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心安,一切安

2020年的水陸法會,在疫情中圓滿,無論在總本山上精進,還是透過網路共修,
海內外信眾都有著滿滿的「心」體驗,本期一起來分享。


(李東陽 攝)

信三寶尊 念六道苦

◎柳政輝

年底是工作最忙的時候,但總會抽出兩天,上山參加水陸法會。這次因疫情採實名制且不開放隨喜,加上工作告一段落,於是報名總壇全程。法會前半個月開始做功課,點閱果毅法師主講的「總壇概說」,以及拜「五悔儀」,法師勉勵參加水陸法會要發大願心,在「迎請供送」四大過程中,信三寶尊、念六道苦,讓心與法相應。

修行過程是辛苦的,在總壇內,有幾炷香是四小時沒休息,如同禪坐連香一般。有時一直站著,心便想要跪著;長跪時,偏又想站著。當唱誦時間長、速度慢,便起心動念生煩惱;當休息時間一到,猶如打坐聽到引磬聲可以鬆腿般,身體不適、滿腦妄念隨之雲散。這才感受到平常的心放逸鬆散,想自由不想被約束,要修正這些習氣真不容易,

奉請下堂的後五席及十組,一層比一層苦。諸國君臣宮闈殘害、將帥戰士黃沙裹屍、暴民倚強凌弱,飢寒、疫病、天災地變,哭天喊地慘不忍睹,這都是曾經真實的存在,回想二十年前九二一地震、十年前莫拉克風災,景況歷歷在目。懺本描述的狀況,加上法師滲透人心的唱腔,深深撼動了自己,感六道眾生之苦無窮盡,若不盡早歸命三寶,輪迴的業海將無邊無際。

長跪和站立的苦,對照六道眾生的苦,根本微不足道。對於苦難眾生,總希望能幫上忙,所以跟著法師腳步,提起心力專注於懺本與唱誦,體認到這是修行的過程,不去打妄想,心很快安定下來,用功也較得力。

全程參加最大優點是位置固定,日子清淨單純,專注攝受。平常生活緊湊,清淨與放逸,分不清楚也不知不覺。這次法會仍有幾炷香昏沉,擷取經驗,發願把心照顧好,下次總壇繼續精進,也勸請未參加過總壇的人,至少全程參加一次,體驗水陸法會的精髓與殊勝。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願六道眾生早離苦趣,共入毗盧性海。


為生活加入佛力

◎Sarah Lin


(李東陽 攝)

什麼是「因緣不可思議」?這次水陸法會,與臺灣時間同步圓滿大壇佛事,就是這句話的最好說明。

往年感恩節前後,洛杉磯道場義工們都因水陸法會網路分處共修,全體總動員忙碌起來。但去年(二○二○)十一月的洛杉磯,疫情依舊風聲鶴唳,配合政府法令,道場仍暫停所有活動。與一位師姊彼此叮嚀參加線上共修,發現洛杉磯時間下午四點半至晚上十二點,剛好是總本山上大壇一天的作息,於是展開零時空距離的共修,直到法會圓滿。

不可思議的是,網路同步參與法會,雖無法親臨現場,身心卻非常安定。每炷香中間,將自己從大壇轉場到萬行壇,以萬行菩薩的歡喜心,為家人準備晚餐,用滿滿的感恩心煮飯,感恩家人親友都平安,自己也能安心拜懺。

感恩二十四小時內還有錄影可重播,能聆聽各壇法師的開示。大壇主法法師殷切囑咐「法會的結束,是修行的開始」,「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有形於外、顯而易見的言行態度,有藏於內、不易察覺的念頭起伏。對於學佛不久、禪修經驗尚淺的我,雖談不上用覺照力去發現念頭的生滅,卻已看見未來努力的方向。

方丈和尚及淨土壇說法法師的開示,都強調拜佛的重要。於是發願此刻起,要為自己的慣性生活加入「佛力元素」,在拜佛的一跪一拜間,懺悔並學習不抱怨地接受因緣果報。監院常悅法師鼓勵我們回總本山參加水陸法會,有願就有力,祈願來年能上總本山,參加一場冥陽兩利的水陸勝會。


感恩因禍而得福

◎蘇常英


(李東陽 攝)

每年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水陸法會期間上山當義工。這次因無法請假,感覺無法成行,沒想到後來跌倒以致手部骨折,只好斷了上山的念頭,不過術後休養時間,卻恰是法會期間。

這一年多來,瑣碎的事務與奔波,加上職場問題,身心俱疲,屢屢用不上佛法來安頓自己,果真「方法都知道,境界來了全忘掉」。自己對佛法信受堅定,但因忙碌、挫折及未能持續當義工,深覺福田早已乾涸而信心不足,卻在生活中,一次次感受善知識們的鼓勵、龍天護法的護佑。因此,這次水陸法會在家線上共修祈願壇,對於〈普門品〉也有著不同以往的體會與感恩。

共修期間,最期待說法法師和監香法師的開示:「對於經文、咒語不是只有跟著念誦,而是要把自己融入經文、咒語中」、「把聽到、學到的佛法用在生活中、用在生命中」、「佛法不在多,貴在接受,信受奉行」……

