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總會地區巡迴關懷啟動

方丈和尚在我家 鼓手共許護法願

從文山辦事處出發 與悅眾一同回首護法歷程 化為未來成長動力


▲「方丈和尚抵溫叨——地區巡迴關懷」首站至文山辦事處,難得在地區共聚一堂,回首過去的護法故事,眾人生起無限歡喜與感動。(林玉萍 攝)

【張曜鐘/臺北報導】延續聖嚴師父對地區的關懷,凝聚四眾弟子的願心,護法總會於師父圓寂十週年之際,規畫「方丈和尚抵溫叨――地區巡迴關懷」(「抵溫叨」為閩南語「在我家」之意),自七月起陸續展開。七月十三日啟程首站,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偕同都監常遠法師、監院常應法師、總會長張昌邦、副總會長蘇妧玲等,先後至文山辦事處、中正萬華辦事處。方丈和尚逐一問候回到辦事處的護法鼓手們,在歡喜團聚的過程中,共許生生世世學佛護法的好願。

方丈和尚與大眾一同聆聽師父影片開示「發長遠心、不忘初發心」,親切回應鼓手們的提問與建議,並分享學法、護法、弘法的幸福。方丈和尚並期勉菩薩們一步一腳印,務實地實踐所發的願,用佛法感化自己,用行為感動他人,把佛法的好處傳布給更多人受用,建立安定、和諧和清涼的人間淨土。

即將遷往景興路新址的文山辦事處,鼓手們回首過去,歷任召委化身為主播,藉由新鮮活潑的「新聞報導」,重現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以及一則則學法護法的故事。辦事處幾度搬遷的艱辛歷程,都化為護法路上共同成長的溫馨回憶。

去年(二○一八)搬至法鼓德貴學苑的中正萬華辦事處,資深鼓手們朝氣活力十足,短劇演出、家人分享,在讚歎、感恩、掌聲和淚水交織中,許多幕後默默成就、護持法鼓山大家庭的故事,才為新進悅眾所知曉,從心生起繼起效法的願力。

中正萬華辦事處召委卓櫻麗表示,師父捨報之後,一直感受到僧團對地區的照顧和用心,這次是方丈和尚第一次來到地區關懷,更牽繫起許多資深菩薩團聚的因緣,相當珍貴與難得。

圓滿首站的關懷活動後,地區回響熱烈。常應法師分享,許多菩薩們因感受到方丈和尚的親切關懷、僧團的用心,生起無限的歡喜與感動。法師表示,「方丈和尚抵溫叨」關懷行預計以兩年時間,至全臺四十二個辦事處,與護法鼓手面對面互動,一方面了解地區需求,更期許傳承資深菩薩奉獻服務的精神,凝聚新進悅眾的願心與願行,讓學佛護法的力量,綿綿不斷地持續下去。

八八風災10年

關懷一直在

十年前的八八風災,為臺灣帶來重大的災情與創傷。
十年後,隨著法鼓山義工每月固定的關懷行程,再次進入當年受創之地,
感受當地十年來的蛻變與善緣流轉,以及居民們生生不息的力量。


▲每個月的寶來活動,是社區長者最期盼的時光,長者與義工藉由課程,彼此關懷交流。(李佳純 攝)

◎林貞均

七月十六日上午,高雄市六龜區寶來社區活動中心,傳來「阿彌陀佛」聖號,以及陣陣的笑聲。僧伽大學學僧演相法師以及九位義工,從紫雲寺前來關懷陪伴二十餘位長者,除念佛外,還有八式動禪、聖嚴師父影音開示,以及互動遊戲,場面溫馨和樂。然而,如同重回六龜、甲仙,所行平坦筆直的道路,是以被土石流沖毀坍塌的道路為地基;新蓋的建築底下,仍有當年斷坦殘壁的磚瓦。十年前那場重大的風災,仍是許多人笑容背後的陰影。

災後重建 安心為要

二○○九年,莫拉克颱風在南臺灣造成重大災情,一夜之間,許多人失去親人、家園,乃至失去生命。法鼓山慈善基金會依循聖嚴師父曾指示的救災方針,啟動三階段災區重建工作。第一階段為災後救援,包括提供物資、清理家園、發放急難慰助金、醫療義診等,讓民眾「安身、安心」;第二階段為家園重建,協助校園、社區重建,安置民眾「安家、安心」,除援建永久屋,並重修復興電台與荖濃托兒所舊址,做為防災教育中心;第三階段心理重建,成立安心服務站、深入偏遠山區慰訪,提供佛法「安業、安心」。


▲甲仙的孩子們從陽明山走到法鼓山,展現堅持的精神。(本刊資料)

慈基會祕書長果器法師指出,「安心」是貫穿災後重建的主軸,並隨著時間逐漸加比重,因此,同年陸續設立的安心服務站,成為匯集祝福、傳遞關懷、撫平傷痛的重要據點,提供家戶慰訪、發放獎助學金、生命教育課程等服務,六龜安心站以照顧長者為主,甲仙安心站則重點舉辦兒少心靈陪伴活動。不同的方向,同樣期許與受災民眾一起重建希望,從心裡找回力量。

二○一四年一月起,兩地安心站先後結束階段性任務,然而,對當地民眾的關懷仍持續進行。二○一七年至今,慈基會也與紫雲寺合作,陸續於當地開設課程,藉由每月一次的體能、心靈茶會、手作等活動,陪伴關懷偏鄉社區長者,以佛法安頓身心,提昇生命品質。

