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程法師專題禪講
是非曲直總是禪
以佛法為判斷依據 把持自己的心 為社會帶來安定力量

▲繼程法師指出,對於是非善惡必須了了分明,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自我覺察,讓「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Jean Li攝)
【楊雅穎/臺北報導】世間的是非善惡紛紛擾擾,如何明辨是非、智慧選擇立場及處世之道?一月十日,法鼓文理學院與安和分院共同舉辦今年度首場禪講,邀請繼程法師以「是非曲直總是禪」為題,於安和分院,引領前來聆聽的七百五十位聽眾思考,如何用佛法面對世間的是非曲直,為社會帶來安定的力量。
世間存在是非嗎?繼程法師表示,世間確實存在著是非善惡。然而,真理是否真的能夠愈辯愈明?法師表示,凡所有立論皆有其相對性,一旦落入語言文字相,所有的「是」皆有其相對應的「非」,往往辯論到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繼程法師以佛教「中觀」和「唯識」兩派長年論戰為例,兩派論辯的結果,到最後終歸合流。又如世親菩薩批判部派佛教所著的《俱舍論》,引發了部派佛教追隨者的追辯,世親菩薩最後的選擇是以不辯為應對。法師說,華人社會的論辯經常淪為「罵架」,面對是非之爭,反倒以百丈禪師所說的「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才是最好的對應之道。
既然真理無法愈辯愈明,那麼世間的是非善惡該如何判斷?繼程法師表示,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戒律中的殺盜淫妄等大戒,雖不易犯,但佛教對善惡的區判,有其更細膩的原則與層次之別,「四正勤」――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已生惡令滅除,未生惡令不生,即是最好的準則。法師指出,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間,四正勤中的「未生惡」、「未生善」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覺察。
繼程法師指出,我們必須對是非善惡了了分明,但面對世間是非曲直的諸多紛擾,也必須精進修行到「如如不動」的程度,不要隨惡起舞。並叮囑,修行過程中,千萬不能忽略對「未生」的覺察,「如果對方的行為是一種惡行,而你還沒有做惡的話,為什麼要跟著起舞呢?」法師強調,若以此為行惡的藉口,即是卸責之舉,自己也會跟著掉進惡業的輪迴,隨眾惡一起翻滾。相反地,看別人行善,則更該反省自己為什麼沒有跟進行善,應告訴自己讓「未生善」快生起。
法師提醒,面對世間的是非善惡,佛教徒應以「四正勤」為準則,好好把持自己的心,別為自己找藉口,因為藉口形同「缺口」,一旦有了「缺口」,累積的善都將跟著流失,守不住了。
繼程法師勉勵大家,既已學佛,就應以佛法的內涵作為是非判斷的依據,以佛法最高的層次作為修行目標。這樣的過程中,儘管看似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事,但其實,對身邊和社會已形成了一股非常重要且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