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

連結心的頻率

一月二十六至三十日,在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裡,
七十位年輕學員體驗放鬆、認識自己,用禪法連結彼此的心頻率,
感恩生命裡曾有五天,從接納自己與他人中,勇敢地做自己。


▲每一口呼吸、每喝一口茶,都蘊含修行方法,保持身心放鬆是最基礎的工夫。(李東陽 攝)

◎釋演化.林雅櫻

擺脫3C與網路的制約,七十位青年一月二十六至三十日歡喜共聚二○一九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於法鼓文理學院舉辦的營隊,以禪修為基礎架構,包含打坐、動禪、茶禪、出坡禪、吃飯禪等,並聆聽聖嚴師父對大專青年的禪修開示,在青年院法師帶領下,以禪修的減法哲學,引導學員全面回歸簡單生活,體驗身心。

連日的心靈課程,幫助學員認識自己。二十七日,楊蓓老師的心靈工作坊,引領學員從感受一個人的孤獨,到享受一個人的自在,再從人際互動中,發現人與人真正的相識相應,並非取決於年齡、性別、學經歷等,而是相同的情感,人雖孤獨,卻因能彼此同情共感,而不全然孤獨;二十八日的孤獨勇士與托水缽,學員在遊戲直面自己的恐懼和最珍視的事物,進而得到鬆綁;二十九日,營隊總護演柔法師帶領自我探索工作坊,藉由情緒卡,揭開緊張、焦慮等情緒面紗,發現心有所求的「期待」,是諸多情緒的根源。

「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放鬆身心,放下身心」……幾日來,聖嚴師父教的方法已成為同學時時謹記在心的口訣,在放鬆中更拉近彼此距離。營隊圓滿前一晚的「無盡燈之夜」,學員互相交換手中的燈燭,互道祝福並拜早年;三十日,學員變身大廚,一起手作料多味美的披薩,最後在離情依依中,相約以法再會。


▲學員體驗到人與人真正的相識相應,並非取決於外在條件,而是因為能夠彼此同情共感,而不全然孤獨。(李東陽 攝)

就業後首度參加營隊的法青悅眾游濬瑋分享:「最大的收穫,是聽到法師說『不快樂,是因為離開了當下。』我們習慣向外追求轉移注意力,然而真正在意或痛苦的癥結卻還在。最重要的是面對,去感受並接納,了解自己在意什麼或為什麼痛苦,才有辦法處理煩惱的本質。」去年是學員,今年擔任隊輔的曾鈺凱分享:「營隊的所有人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看到內心最真實的自己,他們也是良師益友,幫我從困住我的事情中解套,回到最初的心。」

「為了化解不自由、尷尬、寂寞等情緒,我們希望與他人有所連結,於是變得在意別人眼光,結果卻患得患失,因為沒有發現,我們和自己的距離非常遙遠。」演柔法師分享,透過禪修不斷回到自己的心,接納真實的感受,而能做自己,進而接納別人。人與人的關係,便能充滿信任。

高雄冬季青年營

悟吧!人生最後考題


▲青年學員在「悟吧!高雄冬季青年營」中,一起探討生命的必修課,期許找到生命的方向。(陳有德 攝)

◎戴秀珊

帶著各自對生命的疑惑,五十五位青年一月二十五日來到紫雲寺,參加為期三天的「悟吧!高雄冬季青年營」生命關懷工作坊,探討生命的必修課──死亡,期許找到生命的方向,做自己心的主人。

「啊~」「對-不-起-」,在法鼓山人基會顧問張寶方老師帶領下,青年學員嘗試擺脫束縛,在清晨的澄清湖畔喊出心中的苦;於「善終的困境」中,體驗視障和身障的不便,在信任中給予對方扶持。張老師說,照顧病人的基本需求、保持社會連結、永不放棄希望,才是平等的對待與關係。

當生命走到盡頭,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拋出「人生的最後期末考題」,從中探討生命、死亡、預立醫療決定與《病人自主權利法》。「更重要的是生命最後,你希望和最愛的人說些什麼呢?」朱醫師提出最後一道考題,並以「四它」勉勵學員,「面對」家人有一天將離開,「接受」自己有一天將離開,生前「處理」預立醫療決定,最後「放下」讓生命圓滿。

「如何說再見」由青年院常導法師引導學員,想像自己是空難的乘客,抓緊生命最後二分鐘寫下遺言。歷經祖母往生的小佩分享:「平靜地聽著佛號聲,更可以切身感受到助念的利益。」剛從車禍復原的阿臣,反省自己竟在這一刻,才想到是否扮演好生命中每個角色,「死過一次,我要更踏實生活,不愧對此生!」

資深法青黃憲宇在「那年,那山,那孩子」中,分享家庭背景、成長歷程,以及在花蓮、甲仙等地服務對自己生命的影響,引導學員回想「生命第一景」,練習將它對應到生活,辨識出此生的使命、課題與任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溫哥華普請分享

感恩心,還是分別心?

