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道場啟用系列活動

方丈和尚 繼程法師 對談漢傳禪法流傳與實踐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中)、繼程法師(左)對談「漢傳禪法之當代實踐」,由楊蓓老師(右)主持。(李選全 攝)

【林洄如/馬來西亞報導】十一月十七日,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繼程法師「承先啟後.願行相續――漢傳禪法之當代實踐」座談會,在新啟用的馬來西亞道場舉行,由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主任楊蓓主持,近三百位聽眾出席,共同探討漢傳禪法如何更寬廣地應用於現代社會。

楊蓓首先提問,經過時空因緣的演變,漢傳禪法如何在不同地域傳承?繼程法師詳述禪法由印度、西域等地傳播至中國的歷史,以及漢傳禪法的流變。至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集中國文化、印度大乘佛教的智慧於一身,並透過禪的思想化繁為簡,經文中「定慧不二」的概念,更奠定了禪宗的定慧一體、止觀雙運的基礎。

漢傳佛教剛傳至馬來西亞時,較注重信、願,修行上僅有淨土、觀音或地藏法門;至於禪法,只能接觸到南傳的系統。繼程法師師承聖嚴師父的思想,決定把這套融貫動禪、數息、話頭、默照的完整禪法帶回馬來西亞。「漢傳佛教是活的,仍持續在編纂,這是很殊勝的!」除了禪宗,天臺教理亦是漢傳禪法的重要內涵。

繼程法師並表示,禪宗既能在靜中修,也能在動中修。定為慧體,慧為定用;對內如如不動,對外了了分明;默與照同時,透過「專注」與「覺照」來進入禪境。因此,它是一套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禪法,舉凡吃飯、睡覺、搬柴、運水,處處皆是禪。透過禪修,讓定與慧同時發揮功能,生活中也能直心流露,回歸心的本然狀態。

面對社會的亂象,方丈和尚指出肇因於自我中心,期許眾人透過聞思修,回到自性的清淨,幫助自己與他人減除煩惱。繼程法師則引用孟子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鼓勵佛教徒培養安忍與慈悲,散發安定的力量。最後,方丈和尚與繼程法師更表示,已得人身來修行,便是最有福報的人,期勉大眾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走在成佛之道。


於《星洲日報》弘講禪的生活觀

【郭秀花/馬來西亞報導】十一月十五日,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度於馬來西亞舉行公開演講,在《星洲日報》總社禮堂,以「『禪的生活觀』――兼談永嘉大師《奢摩他頌》及禪修中的念頭」為題,與現場近三百位聽眾分享,如何在生活中,透過禪修學習放鬆與專注,實踐慢活的優質生活,進而達到解脫自在。現場聽眾反應熱烈,提問踴躍。

方丈和尚分析,現代人可透過禪修,學習放鬆認識自我、練習專注肯定自我、培養慈悲提昇自我、修練智慧消融自我,同時介紹話頭和默照兩種禪修方法,在這四個階段的進程與效果。「禪的生活是只要時刻放鬆身心,超越自我,就能解脫自在,中國禪宗雖然也打坐,但是更重視開發智慧。」並指出,禪的智慧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起,首先,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專心,置心一處,無所不辦。

現場聽眾反應對國際局勢的憂心,並詢問該如何面對時,方丈和尚回應:「世界各地發生很多事,許多問題我們沒辦法實際幫上忙,但只要我們產生慈悲的心、謙虛的心、慚愧的心,讓更多人知道佛法,用佛法來解決問題,對社會將有正面的能量提昇。」籲請大眾共同以慈悲心來看待國際局勢,並用「四它」及「四要」來解決困境。

簡約環保心道場

馬來西亞新道場為三層樓半獨立式建築,樸實的外觀,貫徹節能減碳的環保理念。內部設計維持一貫禪式簡約風格,暖色木質材為空間底蘊,呈現踏實的安定感。

在喧鬧繁華的都市裡,這座安穩的心靈道場,將為前來學佛的信眾們,提供一個具有心靈啟迪與淨化功能的美好園地,以覓得內心的寧靜禪悅。(楊培福 攝)

【馬來西亞道場】
.地址:No.9, Jalan 51A/225A, Zon Perindustrian PJCT, Seksyen 51A, 461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電話:+603-7490 2298 / +603-7490 2299
.網址:http://www.ddmmy.org

新加坡主持皈依暨生活禪講座


▲方丈和尚在新加坡護法會為新皈依弟子授三皈五戒,期勉眾人註冊學佛後,成為快樂的學佛人。(謝珮淇 攝)

【新加坡訊】十一月二至三日,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在新加坡護法會弘講「生活與禪修」,並主持祈福皈依典禮,為六十七位新皈依弟子授三皈五戒,期勉眾人註冊學佛後,成為歡喜快樂的學佛人。

二日舉行的「生活與禪修」講座,共有二百三十多位聽眾參加。方丈和尚分享禪修的理念作用、生活運用、念佛方法,其中說明「自我、小我、大我、無我」四個禪修次第時,提到繁忙生活中,必須透過放鬆和專注,洗滌浮躁不安的心,用禪修為生活做減法,開啟本有智慧。

現代人壓力大,離不開渴求和比較,期望得到完美結果、獲得更多讚許等,都是焦慮煩躁的源頭。方丈和尚表示專注在當下,便能忘卻與他人比較,放下對未來的假設,當思緒不紛飛,就是減少壓力最好的方法。

藉由舉例和影片,方丈和尚提醒人生無常,處處覺察和反省自己,處處理解和利益眾生,便能與禪修的理念相應,即使面對無常也無懼。此外也提醒大眾,修行無需緊抓速度,就如開車把握好方向,安住心平穩前進,必然會到達圓滿的目的地。

