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傳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宋‧無門慧開禪師

◎釋常寬(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


(本刊資料)

二○○六年九月八日,師父在臺大醫院洗腎的過程中,忽然對我說:「常寬,你拿紙與筆記下兩個對子:『夏荷滿塘蛙鳴樂,冬雪連綿鹿蹤絕』、『春風得意花滿塢,秋水宜人連天碧』」師父一邊念,我一邊記在筆記本上,爾後覆誦一遍給師父聽,確認無誤,師父說:「洗完腎回去精舍就寫。」

與外甥女的心四季

去年底,俗家小妹與她的女兒,到法鼓山拜訪敘舊。就讀國中的外甥女,出生於千禧年之後,對於生於上個世紀的我們一直很好奇,很想聽聽我們說以前的故事,尤其是外公。我從出生的故事開始,一直講到出家以後。

講到在美國留學時,獨自一人住在學校附近靠湖邊的公寓。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住在一個很特別的房間,房裡有四扇窗戶,分別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打開第一扇窗戶,是春天;打開第二扇,是夏天;第三扇是秋天;第四扇則是冬天。會做這樣的夢,是因為房間的陽台面對湖泊,偶爾會遇到特殊的氣候變化,在一天之內可以經歷四季,體會四季分明與四季如春的差別。

外甥女回家之後,憑著想像與舅舅法師的描述,畫了一張四季圖,透過媽媽的電子郵件寄給我。看到她的畫,我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將當下的心境,寫了四句詩詞,取名為「心四季」。

冷暖自知的際遇四季

最近有一位善知識,隔著電話描述遭遇的困境;過了幾天,又經由通訊軟體分享心隨困境流轉的變化。聽了他所說、讀了他所寫,好像人生的閱歷,已讓他很熟悉四季的氣候變化,但似乎又隱藏著對天災人禍的恐懼。他的遭遇與處境,讓我想起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八中,記載佛陀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前世今生的一段童年故事。

當時,幾個孩子在村外嬉戲,見舍利弗與目犍連一前一後走來,一時玩興大發,決定用問題測試,如果回答讓他們滿意就放行,不滿意就打人。舍利弗經過時,他們攔下問道:「什麼時候會覺得冷?」舍利弗見他們隨時會打人,趕緊回答:「不問冬夏時,但令有風起;風生寒即有,無風寒定無。」意思是不管冬夏,有風就會冷。孩子們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放過舍利弗。

接著,目犍連經過,他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目犍連回道:「冬月定有寒,夏時寒不有;此事人皆識,無智共生疑。」意思是冬天自然會冷、夏天自然不冷,這種事人盡皆知,不知道的是笨蛋。他們聽了火冒三丈,狠狠打了目犍連一頓。

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有二:一是,原來聖者們在過去生,也曾經有犯傻的時候;二是,不要隨便說話諷刺別人,也不要隨便罵別人笨。


▲春遇蝶舞百花叢,秋賞楓香一片心;夏度暑假清涼遊,冬居寒舍心暖雪。(文/釋常寬.圖/蕭芷婕)

僧團的換季

四月一日愚人節,是今年僧團的換季日。隨著季節的改變,僧眾原本穿袍搭衣上殿過堂,換成僅需搭衣。過往是四月十五日換季,由於暖化效應,今年透過僧團綱領執事票選,大多數人不約而同選了四月一日。

三月三十一日晚課後,收起莊嚴的海青,準備相請即將光臨的春夏;次日早課前,搭上飄逸的七衣,走到男寮中庭排班,巧遇回心轉意的秋冬。心裡想著:「人類熱情的玩鬧,開大自然的玩笑?還是暖化的地球,需要人類的冷靜?」

想起聖嚴師父在《聖嚴說禪》中,如此解說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天不一定處處是花,但要看有花的地方,孕育百花怒放的心境。秋天雖然蕭瑟,不妨培養如明月一般皎潔的胸懷,心中自然安閑。夏天即使什麼都不好,但是可以體會涼風的自在,心靜自然涼。冬天雖冷,晶瑩純潔的雪景卻值得欣賞,苦悶會變成愉快……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因此,往好處想,心境就會豁達,也就會自得其樂。」

方丈和尚清涼語

防疫的調心方法

◎果暉法師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宗教團體為了防疫、避免群聚感染的緣故,許多活動都取消了,轉而運用網路科技,透過直播等方式,鼓勵大眾以線上參與,取代親臨現場,持續發揮宗教安定人心的力量。

而佛經如何看待疫疾呢?《俱舍論.分別世品》指出,疫疾是小三災之一,小三災指刀兵(即戰爭)、疫疾、饑饉,而引起小三災的原因,一方面在於「耽美食」,也就是人類太享受,消耗太多地球資源,忽視生態(護生)、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性懶惰」,這並不是指不勤奮工作,而是指不努力修善去惡。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遍及各層面,許多國家限制民眾外出,在臺灣也有上萬人居家隔離。為了保護自他,公衛部門請大家拉大社交距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有些人會感到不適、覺得孤單,畢竟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若長期與社會疏離,則可能產生心理壓力,補救的方法是透過種種現代通訊方式來互相關懷,而此時更需要調心的方法。

