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方向‧弘化】

「傳薪」的意思是薪火傳承、薪火相傳,
就是一代一代把經驗和資源,
往下傳承。

傳薪創新 感恩發願

◎聖嚴師父

以目前來說,「心靈環保」理念已經成為法鼓山的標竿,事實上,「心靈環保」說新不新,說舊不舊。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心」,是從心做起、從心去開發、從心去推廣,最後成就的也是自己的心。這是佛教的根本內容,所以說心靈環保的觀念並不新鮮,可是「心靈環保」一詞,過去從沒有人講過,因此也不陳舊。

創新 使佛法普及

「心靈環保」這個名詞的緣起,是一九九○年,中華佛研所召開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時,好幾位外國學者跟著我一起上法鼓山植樹紀念,同行的還有一些新聞記者。當中一位記者與我同車,他說:「佛教給人的感覺太守舊,觀念保守、說法陳舊,不容易引起一般人興趣。」並且問我:「佛教能不能有個新名詞、新觀念,以動社會的新風氣?」我說:「現在最流行的就是環保,其實佛教原來就是講環保,我們講的是『心靈環保』。」這位記者很驚喜,他說:「太好了!『心靈環保』是個新名詞,也會是一種新運動、新風氣!」就這樣,我們開始使用「心靈環保」,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團體的一種專利標誌。

心靈環保是佛教努力的目標,不論修行、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都是從「心」開始。佛教講的「心」,是慈悲心和智慧心,也是構成「心靈環保」的主要元素。

中國佛教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在中國大陸已經奄奄一息,可是卻在臺灣欣欣向榮。原因是在臺灣佛教徒的心中,有一份薪傳的責任感,包括當時從大陸來臺的老一代和中、青一代法師,都朝這個方向努力。歷經五、六十年,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不管在軟體、硬體方面都留下許多建樹;軟體是人才的培養,硬體是寺廟的建設,可以說在中國佛教薪傳的史頁上,我們沒有留下空白。

發願 發揚漢傳佛教

佛教能在臺灣廣為發展,也要感謝臺灣社會開放的氛圍,政府雖然不鼓勵,卻也不妨礙我們,讓我們能有多少力量就展現多少力量;也感恩當時臺灣社會的和諧安定,讓我們能把佛教的影響力推廣出去。現今只要一講起中國佛教,大概不能不提臺灣佛教的經驗,臺灣佛教的發展與貢獻,也對中國大陸產生了影響,這是我們必須感恩的。

感恩之後要發願,如果感恩之後不發願,就無法繼續往前走。感恩是向過去緬懷,發願是對未來許願,許願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此時此刻的法鼓山已經有了基礎,如果我們不繼續往前走,那是前功盡棄了!

中國佛教這幾百年來的衰微,在國際上已經幾乎聽不到它的名字,聽到的都是日本佛教、西藏佛教和南傳佛教,現在我們好不容易有了基礎,也在國際社會漸漸展露漢傳佛教的能見度,就一定要發願,將漢傳佛教繼續傳播給全世界,特別是「中華禪法鼓宗」。我們法鼓山很努力,成立了獎學金、基金會、僧伽大學、佛教學院、法鼓大學等等,都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是我們的願心──把漢傳佛教向世界發揚光大!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弘化》)

在寺院 轉身遇見自己

偶然在農禪寺官網看到「青年Fun心輕旅行」活動資訊,認為能夠跟年紀相仿、也想接觸佛法的朋友們一起參與活動,是一件歡喜的事。兩天的活動內容有:認識佛教和寺院生活、認識梵唄、與法師有約座談晚會、農禪寺湖畔供燈、禪坐、鈔經、茶禪等,參與每項活動,都有不同的心靈體驗。

印象深刻的是,茶禪體驗時,從茶葉放入茶杯,法師就開始引導我們觀察茶葉色澤、形狀,以及加入熱水之後,茶的變化。等待時間短暫體驗禪修,再次品茶時,法師說:「現在喝的茶,味道出來了,那是因為大家靜靜等待因緣成熟。」其實許多事也是如此,與其內心煩亂擔心,不如靜心等待時機成熟,這樣的道理表面都懂,透過茶禪的體驗,感受更深刻了。

「認識梵唄」教學,每位學員都能親自練習四種常在法會上見到的法器,包括大磬、木魚、引磬及鐘鼓,照著板眼標示打出節奏。課堂最後,我們還自告奮勇組成一支臨時的「梵唄樂隊」,在法師的協助下,全體一起唱誦。

最後一晚是「與法師有約」,法師以輕鬆座談的方式,解答一道道收到的提問。像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有什麼不一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法師幽默且具啟發性的回答,也讓我更進一步思索追尋生命的意義。

常看到參加寺院活動的民眾年紀都稍長,但這次參加的學員是二十到三十幾歲的青年,我們這一世代面臨很多挑戰,像全球經濟型態重組、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工作或生活的人際壓力等,需要讓心安定平穩,才有能量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

離開寺院返回日常,帶著方法繼續運用在生活中。這兩天的寺院體驗,是一趟Fun心的輕鬆旅行。

(文/薛睿騰.圖/王育發)

中英禪七心得

重拾寶貴的初心

◎邵慧怡

天氣突轉涼颯,細雨綿綿,剛進禪堂除了身體還在適應中,心裡竟也起了煩惱。這次坐香的節奏與過往迥異,更沒料到的是,這次主七──聖嚴師父的西方法子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一開始便大談觀心、因緣法,和過去主七法師逐步引導,完全不同。