◎林佳穎


▲普請就是一次共修,當下檢視自己是感恩心,還是分別心?(溫哥華道場 提供)

對華人家庭而言,年前大掃除具有「迎新除舊」的意義,記得佛學班第一年歲末之際,第一次認識「普請」這個詞,監院常悟法師的開示言猶在耳:「普請就是一次共修。」

今年普請前,法師與我們分享了一則小故事:聖嚴師父有位弟子前往韓國松廣寺閉關修行,一路上頂著風雪到了閉關的小木屋,屋內溫度很低,但角落已有成堆劈好的木柴,發現前人留下的告示寫著:「木柴用畢,麻煩您劈些新的木柴留給後人使用。」當下那位弟子滿懷感恩,感謝前人薪火相傳的慈悲,讓後人有溫暖的道場安定修行。法師期許我們以同樣的感恩心來普請,維護道場清潔莊嚴的同時,也期待未來接引的新人,好好運用清淨的道場,安定學習佛法,利益大眾。

法師的開示提醒了我,普請時檢視當下的自己:是不是有感恩心?感恩溫哥華有這麼好的菩提道場可以修習佛法,感恩能參與普請,種福、培福又莊嚴道場。還是有分別心?在意誰分配的工作較輕鬆?或是哪裡需要便義不容辭,不分工作難易?普請的兩個小時,不時與內心誠實對話,也清楚體會到心能夠安住當下,便是禪的練習。

普請後,謹記法師叮嚀,回到大殿將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也提醒自己的自性三寶和佛是相應的。很歡喜在佛學班第三年即將結業之際,對普請有更深入的體驗,期許自己時時觀照心念,提起利益他人的心,成佛那天雖然遙遠,透過每天努力,會更靠近一些吧!


(Jean Li 攝)

人生不苦了

◎江演苡(蘭陽分院佛學班)

第一次接觸法鼓山,非常幸運地報上了蘭陽分院的佛學班。第一天走進教室就嚇一跳,怎麼這麼多人,多達一、二百人來上課,每十人圍坐一桌,每桌安排了兩位資深師兄姊照顧我們。我們第一組的關懷學長是林麗純師姊及吳國樑師兄,而授課老師是常法法師。

以前看過佛學書,但經常一頭霧水,上了法師的課,突然茅塞頓開,彷彿任督二脈被打通了一般,什麼都聽得懂!法師上課的方式很有系統、很幽默,用圖表讓人一看就懂其中的關聯,用故事讓人明白艱深的佛法名詞,用幽默的比喻讓人理解佛法的深義。

有一次上到「法爾如是」這個名詞,法師舉了林黛玉葬花的故事。一個原本是風花雪月的憂傷之事,經由法師一介紹,變成了一種無病呻吟。花開花落本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這就是「法爾如是」!所有的事只要停在十二因緣的「受」就好,莫再發展到「愛、取、有」,這樣人生就不會苦了。佛法真是太有智慧了!想想自己之所以苦,就是和林黛玉一樣想太多,一直在「愛、取、有」的輪迴中。

法師介紹的佛法智慧,如同甘露一直灌溉著我們,讓駑鈍的我有了一點點成長。課程還有很多精彩內容,無法一一分享,有因緣一定要來上課,體驗被佛法灌溉的滿足與美好。感恩法師的教導,點燃了我的智慧明燈;感恩所有默默奉獻的師兄姊,期待下學期再共聚,享受人生難得的快樂。

把心再拉回來

◎鍾佳真(溫哥華福田班)

早早得知福田班開課的訊息,想上課卻找了一些藉口。或許因緣到了,終於下定決心去上課,這才深深體會到:想做的事,再忙都可以抽出時間做;不想做,就會找一百個理由逃避。之後每月一次上福田班,總讓我感到充實,法喜充滿。

「一個人可以走得比較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比較遠。」聽到這句話時,心中霎時充滿感動。這是眾人的力量,從一九八九年在金山尋得總本山土地到現在,法師和師兄姊們遵循聖嚴師父的理念,攜手共行、相輔相成完成各項弘法工作,這種不求回報、無私無我的態度,在在說明了「施前意悅,施時心淨,施後無悔」。

課堂上,法師分享禪修的功能及好處。以前在臺灣參加過初級禪訓班,但總是因妄念、雜事、痠痛麻而沒有持續。這次上完課,試著練習把心安住當下,知道心跑掉了,拉回來繼續靜坐。從每天五分鐘開始,慢慢增加到十、十五分鐘。每晚讓心沉澱一下,反省今天做了什麼?有沒有需要檢討改進的地方?如此下來,感覺自己的生活步調變得比較從容,不再急躁匆忙,整個人安定許多。

「心六倫」是師父提倡的新時代倫理觀,包含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及族群倫理。深入淺出的字義,告訴我們從自身做起,再到家庭、社會、國家。希望自己將學到的佛法實踐在生活上,影響身旁的親友,如同心六倫的精神,從自身到他人,一步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水陸宣講」

【主題】21世紀法鼓山水陸法會的修持與時代意義
【講師】法鼓山僧團講師群
【日期】3/3、10、17、31、4/7、14、21、28、5/5、19、26(週日)
【時間】下午2:00~4:00
【地點】臺北安和分院

聖嚴書院福田班

【開班日期、地點】3/7農禪班 3/16中永和班 3/17新竹班
【報名】請洽各分寺院、辦事處或上網 http://dbs.ddm.org.tw(額滿截止)
【洽詢】(02)2893-9966分機6659)

【2019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
連結心的頻率

【高雄冬季青年營】
悟吧!人生最後考題

【溫哥華普請分享】
感恩心,還是分別心?

【課外心一章】
人生不苦了!

把心再拉回來

【學習成長看板】
法鼓講堂特別講座「水陸宣講」

聖嚴書院福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