持續陪伴 產生力量

與法鼓山合作長者關懷活動的「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表示,十年來法鼓山從貼近當地需求的駐點陪伴,到撤站後的持續關懷,加上豐富的課程,讓長者身心更安定健康,這份維繫十年的情感支持,令她感佩在心。

六龜長者曾秋便開心分享:「這些義工從八八水災後就陪著我、鼓勵我。前年起,我也開始參加活動,還邀請朋友一起,每次來都很歡喜。」

曾任甲仙安心站站長,長期陪伴當地青少年的甘玲華分享:「不是我們在陪伴孩子,反而是孩子在陪伴我們。」她說,孩子們從最初的抗拒到接受,懷疑到信任,逐漸走出家園被土石流淹沒、親人在風災中往生的陰影,至今,甚至有些孩子也發展出能力,為自己的家園、社區奉獻。

十年前播下的種子,十年來的灌溉陪伴,一顆顆的安心種子,已然逐漸發芽茁壯。


青春陪伴在甲仙

一百七十五公里的堅持

◎林貞均

八八風災後半年,每週六晚上固定有一群來自全臺各地的青年,來到小林國小舉辦心靈陪伴活動。法鼓山設立的甲仙安心服務站,也是陪伴的力量之一。

首任站長鄭燕珠記得,為了接送青年義工,她開車往返鳳山火車站和小林村,「沿途沒有路燈,必須沿著山壁小心繞行,一趟一百七十五公里的路程,為了義工的安全,除了默念聖號,只能捏大腿提神。」第二任站長甘玲華著眼青少年的需要,以「心靈環保」為主題規畫課程活動,帶領甲仙國中青少年社團活動,回首當時,她笑說:「帶青少年實在太多挫折了。」

起初上課時,孩子們背對著講師、低著頭或是外出拿東西不回來,安心站專職、義工主動接近國中生,將他們帶回,並舉辦「青春棒棒堂國中生心靈陪伴活動」,邀請法青協助課業輔導。有一次,安心站結合當地店家舉辦闖關活動,帶領學生做芋頭冰、芋頭餅等,看見孩子的笑容,決定將課輔轉為自我探索的方向。

一系列探索活動帶領學生到安寧病房、安養院、伯大尼之家服務,挑戰阿塱壹古道、溯溪,從生命關懷到自然教育,學習尊重、團隊合作、接納、超越自我。印象深刻的是帶領學生從陽明山走到法鼓山,走了十一個小時,學生們都完成任務,堅持的精神讓人感動,而一路上許多義工的成就,更教會了學生感恩。

後來一位甲仙的孩子主動詢問:「我們還可以參加什麼活動?」那年暑假安心站正好在杉林舉辦兒童營,便邀請這群孩子擔任義工,營隊期間,孩子們都主動做好分派的任務。最後一天,全體義工上台接受感謝,有個孩子說:「第一次有被接受與肯定的感覺。」這個畫面讓許多人感動落淚,看見即使是孩子,也有力量。

二○一四年安心站圓滿任務,各地法青仍不定期到甲仙,進行社區彩繪、為獨居民眾清理家園、農事體驗等服務,甘玲華也結合法青,與在地青年一起做社區服務,由青年接棒,將關懷的力量延續深耕。


長者關懷在六龜

闇黑夜晚的溫暖微光

◎釋演曉

車行經過六龜當年斷裂的主要聯外橋樑,王瓊諒娓娓述說,幸好有日治時期開鑿的隧道可通行,讓六龜不致成孤島。

六龜安心站剛成立時,居民們帶著觀望態度。那時,站長王瓊諒經常熬夜整理訪視資料,也許是闇黑寂靜的夜晚,門縫透出的微光,讓居民有同在一起的溫暖,慢慢地有人走進安心站跟她說:「師姊,不要工作到太晚。」

義工真誠的陪伴與關懷,漸漸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每天義工要離開前,居民總問:「明天還會來嗎?」每當在街上看到穿著綠色背心的身影或在馬路上見到行駛的四一八八車號(慈基會公務車),居民就會很開心地說:「法鼓山義工來了!」

安心站設立一年後,義工來到寶來社區陪伴長者,「剛開始只要下雨長者們就會害怕,所以課前,會引導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他們的心也慢慢比較安定。」往後,長者關懷成為安心站的重點工作,每逢年節,義工們都會舉辦活動陪伴長者。即使後來撤站,歲末之際,依然帶著平安米、春聯以及自製核桃糕回去關懷。二○一七年,偏鄉社區長者關懷課程開辦,王瓊諒與慰訪義工每個月固定到寶來關懷長者、送餐,並持續關懷個案,也將生命教育帶入課程中。

不僅如此,關懷工作還走入育幼院。義工進到基督教開辦的六龜育幼院,不帶宗教色彩地關懷院童,發送佛珠時,善巧地告訴大家佛珠能用來安心,可以邊轉邊念「阿門」,結果每個人都來要一串。還與院童一起DIY,把聖嚴師父的法語做成書籤,大家都很開心。王瓊諒說:「師父要我們做關懷,是要安人的心,而不是要做宗教推銷。師父的教導,讓我們學習很多。」

回想過去十年,王瓊諒說,過去個性嚴格,擔任義工與人互動後,才自覺以往的性格容易傷人而不自知,過程中,漸漸地學會反觀自己,磨平了性格的稜角,「很感恩有這些事讓我學習,在生活中體會修行的意義。」

【護法總會地區巡迴關懷啟動】
方丈和尚在我家
鼓手共許護法願

【八八風災10年】

關懷一直在

【青春陪伴在甲仙】
一百七十五公里的堅持

【長者關懷在六龜】
闇黑夜晚的溫暖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