受傷至今,日常雖受影響,也需要時間復健,除了對自己未能照顧好色身道器,深切懺悔,更多是滿滿的感恩:「還好」可正常行動,實屬大幸;感恩這次提醒自己「沒有清清楚楚每一個步伐」;感恩得遇諸多菩薩、善知識。「禍兮,福之所倚」,因受傷請假,反而獲得全程共修的機會,我相信受傷是因果,卻更感恩因禍得福的種種因緣。

聖嚴師父曾述說自己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猶記得法會期間,法師們提到,我們不能只用讀者的視角,只是感動於「師父很偉大、令人景仰」,而是要將自己融入其中,學習師父的精神和行誼。

一年多來的生活經歷,無論正向或負面,都須轉念以對,將箇中的點點滴滴,視為難得的生命經驗,讓自己不斷地練習,隨時將佛法用在生活中、融入生命中,信受勤奉行。

方丈和尚清涼語

奉獻利他更利己

◎果暉法師

許多人都聽過,服務眾生是行菩薩道的一種悲願,而奉獻利他是成就自我的最佳法門。但這是什麼道理呢?

利他,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利他就是奉獻,在奉獻過程中,其實成就最多的是我們自己。當然,把自己照顧好,也是一種自我成長,不過成長的速度可能比較慢。

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當我們與他人互動之中,也可能發現不同的人身上,各有優點值得我學習,這會讓我們成長、提昇更多、更快;而看到他人有待改進的缺點,可以提醒我們做為借鏡,使這些潛藏的問題現行之前,能夠先一步處理,化為無形。如此一來,與人互動的人際關係,往往就是幫助自己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大乘佛法的修行宗綱是「上求下化」,「下化」就是要觀眾生苦,進而發起與樂拔苦的大悲心,而實踐悲願行時,就已經在「上求 」了。如果沒有和眾生互動,而是獨自一人修行,不容易激發「上求下化」的道念。有時候修行滿快樂、快活的,但不與眾生接觸,就不容易看到眾生的苦相,也不易生起向佛菩薩看齊、學習的道心,頂多是自利自了,而修行菩薩道的的願力、願行也就提不起來。

為什麼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如此久遠的時間?原因在於奉獻利他當中,能不斷地成就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華嚴經》述及生死曠野當中,菩提樹王以眾生為樹根,以大悲水予以饒益,而使眾生汲取營養,成就修行菩提道,最終開花結果,也就是成佛。

要成就度眾生的種種方便,通常必須經由事上的學習與鍛鍊,如禪宗所云:「理可頓悟,事要漸修。」菩薩多生多劫和眾生在一起,以眾生為福田,而在度眾之中,福德智慧資糧也一天天、一點點地累積。所以,透過奉獻利他來成長自己,既可成就慈悲的福田,也能成就成佛的智慧,這是最穩當、最划算的一種方法。

防疫心生活

心靈充電的歸途

◎曾演光

在嚴峻疫情下,很感恩先生體諒,讓我再次回臺灣探視家人和朋友。由於航班減少,經歷數次取消、變動及長時間轉機,上了飛機又做層層防護措施,入境後直接進行居家隔離,回家過程雖然辛苦,但收穫滿滿。

隔離的兩個星期中,為自己安排了念佛、禪坐、誦經、鈔經、繪畫等定課,這才體會要無雜念、專注去做一件事,真是不容易。有時因疲憊或手痠腳麻而分心,或因里幹事、家人朋友來電而中斷。雖不能出門,能在一方小天地遠離塵囂,「閉關」修心念佛,是難得的體驗。試想一生中,能有多少這樣的時間和機會,放下一切煩惱,讓心靈沉澱和充電?結束隔離後,和家人四處探訪,從北到南,上山下海,其中不乏人間祕境,大自然的奧妙,著實令人讚歎。

這次回臺除了陪伴家人,也有幸和師兄姊一起到法鼓山的道場,農禪寺之外,也上了總本山,更殊勝的是有機會向法師請法。對於如何找到相應的修行法門,請法師為我們開示。

法師說,每個人根器不同、煩惱習氣不同,攝心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無論念佛、持咒、拜懺、禪坐、誦經等八萬四千法門,只要一心修持,都能出離生死煩惱,得解脫智慧,「就像一間學校有許多入口,找到一個自己方便的入口,終能到達目的地。」而我們過去世或許已種下因緣,今世會對於某個法門很有感覺,那就是相應的法門。如果還沒找到,可先選一個已接觸的法門,一門深入專心修持,每個法門都能通往成佛之道。

這次上總本山,不僅聽聞法師開示,還參訪法華鐘樓,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的海印三昧石。誦讀石上刻的草書詩偈:「三昧還聽法鼓鐘,圓通諸漏伏龍蹤;印空一悟風吹盡,自性了然四海同。」海風迎面吹來,遠眺金山海景,雖沒能悟到「自性了然四海同」,卻已消融於大海一望無際的無限包容。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心安,一切安

為生活加入佛力

感恩因禍而得福

【一生‧一日】方丈和尚清涼語
奉獻利他更利己
【防疫心生活】
心靈充電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