以禪修為例,我們可以練習把自身從外境中「孤立」起來,進一步把心念從未來與過去中「孤立」起來,孤立於「現在」這一念,感受「現在」是最新鮮的,「現在」也是最美好的。假如有更深的禪修體驗,比如體驗到身與心統一、心與境統一,就能夠感知全球人類與環境整體,是息息相關的生命共同體,彼此的存在是互相的因緣關係。學習讓自己停下來,透過深度的自省,開發我們內在的慈悲與智慧,是這段時期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正向思維。

研究指出,病毒侵入人體後,會攻擊免疫系統,老人家和慢性病患者,是重症的高危險群。因此除了阻絕病毒,我們也應照顧好身體,讓免疫力正常發揮功能。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提倡的「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無論是否是防疫期間,都是維持身心放鬆、規律而正常作息的好方法。又例如我自己,以每日睡前拜佛三百拜為定課,對信仰的信心、心性的穩定和安定,也就從中培養起來了。

(節錄自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臺大晨曦社參訪開示)

師徒禪話

投票初體驗

◎文/姚果莊‧圖/曹一竹

由於聖嚴師父經常要到世界各國帶領禪修,有美國護照是比較方便的。記得師父剛拿到護照時,正逢美國選舉投票,晚餐後師父對果乘法師和我說:「你們家也住在附近,我們一起去投票吧!」我們倆跟著師父到附近的投票所,那是一所中學,結果果乘法師及我的投票所不在那裡,只有師父投下了神聖的一票。

有機會在美國跟隨著師父去投票,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傍晚輕風徐徐吹來,我們則跟著師父緩緩而行。師父投完票後笑著說:「我來美國這麼久,還是第一次在這裡投票,真有意思!」

線上共修去

有願必有應

◎張麗嫦(香港)

二月十日開始,每晚誦《藥師經》、參加香港道場舉行的「藥師法門網路共修」,已成為我的定課。感恩有網路共修,讓我得以安靜地、專心一意地為自己、為社會、為眾生祈福。

一開始四十九天的誦經,雖然有些句子無法順暢念誦,但對於經文內容,則有了初步的概念。其中藥師佛的大願,回應了現在疫情下的社會需要,因此個別迴向時,自己也以同樣的願,祈請藥師佛加持,願往生者「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染病者、缺乏防疫物資者、經濟困難者、心不安寧者,皆能得到相應的治療、援助和安慰,使之脫困解憂,身心平安。

在這些自利利他的願心策勵下,讓我在圓滿四十九天的誦經共修後,繼續參加二十一天的共修。由於已背熟〈藥師咒〉,持咒時不用看字幕,一心讓身體放鬆,聽著法師和法器的音聲帶領,不用記掛念了多少遍,只是專心持咒。屋外街道的嘈雜與車聲不絕,但內心一片寧靜,非常攝心。

有些朋友也參加網路共修,有的初接觸佛法,有的已學佛或皈依一段時間,他們分享共修時的各種因緣,「家人願意配合,晚一點才吃飯。」有人則說:「不會因為沒有回道場,而停下學佛修行的腳步。」還有皈依多年的朋友說:「一直沒有太多的時間學佛,現在參加網路共修,既可以誦經,又有法師開示,開始積極學佛了。」

雖然疫情仍未消退,看到參與共修的朋友都能保持身心安定,家人也支持,有些更把握因緣精進學佛。這些都讓人樂見並讚歎,也讓我更肯定網路共修的意義。

法師曾開示;「願力大於業力。」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共修,迴向疫情早日消退,祝願眾生平安,必有感應!

疫情見真情

身邊處處有菩薩

◎賴香君(舊金山)

今天一早,平常很少互動的隔壁鄰居捎來訊息,問我們好不好?表示如果需要幫忙,可以找他們。遠在大陸的朋友要寄口罩來,我們回覆不缺,她還是希望跟我們結緣,我們也就開心收下,待收到後再與需要的人結緣。

晚上進行的線上讀書會,一位師姊分享自己寫了字條,並留下電話給對面的鄰居老菩薩,表達如果需要買菜、拿藥等,她可以代勞。整晚的讀書會,大家互相關懷,討論目前這個時候,一切都好的我們可以為需要的人做些什麼?在這次疫情中,發現菩薩、天使一直都在身邊,在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可成為別人的菩薩。

感恩買不到維他命C時,朋友及時給了一箱天然的檸檬,還送了自製的布口罩套,裡面放了不織布濾材,並耐心教我使用方法。感恩同修有一份好工作,在艱困時期,公司仍很照顧員工。想到很多人因為這次疫情,收入頓時沒了,房貸、生活怎麼辦呢?

感恩來自臺灣同學們的關心;感恩很多商店開放一早時間,讓老菩薩可以在不擁擠的環境下從容購買;感恩守護大眾的醫護人員、維持日常生活的所有人員;感恩有佛法,讓我們遇到這麼不平常的事,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對。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烏雲終會有散去的一天。

四季的傳說

【方丈和尚清涼語】
防疫的調心方法

【師徒禪話】
投票初體驗

【線上共修去】
有願必有應

【疫情見真情】
身邊處處有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