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香江弘法

歡喜迎接未來佛

主持皈依、頒聘演講 接受專訪談佛教的社會關懷

【香港訊】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抵達香港,展開接任之後首次海外弘法之行。一連串的行程,除主持皈依典禮、榮譽董事頒聘、為勸募會員授證、接受《佛門網》專訪外,並以「五福臨門──人類的五種能力」為題,舉行一場公開演講。

二十五日晚間,在「與方丈和尚有約──榮董暨菁英聯誼」中,方丈和尚為五十一位榮譽董事頒授聘書,並以《華嚴經》所說:「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勉勵大眾,在學佛的路上,若能以利他為起始,則也一定會自利;如能以大悲心踏出第一步,終究會抵達大智這個目標。一席分享,讓在場人士無不振奮,重新體會「初心」的力量。


▲方丈和尚為榮譽董事頒發聘書,感恩大眾護持的願心。(香港道場 提供)

二十六日上午,方丈和尚於九龍會址主持祈福皈依典禮,共二百二十二人歡喜進入三寶門中,皈依人數為歷年之最,其中更有十二位小菩薩。方丈和尚歡喜表示,皈依儀式之後,將有二百多位菩薩在未來的無量劫中修行成佛。

下午的公開演講中,方丈和尚向現場近兩百位聽眾分享如何走向真、善、美、智、信的世界,指出:「要有踏實的人生,提昇人品,信念是最重要的。掌握信念,就可以掌握未來。」我們生活的世界總是殘缺的,要學習用「因果」去思考,抱著希望,相信努力就可以改變,進而擁有踏實的人生。「最好的時間就是當下。」方丈和尚最後表示:「不必在乎過去,要相信每一個當下都是最完整、最美好的。即使面對生老病死,如果對無常有正確的觀念,就能減少心的苦受。」

二十八日上午,方丈和尚接受香港網路媒體《佛門網》專訪,就佛教於網路時代面臨的挑戰,諸如人才培養、對公共議題的回應、如何慎用網路科技,以及面對新興禪風,如何於傳統與創新取得平衡等問題剴切詳談。

方丈和尚分享,網路媒體有即時傳播、即時回應的特性,然而正如雙面刃,用得好,使自他受益;錯用工具,則傷人傷己。建議傳遞訊息時,多為他人想一想;接受訊息時,理性過濾,不急著回應。

此外,記者也代大眾問疑,在速效簡化的網路時代,線上點燈是否有效用?也算是修行嗎?方丈和尚以法鼓山倡導網路共修及雲端祈福為例分享,修行的功德不在形式,而在用心。雖然基於環保而簡化形式,但是身心投入、隨文入觀的修行方法,則是不變的內涵。

至於佛教如何實踐社會關懷?方丈和尚回應,釋迦世尊出家後,先修解脫道,悟道後則踐行菩薩道,解脫道與菩薩道並重,「關心社會而又超越社會」,是佛教實踐社會關懷的特質。即使面對衝突事件,依然尊重眾生平等,以和平的方式促進和平。


▲方丈和尚主持祈福皈依典禮,欣見將有二百多位菩薩在未來的無量劫中修行成佛。(香港道場 提供)

退居方丈北美關懷 傳授快樂覺招


▲退居方丈於溫哥華道場助念關懷共修時,親自指導信眾執掌法器的要領。(溫哥華道場 提供)

【北美訊】初夏六月,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北美關懷行,來到西岸舊金山道場、西雅圖分會以及加拿大溫哥華道場,以生動幽默的分享,散播法喜的種子。

六月一日,退居方丈於舊金山道場主講「突破人生的框架,利人利己,快樂生活」,逾百位信眾及義工歡喜參與。「人人都想求自由,人人都想求清淨,但是,是誰綁了你?又是誰垢了你?」一開始,退居方丈便拋出大哉問,引領大眾共同思惟,並以「人生要有理」勉勵大眾:「人生須要管理,互動須要倫理。做人須要情理,做事須要條理。問題須要處理,溝通須要明理。壓力須要清理,情緒須要疏理。心態須要同理,處世須要達理。」依此十理,懷著同理心,過利人利己的快樂生活,進而深入修行佛法,便能突破人生的框架,讓生活更有智慧。

八日,退居方丈應西雅圖分會之邀,於貝爾維尤圖書館(Bellevue Library),以「活出精彩快樂的人生」為題,為近一百四十位信眾,提出快樂人生三部曲: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退居方丈指出,從佛法來看,成功或失敗是諸多因緣和合的結果,除個人的努力外,亦需外在因緣條件的配合,才能讓一件事圓滿成就。當需要提起時,勇於承擔;當必須放下時,沒有罣礙地放下,那就是慈悲智慧的展現;九日,退居方丈至西雅圖道場關懷信眾聯誼,延續前一天的主題續做分享。談到「業力」時,退居方丈以「Ya」的手勢,指出兩隻手指分別代表福業、慧業,所以業力不一定是指惡業。尤其,碰到逆境時不一定是惡業現前,而是察覺起心動念的好因緣,關鍵在於自心不離慈悲與智慧。

十五日,退居方丈抵達溫哥華道場,除了主講「好願在人間——觀照環境,心如明鏡」,勉勵現場一百二十六位聽眾「凡事正面解讀」,在順逆境中觀照環境,心如明鏡,把一切當成體驗,並在大悲懺法會、禪坐共修和助念關懷共修時,與大眾親切互動。

