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出心中一朵蓮

◎李青苑


▲洪聖焜悉心繪製的法鼓山園區透視圖,呈現出佛國與人間淨土交會融合的清淨景象。

擁有美術國畫根基的建築師洪聖焜,不僅在臺灣建築透視圖界有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在美國建築業也是赫赫有名。他曾將聖嚴師父心中法鼓山的建構藍圖,貼切且清晰地呈現在紙上,與法鼓山結下了深厚的善緣。

即便已在專業領域上有了一定的地位,洪聖焜還是想精進自己,一九七九年,他毅然決然放棄臺灣如日中天的事業,來到建築及藝術菁英匯聚的紐約,申請進入紐約大學攻讀美術,一九八六年完成碩士學位,並於一九九五年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碩士。期間,同修蔡函芬的父親罹患腎癌,在痛苦徬徨之際,巧遇善心的楊太太,帶她到東初禪寺拜見聖嚴師父。師父當時交給她一本〈普門品〉,從此,觀音法門深植心中,時時持誦,這次面對同修的生離死別,也成為她的支持力量。

洪聖焜曾對蔡函芬說:「這輩子如果不是聖嚴師父,我就不會皈依了。」因為他行事嚴謹,個性內斂,當台北房屋董事長葉條輝將他推介給聖嚴師父時,他便開始認真研讀師父所有的著作,深入了解法鼓山後,方才提筆描繪法鼓山,此時也終於體會同修學佛的悲心大願。二○○五年,兩人參加法鼓山開山大典,途中同車的人都在念佛,洪聖焜發現雖然每個字都認識,卻完全跟不上!回到紐約之後,他便加緊用功,很快就背熟了〈大悲咒〉,利用上下班搭火車時做早晚課,從不缺漏。


▲洪聖焜與蔡函芬鶼鰈情深,也是同修菩薩道的好道侶。(蔡函芬 提供)

兩年半前得知罹患肺癌,已是第四期了,他卻不驚不慌,配合醫師治療,每天如常生活。後來因癌細胞擴散而腦積水,他更加精進念佛修行之外,還是像沒事一般,顯得踏實、安定。蔡函芬每日持誦觀音聖號的大悲水,帶給他很大的信心和力量,最後在安寧病房無法喝水進食,仍以大悲水沾唇。在病房中,《心經》、〈大悲咒〉、《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從不間斷地播放,家人也會念〈大悲咒〉給他聽,當蔡函芬請他一定要專心念佛時,他還頻頻點頭。

十一月五日凌晨,在家人的陪伴下,洪聖焜平靜捨報了,蓮友們連夜趕來助念,連續十二小時不曾間斷,到了晚上,蔡函芬趕到東初禪寺念佛,和大家一起為他祝福。他平日累積的善緣,將化為有如花瓣一般的福報,引他向淨土。

義工身影

心念簡單最踏實

◎圖.文/張繼高

在開山紀念館服務台,李喬育英菩薩總是笑咪咪地合十接待,參訪者常讚歎她年紀這麼長還來當義工,很難相信健步如飛,聲音宏亮,氣色飽滿的她,已經九十多歲了!大家暱稱她為喬奶奶,如果有人心情不好或遇到難關,總是會被她樂觀開導,感受到她安撫人心的力量!

喬奶奶家住基隆大武崙,有一次搭公車到臺北,一路上跟身邊的陌生人聊天,對方談起法鼓山與聖嚴師父,也自此開啟了她親近佛法的因緣。二○○六年,喬奶奶先到醫護組當義工。護理長退休的她深知,當病痛來時,感受著那分分秒秒的痛楚,要用方法讓心安住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她在山上看到聖嚴師父對義工總是親切微笑,即使生著病,也不曾表露出來,深受感動,決心要學習師父以平常心面對病痛的態度: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

因為喜歡歷史、詩歌,對美的事物感興趣,喬奶奶二○○八年起轉到開山紀念館當義工,她總是期待上山、開心值班,因為這裡可以看展覽及祖師大德的智慧法語,每次只要帶著一句法語下山,時時刻刻謹記著,心裡就感到很踏實。

書法燈柱區展示聖嚴師父的經典法語,「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是喬奶奶最相應的一句,她認為佛菩薩講究的就是慈悲心,與人和諧相處,自然不會與人為敵,以智慧面對和解決人生中的種種難題,光是煩惱沒有用,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經歷過戰亂的年代,喬奶奶對生命淡然以對,最常推薦參訪者觀看東初老人特展中,發人深省的「聽老人言」,像是「勿與天下無聊之人爭閒氣,應與古今聖賢豪傑爭志氣!」喬奶奶說,生氣不如爭氣,不要浪費寶貴的生命與精神在無意義的事上,不如把這分得失心轉化成祝福的力量,會更有意義。

每每遇到生命的難題時,喬奶奶總是感恩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因緣,讓她有轉念的機會,每個轉念都是美好的感悟,用這些資糧簡單過生活,開心即是富有。她臉上溫暖的笑容始終不曾改變,而喜歡照顧人的奉獻心,將一直守護身邊每一個人。

四川什邡安心站書法班心得

用線條傳遞愛


▲不分年齡,孩子們靜心臨摹書法,培養美學,以線條傳遞愛。(華曉峰提供)

◎華曉峰

二○一二年的某一天,跟隨一個朋友來到馬祖書院。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雖然知道這座建築,但不了解是做什麼的。當我走進書院,裡面的布置、書籍,散發著濃濃禪意,有著別樣的寧靜。

