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員手中捧著心燈,祈願照亮自己與他人。(青年院 提供)

放鬆身心 清涼每一步

炎熱躁動中,如何覓得清涼與平靜?
法鼓山於臺灣、香港兩地,
為青年朋友分別舉辦禪修活動,
在放鬆身心中,遇見自己,開啟智慧。

青年卓越禪修營

重整生命 勇敢前行

◎江胤芝

在生命的幽暗處,你可以勇敢前行嗎?由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舉辦的「青年卓越禪修營」,八月十二至十八日在法鼓文理學院展開,近百位青年在七天六夜的營隊中,拋下日常煩擾,領受禪法的清涼,在課程與遊戲的互動中探索自己。

課程從禪修基礎出發,同時融入早晚課、聖嚴師父影音開示,循序漸進親近佛法,並邀請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弘學帶領「幸福工作坊」,藉由安樂死、劈腿、前世等主題,引導學員認識佛法對「我執」、「無常」的觀點,以及三世因果觀。

人生無論是否結伴,都是孤獨的旅程。總護演柔法師帶領「孤獨勇士」,透過戴上眼罩、獨自摸索道路的體驗,讓學員面對「看不見」的恐懼,引起熱烈回響。有人在迷路過程,憶起求學生涯總跟別人選擇不同方向,陷入無助感受;也有人透過嬉鬧,逃避面對內在的真實。


▲陳弘學教授帶領「幸福工作坊」,與青年學員探討各種生命主題。 (江胤芝 攝)

第五天的禪一,學員在微風、鳥語中,到戶外經行與禪坐;晚間,透過品嘗茶湯,體驗茶禪一味。透過禪修,學員照見心念的起伏。為增進自我覺察的工夫,第六天,演柔法師引導學員看見情緒背後的根源,並鼓勵大家以「四它」作為解決困境的方法。

隊輔林哲祥九年前曾參加禪修營,由於走過相同的道路,更能同理青年:「他們現階段自我意識比較強,我只是提供陪伴,關注他們多放鬆。」這過程讓他學習到謙虛,並調伏自己好批判的心。

來自四川的學員李莉分享:「以前僅參加禪修,這次課程,佛法的因果觀特別觸動我,也讓我明白,信仰是可以很理性地辯證。」

學員黃演喜曾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造成對他人的傷害,一直都活在愧疚中,他體會到,原來心不必刻意尋找,只須感受和聆聽,他也期許未來:「試著『面對』自己,『處理』這件事帶來的情緒,『接受』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並『放下』對自己的束縛。」

演柔法師發現,青年學禪最大的困境,來自與自己的對立,錯以為不滿意能帶來鞭策,鞭策才有更好的未來。法師指出:「不喜歡自己,便難以看見自己、面對自己,禪修時就格外『心苦』。」透過這次營隊,法師期盼學員能夠領受佛法的好,重整自己的心靈,重拾幸福人生。


香港青年五日禪

看見自己 遇見自己

◎楊云

由香港道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合辦的「青年五日禪」,七月二十六至三十日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共有三百多位青年學員和義工參與。今年主題為「遇見自己」,融入聖嚴師父開示的禪修觀念,引導學員逐步去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

五天的內容包括:聆聽聖嚴師父影片開示、總護演定法師指導禪修、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辜琮瑜帶領「三生有幸」牌卡遊戲,以及禪繞畫、禪茶一味等禪藝活動。營隊首日由「鏡子說」揭開序幕,學員在聲音的引導下,對著鏡子觀察並記錄自己當下的身口意。

營隊第三天,由臺灣法青帶領學員共同鈔寫《心經》,製作祝福御守。以「劇場茶會」形式進行的茶禪,運用同心圓的場布、逾七十件樂器、現場沖泡茶,引導學員藉由聲音、動作、茶湯營造出來的氛圍,觀照當下的身心狀況,放鬆身心。

第四天晚上的「感恩晚會」,學員從《點燈》節目影片中,深切感受「感恩」的涵義,接著由法師們傳燈,默默護持的義工們也同時進場,與學員互道感恩,一起將心願寫在葉狀卡片上,完成兩棵滿載營隊全體青年好願的「祈願樹」,總護法師並帶領眾人祈願,為世界送上祝福。

最後一天戶外經行,學員赤腳走在路上,體驗與環境融為一體。半途中突然下雨,學員不慌不忙,繼續專注腳下的每一步。回到禪堂,再次拿到第一天那面「鏡子說」,打開鏡子那一刻,首先看到鏡面上「我是誰」的貼紙,學員們的表情從懷疑到反思,頃刻間,像是遇見了「自己」。

營隊圓滿前,營主任果品法師主持結業式。學員們也不約而同道出營隊為他們帶來的安定,對能參與五日禪深表感恩。期望青年五日禪持續舉行,讓更多年輕一代有機會了解禪修的好處。


▲香港青年學員於戶外經行,半途遇到下雨,仍繼續專注腳下每一步。(香港道場 提供)

聖嚴書院佛學班結業心得

自己愈來愈渺小

◎許惠娟(中山精舍佛學班)

三年佛學班的學習過程即是結果,上課、寫作業、出坡,每個當下,都是一個體驗。

學佛以前,家裡是民間信仰,有事便祈求觀音菩薩庇佑,但對生命感到茫然,對死亡覺得恐懼,一直在尋找答案。佛學班一、二年級在農禪寺上課,從不缺席,除了認真聽課、問問題,一份作業重複寫到自己滿意為止,還常強迫式地分享佛法給親友。雖然有累積資糧,但追求完美、自以為是的執著,無形中也造成別人的煩惱。

