪五

【日期】2/16~21
【對象】18~35歲青年朋友
【上網報名】https://ddyp.ddm.org.tw

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

【日期】3/27
【地點】蘭陽分院、林美石磬步道
【對象】各級學校現任教職員及退休教師
【上網報名】1/27起,網址http://ft.ddm.org.tw
【洽詢電話】(02)2893-6119分機203

法鼓山園區義工召
百丈院環境維護室,邀您體驗出坡禪
【召募對象】環保義工(長短期均可)
【詳情洽詢】(02)2498-7171 分機2443
【E-mail】yqiaos@ddmf.org.tw

【禪的和諧生活】
生活,就是修行
放鬆身心 平安自在
【溫哥華‧英文禪一心得】
向內探索的旅程
【蘭陽分院‧禪二心得】
全新歸零 從心站起
【中級1禪訓班心得】
後退原來是向前

青年禪五

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

法鼓山園區義工召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