與書院裡的人聊天得知,他們是來自臺灣的義工,現在書院是法鼓山的安心站,自川震以來,他們一直輪流到這裡及其他需要的地方做公益。得知我是書法家以後,便提出在書院開辦兒童書法班的想法,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開始招收六至十六歲之間的孩子,展開六年的書法培訓,以線條傳遞愛。

我是一個在鄉村裡成長的孩子,深知鄉村缺乏美學教育,假日裡沒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自我管理的訓練也不足。我們希望在這裡為孩子提供一個自我成長的平台。

六年來,孩子們從漢字的演變到各種字體的書寫,有著全方位的體驗和感受,在線條的世界裡,充分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六年來,孩子們在這裡學會了專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他們走進書院這個空間,站在書桌前靜靜地臨摹古人的優秀範本,不大聲說話,不影響別人,用具用完放回原位,自己清洗自己的毛筆、墨盤,還會主動打掃環境。

六年來,一些當年的小學生已經長大讀了高中,雖然背負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仍然抽出時間來學習,堅守著求知的欲望。

六年來,他們認真鑽研著書法,在本區域的各種青少年書法大賽中,取得很多好成績。

美學家李澤厚說:「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最完滿的展現,美的哲學是人的哲學最高級的峰巔。」相信法鼓山安心站義工和書法家們的付出,能將美、真、善、愛的價值,透過書法訓練與實踐,逐漸內化為孩子們的心行,養成高貴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真正實現愛的傳遞。

印度朝聖心得

回到曾經的起點

◎釋智日

參與印度朝聖,任務是照顧同團的團員們,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已六、七十歲,他們以精進、虔誠的心,抱著此生只有一次的心情來朝聖,讓人十分感佩。

行前,所有法師都分配了工作,但有些細節是無法詳細分工的,這時就需要靠彼此的默契互相補位,並找到更適合圓滿的方式,這是團體運作的最大功能。因為大家平常「訓練有素」,所以即使是不同的組合,也能很快地互助合作,很令人感動。

旅程中,在聖地周圍看到的老人、婦女、小孩,主動與我們接觸都是為了乞討,但在偏遠的小村莊中,人們圍著我們微笑,向我們揮手,快樂地與我們合照。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人心的富足與否卻與外在財富無關,眼前所見的貧窮人,舉手投足卻是如此的自在,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而我們的到來,能夠提供當地人什麼益處?不該只是留下無法資源回收的垃圾、增加人們的貪婪,甚至讓更多小孩為了乞討而無法上學……

細微地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反觀自己念頭的生滅,出發時,心中的不安、害怕、衝突感竟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活在當下、盡力而為的自在。修行不正是如此嗎?不斷地覺察自己,不斷地用佛法安住當下,不斷地體悟佛法的真諦……一再重複這樣的過程:回到曾經的起點,用佛法一步步走向光明,只要多一分領悟,就多一分自利利他的資糧,修行路上每一步都是走向成佛的基礎。

很珍惜此次朝聖的因緣,對於佛陀以人身成佛,示現了每一位眾生皆可成佛,有無限的感恩;對於發掘聖地遺跡文物、並保存下來的所有人,產生深深的敬意;更相信眾生成佛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己所能,貢獻一分力量。

淡水地區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活動心得

紓解心中之困

◎陳諆聰

長期以來,慈基會在每一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前,會細心地根據每位學子的年齡和學習狀況,贈予適合閱覽的書籍。丁畢汝老師藉由讀書會的形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子們閱讀、理解書中的脈絡,闡述自己的想法,並一再提醒思辨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對於閱讀的看法,最重要的不是批判與盲從,而是能從中思索權衡之計。閱讀或許無法直接改變命運,卻能讓人增長智慧,開出另一條路。

隨後的分享卡製作,同學們利用巧思,將廢棄的媒材製作成新的藝術品。看到無法精準握筆的小學二年級芷瑄,努力請教素蘭師姊該如何將感謝呈現於卡片中,我想這些卡片可能無法像市售的那樣絢麗,但同學們的心意與創意,卻是獨一無二。

午後,林桂英老師用引磬聲引導大家放鬆,那一刻,我透過呼吸,清楚感覺肌肉的縮放,頭腦繁雜的思緒也暫時休憩,就只是專注在身體上,那樣的氛圍和感受令人愉悅。爾後,老師藉由簡單的動作和音樂,讓我們更專注地體驗禪修,念念清楚。

接著,王盟君老師教導大家製作「無事球」。相同形狀的三十張紙片環環相扣,形塑出一個球體,過程中需要耐心和沉著。期間,先做好的同學開心展示成品,由於還有很多人仍無法掌握要領,便不吝親手示範指導。有時,只要他人的一點協助和提示,就可能因此解開困惑,可見互助的重要。

活動最後是獎助學金頒發,今年高中二年級的韻潔還獲得校內科展第一名,大家開心地給予掌聲,彷彿是自家小孩獲獎那般喜悅。合影留念時,觀察到同學們的成長,並清楚地從大家的眼神與言語裡,閱讀到過去的自己,慢慢願意敞開心房接納彼此,但我的內心更真切地希望同學們能在生命中納入禪意,除了能夠面對逆境,勇敢處理外,更能學習如何好好愛自己。這是對學弟妹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期許。

描出心中一朵蓮

【義工身影】
心念簡單最踏實
【四川什邡安心站書法班心得】
用線條傳遞愛
【印度朝聖心得】
回到曾經的起點
【淡水地區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活動心得】
紓解心中之困