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鼓手 返校上學去!
城中、海山分會勸募會員 法鼓文理學院共遊共學 體驗心靈環保校園生活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感恩鼓手們長年護持大學院教育,鼓勵眾人運用體系內教育資源,持續精進。(賴心萍 攝)
【何筱淇/金山報導】感恩成就法鼓山文理學院興學大願的眾多善緣,護法總會與文理學院首次合辦「勸募會員返校日」,廣邀全臺各地勸募會員到校園參觀、共修,十月十六至十八日展開第一梯次的校園巡禮,城中、海山分會的勸募會員,在文理學院師生、僧伽大學學僧與義工陪伴下,近九十人齊聚一堂,回顧過去護持的點滴,也深度感受知識殿堂的學習能量。
「安排返校共遊共學,是為了關懷勸募會員,也推廣信眾教育。」護法總會常定法師表示,文理學院校園完成建設至今,仍有許多人沒有因緣參訪,於是與文理學院大願校史館主任辜琮瑜,規畫三天兩夜的「返校」活動,除了導覽校園及校史館,也透過講堂、肢體舞蹈、遊戲交流等方式認識生命教育、環境發展、社會企業與創新及社區再造四學程的教育精神,希望讓勸募會員了解護持的成果,也讓僧團與學院師生表達關懷與感恩。
十七日上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來課堂上,感謝鼓手們長年發心做護法棟樑,「大家的支持與奉獻,創造了這所讓眾生聽聞佛法的教育機構,實現法鼓山以教育達成關懷,以關懷達成教育的願景。」當前社會變遷快速,方丈和尚認為學習是終身的歷程,充實新知不分年紀,勉勵眾人不只廣種福田,也歡迎運用體系內各種教育資源,持續精進。
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黃信勳,與眾人分享「與天地共好的永續之道」,說明如何以環境發展的觀念,落實心靈環保;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陳定銘分享「心靈環保管理學」,鼓勵練習佛陀為弟子制定的「六和敬」規範,保持個人日常的清淨與和諧;佛教學系法籍講師齊哲睦(Luke Gibson)示範梵語唱誦,並用流利的中文分享自身學佛的生命故事,表示願將學習到的珍貴佛法,帶回家鄉與親友分享。「燈燈相傳」由僧團常持法師帶領眾人,靜心從游心場經行至大願橋,在秋夜涼風中面向六度池,每人手捧一盞心燈,為眾生許下溫暖願心。
海山區鼓手江吳寶猜說,當年兒子意外往生,她在親友接引下將兒子骨灰植存於生命園區,發願三年內勸募一百人加入「5475大願興學計畫」,兩年即達成勸募目標。城中區鼓手陳常時分享,對法鼓山的教育團隊及學習環境很有信心,並推薦親友來熏習佛法。

▲城中、海山區護法鼓手巡禮法鼓文理學院,走在大願橋上,感動實現聖嚴師父的興學願心。(賴心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