泰國感恩關懷護法信眾


▲方丈和尚關懷泰國護法會信眾,鼓勵眾人禪修、念佛,幫助自己開發自性寶藏。(王育發 攝)

【泰國曼谷訊】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東南亞關懷行,十一月十一日抵達泰國曼谷,法鼓山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也同時帶領二十多位臺灣榮董,前來泰國護法會參訪。

十二日上午,方丈和尚於護法會二樓大殿關懷護法信眾,臺灣榮董一行人也出席參與。熟諳泰國文化的方丈和尚不時穿插泰語,讓眾人倍感親切。方丈和尚表示泰國是有福報的地方,人民受佛教影響,講話柔軟、樂天知命、生活自在、喜做功德,雖屬南傳佛教,文化上與漢傳佛教不同,仍值得學習。方丈和尚特別感恩召集人蘇林妙芬的護持與願心,持續推動終身義工,成就自己利益眾生。

十三日上午,方丈和尚與護法悅眾分享漢傳佛教的修行方法。與南傳佛教不同,漢傳重視修學菩薩道,不只一世,而是多生多世,每個人都是菩薩,未來都可以成佛。修行方法上,方丈和尚鼓勵眾人從基礎的禪修、念佛開始,並示範簡單方便的「三三二二」念佛方法;禪修則每天定時打坐,從觀心開始,用佛法幫助自己開發自性寶藏。

齋明寺秋季法會學地藏精神


▲齋明寺秋季報恩法會中,僧團法師帶領大眾進行三時繫念法會。(曹為民 攝)

【江欣怡/桃園報導】十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齋明寺舉辦秋季報恩法會,一千八百多位民眾參加地藏法會,以及三時繫念法會。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二十七日到場關懷時,除了請大眾把握修行因緣,將功德迴向先亡與眷屬,更勉勵眾人效法地藏菩薩,內起大悲心,外具行動力,幫助自己與他人成長,共同推廣佛法,一起建設人間淨土。

主法常乘法師開示時,提到地藏與淨土法門的大願精神,四大菩薩中,地藏菩薩的願力廣為人知,「願即是方向」,法師引用聖嚴師父的話,說明人沒有方向就如同浮萍,所以我們要常發願,藉由發利益他人的願,淡化自我中心。修行本身是逆流而上,當我們時時在生活中提起願力,煩惱就會像水一樣往下流逝。

常乘法師表示,地藏信仰幫助修行者深信因緣果報,三時繫念則屬淨土法門,而「繫念」正是念佛的祕訣。「三時繫念中,第一時讓修行者歸向極樂,放下萬緣,第二時是深刻懺悔,第三時則以一句『阿彌陀佛』,滅八萬億劫生死苦。」法師教導眾人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作為念佛方法,如此一來,妄念便無處落腳。

法會圓滿時,監香常湛法師殷殷叮嚀回家後繼續用功,並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期勉眾人將精進的精神帶入日常生活,讓心時時與佛相依。

各地短波

提起與放下 退居方丈紫雲寺演講

十一月十七日,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以「提起與放下」為題,與紫雲寺五百位信眾分享佛法智慧。退居方丈指出,「放下」其實是要放下自我中心的起心動念;放下之後,則要提起願心;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給予尊重,才能產生同理心去理解對方;有了理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這就是初發菩提心。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經常練習放下自我中心,若起了情緒,記得說出「阿彌陀佛」;生氣了記得轉換「菩薩臉」,才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退居方丈並分享,「珍惜相遇的每個因緣,感恩生命的起承轉合,順境成功是好的收穫,逆境失敗是好的體驗。」學習緣起、承擔、轉化、和合,就是尊重生命、提昇生命、淨化生命;放下世俗權勢名利,提起弘法利生願力,開展慈悲、智慧的生命。佛教從「緣起」觀點來看待身心世界。從時間上來看是因果,從空間上來看是因緣;因、緣、果不斷循環,隨緣變化,即是生命的緣起,因此,不論身心與外在環境,都是無常且不斷變化的。因此,退居方丈勉勵不論遇到順境或逆境,都要檢視自心,是不是有所執著而放不下?是否自我反省?是否與法相應,而充滿法喜?

(蔡幸伶)


佛法有多酷? 柯有倫信行寺分享

「佛法有多酷,你們知道嗎?」十一月三日上午,信行寺邀請青年歌手柯有倫分享接觸佛法、親近法鼓山的歷程,共有近百位民眾到場聆聽。

從小跟著母親到農禪寺的柯有倫,談起當時印象深刻的不是佛法,而是美味的午齋,即使目前不常在臺灣,每年仍會與母親回寺禮佛。他表示與佛法最貼近的契機,是父親柯受良過世時。當年二十歲的他除了傷心,也不清楚未來方向,身心混亂之際,虔心向觀音菩薩祈求,令他的心有所依靠。

喜愛音樂的柯有倫後來成為歌手,然而擔任製作人時,音樂成績卻一直無法超越過去,「幸好心中有『四它』,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落,放下對名利的追求。」他感恩能接觸佛法和聖嚴師父,特別是師父的開示,每每伴他度過生命的難關,希望運用現代的資訊科技,延續師父分享「佛法這麼好」的心願。

(編輯室)

【馬來西亞新道場啟用系列活動】
方丈和尚 繼程法師對談漢傳禪法流傳與實踐

於《星洲日報》弘講禪的生活觀

簡約環保心道場

新加坡主持皈依暨生活禪講座
泰國感恩關懷護法信眾
齋明寺秋季法會學地藏精神

【各地短波】
提起與放下 退居方丈紫雲寺演講

佛法有多酷? 柯有倫信行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