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分鐘的禪心

跑在當下每一步

10月27日五校聯合禪跑、11月9日水月禪跑,
401位跑者在108分鐘的跑程裡,
學習以禪鍊心、以禪養生,體驗禪跑帶來的身心自在……

◎楊雅穎


(江思賢 攝)

十月二十七日,法鼓山普化中心舉辦第四屆「五校聯合大學禪跑」,來自國立體育大學、政治大學、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龍華科技大學等五校學生,總計八十九位跑者,在秋陽綠蔭的體大校園裡,以八式動禪暖身,練習覺察「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開跑前,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勉勵跑者,藉由禪跑練習,養成隨時隨地收攝身心的能力,讓心不隨境轉。體大管理學院院長陳成業同樣鼓勵同學,日常生活中給自己一點時間反思、沉澱,禪跑是很好的方式。禪跑後並帶領禪修體驗及生活中的禪觀。

今年就讀體大休閒產經系的大一生黃維康,坦言自己報名初衷,只因剛好活動在星期天,時間許可而前來嘗鮮,沒想到禪跑「不比較」的提醒,讓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的他有了意外收穫,領會到「唯有找回自己,才能有真正進步。」他分享,華人家庭總愛比較成績,自小深受其苦,透過這次禪跑,感受到放下比較心後的輕鬆愉快,他將牢記在心。

十一月九日上午七點半,「第三屆水月禪跑」在秋高氣爽的農禪寺舉行,三百一十二位跑者在鼕鼕鼓聲中,攝心開跑。禪跑的心要:「跑在當下每一步,清楚放鬆不比較。」就印在白色跑衣上,時時提醒每一位跑者。

今年第二次參加水月禪跑的范寶湘表示,沿著農禪寺倒映天光的水月池跑步,讓她宛如跑在大自然般愉快,還聽得到風吹樹葉的聲音。同行的姊姊范憶湘為首次參加,分享道:「原來腦中不想事情的跑法,是這麼享受!」

參加過十幾場國際馬拉松賽事的蘇秉宏和陳金琳夫婦分享,這次水月禪跑和國際馬拉松賽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跑步範圍不大,但藉由這次禪跑機會,得以邊跑邊感受農禪寺每一個空間角落,非常有趣。他們隸屬的跑團共十二位團員參與。另外,新莊社大慢跑社,也有二十多位團員報名參加。

此次水月禪跑的跑衣為環保材質,由咖啡渣與寶特瓶提煉製成,這是實業家陳國欽感於禪跑殊勝,而發心提供。他表示,之前,經常是跟累的自己對話,學習禪跑之後,是跟輕鬆的自己對話,收穫很大。

近年來跑步運動遍及社會各界,在跑步時加入禪法心法,讓跑步不只是運動,更達到放鬆、覺照的效果,幫助現代人紓解壓力,改善建康,對跑者更有助益。對於禪跑活動逐漸被認識和接受,普化中心副都監暨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也期許,禪跑能像八式動禪一樣,廣受歡迎。


▲跑者在跑步時加入禪修心法,讓跑步不只是運動,更達到放鬆、覺照的效果。(盧羽妍 攝)


▲來自五所大學學生,在秋陽綠蔭的體大校園裡,體驗禪跑帶來的身心自在。(吳竺燕 攝)


跑出人生好風景

◎楊雅穎

將水月禪跑當作年度目標全力以赴,沒想到竟因此跑出一年的生活好風景。六十歲的黃夙慧,原是為了嘗試人生沒做過的事,而報名水月禪跑。她擔心一百零八分鐘的跑程無法順利完賽,這一年來,特地參加了三次十公里、兩次半馬馬拉松,用禪跑方法每月團練一次。

「禪跑教我們專注當下每一步,感受自己的身心,我則多加一項:『邊跑邊念佛』。」黃夙慧參加過念佛禪七,對念佛感受分外深刻,帶著方法用於日常跑步練習,並讓禪跑的感受延伸至生活中,時時自我提醒。跑了一年下來,她發現,自己的心變得格外沉靜且堅定許多。日前才參加太魯閣馬拉松的她分享:「人生就像跑馬拉松,你會看到無數風景穿過身旁,但是風景再美,也救不了你,就像我跑太魯閣,腿痛不已,眼下壯麗的風光,旁邊人的鼓勵,雖然都是助緣,但想完賽,只能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努力。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只要分段完成目標,最後一定能完賽。」

與黃夙慧一起報名參加水月禪跑的歐靜玫,也同樣感受到「專注當下,回歸自我」的重要。五十歲的她在銀行擔任主管職,要面對自客戶端諸多難題,加上業績壓力大,常隨境起瞋心。這次禪跑讓她領會到,工作遇難題時的不愉快,如跑步時的腿痛,唯有先接受痛感的存在,練習放下不適感,才能繼續往前。沒想到跑到終點時,腿痛感竟也消失了,首次經驗到身體如此變化,讓她分外驚喜,說道:「要把這樣的經驗,帶回工作,碰到難題,先接受,才能找到答案。」她說,明年水月禪跑一定再來參加,提前預約未來一年的禪心。


▲禪跑前,以八式動禪暖身,練習覺察「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曾麗霞 攝)

臺馬法青展活力

大馬青年 找到心的GPS


▲在馬來西亞青年工作坊中,學員踴躍提問,楊蓓老師引導眾人先回到心的當下。(劉秀梅 攝)