馬來西亞道場

果慨法師主講金剛經與無悔人生


▲果慨法師勉勵大眾以「死法即是活法的表現」的態度,規畫人生。(沈豈瑩 攝)

【葉麗芹/馬來西亞報導】五月二十日,馬來西亞道場與《星洲日報》合辦「金剛經與無悔的人生」講座,於《星洲日報》講堂舉行。弘化發展專案總召集人果慨法師應邀分享,現場逾五百位聽眾歡喜聆聽佛法的生死智慧。

果慨法師藉由陪伴俗家母親最後一程的親身經歷,與大眾分享佛教的生死觀:「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說明親屬的心念會影響逝者能否安心離去。法師也強調:「死法即是活法的表現。」若想要走得安詳,首先要活得好、活得快樂,關鍵在於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並且透過經典學習佛陀的智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的核心概念,說明了我們所聽到、看到、感受到的都是「有為法」,即諸多因緣暫時匯集而產生的,如作夢一般,感覺真實存在,本質卻是虛幻的,不會永恆不變。從中明白自己只是個旅客,體悟到生死是件自然的事,如此,便能對一直緊抓不放的人事物釋懷,凡事認真而不當真。

果慨法師指出,許多人往往因為認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放錯重點而導致學佛愈學愈不快樂。其實修行並非一味去想自己的缺點,而是要把心力放在如何讓與自己接觸的人獲益、變得更好。以願力來改變我們的業力,而最究竟的快樂方法是布施,尤以法布施最殊勝,勉勵大眾藉由做眾生的供養人,來修行菩薩道。

最後,法師勉勵現場大眾活在當下,珍惜短暫的人生,並以「死法即是活法的表現」的態度,規畫自己的人生。

護法總會副總會長

許仁壽 美西分享生活佛法

【曉亞、趙果修/綜合報導】五月下旬,護法總會副會長許仁壽前往洛杉磯道場及舊金山道場,從聖嚴師父的教法,結合豐富的職場經歷與人生歷練,分享佛法在生活及職場中的運用實踐。

二十四日,許仁壽於洛杉磯道場,以「紅塵好修行」為題演講,除了分享如何運用佛法理財外,並讓現場聽眾學習結合禪修與實務工作,在紅塵中練習常保一顆清淨心,以內化的宗教信仰,帶給自己與他人福慧盈滿的禪悅人生。

二十五、 二十六兩日,洛杉磯道場舉辦「悅眾成長營」,許仁壽以「禪悅的人生」為主題,分別從人生三大事:「生活要快樂」、「生命有意義」、「生死皆自在」三個面向層次,闡述如何將佛法的智慧實際應用於生活中,成長自己,利益他人。許仁壽分享:「我在六十歲時決定做兩件事,做為送給自己的禮物。一個是『打坐』,另一個就是觀人生三大事。」藉由每日的打坐鍊心,慢慢學習做心的主人,「鍊心比練腿工夫更重要!」他鼓勵學員:「從今天開始送自己一個禮物。」

二十九至三十一日,許仁壽抵達舊金山道場,在三場演講及兩天的「義工成長營」中,以「生活的智慧」為主題,分別分享「生活與生命」、「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以及「歡喜看生死||安身立命之道」三個子題。連日的分享,以貼近聽眾的心與立場,化繁為簡、次第分明傳達實用的佛法,為自身帶來的感化,感動所有的參與者。

紫雲寺

萬行菩薩 願行加分

感念義工發心奉獻,紫雲寺於六月一日至二日舉辦萬行菩薩成長二日營,除禪修體驗外,並邀請專業社工師謝云洋及資深心理諮商師郭敏慧,設計一連串精彩課程及遊戲,以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的次第,學習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青年院監院常炬法師也為義工分享如何學觀音、做觀音,鼓勵義工學習「來迎觀音」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主動關懷接引來到法鼓山道場的每位有緣眾生,並且如「祈願觀音」傾聽眾生的聲音,了解對方的需求,以慈悲關懷為目標。進而學習「開山觀音」,用所學的佛法智慧,開啟眾生心中的寶山。

兩日豐富而深入的課程,眾人彷彿充足了電,帶著滿滿的願心,期待學到的佛法利益更多人。

(文/陳文嬪.圖/陳誼珍)


齋明別苑

為考生祈福加油

考季即將來臨,為使考生體驗心境安定帶來的穩定力量,六月二日,桃園法青特地於齋明別苑舉辦「考生祈福加油讚」,透過放鬆體驗、藝術治療卡、鈔經、誦經及手作祈福御守等活動,引導考生時時覺察自己的身心,練習讓自己保持在清楚放鬆的狀態,如此則不論在準備考試或應試時,都能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況。

透過討論分享,同學們了解考試的結果,只是這一期生命中的一個過程,而非最後的終點。試前盡心盡力學習,試後便坦然面對與接受,對於考試結果若能保持平常心看待,亦是另外一番成長。

此外,義工也貼心為同學們準備象徵順利考取理想志願的「包中特餐」,不論是內餡豐富的素煎包或應景的素粽,每一口都是義工菩薩們滿滿的祝福,祝福考生「試試」順利、福慧增長。

(呂佳霖)

【方丈和尚香江弘法】
歡喜迎接未來佛
退居方丈北美關懷 傳授快樂覺招
【馬來西亞道場】
果慨法師主講金剛經與無悔人生
【護法總會副總會長】
許仁壽 美西分享生活佛法

【紫雲寺】
萬行菩薩 願行加分

【齋明別苑】
為考生祈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