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燈 以願為路

一願,求佛菩薩,成就我利人的願心;
二願,求弟子們,發恆常心利人利己;
三願,求眾生們,精進學佛解脫煩惱。──聖嚴師父三願

◎攝影/李東陽、鄧博仁、許朝益、王育發、廖順得、李佳純、梁忠楠、周淑瑛、李澄鋒

法會現場圖輯

四眾弟子 重溫初心


(1)大願為橋
細雨紛飛中,海內外各地信眾回到總本山,秩序井然地走過大願橋,走進聖嚴師父與四眾弟子大願興學的校園,也走進聖嚴師父的內心世界。


(2)感恩奉茶
上午陸續抵達的信眾,在法鼓文理學院大慧館、學生餐廳及教室區,體驗茶禪。在古琴音韻中,收攝身心,回到當下,體會茶與禪的融合與安定。帶著這份禪悅,和鄰座分享與法鼓山及聖嚴師父相遇的故事,憶念師恩。


(3)法寶供養
收到僧團法師親手結緣的法寶──師父親書的《六祖壇經.無相頌》,與會信眾歡喜觀看這份法的禮物。


(4)恩恩相續
近二百位法青及八十位合唱團團員演唱青春版、臺語版〈四眾佛子共勉語〉,並分享因聖嚴師父的教導所帶來的生命改變。


(5)師願己願
各地法青手捧缽燈,以師願為己願,走法鼓山的方向,也走在成佛之道上。

(6)傳燈續願
僧團法師接續為信眾點燃缽燈,各殿堂的子燈一盞一盞亮起,燈燈相續,接續的是佛法慈悲與智慧的無盡光明。


(7)同願共行
感念師父教澤,大眾捧燈發願,願發揚法鼓宗風,共創人間淨土。


(8)法華鐘響
法會圓滿,法華鐘聲遠颺,這是法鼓山傳揚漢傳佛法最深切的承諾與宣誓。當你我或已歸航無常,法華鐘聲必然持續迴盪。


(9)萬行菩薩傳燈
成就傳燈法會的萬行菩薩,晚間齊聚大殿參加第二場傳燈法會。手捧著缽燈,不忘師父「奉獻自己,成就大眾」的叮嚀。

法的禮物〈無相頌〉

傳燈法會上,每個人都從法師手中,收到一份法的禮物──聖嚴師父所書寫的墨迹〈無相頌〉。出自《六祖壇經》的〈無相頌〉,是一部耳熟能詳的禪門偈頌,內容精要闡述如何不執著於表相、事相的無我智慧。

「實相無相而無不相,法身無身而遍在身,便是無漏智慧所見的空性。」這是師父住世時對弟子們的提點,即使師父已捨報十年,這段話言猶在耳。僧團法師們於去年(二○一八)結夏安居時,親手裝摺這一份法寶,不僅做為師父圓寂十週年傳燈法會的禮物,同時希望四眾弟子都能藉由〈無相頌〉來自勉互勉,學習放捨諸相,將煩惱消歸自心,開啟自性寶山;宗奉師教,實踐人間淨土。

(文/編輯室·圖/黃俞寧)

分享法鼓山方向

◎釋演真

堅持辦教育的願──果祥法師

一九八○年在聖嚴師父座下出家的副住持果祥法師,是師父親自剃度的第一批臺灣出家弟子,也是當年師父主持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中華佛研所」前身)第一屆校友,深感師父培育佛教人才之悲切,法師對於二○○七年「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揭牌典禮上,師父回望三十年一路篳路藍縷的〈一生的心願,終於實現!〉感觸特別深刻。

四十多年前,師父已洞見佛教教育對振興佛教的重要:「三十年前我即主張:今天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佛教不辦教育,就無法培養人才;佛教沒有人才,就會被社會輕視、矮化,而佛教弘化的功能也就無法產生。這三十年來,我們一步一步堅持、努力,總算盼得今日成熟的果實。」回顧最初在中國文化學院中華學術院下成立佛研所,直到二○○七年「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揭牌,師父不斷感恩各方善緣。「這是我一輩子的心願,我一定堅持到底。如今,研修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

做師父的一隻手──姚世莊

一九九二年移民美國,親近東初禪寺,協助師父謄稿、錄稿的果莊(姚世莊),在好友李青苑攙扶下,緩緩步上舞台。「有一次我的兒子和媳婦陪師父散步,師父跟我兒子說:『你的媽媽就像我的一隻手一樣。』這是師父給我最大的鼓勵。」她誦讀的〈後代子孫的大希望〉,是師父在她面前,一筆一筆交代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弟子未來共同推動,讓看稿的她當場淚眼矇矓。

「如果沒有你們全體菩薩們的參與、護持、奉獻、推動各項工作,我們的『法鼓山』充其量只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師父不僅將法鼓山的所有成就,歸功、感恩於全體四眾弟子,更鼓勵大家持續「以正統、正確、正信的佛法,配合時代社會脈動,提供前瞻性的觀念、教育性的關懷、建設性的方案、實用性的設施;以普遍『提昇人的品質』為使命,以永遠『建設人間淨土』為任務。」最後,更以七十三歲老邁之軀懇請大眾:「為我自己,一無所求,為了利益眾生,我要懇求大家,給各人自己一個機會,自己發願,有大功德;勸人發願,雙重功德。」

師父教導無處不在──張昌邦

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雖於二○○二年才走進農禪寺,對當年師父的關懷記憶猶新:「你年紀也不小了,要開始學佛了。」促使他隔年報名社會菁英禪修營,對師父深入淺出的開示心悅誠服。「我最受用的觀念,是消融自我。待人處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堅持己見,也不堅持做事方法。」只要有心,師父的教導無所不在。他恭誦〈一師一門,同心同願〉,做為四眾弟子共同修學之路。

「目前我們正在提倡『一師一門,同心同願』,何謂一師、一門、同心、同願呢?」「一師」是本師釋迦牟尼──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一門」是禪門──體驗禪法,弘揚漢傳禪佛教;「同心」是同發菩薩心──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要如何表達及發揮出來呢?用心靈環保,即心五四運動,將它具體化呈現出來。」師父囑咐,必須持久「發願」;並運用三大教育。「我們自己不但是受教育的人,也是去辦教育的人,既做學生也做老師的人。這叫教學相長。」


▲張昌邦(右起)、果祥法師、姚世莊與李青苑分享各自親近聖嚴師父的因緣,並誦讀親自聽聞師父開示的理念與方向。

【大悲心燈 以願為路】
法會現場圖輯

法的禮物〈無相頌〉

【分享法鼓山方向】

堅持辦教育的願──果祥法師

做師父的一隻手──姚世莊

師父教導無處不在──張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