三年級時因工作變動,轉到中山班上課。由學校代課轉換到長照工作,清楚自己與他人無法避免老化,與其恐懼,不如及早面對這個生命課題。服務的菩薩病痛多年,面對外表變化、對未來沒有方向,心裡很苦卻無能為力。我練習著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什麼?也提醒自己,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幫助人。

其實我能做的有限,唯有分享所知的佛法。當他們主動討論生死大事,便介紹念佛法門,以及阿彌陀佛淨土的莊嚴,勸勉他們放下世間事務,發願往生淨土;也用《心經》來解釋色身變化,身體雖被病痛限制,但心的力量不可思議。服務的菩薩們示現無常,促使我重新檢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

從事長照工作後,更覺得生命本質是苦,以前常在苦中作樂,內心不斷去抓取,自找苦吃,上佛學班後,明白所有一切,包括自己這一期生命,都是眾多因緣而成,在因緣網絡中與他人互相牽動。生命的主導者是自己,練習保持正念、收攝身口意三業,遇到境界時不起分別感受、不攀緣外境;練習看事情不只看結果,還要觀察背後的意義。因明白一切無常,更珍惜遇到的每個人,圓滿每段因緣。

佛學班三年,佛法不離開當下的身心世界,日常生活就是我的道場。紙本作業愈寫愈少,自己也愈來愈渺小。當自己願意改變,外在的環境也跟著改變,佛法的學習沒有終點,發願堅持下去就對了。

課外心一章

深深被師父感動

◎林演慈(舊金山福田班)

基於對聖嚴師父的景仰,陸陸續續在舊金山道場上了佛學課、做義工,但因為因緣始終不具足,無法到總本山參訪,也沒趕上二○一四年的福田班,好好認識法鼓山與師父。期待許久,終於等到二○一九年福田班開課。

在法師的解釋下,了解福田班原來是剛踏上學佛之路的方便門,以解行並重的方式教導我們如何福慧雙修。課程一開始,學員互相自我介紹,有位師兄說當他拿到學員手冊打開第一頁時,看到上面所寫關於福田的一段話:「種福的範圍包括一切人,親疏不論,厚薄不分,只要有人需要,我們就要去做。」就已經感動得無法自己,而當他與大家分享時,看到大家的眼眶也都濕了。這是多麼慈悲的胸懷!想想平日為了多做一點小事,便和身邊的人生氣計較,如此沒有智慧。還有〈四眾佛子共勉語〉,每一句都觸動了我們的心。

介紹師父生平時,內心感到無比震撼。師父對佛法的堅持、對眾生的慈悲、高超的德行,遠遠超出我的了解與想像。我的眼睛一次次地溼了又乾、乾了又溼,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為了廣傳佛法給大眾,師父不停地投稿,努力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文字來表達。即使在軍中,仍堅持當一個出家人的信念,運用善巧方便,做一個不殺生的軍人……種種行誼實在令人敬佩。而聽到「救苦救難是菩薩,受苦受難是大菩薩」這句話,更是令人動容,那也是最初打動我、誓願追隨師父在法鼓山修行的原因。師父怎能如此慈悲啊!

課堂上還學到了基本的殿堂行儀與名相,平日只知道跟著做、跟著念的,法師都清楚地為我們解說,除了知道如何做得更仔細、更好,也讓我們在學佛路上,每一舉手、一投足,都能清清楚楚知道這麼做的意義。

小組討論時,師兄姊說:原本以為來福田班只是認識法鼓山、學佛門行儀,卻在第一堂課便深深地被師父感動,未來九堂課,一定要更認真來上課。


生命的轉彎處

◎范琪偉(溫哥華福田班)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福田班關懷員,自二○○三年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十多年來,一直忙於職場與家庭,直到三年前受了菩薩戒,生命有了大轉彎。此後我開始認真學佛、上佛學班,並由福田班副班長健深師兄接引,踏入了關懷員的大門。

當時,第一個念頭是:「我做得到嗎?我有奉獻服務的心嗎?會不會辜負法師和師兄姊的美意?」福田班課前緊鑼密鼓的前置準備,培訓、會議、聯繫等工作,等不及我有更多猶豫。擔任關懷員的過程,讓我學習保有同理心,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並且練習更細膩用心服務,而不會感到不耐。

平常獨來獨往、不修邊幅的性格,也開始有了轉變。穿上義工服之後,便會提醒自己注意身口意,看見義工服代表的榮譽和責任,練習提起正向、溫暖、細心替人著想的心念。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心柔軟許多、和諧許多、放下許多。

即將卸下關懷員的任務,回顧這十個月來的點滴,從完全陌生、弄不清楚狀況,到依依不捨。縱有疏忽、不夠周全,也是反省自己的最佳時刻。當關懷員,讓我重新省思「關懷」的意義。也期許自己,擴大關懷的層面,從佛法中省思關懷的真實意。

感謝法師和師兄姊的提攜和鼓勵,讓我有機會布施,經歷這段美好的歷程,這是句點,同時也是起點。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教觀綱宗

【講師】果慨法師
【日期】10/2、16、23、30,11/6、13、20(週三)
【時間】19:00~21:00
【預約專線】(02)2893-9966分機6663

放鬆身心 清涼每一步

【青年卓越禪修營】
重整生命 勇敢前行

【香港青年五日禪】
看見自己 遇見自己

【聖嚴書院佛學班結業心得】
自己愈來愈渺小

【課外心一章】
深深被師父感動

生命的轉彎處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教觀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