◎葉麗芹

十一月十六日,八十八位青年參與馬來西亞新道場首辦的「找到心のGPS——遇見心自己」青年工作坊,由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主任楊蓓教授帶領。

楊蓓首先分享佛法之所以能超越時空流傳,因其是對治煩惱的心法,不同的時空背景,人心有著相似的問題及困境。然而,修學這套心法,不在於讓人沒有煩惱,而是在煩惱現前時,能夠看見自己當下的心,清楚自己心的狀態。

楊老師也分享,人的一生只忙兩件事,那就是「想盡辦法與別人一樣」及「想盡辦法與別人不一樣」。前者讓人感覺被接納、有安全感,但日發無聊衍生出後者。然而讓自己「不一樣」的過程中,如未能自我認同,又會掉入前者的想法裡,帶著許多矛盾,並陷入不知如何自處的狀況。老師闡述,不論是選擇了哪一條路,都不容易。唯有讓自己慢下腳步,與自己的內在連接,才能讓內心安定,這份安定也讓心更清明,更好地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相反地,如果自身無法與內在連接,而忙著向外與其他人連接,只會加劇身心消耗的能量。

最後,老師強調,佛陀安定人心的心法非常契合這個時代,而法鼓山是修學心法的平台;同時,也提供行菩薩道的機會,透過助人而不放大自己的煩惱,被其牽制;更有共修同學,彼此支持鼓勵。老師借此鼓勵學員珍惜這樣的因緣,再次回到這裡學習及當義工。

道明學子 驚喜佛教內涵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受邀參加臺北市私立道明外僑學校於十月三十日起舉辦的「宗教與科學持續對談」(Science&Religion—The Dialogue Continues)座談會,由青年院演無法師與十三位法青代表出席參加。法鼓山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常諗法師,也以「生態菩薩:佛教式的生態危機治癒」為題發表演講。

從人文社會科學角度思考人我關係的對應之道,法青以「心靈環保」為題,為道明學校上百位國高中生演出心靈短劇,並引導同學們練習面對心靈難題。「對未來感到茫然」、「爸媽給我壓力好大」、「人際關係讓我苦惱」,觀賞完心靈短劇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演無法師與法青針對一連串心靈問題表單,分享如何轉換思考角度,鬆開心結。接著藉托水缽活動,幫助同學練習身心的專注與放鬆。最後,並贈與聖嚴師父的《一○八自在語》,作為心靈處方籤。「原來佛教還有這些內容喔!」同學們發出如此的感悟。

此外,常諗法師也以影片說明法鼓山建設過程,如何以生態工法進行移樹,落實自然環保,實踐生態菩薩的作法,現場聆聽的外國人士希望進一步了解,帶回母國落實。

參與此次活動的法青學員在演無法師和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系主任藍蕾的協助下,自九月初起,每週以三到四天的晚上,針對活動主題進行密集討論,投入相當多心力。法青初庭瑩表示,這是參與法青會九年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感受原來付出愈多,成長更多。演無法師則觀察發現,青年面對的煩惱,無世代之別,顯見心的照顧非常重要。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跨越對話高牆 啟發心視野

◎釋演曉


▲讀書會的主角是學員,帶領人在過程中作為連結、引發與催化的角色。(吳瑞恩 攝)

為培養更多「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種子共同推動讀書會,十一月二至三日,信眾教育院於農禪寺舉辦兩天的「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初階培訓」課程,由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與讀書會資深講師方隆彰主持帶領。遠從多倫多、香港、全臺各地一百五十三位學員及八位僧大學僧歡喜齊聚共學。

第一堂課由果毅法師介紹聖嚴師父《法鼓全集》的內容與分類。「上百冊的書海中,《法鼓全集》該如何讀起?」果毅法師建議讀者可先選擇依興趣類別、輯別系列及主題系列三種讀法來閱讀。由於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法師進一步分享可將書架構成四類:向佛陀學習、向師長學習、向生活學習、向世界學習,在此四大項下可再細分小類,逐類進行主題閱讀。

方隆彰老師則講授「讀書會與帶領人的對話」、「材料重點的解讀與掌握」、「共思原理與有效的提問法」、「靈活討論的心法修為」等課程。方隆彰強調,讀書會是經由共讀、共享、共思,同行的動態過程,產生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共振歷程。讀書會的主角是學員,帶領人在過程中作為連結、引發與催化的角色,重點在塑造令人安心的氛圍,讓每一個人將所知、所想、所感,順利表達,進行交流。

來自多倫多的吳雪華表示,很佩服老師啟發讀書會成員的技巧,對於學員的發問,都給予正面的回應。在海外很多人想學佛卻不得其門而入,吳雪華計畫返多倫多後,籌組讀書會,並且以閱讀《正信的佛教》為首要目標。「讀書會是開放的,每個人可以沒有顧慮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來自林口的黃子云體會到,只要有一個人共讀交流,讀書會就已經開始。具有助人專業的徐紘宸分享,帶領人不須知道全部的知識,因為學員才是主角,交流的過程中所激發的共振,才是最珍貴的。

心靈成長看板

青年禪二

【對象】18~35歲青年
【日期】12/13~15
【地點】三峽天南寺
【電話】(02)8978-2081分機3009
【報名】 https://ddyp.ddm.org.tw/activity.php?branch=13&no=140

【108分鐘的禪心】
跑在當下每一步

跑出人生好風景

【臺馬法青展活力】
大馬青年 找到心的GPS

道明學子 驚喜佛教內涵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跨越對話高牆 啟發心視野

【心靈成長看板】
青年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