「不是得禁語嗎?」「為什麼沒有經行時間?」「怎麼這麼快便敲引磬?」聽見自己心裡發出各樣的疑問,到第三天甚至打算抱持置身其外的心態,晃過這次禪期,而當晚主七老師的開示卻宛如香板重重敲醒我。這晚他和禪眾們分享,在小參時許多學員提到,他們是第一次來打七,是初學者。主七老師則告訴大家,這沒什麼,因為他自己也是初學者。身為師父法子的吉伯竟說自己是初學者,這話真讓我慚愧極了。一念之轉,我的心突然敞開,這時才真正坐進禪堂參與禪期,願意接受所有的改變 。

有一天的大堂分享,一位西方眾說,在場有些人對主七老師的開示無法接受,感到很煩惱,而這位發問的禪眾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苦,想幫助他們,他該怎麼做才好?主七老師的回答智慧又慈悲,他提醒這位禪眾,別將他人的煩惱變成自己的。幫助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你坐禪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吧。

一點一滴,我開始適應這個結合中西文化的禪期,找到自己的步調,能安定地坐在蒲團上用功,當身心安定時,時間便過得飛快。儘管這次禪期並非是我在蒲團上用功最得力的禪期,但那又何妨?禪,不就是每次的新鮮與變化。緊抓著過往經驗的是誰?抱有預期心態的又是誰呢?

搭交通車下山時,雖仍飄著細雨,我已非上山前的我,而是再次成為一個禪修初學者,重拾寶貴的初心,並且深深受菩提心那股純良的力量所觸動。

初級禪訓班心得

平常心體驗自在

◎蓋一傑(新加坡護法會)

當初報名初級禪訓班時,因腰傷遲未痊癒,擔心傷勢會加劇,內心有些遲疑。幸虧當時法師一句話點醒了我:「不能坐蒲團,就坐椅子!以平常心面對吧。」

在禪修上,一直有著知行不一的怠惰習氣,在課程中,放下一切,重新從觀念、方法學起,有了「原來如此」的體會,也體察到一些原來不曾注意過的細節,更能讓身心合一,覺察放鬆。上坐的放鬆步驟與下坐的全身按摩,對治個人身體的狀況,真是最受用的方法。第一天課程還帶著止痛藥以防萬一,用過午齋後,就決定把外護貼心準備的椅子搬出大堂,心想縱有不適,也當作課堂練習,體察痠痛的生滅,學習不與之相應,兩天下來,也算是安然度過。

當初是為了了解佛學而開始學佛,學了以後才體認到人生有很多誤區,與其能說滿口佛理口號,遠比不上生活中能與佛法相應。在法鼓山新加坡護法會的旅程,是從當義工開始,陸續參與知客訓練以及福田班的學習,接續上初級禪訓班後,體會更加深刻,感恩法師的慈悲教導、禪修組的課程籌辦,學長們以及內外護全體義工們的發心護持,有這麼多的善緣,只為了成就學員們能了解、接受,再將禪修方法透過練習,運用在生活中。這是多麼幸福的因緣!

小組分享時,提及《六祖壇經》所說「善自護念」這句話與學員相互勉勵,學習了方法是一回事,能用得上方法,是另一個層次。帶著不自在的身心來上課,似乎體會到一點自在的感受,收穫滿溢!

體驗出坡禪

照顧諸佛的殿堂

◎林瑋綸

這段期間在法鼓山園區的環保組當義工,負責掃落葉、廁所。在山上掃落葉是幸福的事,嗅著花香,聽著溪水聲、鳥鳴聲,腦袋放空,心放在掃落葉上。以前的我不耐日曬,不喜歡熱及流汗的感覺,現在慢慢突破這層的抗拒,體驗曬太陽的覺受,練習不在感受上起情緒。雖仍無法完全做到,但練習去接受,對我是一種新的成長。

至於掃廁所更是一大修行。整理好的洗手台及地板,總是濕了又濕、髒了又髒,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清掃,使其恢復本來面目。有時忍不住在過程中起煩惱,但我明白這一切都是在鍊心,讓我的銳角一次次趨向圓融。將廁所當成諸佛的殿堂來照顧,以維護乾淨來莊嚴淨土,感恩菩薩們及環境的成就,阿彌陀佛!

法鼓山園區義工召募

◆景觀維護日(花草修剪):5/5、12、19、26(日)
◆環保清潔日(環境維護):5/5、12(日)
◎詳情請洽義工室
‧電話:(02)2498-7171分機2660~2663
‧E-mail:ddmvol@ddmf.org.tw
‧線上報名,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活動看板

青年禪二
【日期】5/17~19
【對象】18~35歲青年,初級禪訓班結業
【報名】https://goo.gl/YsqTVp


教聯會活動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

【日期】7/6~7/10
【地點】三峽天南寺
【對象】各級學校現職教師、職員及退休教師,首次參加優先錄取。


暑期活動義工召募

【對象】參加成長營、禪七之各級學校現職教師、職員及退休教師
‧一律網路報名,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法鼓山的方向‧弘化】
傳薪創新 感恩發願
在寺院 轉身遇見自己
中英禪七心得】
重拾寶貴的初心
【初級禪訓班心得】
平常心體驗自在
【體驗出坡禪】
照顧諸佛的殿堂

法鼓山園區義工召募

【活動看板】

青年禪二

教師心靈環保自我成長營

暑期活動義工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